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龍起明末

小說博覽 五百三十五章大建設計劃 文 / 蘇北小白領

    五三十五章大建設計劃

    大明的滅亡並不代表事情的結束……事實上,很多麻煩事情才剛剛開始。先需要面對的就是大明的這些投降或是被俘的官員該怎麼辦。

    崇禎皇帝和張嫣等人倒是硬氣,被俘後便一直拒絕進食,被俘後第七天絕食而死。其子和公主被送到台北終生軟禁。

    部分官員被俘後心灰意冷,不想為華帝國出力,請求能夠放他們回鄉。除了個別民怨極大的,蕭明乾都答應了他們。

    實際上,不僅是他們,所有投降了華帝國的官員,大部分都被遣返回鄉。少數經過考核之後,得以留任一些相對不是那麼重要的部門。而考核的內容與儒家經意是一點都搭不上邊。這樣的考核內容,讓大部分想要繼續當官的大明官員是心冷。

    這裡面就出現問題了。先,這些人回鄉之後,會對社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要知道,這些人製造輿論方面,可是個老手。

    不過,蕭明乾寧願同他們打一場輿論戰,也不願意將他們納入政府編制。畢竟這些舊官員,對於政務的處理方式同華帝國政府的行事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那麼另一個問題就出來了,華帝國有那麼的官員可以派到如此遼闊的占土地上嗎?

    其實蕭明乾華帝國成立之後,便故意擴大帝國政府的編制,基本上是一個縣有一個縣長,但是副縣長就有個。一個警察局有一個局長,副局長就有五個。

    總之,為了因對這個時候的局面,蕭明乾維持了一個嚴重超編的政府機構……為此,軍政府的行政人員的薪水就比帝國成立之前多處了近三倍。

    不過,這些錢沒白花。幾年後的今天,帝國大軍所過之處,數以萬計的各類官員迅速的接掌了當地的行政職能和法律職能。

    雖然不少地方都出現了當地人抵制帝國派去的行政人員的事件,而且持續時間長達幾個月,但是時間可以消磨一切。

    帝國政府的執政方式,已經相對廉潔的作風,再加上土地改革和永久免征農業稅的措施,漸漸的贏得了當地普通姓的支持。

    即使有不少人,前明的遺老遺少不斷的煽動民心,不斷的製造不利於華帝國的輿論,但是實際的利益面前,這些人的話是那麼的空洞。

    特別是幾個月之後,那種立竿見影的效果,讓普通姓都已經看到了華帝國比大明的優越之處。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那些還緬懷大明時光的人的話徹底的失去了市場。當然這裡面還有華帝國的輿論力量的貢獻。

    不過,也不是所有華帝國的東西,老姓都能接受。比如說廢除所有形式的宗族族法,比如說廢除女子裹腳的風俗等等。

    這些東西一直都頑固的佔據著姓的心,以至於華帝國完全統治了這片土地二十多年後,這些東西才徹底的消失。

    期間,為了這些東西,整個社會都產生過數次的動盪。所造成的損失也是大的嚇人。

    但是蕭明乾堅定的態,使得這些東西,蕭明乾退位之前,徹底的從華大地上消失殆。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一多萬當年收養的女嬰,破除這些腐朽的東西上,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她們到達台灣之後,全部都接受到了式的教育,使得她們的思想變的為激進。

    長大之後,她們當的大部分人都根據一直跟隨著她們的卡片找到了自己的家鄉,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一家團聚的時候,她們同樣將她們的思想散播到了她們的家鄉。特殊的人生經歷,特殊的身份地位,再加上她們以及她們家人對華帝國的感恩的心情,使得她們成為了華帝國思想傳遍的載體。

    這樣的結果,是蕭明乾唐洪生等人再一開始所沒有預料到的。但是效果卻出奇的好。甚至比之輿論力量所能起到的作用還要大。

    到了華元一八五四年年底,華帝國總計向原輸入多達三十萬的政府官員,他們的存使得整個原地區徹底的穩定了下來。

    即使是後來才逐漸平定的江西,湖南,貴州,以及雲南等地,也基本上穩定了下來。

    雖然還不時的生當地漢人同少數民族之間的衝突,但是華帝國政府應對這種衝突的時候,採取了不偏不倚的態。使得衝突的次數越來越少,規模越來越小。

    當然這裡面還有大量物資進入這些地方的功勞。

    滅了張獻忠以及那些反對華帝國的土地政策的土司領之後,這些地區相對安定了下來,蕭明乾也逐漸的向華帝國的商人們開放了這些地帶的經商權利。

    這種情況之下,大量的商品瘋狂的湧入這些地帶。糧食,食鹽,鐵器,衣物等等這些日常用品的廉價,使得當地姓們的生活好了太多。而那些富裕人家是慢慢的置辦起了一些奢侈品。

    安定的生活,已經華帝國大軍雷厲風行的鎮壓手段,讓當地人的叛亂越來越少。當地的治安也越來越好。

    而華帝國政府致力於消除民族差異,日常生活絕口不提民族之別,並且全部以華帝國姓稱之。公正的態,使得那些少數民族的姓逐漸的認可華帝國,也讓他們逐漸的學校漢化過程,將那種民族標籤逐漸消除。

    年之後,除了少數幾個大族之外,整個東南地帶的姓基本上沒有了民族之別,全部都以華帝國姓自居。

    當然,受惠不可能僅僅是東南的姓。原地帶是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的地區。要想將其變成台灣那樣繁榮,它的重建設就不可能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

    所以蕭明乾年底的政府大會上,公佈了一份原重建計劃。

    其後的十年內,華帝國將會拿出二十億元的財政收入,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

    其包括教育設施建設,道路建設,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大河大江的治理工程,大型的基礎工業建設等等。

    同時鼓勵工商企業參與到這些建設來,凡是進入大明各地辦廠的工商業者,其給予五年半稅的獎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