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情定星娛

正文 第182章 瘋狂吸金 文 / 愛翁

    戰後日本經濟曾是一片廢墟,經過一段時期的調整和恢復,進入19世紀60年代後,經濟開始起飛,持續10餘年,每年增長率在10%左右。日本經歷了二戰前後的管制經濟時代,這個時代以軍事工業為主,培養了很多技術人才和進行技術儲備。

    在二戰後,美國單獨佔領日本,長達七年,保證日本領土的完整性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單一性,有利於日本長期穩定發展。美國還對日本進行了以民主、法制為基礎的政治改造。羅伯特?埃德爾斯坦和讓.邁克爾.保羅教授說:「為取得成功,就必須立即進行廣泛的體制改革,即創造性地打破阻礙日本經濟復甦或經濟增長的那些障礙。」

    由於「冷戰」需要,對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給予大力支持。美國放棄了對日本戰爭索賠,撤消了以拆遷日本軍事工業作為戰爭賠償的計劃。1947年1月至1948年3月,美國先後提出兩個新方案,對先前的「賠償方案」進行大幅度修改,將拆遷的工業設備減至方案的30%。至1949年5月,乾脆宣佈取消日本的一切賠款。戰後初期,美國給日本20多億美元的援助和貸款,並向日本提供大量的石油、煤、鐵礦石等能源和原料。從而促進了戰後日本經濟的振興,並且美國「核保護傘」戰略大大節省了安全防務的費用。、

    亞洲的兩場局部戰爭為日本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特別是朝鮮戰爭,極大促進日本戰後經濟的復甦步伐。戰爭引起了「特需景氣」,侵朝美軍大量向日本廠商進行軍事訂貨和購買廉價勞務,使日本企業積存滯銷的1000-1500萬日元庫存產品一掃而空,並一舉改變了財政緊縮中苦苦掙扎的日本經濟被動局面。

    據統計,從戰爭爆發到1953年,這種特需收入為12.8億美元,廣義上的特需收入為23.8億美元。日本外匯儲備1949年僅為2億美元,1952年未增至11.4億美元,三年內增長了近五倍,特需收入在外匯收入中所佔比率到1953年達38.1%之多,20多萬人直接受益於特需生產,總之至1955年,日本特需收入總計達36億美元。

    50年代是出口導向時代,60年代開始經濟高速增長的自由資本經濟時代。所謂10年經濟倍增計劃,日本引進西方技術和管理,以高額購買專利,引進生產線和生產許可證為主,逐步創造了自己特色的管理,形成自主創新能力。70年代能源危機後,努力提高技術,這期間經濟增長進入成熟期。日本當時沒有控制油價,讓市場力量促進了節省能源的技術進步。

    到了60年代,由於「冷戰」的持續,日本成為了在亞洲圍堵『共產』政權的橋頭堡。為了穩固這個堡壘,美國不惟餘力的支持日本發展經濟。到了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二位。到20世紀80年代,日本不僅在經濟規模上僅次於美國,而且在工業技術裝備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產業結構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這些表明,作為一個歷史發展階段的追趕時代在日本已經結束。

    以追趕為目標建立的經濟體制、生產關係以及經營思想等,面臨著深刻的調整。但是,日本似乎沒有意識到大轉折時期的到來。它仍然延續過去的政策思想和發展模式,沒有注意培育自主開拓發展的能力與機制。大量的過剩資本沒有與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相結合,而是流向房地產和股市,製造出泡沫經濟。由此帶來了難以消除的後遺症,如大量的銀行不良債權,股市疲軟,投資信心不足,消費低迷,巨額財政赤字等,至今困擾著日本經濟。

    「天賜證?」和「天使基金」兩家公司,這次一共連通自己籌集的資金和貸款,都投放到日本市場上,總數達到五十億美金,這麼龐大的資金,對於日本的金融市場來說,雖然不是太多,但也不少了,加上一些聞風而動的投資者,湧入日本的資金就能夠達到一個恐怖的程度了。

    但這些都不是馮奕楓所要留意的,他把錢投放到日本市場上,馬上就化整為零。除了一部分投到金融市場外,地產和高科技產業也是他現在的目標。除此外,文秀也在香港高速運作起來,對香港的一些早就制定好的目標,開始了收購,然後快速重組後再次出售,套現資金。

    由於大量的資金進入日本,這些熱錢帶來的就是日本的股票瘋漲,樓價瘋漲,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原本在東京郊區一平米的售價就猛漲了近兩倍。不少東京的市民,都把自己的房子按給了銀行,得到貸款後,也投入到股票市場,正所謂買什麼就升什麼,使到整個日本的證?市場一付欣欣向榮的情景。甚至有不少日本的證?業人士大膽預測,在五年內,日本的經濟將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到時就可以洗涮二戰的恥辱,重新站在世界的最頂端。

    二戰後,被美軍佔領前,外族從未侵入和征服日本本土,也未發生過大規模的外族移入的情況,長期安定和相對封閉的環境,使日本人養成一種特殊的民族意識,在他們的觀念和感情中,異民族與日本民族有著鮮明的分界線,自然形成本民族的親和感與凝聚力,同時形成對外民族「內外有別」的心理,這種心理成為當今日本企業團結對外競爭的集團意識的基礎之一,也成為日本樂意吸收外國先進文化的文化,包括敵對國家的先進文化的心理基石。所以傳統日本文化是兼容型的,具有受容性和並存性,是一種開放性、多元化的文化復和體。當然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它總是「接受了很多,但付出的很少」。

    為了獲得更多,日本一點都不介意那些美國,甚至歐洲的資金湧入日本,在他們看來,表明日本逐漸開始取代美國的地位,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人看好日本的經濟,紛紛把大量的資金投入進來。有了充足的資金,日本的大大小小企業都開始聞風而動,開始大量向銀行進行高額的貸款,而銀行也看好後市,在沒有充足的抵押前,很容易就能夠把錢貸給那些公司。而企業又把資金放到股市上,使到公司本身的股價飆升,那些公司的老闆自然就賺大錢,連同買了股票的小股東,也同樣大有斬獲。

    這簡直就是一個惡行循環,不過現在沒有人看到,因為沒有人相信日本的經濟會產生泡沫而破裂,也使到未來的幾年內,日本的不少公司甚至把目光瞄向了美國的產業和企業。

    其實從1977年開始,美國卡特政府的財政部長布魯梅薩,以日本和前聯邦德國的貿易順差為理由,對外匯市場進行口頭干預,希望通過美元貶值的措施來刺激美國的出口,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他的講話導致了投資者瘋狂拋售美元,美元兌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急劇貶值。1977年初,美元兌日元的匯率為1美元兌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達到41.38%。美國政府震驚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總統發起了一個「拯救美元一攬子計劃」,用以支撐美元價格。

    由於這時的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政府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美元的貶值,讓那些日本再次開始妄自尊大起來。不少日本老闆揮舞著支票,周遊美國各大洲,想要收購任何他們看到而又喜歡的建築和企業。

    就因為有了這些,才會在4年後,由美國為主導,聯合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出現了舉世聞名的「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的表面經濟背景是解決美國因美元定值過高而導致的巨額貿易逆差問題,但從日本投資者擁有龐大數量的美元資產來看,「廣場協議」是為了打擊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

    不過這些都是以後的事,但由於這次美金的貶值,的確起到了帶動日本市場和經濟的再次高速發展,也讓那些看清情況,來到日本刮金的投資者大有收穫,每天看著日本的日經平均指數的數字往上升,他們數錢都數到手抽筋。這裡面自然也有馮奕楓的一份在內,他現在可是坐在公司,聽著卡洛斯和鄧特的匯報,心都快跳出來。因為在半年時間內,他投入到日本的資金,已經上漲了近一倍。

    「boss,這次我們可謂是大獲全勝,是不是要繼續下去,我看日本的金融市場還會繼續上漲,要是我們繼續的話,肯定還會大賺一筆的。」看到那些跳動的數字,卡洛斯已經覺得自己的心臟病又該發了。他跟在公司後面,這次也賺上了一筆,加上馮奕楓所承諾的獎金,估計八位數字肯定是逃不掉的。

    「不,我們要開始撤出。」馮奕楓淡定的看著電腦屏幕,沒有看卡洛斯那漲紅的臉。

    「什麼?撤出?」不要說卡洛斯驚叫起來,就連馬尼和鄧特都一臉驚愕看著馮奕楓。

    「沒錯,現在就開始慢慢撤出資金,把我們獲得的日元換成美金,把所有的貸款還清,不過在日本地產的資金給我轉到香港,只把股市上的資金轉回來就行。」沒有回答為什麼要撤出大部分的資金,但馮奕楓把一份文件交到卡洛斯手中。

    原來美金的貶值,的確是挽救日益蕭條的美國製造業和減少了貿易順差,不過這也只是一時,美國不可能一直維持這種匯率,不然對美國的經濟影響和世界經濟的影響還是很巨大的。菲斯已經收集到資料,這次的美元貶值,其實就是那些大財團所為,現在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會很快把資金撤出日本,到時美元兌換日本就會再次上升,恢復到之前的水平。現在不撤出資金,到時候前期所賺取的利潤就會要吐出不少,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馮奕楓的大動作,還有吸金的速度,已經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雖有「天使基金」分擔了一部分注意力,但半年時間資金翻倍,他這個「金融奇才」的名字再次走進那些大鱷的視野。

    (這裡和歷史有所不同,也有不少是收集的資料,大家就不要太過介意這些,畢竟寫書不是寫歷史。本人也不是搞金融的,可能很多不合適現實,大家能夠理解意思就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