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龍起明末

小說博覽 四百八十一章大戰將起 文 / 蘇北小白領

    四八十一章大戰將起

    宋佳這麼說了,蕭明乾又沒有治范程的罪的罪證,沒辦法,終只能判處范程勞役兩年了事。

    不過,說是勞役,其實由於范程是個人,台灣缺少人手的情況之下,被安排為管理那些女真勞役人員的管事,處理一些案和賬務來往,兩年後,是得到了外交部的看重,進入了台灣的政壇。

    其後,陸陸續續的看完了一些有疑義的俘虜的卷宗,處理了一些叫冤的人的案件之後,蕭明乾這邊才開始清靜了下來。

    不過,蕭明乾沒有想到的是,四天之後,科爾沁部落的派來使者求降而來,而且還將海蘭珠給帶了過來。

    原本蕭明乾以為科爾沁的貝勒寨桑是想拿自己的女兒和親,來求得台灣放過科爾沁部落。但誰知道,科爾沁部落的使者竟然一句和親的話都沒提,只是請求能夠接納海蘭珠進入蕭明乾的侍從室工作。

    蕭明乾真的是感到極的無語,這樣的事情都能生!終家法伺候之下,宋佳終承認,這是她個布木布泰出的主意,讓海蘭珠擁有進入蕭明乾身邊的機會。至於能不能博得蕭明乾的歡心,那就要看海蘭珠的本事了。

    事實上,宋佳將海蘭珠送到蕭明乾身邊,還有另外一個考慮,就是她和田欣兩人都有可能長時間的不再蕭明乾的身邊,與其讓蕭明乾有機會接觸其他的漢人美女,不如先安排一個對她們威脅不大的蒙古美女。

    可以說,這是一種高明的御夫之術,也是宋家上下給宋佳出的一個主意。

    不過,自從海蘭珠來了之後,蕭明乾工作起來的確愉快了很多,畢竟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嗎!

    轉眼間,崇禎三年的春天到來了。大明朝也從初期接到台灣佔據了整個遼東的驚懼當緩過勁來了。

    這段時間內,明廷頻頻出招,調集山東,河南,山西,甚至是湖廣四川地區的兵力北上,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寧錦一線聚集了多達三十萬大軍。

    同時積極聯絡朝鮮,蒙古林丹部和皇太極,欲將台灣的二十多萬大軍一舉消滅遼東,從而徹底的改變大明朝對台灣的極不利的戰略形勢。

    這段時間,崇禎大力提拔那些一直以來表敵視台灣的言論的官員,其以吳榮堂為,直接被任命為吏部左侍郎,頂成基命位,正是進入大明樞。

    另外明廷廣錦衣衛,收集關於台灣的所有情報。也正是因為這樣,台灣已經成為大明為危險的敵人這一點,已經成為了明廷上下的共識。

    雖然他們還無法得知台灣的軍事力量,到底強大到了什麼地步,但是台灣版圖比之大明還要強大這一點,讓很多的大明大臣為之驚懼不已。同時台灣所實行的那一套治國之法,也使得大明的統治階層,幾乎一致性的對台灣表示了敵視。

    這種情況之下,大明上下至少對台灣的態上,達成了一致,一定要遼東將台灣的二十多萬大軍消滅,不然大明將會始終籠罩台灣的陰影當。

    這種情況之下,明廷七拼八湊的調集了這三十多萬大軍,而且還有七八萬四川和湖廣的大軍正趕往遼東的路上。

    為了調集這麼大規模的兵力,崇禎萬不得已之下,只能繼續加收遼餉,再次加重了國內姓的負擔。

    而且從萬曆二年開始,陝西的民亂就沒有停過,始終牽制著大明數十萬的兵力。而且因為這次加派遼餉,剛剛被抽調了數萬大軍的湖廣一帶竟然也爆了一個規模相當大的民亂,而這次的這個匪,是個女的,而且竟然也姓蕭,叫蕭明仇。

    一聽到這個人的名字,崇禎就是一陣大怒,他現都想,是不是天下姓蕭的都和大明朝過不去。而且蕭明乾,蕭明仇,這兩個人的名字是如此的接進。包括崇禎內的很多人都猜測這兩個人是不是一家人。這次崇禎猜對了,蕭明仇同蕭明乾就是一家人,她就是蕭明乾的堂妹。

    「督師大人,卑職始終覺得,我們大明不該貿然交惡台灣!」議事的時候,楊過站起來當眾對孫承宗說道。

    自從將皇太極送出大明之後,孫承宗便挑起了關寧一線的大梁。並開始積極的為進攻遼東做著準備。

    「哦,為何這麼說?」

    孫承宗斜著眼,冷淡的問道。此時他對楊過已經有了些惡感,原因就於:不知是出於什麼考慮,崇禎竟然沒有告訴孫承宗,楊過的那些話是他派人傳出去的。

    以至於孫承宗聽到外面廣為流傳楊過的那段關於袁崇煥的罪名的流言的時候,是怒火朝天。

    他看來,當時只有楊過和他兩個人場,他沒有傳出去,那就是楊過傳出去的。

    雖然他也有些認同楊過說的話,但是他不能容忍這種有著公報私仇,故意打擊袁崇煥的嫌疑的行為。

    這個流言傳出去以後,京師的輿論風向就猛然間來了個巨大的改變,認為袁崇煥該千刀萬剮的輿論是盛囂塵上,這讓還抱有挽救袁崇煥的想法的孫承宗開始厭惡起楊過了。、

    「大人,台灣二十萬大軍雖是乘著皇太極入寇大明的機會,出兵遼東的。但是二十萬大軍可以一個月內橫掃整個遼東,足以說明台灣的實力強大到了什麼地步。

    而且皇太極遼東被佔之後,竟然沒有立即率領大軍奪回遼東,而是派人要其女真族人,可見其對台灣軍隊的戰力有了足夠的瞭解,必然是沒有取勝的把握,才行此策。所以我認為貿然攻擊台灣大軍,是為不智之舉。」

    楊過的話雖然分析的有理有據,但是這裡面沒有關於台灣軍隊的任何實質性的內容,口氣是隱含批判孫承宗執意開罪遼東的意思。

    孫承宗本來就對楊過感到不爽,現楊過竟然以這樣的口氣對孫承宗說話,這讓孫承宗對楊過的反感是加的強烈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