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龍起明末

小說博覽 四百五十二章毛文龍死後,各方的準備 文 / 蘇北小白領

    收費章節16點

    四五十二章毛龍死後,各方的準備

    毛龍死了這麼個縱橫敵後十數年,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的英雄非常沒有價值的死了袁崇煥的手。其過程簡單的讓很多人不敢置信,讓很多人為毛龍感到不值。

    雖然因為台灣的出現,他的人生軌跡當沒有了丁卯之役,但是他的光芒還是無法掩飾。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卻因為反對同後金議和而被袁崇煥按上對他袁崇煥不敬和通敵這兩個荒唐到了極點的罪名殺了。

    他袁崇煥算老幾,毛龍同他互不統屬,毛龍為何要對他恭敬。至於通敵,那是笑話。如果毛龍這個堅決的反對同後金議和的人通敵,那他袁崇煥為了能夠和後金議和而三番五次的對自己人下手的人算什麼。

    袁崇煥殺毛龍這件事情,絕對是大明對後金的為嚴重的戰略失誤。沒有了毛龍,後金將能夠抽調出多的力量來同大明作戰。僅此一點,他袁崇煥就可以和秦檜等列。

    可惜不知是怎麼回事,他竟然史書上被描述成為了一個忠臣,一個遼東頂樑柱的人物。或許是因為明朝的人階層已經徹底的畸形了,他們用他們的筆將同為人的袁崇煥的形象來了個一八十的大轉彎。或許是因為後來的大清佔據了原,不想讓漢人繼續抵抗,將他的所作所為給全部披上了一層華麗的外衣。

    但是只要是個明白人,就能夠從歷史的記載當看出那被人刻意掩飾的黑暗面。他唯一能夠讓人稱道的只有他的大膽和因為大膽而做出的幾件事情。當然這裡面還可以加上他遼東期間民政上面的作為。

    而後世很多人陳贊袁崇煥,著眼點也是這幾點。但是這些能夠掩飾他這次的愚蠢嗎?

    毛龍的死,為高興的除了皇太極之外,就數身台灣的蕭明乾了。倒不是說蕭明乾同皇太極一般厭惡仇恨毛龍,事實上蕭明乾非常的敬佩毛龍。如果毛龍能夠投向蕭明乾的話,蕭明乾會對他予以絕對的重用。

    但是這只是如果,毛龍對大明太過忠心了,以至於袁崇煥以皇帝的名義矯詔殺他,他都沒有絲毫猶豫的引頸就戮。這樣的人,蕭明乾自問自己沒有可能勸服他投向台灣。

    而蕭明乾要進入遼東,就不可能無視東江鎮。這種情況之下,毛龍死袁崇煥的手,讓蕭明乾著實鬆了口氣。

    接到毛龍被殺的情報之後,二話沒說,蕭明乾便趕往軍政府,召集所有的軍政府高層和部分軍高層,討論出兵遼東的後的事務。

    「督軍大人,你是說從現開始,進入出兵遼東的倒計時?」

    唐洪生兩眼放光的看著蕭明乾,興奮的問道。出兵遼東的倒計時,也就是台灣正式爭霸天下的倒計時,這讓所有的台灣高層為之振奮不已。一定程上來說,他們比蕭明乾加的迫切想要台灣快的出兵,開始逐鹿原。這一天,終於來了。

    「沒錯,袁崇煥殺毛龍,去了後金後方大的牽制,也去了我們進入遼東之後為難纏的阻礙。現是時候做好準備了,我相信,這個準備時間不會太長。」

    蕭明乾一直以來等待的時機,其實就是皇太極的第一次入寇,也是他所知道的近幾年大的一個事件。這是後金的一次非常重大的行動,也是後金為空虛的時候。到時候,蕭明乾可以趁著皇太極將後金主力數帶入關內,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對後金主要城市的佔領,並且快速的將海量的物質運送到遼東。

    兵力缺乏的情況之下,後金根本無力阻止台灣的這種行動,只需半年時間,台灣就能夠將數十萬大軍投放到遼東,並將無數的物質運送到各個主要的城市當。

    只要完成了這一步,那麼即使後續後金的反補力再怎麼強,再怎麼瘋狂,足夠的物質支持下,蕭明乾也能將其抵擋住。畢竟擁有堅城防守的情況下,還處於冷兵器時代的後金大軍,根本不可能攻下有大量物資儲備的台灣大軍。

    重要的是有了散佈遼東各地的重要城市的支撐,台灣可以從容的迎接任何勢力的挑戰,不管是大明,後金或者是蒙古,他們都將拿台灣毫無辦法。

    「從現開始,軍政府的主要事務,將轉移到遼東方面來,其他的一切都要為這件事情讓步。另外動遼東司所有的力量,全力偵查後金的動向。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要及時匯報。

    同時傳令庫頁島,所有部隊做好登陸的準備,不得有任何的延誤。第一艦隊從旁協助。另外,我也將進駐濟州島,掌控整個遼東的局勢

    命令陳元贇調回台灣,全權負責對大明南方三省可能會生的戰事。第二艦隊全力協助陸軍對大明南方三省的戰事。」

    「督軍大人,按照原先的計劃,一旦大明遼東方向動對我們的攻擊,我們就以快的速攻佔福建,廣東,廣西三省。但是進入大明之後,我們的行政方針是什麼?畢竟大明不同於南洋各地,也不同於安南三省。如果處理不好佔領後的行政方面的事情,對我們大明的統治是非常不利的」唐洪生先問道。

    這是台灣進入大明之後,必須要面對的為重要的東西。雖然軍政府台灣有了一整套相對完善的系統,但是對大明這個擁有另一套系統的地方,大家心還是沒有底。

    「這也是我們進入大明大的阻礙。大明的那一套導致大明終衰敗的行政系統,必須改變。你們無需有任何的擔心,只要將台灣本島的行政體系照搬到大明就可以了。這個過程,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反抗,甚至是反叛。但是只要我們能夠給老姓以實實的好日子,這種反叛只能是暫時的,終會徹底的湮滅。」

    或許有人認為蕭明乾該採取相對溫和的方式來改變大明的一切。但是套用教科書上常用的一句話,某某某是某某某同封建主義妥協的產物,是改革不徹底的表現。

    蕭明乾不需要這些改變不徹底的產物,不希望台灣的政治體系因為同封建的政治體系出現妥協而生改變。所以,他將以為強硬的方式,將大明的一切腐朽的,不合時宜的東西一掃而空。

    或許有人會問,難道台灣的一切就是好的嗎?沒錯,台灣有很多東西都不是很完善,但是它畢竟是有效的。即使進入大明之後,會有些不適宜,但是那只需要對其進行改良,而不是現不適宜,即使明知道那些舊的是禍國殃民的東西,也繼續容忍舊的繼續存下去。

    「對待那些投降的官吏士紳,真的要追究他們以往的罪行嗎?以前那些大明犯了罪的人一到台灣,我們不就放棄追究他們的以往,為何不繼續大明也實行此法?」何耀泉此時站出來問道。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而又影響很大的問題,如果真的這麼做了,那麼大明所有的士紳將會徹底的站台灣的對立面上。由不得何耀泉不向蕭明乾確認清楚。

    「我們實行土地國有話,並且進入大明之後,為了安置那些沒有土地的姓,必然會同士紳階層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既然必定是敵人,那麼就直接一棒子打死,通過這種追究他們的以往罪行的方式,我們還能夠得到廣大姓的支持,何樂而不為。所以,進入大明之後,以往的那種既往不咎的政策徹底作廢。」

    爭取大多數,對付極少數,是被證實切實可行的,也是快的取得一個地方的統治權的方式,蕭明乾怎麼可能不用上。

    其後又討論了一些比較重要而急迫的問題,這場定下出兵遼東和大明之後眾多原則的會議就此結束。

    蕭明乾一聲令下,台灣的戰爭機器立即動了起來,無以計數的物質如同流水一般進入濟州島,而庫頁島上的二十萬陸軍和十二萬騎兵,開始整裝待。到了這個時候,台灣已經徹底的完成了對遼東的作戰準備。

    此時遼東的局勢因為毛龍的死,生了巨大的變化。東江鎮徹底的分崩離析。以黃龍和沈世奎為的幾人希望通過向袁崇煥示好而代替毛龍成為東江鎮的主人。

    王漢和小棒槌王添田明確宣佈退出東江鎮,不再接受朝廷節制。並且打著為毛龍報仇的旗號,廣納眾多毛龍部將。大部分的東江鎮姓都依附於二王之下。

    另外還有幾個將領如尚可喜正猶豫當,這些人也就成為了多方爭取的對象,其也包括皇太極。

    而隨著毛龍的死,後金再次動了一次對義勇軍的攻擊,意圖將後的後患給拔掉。但是這個時候,二王因為沒有了袁崇煥的牽制,果斷的同義勇軍連成一片,共同防守後金的攻擊。

    一番大戰之後,雖然後金的絕對的軍事優勢之下,鎮江再次被後金奪取,但是連番大戰之後,後金大軍損失慘重,特別是漢軍旗和蒙古軍旗,戰死四萬多人,幾乎喪失殆。而義勇軍這邊,包括二王的勢力,也損失了五萬多人。

    阿敏和莽古爾泰各懷鬼胎之下,皇太極不得不終止了這一次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不過,他看來,義勇軍和二王勢力已經遭受到了極大的削弱,沒有了大明的糧餉的支持下,對後金的威脅也沒那麼大了。這種情況之下,皇太極開始了謀劃一個非常大膽的計劃:繞過袁崇煥全力經營的寧錦防線,入寇原。

    之所以制定這個計劃,是因為皇太極知道,如果再不從大明搶些人口物質來,後金的政權將會面臨極其嚴峻的考驗,而他自己的汗位也將受到四大貝勒當其他三大貝勒的嚴重威脅。

    兩次算計阿敏不僅沒有成功,反而使得莽古爾泰對他的態也生著巨大的變化。同時兩次大規模征伐義勇軍,後金不僅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處,反而使得漢軍旗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蒙古人這邊也損失慘重。

    如果再不取得大的勝利,為大家帶來利益的話,他的汗位將會受到嚴重的質疑。

    四顧之下,朝鮮雖然軟弱,但是太窮,沒什麼油水。蒙古人,除了遠遁的林丹汗,其他蒙古部落同自己的關係即使不很親密,但是也還不錯。而且蒙古人都還需要靠搶劫過日子呢,自己能從他們那邊得到什麼?

    所以只有大明了。雖然袁崇煥寧錦一線重點經營,但是城牆又不能移動,只要繞過去救可以了。

    至於進入大明之後會遭受到數十萬勤王軍的圍追堵截,皇太極根本不擔心。因為他對大明並不是一無所知的。大明內部有這無數的後金的眼線和一些為了私利而不顧大明利益的奸商。

    通過這些人,他對大明的那些軍隊到底是個什麼德行,瞭解的是一清二楚。即使是大明精銳的遼東邊軍都不是後金的對手,不用說那些與廢物無異的衛所兵了。

    所以入寇大明,並沒有什麼困難的。現只剩下後的一個問題。遼東由誰來守,該留下多少人來防守。

    四大貝勒當,只有大貝勒代善是擁護自己的。阿敏和莽古爾泰都心存異志。所以皇太極也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將代善留下來防守老巢,同時也算是對阿敏和莽古爾泰的一種威懾。

    但是阿敏和莽古爾泰的兵力太過強盛,使得自己不得不帶上足夠多的自己的兵力以對他們形成一種制約。如此一來,能夠留下來的兵力並不多了。

    雖然義勇軍的野戰兵力並不多,即使加上二王帶過去的兵力,也就兩三萬。但是這兩三萬對於後金也是個不可忽視的牽制力量。所以留下來的兵力也不能太少。

    想到這裡,皇太極用他那略顯陰沉的目光環視場的所有人。當看到阿敏和莽古爾泰的時候,目光總是能夠微不可查的閃現著絲絲殺機。

    四五十二章毛龍死後,各方的準備

    四五十二章毛龍死後,各方的準備,到網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