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無限幻世錄

正文 第一百七十章 覺悟的佛陀 文 / 悠悠如昔

    燃燒般釋放著琉璃般細膩質地,卻難以用色彩來形容的舍利星球,那充滿著夢幻般色彩的晶質結構中,無形的嗡鳴正隨著沐羽晨的意志,在混沌包裹著的世界中震盪開來,意志與輝光的融匯讓那猶如實質的光芒愈演愈烈,一瞬間世界的規則似乎都在光芒中被改變了。

    那在沐羽晨理解中源於世界規則本身,象徵著輪迴、天堂或者地獄表述的,人類靈魂在世界中循環規律的意志,似乎被那光輝中的突然並發的意志,猶如燙手的山芋般燒灼了一下,頓時那中充滿著小心翼翼的鉗制,不由得突然緩和般的稍稍鬆弛開了那麼一點小說章節。

    在精神感知中感覺著自己彷彿,承受著整個世界重量的沐羽晨,在眼前這一刻突然的喘息中,孤注一擲般的將一切都動員的起來,他純淨的意念不斷通過與舍利星球,本身結構的相互感應和相互交流,呼喚著一切所能夠呼喚的力量,然後根植的某種本能開始接過了一切。

    源於舍利星球的那琉璃色光質結構,那不斷填空虛空消減著混沌虛空,對沐羽晨意志壓力的動作,突然間在那種驟然出現的本能的趨勢下,扭曲中朝著其誕生的起源點舍利彙集了起來,凝聚著沐羽晨意志中一切的舍利正被迅速活化,瞬息間它就猶如遵循著什麼跳躍了起來。

    任何在在誕生在世界的最初一刻,都是被父母的意志與決定帶來到。那個鮮活的世界中開始自己那,或者平凡或者偉大的一身的。這種基於血脈傳承和種族繁衍的本能,在稍稍有些浪漫色彩的愛情妝點下,被描繪的充滿著特質的偉大,但毫無疑問你的誕生並未願意你的意志,因為那時候的你根本就任何的意志。

    即使每個人的誕生都猶如世界,在冥冥中毫無規矩的隨即抽樣,但以碳基生命的人類形態為基礎,在成長中逐漸的開始不斷的,通過各種途徑與世界產生聯繫。而後逐漸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沐羽晨。最能夠發揮出自己戰鬥的形態依舊是人形結構。

    跳躍著的舍利化為基礎源頭的心臟,無盡光輝的光質化琉璃晶體,則按照沐羽晨所擁有的知識,結合那從舍利中被他意志所喚醒的。猶如根植在其中的某種特殊本能。用驚人的速度沿著舍利心臟的基點。開始構建出血管、骨骼、肌肉、皮膚等等特殊結構。

    當然這些完全由能夠構成的部分,在這片甚至並非物質界的世界中,並不會真的起到維持生命運轉的作用。這種變化更像是那種舍利中本能。對於沐羽晨習慣的一種應和,或者所這種理智與本能,相互輝映中所誕生出的獨特存在。

    剎那間,衣擺質地中波光般流淌著一陣陣,溪流般柔潤且純淨光輝的質樸長袍,所籠罩的身影徹底取代了舍利的存在,然而即使此刻的人形相比起球形,從體積上膨脹了成百上千被,但相比起吞噬了整個意識海黑暗的混沌,兩者間相互對比的渺小卻似乎毫無任何改變。

    或許是因為此刻控制著一切的,是沐羽晨自我意識與本我意識,相互碰撞中從舍利的深度發掘中,所覺醒的處於蒙昧中本能的關係,那單純軀體上相比起舍利的膨脹,缺少著一種對於人而言名為靈魂的東西,此刻的它屹立在虛空的身影堅硬的幾乎與雕塑無異。

    從略微有些燙手的燒灼感中,瞬間恢復過來的那無形意志,所賦予的重壓與源源不絕中,從虛空中扭曲出的漩渦吸引力,再一次由表及裡的繼續開了,遵循著其存在規則賦予天職,進而鉗制中對沐羽晨此刻人形身軀的滲透。

    源於外界的壓迫性刺激,直接透過面容模糊的光質巨人,那幾乎百分百在功能上與人體,保持著百分之九十相似度的感知系統,對引導出舍利本能之後卻彷彿,迷失在舍利中的沐羽晨自我意識,從十分粗暴的方式直接刺激了起來。

    貌似剛剛將手中的一手爛牌,整理的稍微清爽了一點的沐羽晨,那正沉迷在計算自己究竟,如何才能夠胡牌中的小念頭,驟然在對手『聽牌』的警報下,從自我的世界中被喚醒了過來,隨即那光質化身軀中的沉澱的流光,就從稍顯呆板的小幅波動中活躍了起來。

    頓時那由舍利光輝在虛空中,構建的巨大人形原本模糊的細節,在沐羽晨自我意識的復甦中,被進一步更加細緻入微的獲得了完善。無形的風籠罩著光輝巨人那樸素中,正隨風搖曳中莫名洒然味道的衣袍,與此同時巨人扭曲如混沌的頭部,也隨之被迅速的完善了。

    那是一張與幻世隊中公認的,平凡無奇臉孔有著九分九相似,卻在肌膚中透射的光輝,與神情中展露氣質的承托下,耀眼的完全不像沐羽晨的臉孔,整個腦袋上唯一的差別就是,他原本逐漸慢慢留其的半長頭髮,此刻卻被一顆顆描繪著,螺旋紋路鼓包的禿瓢所取代了。

    恢弘中儘是沉穩的祥和、光輝中充滿著溫暖的慈悲,臉上帶著寺廟中泥塑偶像們,常見那種淺淺微笑表情的沐羽晨,那渾身光芒映襯中表達著的氣質,卻真真猶如神靈附體了一般,而且在這表現之下更深邃的質變,正源源不絕的讓他的力量不斷積蓄著。

    在舍利星球重塑調整中被那清泉般,源源不絕的有精神力所異化的,光流所滲透浸滿著的,沐羽晨身與心中存在的各種能量,此刻正在時空間隔的彼岸那段,反哺般的湧入到舍利星球之中,星球能量網絡與從蟄伏中活化的舍利本身,熔爐般的在篩選、提純、調和中間那些,屬性各異的能量轉化為了純淨的光質。那充滿著晶體質感的琉璃色正源源不絕的湧來著。

    沐羽晨用自我感覺中最舒服的姿態,充斥著混沌色彩的虛空世界中,用正常狀態下他都難以捉到的,一種類似盤膝的方式端正的坐著,他的身心正沉寂在一種前所未有,卻又反覆一直存在著的莫名寧靜中。

    沐羽晨不知道應該如何形容,此時此刻中存在著的自己,在截斷了身軀中蘊含著的,各種生物本能的計數訊息之後,一種從精神與靈魂間湧出的超然。正將此刻的他眼前展現著一副。充滿著夢幻般光影的深邃前路,那是一種大約應該被稱呼為『佛』的存在。

    『佛』這個字眼最初的起源,在本源世界到目前為止,還仍舊是一個未接的懸案。在我國最早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展示還未發現其最初的文字形態。而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佛』字的形態,是篆文中『人』與『弗』的組合,與現代文字的差別並不是很明顯。

    人與弗構成的所謂佛。人從理解上似乎應該被認為,是我們人類本身的這種存在,而『弗』從字面上來叫表示否定和無為,而當兩者相互的組合起來之後,佛這個字眼表達的意思,也就有了兩種解釋。

    其一,佛,就是「不是人」的意思;既然它仍然從人字旁,那麼,佛的意思,進一步說,就是,它「不是人又是人」,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這種理解中的佛似乎無形暗示著,人是『佛』存在的基礎,只有人身才能夠成為佛陀。

    其二,佛,就是『無為之人』的意思。所謂『無為』,是中土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有十二處提到了無為二字。而佛所謂的無為之人,既指的是非通俗的常人,也就是所謂佛門修行中,戒除了世俗雜念、明心見性、普度眾生、覺醒圓滿的人。

    單純的從本源世界的角度來講,佛教並非純粹的中土原生教派,它最早起源於三千多年前,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由當時傳說中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所創建,在東漢明帝時期經由絲綢之路正式傳入我國。

    所以從本源世界的宗教發展來看,最純粹的『佛』的意義應該是在,佛教最初起源時的印度而非中土。畢竟作為世界上最成功的三大教派之一,為了方便傳教和擴張教派的勢力,在中土的歷史上佛教曾經多次,借由調整教義而應和信徒的內心需求。

    所以在面對著佛教的教義主張時,你常常需要搞清楚你面前的佛,究竟是屬於佛教中的哪個宗派中的那個分支,畢竟在各家對於各種佛教經典,各種不同視角的解讀方式下,即使相同的一句話,也能夠掰扯出許多似是而非的道理,這點上可謂學足的儒家的功利需求主義。

    雖然印度的歷史上同樣幾經滅『佛』,婆羅門教甚至於幾乎將其在起源地滅絕,以至於許多梵文的原版經典在歷史中遺落,但『佛』在梵文中的意味卻依舊,在漫漫的時間長河中流傳了下來,梵文中的佛既不是『不是人』,也不是『無為之人』,它的真意乃是『覺悟』二字。

    名詞解釋中『覺悟』是對事物,及其產生和發展的規律的,認識和理解的程度。也就是通常人類對於事物,由迷惑不不解到清楚明白的過程。這樣的平常的訊息對於沐羽晨,那豐富到誇張的記憶知識儲備而言,不過就是滄海中最渺小的一滴水,然而此刻這一滴水卻讓他,在心靈的寂靜中莫名的疑惑著。

    本源世界是個以成敗論功過,從不缺乏英雄般悲觀色彩,卻又時刻浸透著冰冷殘酷,在矛盾對立中不斷相互容忍著的世界。這個世界所呈現的特質,正是人類社會本身那充滿著,光輝、暗黑與陰影的三原色形態。

    從某黨派的理論上來講,覺悟的大小主要表現在,其能夠主動參與自身與社會間,活動的多少、方式和方法,通俗點所覺悟也就是自己對於,主流社會價值所表現出態度和世界觀,從實際運用的角度來講,它就是個被各種目的用爛掉了的借口。

    而『覺悟』作為佛教教義名稱時,梵文意義翻譯成中文之後。可以表示為『無上的正真道』、『無上正等正覺』,無上在佛教經典典中意味著『最高』,『覺悟』既指的是無比完全的智慧。拋開被社會統治階級的主流意志,所影響的那部分私貨觀點之後,社會與宗教似乎有共融著。

    智慧的表達源於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也就是對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態度,無上完全的智慧也就能夠被理解為,完全參與到社會主流價值的形成和改變中,進而通過這種對人類意識的影響,建立起一套類似儒學的龐大社會價值基礎。而在這個基礎中制定者無疑擁有著。遠超出一般人的莫大影響力,這也反正的智慧就是力量的觀點,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個,擁有不存在跳躍性超自然結構的世界中的。

    那麼我們將上述的結論倒轉過來。就能夠得出無論『佛』也罷。『覺悟』也罷。『無上正等正覺』也罷,它的存在都是建立在個體,在生活中不斷積累的經驗基礎上的。這種純粹的感悟可以源於力量,卻在不僅僅源於力量的同時,包含著生活智慧中的方方面面。

    處於『佛』或者所『覺悟』狀態的沐羽晨,正在看似不抵抗的寂靜思索中,不斷主動的通過對一種類似與領悟的方式,融合著被被舍利所融匯著的那個,源於平行世界中自身的靈魂,這種遠非鬼力那膚淺的表層靈魂吞噬,所能夠類比的同化正給予著他真實本質的昇華。

    那佈滿著空間的混沌漩渦,對針對的是平行世界中,那個沐羽晨死亡歸回的靈魂,而非遠遠強於他的,源於本源世界的沐羽晨的精神意志。這時沐羽晨依舊能夠靜坐中,在虛空中存在著的最大理由。

    這種錯誤判斷的存在的基礎,是兩者靈魂波動的相似與相容,但規則本身對於錯誤的調整,卻擁有著看似遲緩的修正性。即使沐羽晨刻意的壓制自身,不去主動的與規則發生衝突,但毫無疑問隨著時間不斷流逝,失敗卻幾乎是必然且不可改變的。

    但現在沐羽晨卻擁有了一點點籌碼!從理智的角度上來講!假如虛空中混沌的規則能夠,允許他靜靜的在這片極佳的,外界環境中將平行世界中,那個沐羽晨的靈魂吞噬殆盡,那麼從理論的角度上來看,失去目標的規則也就會自然的,重新歸還到世界的運轉中去。

    當然這種理論的假象狀態,充滿著不切實際的因素,畢竟從沐羽晨對虛空的感知而言,雖然規則本身不存在意志形態,但其對外界還是存在感應和反饋了,而此刻沐羽晨這種端坐虛空,不斷吞噬平行世界中自身靈魂的舉動,好聽點所就是在巨人面前揮舞大棒,說不好對方就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但與此同時沐羽晨卻也需要,始終保持著自身力量的增長,進而延長與虛空中規則間,類似與非暴力不抵抗的軟抗爭,所以在融匯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對平行世界自我靈魂的吞噬和融合,在延續對抗時間的基礎上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且從一開始沐羽晨所執著的抗爭,就不是自不量力的想要與規則,那象徵著世界構成基礎的偉大力量對抗,他所想要的不過是盡可能多的拿到,自己已經到手平行世界自我靈魂,一旦局勢真的惡化到危急生命的程度,那麼必要的捨棄也是理所應當的了。

    但沐羽晨卻還是在計算的過程中,出現了一點點本質性的錯誤解讀,他錯誤的將世界規則的反應速度,與最終幻想七中星球的反應速度,在某種程度上做出了一定的等同,而事實卻是,當他開始逐步分解消化增強自我靈魂的時候,虛空中漩渦的吸引力也驟然暴漲了起來。

    規則的劇烈反應狀態的那種驟然爆發,兇猛中爆裂的程度在沐羽晨的感知中,甚至超越了幾何數字的膨脹等級。他甚至都來不及做出任何的反應,徹底將世界都攪動起來的漩渦,就在相互將的不斷融合吞噬中,演化成為了一場近乎滅世般的毀滅洪流。

    甚至於沐羽晨以為可以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退路的空間節點,在那洪流的席捲中都失去了,能夠保證正常精神意識穿梭的穩定,不願意去賭博那細微幸運概率的他,唯有主動的開始將光質化的佛陀軀殼,在內斂中將能量朝向更緻密的結構壓縮,在減少與毀滅風暴直接接觸的同時,爭搶自我對衝擊性滲透的抵抗力,來掙扎般的盡可能維持自己的存在。

    混沌與光質不斷的摩擦碰撞中,前者源源不絕的朝向後者,那被沐羽晨意志盡全力壓縮,所形成的緻密保護殼中滲透著。精神感知中用來的傷痛洪流,從痛楚的角度而言並不算什麼,但與此同時沐羽晨卻清晰的感覺到,自己的精神與靈魂正漸漸的麻痺了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