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七十三章 駛入波斯灣 文 / 讓你窩心
耶律大石『接受』了耶律術薛的建議——與宋和談。他作為一個具有開拓性的君主,自然有著清醒的頭腦,敏捷的思維,懂得取與捨,明白與宋合作顯然獲得的利益更大。遠的不說,只是被困在高昌境內的兩萬軍隊對人口寶貴的西遼在此刻便具有著決定性的意義,有了他們在與塞爾柱的戰鬥中就多出幾分勝算。
說服了眾臣後,耶律大石即刻派耶律術薛為特使前往高昌與宋軍談判。他們本以為在宋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談判將非常艱難,可結果卻順利的讓他們不敢相信。宋軍答應與夏軍協調放西遼軍回國,並保證其沿途不會受到攻擊;而西遼要承認高昌已經為宋所有的事實,准許大宋及往來大宋的商隊過境並保證其安全和利益;提出大宋和遼本是兄弟之國,現在仍願意與其恢復友好關係。
宋軍提出的要求合理、合情,毫無過分的要求,西遼沒有理由拒絕,全部答應下來。在臨別之時,宋軍大帥高寵稱他們已經知曉西遼與塞爾柱人將要發生戰爭,表示如果需要他們可以出兵協助西遼共抗入侵之敵,畢竟兩國還是姻親之國。且塞爾柱人霸佔商路,搶劫、壓搾大宋海上而來的商隊,已經引起皇帝的震怒,並暗示其宋水軍已經達到波斯灣海域,準備對塞爾柱進行懲罰,必要時也可以助西遼一臂之力。
隨後宋軍依約派人前往夏軍營地告之高昌國已經投降,宋遼兩國已經達成停戰協議,他們可以依照前約進佔柴達木河以東高昌國土。戰爭結束了。平白得了個大便宜,西夏有什麼不樂意的。立刻放棄了攻擊,西遼軍得以脫身。在宋軍的護送下返回。西遼人此時反倒覺得不好意思了,派人送回些糧食、牛羊犒軍表示感謝。
宋人不計前嫌再次大度的放回了侵入高昌的西遼軍,讓耶律大石和西遼眾臣切身感受到了大宋和平的誠意。而大宋水軍已經到達波斯灣的消息也讓他們震驚不已,這表明大宋不僅有了路上遠征的實力,在海上同樣可以做到,只要大宋願意完全可以通過水陸兩軍並進征服西亞,包括西遼。
耶律大石對宋朝的實力再認識使他驚喜交加。驚得是宋的實力強盛如斯,自己復國的願望變得遙不可及了,雖然宋朝聲稱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但是他明白宋是不會讓他重現昔日大遼國的雄風,他們進軍高昌和漠北就是警告自己不要再妄想重回中原了;喜的是慶幸宋朝沒有把自己當做敵人,否則以其出動的兵力和戰力足以將西遼大敗。現在他們示好可以認為是『先禮後兵』,如果自己再不識抬舉,很可能就是刀兵相見了。
想通了其中關節,大宋也給了台階,耶律大石不能再不識好歹,下旨以探望蜀國公主為名向宋朝派出使者,與大宋重修舊好結為兄弟之國。默認大宋對漠北和高昌地區的佔領,建立榷場互通貿易,並希望在必要的時候派軍共同抵抗塞爾柱人的入侵,重新打通絲綢古道。
得到西遼的回應。高寵輕鬆了不少,現在他們缺少彈藥再戰的話雖然不會失敗,但是必將打得十分吃力。他將情況通報給在高昌城的趙禮同時。也向皇帝報捷請朝廷派人接收新佔之地,並派軍護送遼使前往東京。西征軍的任務也由準備作戰轉為清剿殘餘的抵抗勢力。接收、建立地方政權,安撫民眾恢復生產。
而在與宋達成和平協議的同時。西遼得以全力對付塞爾柱人,可就在劍拔弩張準備一戰的時候,卻讓形勢一緩——塞爾柱的屬國花剌子模要鬧獨立,桑賈爾不得不先去應付這個突發事件。
花剌子模地處阿姆河下游,也是賽爾柱蘇丹國的一個附庸國,十一世紀中期,宮廷中一個名叫阿努失特勤的出身奴隸的貼身小侍衛因為忠誠可靠,辦事伶俐受到蘇丹馬利克沙的寵信,如同所有的寵臣一樣,很快他就青雲直上,成為朝中要員,從奴隸變成了一顆耀眼的政治新星。
後來,阿努失特勤被蘇丹任命為花剌子模的總督。他的兒子忽都不丁繼續以恭敬的心來侍奉蘇丹,保住了傳下來的領地,同時獲得了「沙」(國王)的稱號。忽都不丁統治花剌子模三十年後死去,他的兒子阿即思野心勃勃,不滿足於作為賽爾柱蘇丹的附庸而存在,他背叛了蘇丹桑賈爾,拒絕稱臣納貢。他不惜代價,企圖建立一個獨立的強大國家,蘇丹桑賈爾為此而大發脾氣,搞得焦頭爛額……
…………
在高昌被西征軍攻滅之時,宋水軍艦隊經過半年艱苦的航行,也在五月進入了波斯灣海域,而他們對自己未來的對手的瞭解還只限於往來商人的隻言片語,並沒有碰過面,對他們的作戰方式更是毫無所知,只聽說在幾百年前他們曾經打過一場漂亮的海戰,殲滅了強盛一時的波斯海軍。
一路行來,宋水軍只和些駕著帆船的海盜有所接觸,可當他們看到宋軍高大巍峨的戰艦就遠遠避開了,並不敢上前接戰,這一路可以說一炮未發憋屈的要命。進入阿拉伯海域後,為了掩蓋自己的真實目的,他們將艦隊停靠在西岸的蘇德爾港。這裡在七世紀年便繁盛一時,是重要的交易港,但是此城毀於百年前的地震,成為了一片廢墟,如今此處只剩下一個村莊,而且都是無處可去的窮人,便於控制和保密。
當初出征時號稱出動千艘戰艦,其實並沒有那麼多,水軍動用的是五艘三層試驗艦和十艘神級戰艦及二十艘勇字級戰艦,再有便是搭載步騎軍的二百餘艘大型運輸艦和補給船,混雜在商船**同出海的。城市雖然廢棄,但是港口還在,正好隱於其中。程僖綬則跟隨商船繼續前行,前往百里外的『記施國』,偵察敵情……
其實阿拉伯的航海史比之中原要短一些,早期他們即便航海,也只是做生意或是當海盜,其船隻也都只是僱傭希臘人或是科普特人來駕駛的,阿拉伯人自己絕不駕船作戰。即便是那些定居在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族群,在穆斯林帝國征服並統治波斯灣地區的初期,其航海和造船技術也遠不及波斯人。
但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實踐和進步,到阿巴斯王朝阿拉伯人已經繼承了早期波斯人的航海傳統和經驗,使用已經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降服阿拉伯帝國並改信奉伊斯蘭教的波斯水手航海,開始在對中國的海上貿易中崛起並佔據著重要地位,如今執亞洲海洋世界之牛耳,控制了最為繁榮的中東水道,掌握了東西方貿易的海上主導權。
記施國是中原人的叫法,其實它是位於波斯灣東岸的一個東西長約三十里,南北寬約十五里的小島,和大陸之間相隔著一條寬約十二三里的海峽,此島在百年前取代了屍圍城成為與東方諸國貿易的重鎮。程僖綬可以說是個老買賣人了,在海上走南闖北多年也算有了見識,但他隨著商隊上島後眼睛還是不禁發亮。這裡聚集著大量來自東方和阿拉伯的商船,不愧是號稱波斯灣第一繁榮興盛的使臣。
整個島就是一個大市場,來自各國的商賈帶來的商品到此交易,一方面大宋、伊拉克、也門和波斯的商人將各色絲綢、紫色的棉布、亞麻、棉織物、麻布以及小麥、大麥、小米、黑麥等各色糧食和乾果輸入該島,用於互市;令一方面,印度商人將大量的各種香料進口。
這個島上的居民就以中介商人的身份從雙方商賈那裡獲利為生,而政府就從這裡徵收重稅或是半搶半買收購貨物賣到更遠的歐洲賺取暴利。除了正常的的商品外,這裡居然還有一個奴隸貿易的中心,海盜們經常前往東非桑給巴爾海岸掠奪黑人,將其作為奴隸運回波斯灣販賣到各國。
程僖綬感歎著這裡商業的發達,最後還是將目光戀戀不捨的收回,總算沒有忘記自己還另有任務,重新審視著島嶼的防禦措施。阿拉伯人在島上靠近港口的岸上建造了一座帶有圍牆的城池,城牆不甚高大,建有高高的瞭望塔。他目測了下距離,如果戰艦靠近港口,艦炮完全可以打進城中。
在港口的一側停泊著數十艘巨型帆船,像是以單根巨木雕鑿建造而成,船身比之東方的戰船狹窄修長,兩側有兩層船槳,船長有十丈左右,船首有巨大的沖角。程僖綬仔細觀察一番後,心中有了底兒,從這些戰艦的大小和裝備來看是屬於槳帆船,可以乘坐二百名左右的戰士,加上水手的話可以達到三百多人。船上沒有裝備拋石機,更沒有火炮,應該還是採用撞擊敵艦和跳幫登上敵船的原始戰術……(……)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