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霜海蝶飛

小說博覽 第五十四章 喜極而悲不白冤 文 / 小鷺

    這近兩百年來練習這種武功的人也有數十人,但練到第四重以上的卻是一個也沒有。這到不是說練這功的人都是傻瓜,恰恰相反練就這種武功的人個個都不是小角色。

    由於太過難練,一百年來是練得人是一代不如一代,如今這套武功江湖上是只聞其名,不見有人會使。

    莫非這個白玉石像就是大俠龍在天?

    想到此處,他定定神心道還是先看看上面寫著什麼?

    首先看到是:「七情氣訣是以激發練武之人的潛能。然天下眾生性情各不相同,七情氣訣共分七部。每部以一個字為要訣。每突破一字不但能激出一些潛能,而且能夠達到新的人生心情境界。」

    再接下來就是幾段文字。每段文字上每一個大字。分別是:「喜、悲、癡、傲、虛、無、然」。每個字後面都有一段話。

    第一個「喜」字下提詩四句:「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下面還有又註解:「喜訣乃七情氣訣之本。練成本訣者即可算入之門庭也。俗話有云:人逢喜事精神爽,此喜訣之本也。」下面又刻有許多仔細的分析和練功之法。

    第二個「悲」字下面的話是:人面桃花。其下註解:

    「博陵石護,姿質甚美而孤潔寡合,舉進士第。清明日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叩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子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石護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石辭去,送到門,如不勝情而入,石亦眷盼而歸。嗣後,允不復至。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逕往尋之,門牆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於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是,桃花依舊笑春風。』」這下面的又註解比之第一重要少的多。開頭兩言是「人生之哀,莫大於生離死別。古之兵法大家,曾有言雲哀兵必勝,即出於此處也。……」

    之下第三、第四至第七個字除註解有典故外,再無詳細註解。

    第三個「癡」字下面的話是:望夫石,其下也有註解:

    「武昌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相傳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婦攜弱子,餞送此山,立望夫而化為石,因以為名焉。」

    第四個「傲」字下面的話是:蘇門長嘯。註解為:

    「籍嘗於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石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到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及登之嘯也。」

    第五個「虛」字下面的話是:南柯一夢。註解是:

    「淳於棼喜歡吃酒,一日在門南大槐樹下喝醉。恍惚間被兩個使臣邀去,進入樹洞,洞內晴天麗日,另有世界。大槐國國主立即了為附馬,並任命為南柯郡太守。南柯三十年,政績優良,百姓擁戴,已有五子二女,得意非常。不料擅蘿國進犯,他打了敗仗,公主夫人也死了,失去了寵幸,被遣送回家。一覺醒來原是一夢。據夢境挖開大槐樹下樹洞,原來是一群螞蟻居住在那裡。」

    待看到這第六個「無」字時,下面竟空無一物,只是畫了一個圓。

    最後一個「然」字下面只五個字:孔子年七十。下面無一字註解。

    紀蘭奇道:「這是什麼意思?」

    軒明只是想了一想,立刻就回憶裡《論語》上的幾句話:「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規。龍在天的意思就是到了第七重就要重新入世,隨心而動,一切道法自然。」

    「這部武功實在是太深奧了!」

    「如果簡單又如何能被江湖人如此看重呢?」

    「那現在怎麼辦?那個個江湖人物早晚會回到這裡來的。」

    「我看他們要找到這裡來起碼還有五、六個時辰,我們把這些武功、心法的記下來,然後就把這個山洞全部毀掉,以免被那些個心術不正的江湖人士發現它!」

    「可是這些東西都是前輩的心血啊!」

    「現在管不了那麼多了,如果這些武功心法落到心術不正的人手裡,江湖就永無寧日了。更何況我知道其中的路徑,只要我練成了其中的武功,自然就可以重新打開這些碎石,把那些寶藏也取出來。」

    「好吧,我聽你的。那我來抄,你就來毀。」

    **************************************************************

    山中的夜還是很涼的,石軒明雖然縮緊身體,但還是被凍醒了。

    他迷迷糊糊地張開眼睛,一張開眼睛,軒明就發現篝火後面站著一大群的人。軒明一躍而起,第一件事就是用手去拍自己的包袱。包袱**的,東西應該還在。但他四周觀望,卻不見紀蘭的蹤影。

    「阿彌陀佛,這位施主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軒明循聲望去,只見一個老和尚正坐在那些人的前面,看這老和尚到像是個正直之人。但自從顧玉宗的事之後,軒明已經沒有這麼輕易的相信別人了。

    「大師,你是在和我說話嗎?」

    「阿彌陀佛,施主你還是把東西還給紀少俠吧。」

    「紀少俠?什麼東西?」

    「普聖大師,不要和這個小子廢話,宰掉算了。」人群中有人叫道。

    「般若寺普聖大師?」石軒明一驚。普聖大師與少林青燈、白馬拈花合稱中原三大神僧,聽到這名字,石軒明如何能不吃驚。

    「阿彌陀佛。施主,你又何必執迷不悟呢!」

    「你們到底是要我還什麼東西?」

    一人從普聖大師背後衝出,以刀指著軒明道:「你小子少裝蒜,就是你身上的那部偷來的武功心法。」

    「什麼心法?」石軒明本能地退後一步,原來這些人是來搶「七情氣訣」的。

    「小邢退下!普聖大師有主張。」一個聲音壓住了場上喧嘩。人群中分,一個俊美少年從人群中緩步走出。

    正主終於出現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