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南宋一統

小說博覽 第208章家產不均 文 / 可大可小

    「大哥!」韓忠衛正在那一個人生悶氣,突然聞得韓忠義來了昌化,馬上開心的迎了出來。

    韓忠義不比其他人,韓忠衛的護衛都知道他的身份,門口的范山知道這是自家公子的大哥,也沒有攔阻他,使得韓忠衛出來時,韓忠義自己已經走到了正堂。

    「這縣尉府果真是不一樣。」韓忠義口中不時發出嘖嘖之聲,「三弟,你這縣尉當得威風得緊吧?」

    「威風?大哥,莫若你來當一回便知其中酸甜苦辣。」韓忠衛苦笑道,他在昌化差不多就是羅忠正的打工仔,當然,韓忠衛手下也有一幫打工仔,可大事自己無法作主,小事也無需自己作主,夾在中間,實在無趣。

    「那羅忠正、關青山讓你受了氣?」韓忠義笑問,他這次之所以能來昌化,也是因為幫著韓忠衛調查了這兩人的背景。

    「咦,大哥也知道他們二人?」韓忠衛訝道,他現在只是還不是很清楚官場之中的門道罷了,要說羅忠正和關青山,韓忠衛有一百種辦法收拾他們。只是韓忠衛並不想用陰謀,在官場上最好還是用陽謀,自己的計劃別人明明知道,但他還是不得不鑽進來。

    「當然,這次我便是為他們而來。」韓忠義得意的一笑,能給三弟解決問題,那也是他這個當大哥義不容辭的職責,以前韓忠衛太過強勢,韓忠義無論從哪方面都找不到機會來履行義務,現在三弟當了縣尉,終於被他找著了機會。

    「太好了!」韓忠衛對官員的履歷並不很清楚,但是韓忠義則不成,如今韓侘胄手眼通天,他如今也算是京城太子黨一類的人,想要查兩名低級官員的履歷,直接到吏部去調閱檔案便是,那些吏部官員還得巴結他。要知道現在韓忠義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皇帝的嫡堂小舅子,而他本人更是與趙擴交好,因此就算是不打韓侘胄的旗號,韓忠義也能在吏部如入無人之境。

    「他們的檔案我都給你抄錄了一份,你可以慢慢看。其實他們的背景說起來也很簡單,羅忠正是趙汝愚的人,關青山則是留正線上的。」韓忠義說道,他的話其實有些誇大,像羅忠正與關青山這樣的七品,八品官員,與趙汝愚、留正相差十萬八千里不止,之所以說是他們線上的人,那是經常過九曲十八彎。如果說趙汝愚和留正是站在金字塔的最頂尖的話,那羅忠正和關青山之流只是最下面的基石。

    趙汝愚和留正需要他們的時候,可能會隨便派一個來面授機宜,可羅忠正和關青山要想真的巴結上趙汝愚或是留正,那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恐怕也不得門而入。

    要是真正說起來,羅忠正應該是臨安知府丁常任的心腹,丁常任在趙汝愚發動政變後就改弦易轍,投入到了趙汝愚門下,相應的,羅忠正也算是趙汝愚一系人物。而關青山也也差不多,他與留正還相隔著不知道多少道坎才能說上話。

    「原來如此。」韓忠衛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兩日自己為什麼會四處碰壁,原來羅忠正竟然是趙汝愚的人,范山不是說臨安趙府派了人來昌化見羅忠正麼,看來此事也許與自己還有關。至於關青山那裡,韓忠衛也很清楚其中的緣由。

    知道了他們的背景,韓忠衛馬上就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他想不到小小的昌化縣,竟然也有如此錯綜複雜的關係,要不是大哥來了,自己還不知是何處境呢。

    「對了,父親知道我要來昌化,還給你帶了封信,並且指定要你回信。」韓忠義又拿出一封韓侘胄的親筆書信交給韓忠衛。

    韓侘胄在信中並沒有對韓忠衛進行說教,畢竟韓侘胄自己很多時候都要聽韓忠衛的意見,他又能有什麼可以說教韓忠衛的呢。只是在信中,韓侘胄告訴韓忠衛一些當縣尉的基本權利,同時也將朝中大勢告訴了韓忠衛。

    現在韓侘胄又升了官,進保寧軍承宣使,提舉佑神觀,看來韓侘胄又升了官,而且皇上對他也更加信任了一些。可在信中,韓侘胄還是對趙汝愚抑其當初政變的恩賞耿耿於懷,說不知道到什麼時候才能報此之仇。這就又有向韓忠衛問計的意思,另外在最後,韓侘胄叮囑他,此信閱後便焚,另外回信也需要親筆書寫,不可借助外人。

    「大哥,你什麼時候回去?」韓忠衛問,他還真是有些頭疼,韓侘胄的信他現在基本上都能看透看懂,只是讓他親筆回信,這個要求對韓忠衛而言有些太達苛刻,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韓忠衛都不會寫毛筆字。

    「怎麼,我剛來就要趕我走?」韓忠義怒目一瞪。

    「豈敢,我倒是希望大哥你能多停留幾日,父親讓我回信,而且還得是親筆的,我得好好琢磨一番才行。」韓忠衛苦笑道,他既得給韓侘胄出個不錯的主意,而且還得親筆書寫,想來就令人頭疼。

    可就算韓忠義多留的時日再長,韓忠衛的字也不是倉促間便能練出來的。說來也怪,韓忠衛任何方面都像是十足的大宋人,可這毛筆字,他除了會寫自己的名字外,再讓他寫其他的,那就真的是慘不忍睹。就連韓忠衛自己也覺得這輩子跟字無緣,自己好歹也能背出幾首天下聞名的詩詞,可惜,要是自己寫出來,恐怕沒有人相信那會是自己創作的。

    最後韓忠衛只好借助鵝毛筆,寫鋼筆字韓忠衛倒是沒有阻礙,雖然看上去很怪異,可至少能讓別人看清他的意思。

    韓忠義這幾天在昌化玩的非常開心,昌化相比臨安要偏僻得多,而韓忠義現在最大的樂趣便是騎馬,在臨安想要策馬奔馳一番在城中根本不用想,就算是出城,那也得離城五六里才行。而在昌化則沒有這樣的問題,只要韓忠義不在主街上練習他的騎術,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存在阻礙他騎馬的問題。

    「大哥,給父親的回信我寫好了。」韓忠衛見韓忠義滿頭大汗的回來,知道他又在外面騎了一天的馬,一般人騎馬的時間長了,屁股和大腿內側都會受不了,他倒好,只要馬兒不累,他就不願意下馬。可馬兒一旦要露出疲相,他寧願自己步行也願意讓馬兒太過疲勞。

    「三弟,你這是要趕我走啊。」韓忠衛接過信,鄭重其事的將信放收囊中,在來昌化前,韓侘胄就叮囑他,不管是他的去信還是韓忠衛的回信,都必須謹慎小心,千萬不能有失。

    「只要你不怕父親怪罪,在我這裡過了年再回去也沒關係。」韓忠衛笑道,他非常清楚,韓侘胄肯定非常盼望著自己的回信,要是被他知道韓忠義因為貪玩而將耽擱了時間,恐怕韓忠義得有一頓好收拾。

    「我可不敢惹他發火,看來我就是命苦。」韓忠義對昌化還真是戀戀不捨,雖然三弟這個縣尉當得有點憋屈,但他這個縣尉的大哥在昌化卻是威風凜凜,每天帶著幾名護衛在城內城外策馬而奔,說不出的暢快,現在要回臨安,他還真有些捨不得。

    「大哥無需傷感,以後有時間再來便是,你一人獨馬,大半日便可到昌化。」韓忠衛安慰道。

    這兩日,韓忠衛不但給韓侘胄定了幾條計謀,同時他也為自己想好了在昌化縣的應對之策。他相信,不用多長時間,自己便能在昌化打出自己的天地。

    韓忠義終究還是回去了,他膽子再大,也不敢誤了韓侘胄之事,否則以後恐怕他不要說來昌化,就算想出臨安都難於登天。

    在韓忠義離開昌化後,韓忠衛再次來到縣衙,他現在知道羅忠正是趙汝愚的人,而且趙府也派人人來昌化,顯然羅忠正已經與趙府搭上了線。在朝中,趙汝愚與韓侘胄並不對眼,現在到了昌化,恐怕羅忠正也不會拿正眼來瞧自己。可該來見羅忠正的時候,韓忠衛也不會躲避。

    今天羅忠正倒是沒有再會客,但他卻在升堂,還是無法立馬接見韓忠衛。韓忠衛也不以為意,雖然他的縣尉府不在縣衙,但在縣衙他還是可以如入無人之境。只有縣衙後面的知縣住所,他沒有羅忠正的同意不能隨意進出。

    韓忠衛可還是在電視上見過在大堂審案的,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他悄悄來到大堂後面的退堂中,在那裡不但可以清晰的聽到大堂中的對話,而且稍稍推開門窗,還能看清堂中之人的相貌。

    韓忠衛到的時候,羅忠正才剛剛升堂不久,因此韓忠衛很快就知道了今天他審的到底是什麼案子。這個案子說起來很簡單,城中馬老漢頗有家產,他有二子,馬老大和馬老2,上個月馬老漢撒手西去,他的家產由兩個兒子平分。

    可事情過去了快一個月,馬老大和馬老2都有了想法,他們認為自己在分家產時,都吃了虧,老大覺得老2佔了便宜,想要向他再拿幾件家產。而老2也覺得老大多沾了光,他覺得最好還是老大再給自己地二百貫。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後誰也不能說服誰,只好對簿公堂,請知縣大人幫他們了斷。

    在分家產時,要想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是非常難的,現在又沒有什麼評估師,就算所有的東西都估了價,但老大接受那個價,未必老2就能接受。何況有很多東西是無法估價的。比如房屋、店舖、地契,它們會隨著主人的經營或是時間的推移而漲落。

    要是自己碰到這樣的案子,不知道會如何處理?韓忠衛在心裡問自己。但很快他就有了一個非常獨特的主意,要是由自己來判,恐怕馬家兄弟都會瞠目結舌、目瞪口呆。

    羅忠正坐在堂上也為此事頭疼,兩兄弟分家產不均,你找個長輩出面調停便是嘛,何況上公堂呢?

    「馬老大,你可有自己的財產清單?」羅忠正坐在堂上,驚木一拍,問。

    「有的,請大人過目。」馬老大早有準備,他從身上拿出一張紙交給錄事,再由他轉交給羅忠正。

    「馬老2,你可有財產清單?」羅忠正又問。

    「小人也有一份。」馬老2也是有備而來,將一份自己的財產清單轉交給了羅忠正。

    馬老大繼承的是馬老漢的老宅和土地,而馬老2因為善於經營,則將馬老漢的三間店舖拿到了手。現在馬老大向馬老2提出要一間店舖,而馬老2則還想向自己的大哥要五十畝地,要不然給二百貫錢也行。

    光從他們的財產清單上,羅忠正是無法判斷二兄弟誰的財產多,誰分到的家產少。何況馬老大的收入主要是收地租,這跟老天爺有關係,要是風調雨順,也許他就能多收些糧食。若是碰到天災,顆粒無收也不是不可能。而馬老2的三間店舖也要看他的經營才能,若是無經營之道,三間店舖連年虧本也不是不可能。

    「馬老大,馬老2,你們現在一個是想向對方要一間店舖,另一個是想要五十畝土地,現在本縣讓馬老大拿出五十畝地給老2,再讓老2給老大一間店舖,這樣你們可滿意?」羅忠正問,這也不是什麼刑事案件,屬於雞毛蒜皮之事,他也只能和稀泥。

    「大人,讓老2給我一間店舖可以,但小人的地可能給他。」馬老大頭搖得包撥浪鼓似的,堅持不同意。

    「大人,小的也不同意,老大本來就佔了便宜,他不但擁有祖宅,而且還有上百畝地,現在我只向他要回五十畝,這仍人間常情,希望老爺允許。」馬老2也是堅決反對,自己一間店舖如果經營得好,比老大的五十畝地收入可要高得多。

    「你們既然都說對方佔了便宜,那好,我就讓衙役去查清你們到底有多少財產,到時再讓多者分給少者,你們可願意?」羅忠正問。

    「當然好,只是不知道老爺什麼時候能將老2的店舖拿給我?」馬老大點了點頭,問。

    「老大,老爺還沒判,你就敢說我的店舖是你的了?大人,小的還想知道什麼時候老大的那五十畝地你才會給我呢?」馬老2也不甘示弱。

    「大堂之上不許喧嘩!」羅忠正喝道,「本案三日後再判,你們各回各家,退堂!」

    按下來羅忠正又審了件偷牛案,城外有個叫齊力的百姓家中的老黃牛不見了,羅忠正這倒判的快,他當即派出衙役,讓他們務必尋回齊力的老黃牛。

    不管在哪個朝代,耕牛都是非常珍貴的家畜。因為它們都是種地的好幫手,因此在所有偷盜罪中,偷牛犯的處罰最為嚴厲,甚至於偷牛偷的多的,殺頭也不是什麼稀奇之事。而齊力家的老黃牛應該只是走失,若是被盜,恐怕羅忠正會讓梁德平派出精幹捕快去查勘。

    接下來羅忠正又審了幾件雞零狗碎之事,讓韓忠衛在後堂聽得直打瞌睡。看來身為一方父母,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可以說除了第一件的家產分配不均案件,其餘的案件,羅忠正都能做到當時判決,立刻執行。

    雖然偌大的一個昌化縣,所有的案件最後都要由他來審判,哪怕就是哪家丟了一隻雞,也會來找老爺幫忙。可羅忠正的效率卻比現代的法庭要高出不知道多少倍,至少他不吃請,執行也非常及時,比某些現代模範法官不知道要模範多少。

    等到羅忠正退堂已經是午後,韓忠衛不知不覺在後堂也站了二個多時辰。從羅忠正的審判可以看出他的為人,應該說羅忠正的本質還可以,至少他能為百姓著想,急百姓所急。對於那些雞毛蒜皮之事,他也能做到耐心審判,這讓見慣了後世那些縣太爺的官僚作風的韓忠衛也不由大為佩服。不管羅忠正是哪條線上的,他在昌化當知縣,至少心裡還有百姓,這就讓韓忠衛對他高看不少。

    「見過大人。」韓忠衛待羅忠正一下公堂,馬上就迎了上去,拱手施禮。

    「你來了,何事?」羅忠正剛才在公堂上倒也沒有擺什麼官架子,但現在面對著韓忠衛,知縣老爺的架子卻是端得十足,連說話的口氣也不是從嘴裡說出來的,倒像是從鼻子裡發出的聲音。

    「下官是想向大人領取二十副弓,本縣弓兵就有五十人,可現在卻只有三十人,還差二十副弓箭。」韓忠衛說道,他見識了羅忠正的為人後,也不想跟他搞什麼陰謀詭計,只想在合理的規則內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現在本官心情欠佳,待過幾日再來吧。」羅忠正可沒給韓忠衛面子。

    「大人是為了剛才那家產不均的案件吧?」韓忠衛笑了笑,並不因為羅忠正的態度而有何怒氣。

    「你剛才也聽到了?」羅忠正望了韓忠衛一眼,微微一訝道。

    「大人,其實要讓馬家兄弟心服口服很簡單,大人無需過多操心。」韓忠衛笑道。

    「哦,你有何辦法?」羅忠正沒想到韓忠衛一個武官,竟然對審案也有什麼見解,他不會讓自己對馬家兄弟各打五十大板,然後各回各家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