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龍起明末

小說博覽 四百九十二章將朝鮮攔腰斬斷 文 / 蘇北小白領

    四十二章將朝鮮攔腰斬斷

    「這沒問題,但是殲滅了這二十萬人之後,我們如何進攻那些朝鮮城市。這個國家到處都是山地,炮兵不隊行進速會非常的慢啊!」

    熊五斤對朝鮮的地形是頭疼,輕兵快行是沒問題。但是沒有後勤的保證,台灣步兵的攻擊力可能還趕不上後金大軍。

    「慢一些又有什麼關係!等其他方向的戰事穩定了之後,就會抽調兵力過來的,我們只需穩紮穩打就可以了。而且我們第一艦隊將會全面封鎖朝鮮通往海外的航線,朝鮮小朝廷上下根本沒得逃。」郭勇毫不意的說道。

    「司令,我想是不是可以這樣,我們可以將幾個師的偵查連集合一起,通過海軍快速的投放到漢城,直接控制朝鮮王室,如此一來,我們進入朝鮮的速應該會快一些。」提到海軍,熊五斤的雙眼一亮,立即想出了這麼一個辦法。

    聽到熊五斤這麼說,郭勇立即趴地圖上仔細的量測著距離,現漢城距離海邊非常的近,登陸之後急行軍的話,只需一天時間便能夠抵達漢城。

    這樣的話,似乎可以動第二個類似於攻擊安南時,所採用的先端掉對方高層,使得對方失去統一部署的作戰方式。

    「熊五斤,看你平時一副五大三粗的樣子,關鍵時候還真能說到點子上。不過,我們不會僅僅排除幾千人的偵查連,我想我們可以上報督軍大人,讓大人利用海軍將數萬大軍一次性的投放到仁川。

    如此一來,我們不僅可以實現快速控制漢城的計劃,而且還可以將整個朝鮮攔腰截斷,切斷朝鮮南北兩個方向的各支軍隊的聯絡,將他們各個擊破。」郭勇興奮的提出了一個的戰術計劃。

    「可是這樣的話,海軍那邊就需要延遲進攻朝鮮沿海的城市,特別是漢城附近的城市了。」熊五斤自然知道這樣做的好處,但是這樣一來,很多以前的佈置就要推到重來了。

    「海軍可以攻擊南部沿海的城市,甚至可以派遣海軍佔據一部分城市,將朝鮮的一部分兵力吸引到南方,使朝鮮出現兩頭兵力集,而部虛弱的啞鈴狀的局面。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將南北兩個方向集的兵力短時間內將其殲滅,以防止他們分散到各地而為以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郭勇是越說越興奮。此之前,他還為怎麼對朝鮮這個山區面積占國土的80的國家感到傷腦筋了,熊五斤的一句話,就讓他有一種撥開雲霧見太陽的感覺。

    他第一時間,將這個想法上報了了蕭明乾。蕭明乾自然很快的給予了肯定的答覆,並命令海軍對朝鮮的戰爭期間,暫時歸屬郭勇調派。

    消滅朝鮮的那二十萬大軍真的不怎麼出彩,同消滅蒙古人比起來,根本就不再一個檔次。

    萬大軍先出現進攻蓋州的朝鮮大軍的身後,然後的事情就簡單了。聯合護衛軍的戰士們只需要擺出攻擊陣型,便可以將衝上來的朝鮮大軍變成一具具屍體,隨後又像是攆鴨子一樣,將崩潰的朝鮮軍隊向著鐵州方向驅趕著。

    到了鐵州,同樣的場景,同樣的殺戮,所不同的是,這次有第十一野戰師這個特別的野戰師的配合,這些朝鮮人再也沒有那麼好的運氣,可以再逃了。

    因為第十一野戰師因為是原義勇軍轉變過來的,所以不同於其他野戰師的,他們還保留著近三千的騎兵。這是一時之間改變不了,只能暫時性的保留這種步騎混合的師級單位。

    不過也好,這樣一來,朝鮮戰場之上,似乎還蠻適合的。既保留了一定的激動能力,又不像大規模的騎兵,需要廣闊的平原地帶才能施展開來。所以說,不分具體情況的強調專業化,有時候並不一定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終,二十萬朝鮮大軍,別殲滅十一萬多,八萬多人投降。而這八萬多的投降的朝鮮人,便成為了其後一段時間,遼東大地上的築路兵團。

    至此,來勢洶洶的七十多萬四方大軍就這樣短短的天內,被消滅了近三十萬,另外的三十多萬明軍一直被困大凌河堡固守。只有四萬多的後金大軍見機得早,逃了回去。

    這還是蕭明乾將戰略的重心放朝鮮這邊,他們才有這個機會,不然一樣得留下來。

    局勢短時間內生根本性的轉變,將各方給嚇得半死。大明緊急調動正陝西圍困農民起義軍的洪承疇大軍,並再次從各省調集了十數萬大軍進駐山海關。

    朝鮮接到前線二十萬大軍被滅,台灣萬大軍正緩慢的向南推進的消息之後,立即慌了。雖然還沒接到其他幾路的消息,但不管怎樣,朝鮮這次是有大難了。

    朝堂之上,立即有很多原先反對參戰的人站出來對那些主戰的大臣進行彈劾,而朝鮮國王李倧這才想起來,自己上位還是有台灣人的幫忙呢。

    他緊急尋找當初幫助他的那些人,但這個時候他才現,那些人已經從朝鮮徹底的消失了。

    慌了神的他立即同他的大臣們商議是否派人去瀋陽,向蕭明乾求降,甚至是承認台灣的宗主國地位也所不惜。

    可是,這一提議一經提出來,就遭到了絕大多數大臣的反對,他們還沒意識到局勢到底到了什麼地步,還寄希望於大明後金和蒙古那邊能夠傳來好消息呢。

    當然受到影響大的是蒙古人,十二萬大軍死了瀋陽城外,對於擁有三四十萬控弦之士的蒙古人來說,或許並不算是毀滅性的災難。

    但是包括林丹汗內的幾乎所有的蒙古高層瀋陽城外集體戰死,這樣的事情就是為恐怖的災難了。

    誰來當大汗,誰來當小汗,誰又能當台吉。黃教開始了對紅教的反攻,被林丹汗壓制的部族開始了反抗。總之,那一千多人逃回蒙古之後,整個蒙古就徹底的熱鬧了起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