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幫閒記

小說博覽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之解 文 / 老夫累了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出現在宋朝,在明朝的話本中也有出現。句中的「清」,是「清廉」的「清」,不能理解為「清朝」的「清」。此諺又作「一任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原特指知府的陋規收入甚多,後來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員斂財貪贓。「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諺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貪贓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來,僅例所應有的各項陋規收入也有十萬兩銀子的進項。如果是黑心貪黷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撈多少了。但人們認識最早是在《儒林外史》原文「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基本上,這句話最早應該出自宋朝,在明朝話本中也有過,「清」在此處指清廉之意。此諺又為「一任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一般的說法是:此諺原特指知府的陋規收入甚多,後來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員斂財貪贓。「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諺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貪贓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來,僅例所應有的各項陋規收入也有十萬兩銀子的進項。如果是黑心貪黷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撈多少了。後來此諺的含義擴大為:即使是政聲清廉的官員,也要撈上成千上萬兩銀子,至於貪官就更不用說了。

    這個解釋還是很說得通的。

    還有一個單口相聲,是這麼說的:過去,有這麼句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是指的是清官,要是贓官,拿把子一擺那還了得嗎?知府要想來錢,一年辦兩回生日就行啦!他一回,他太太一回。到快辦生日啦,他的屬下都到班房那兒去打聽:「聽說大人快辦生日啦?」「啊!」「是哪一天哪?」「啊,是幾兒幾兒。」「大人想讓我們送點什麼禮?」「那我哪知道哇!你愛送什麼送什麼呀!」「咱們大人高壽啦?」「五十六!」……

    可見,清字做清廉解,是很站的住腳的一個說法。

    另外,《儒林外史》第八回王觀察窮途逢世好婁公子故里遇貧交

    中有一段:『須臾,擺上酒來,奉席坐下。王太守慢慢問道:「地方人情,可還有甚麼出產?詞訟裡

    可也略有些甚麼通融?」蘧公子道:「南昌人情,鄙野有餘,巧詐不足;若說地方出產及詞

    訟之事,家君在此,准的詞訟甚少,若非綱常倫紀大事,其餘戶婚田土,都批到縣裡去,務

    在安定聚會,與民休息。至於處處利藪,也絕不耐煩去搜剔他,或者有也不可知。但只問著

    晚生,便是『問道於盲。』了」王太守笑道:「可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話,而

    今也不甚準了!」當下酒過數巡,蘧公子見他問的都是些鄙陋的話,因又說起:「家君在這

    裡無他好處,只落得個訟簡刑清;所以這些幕賓先生在衙門裡,都也吟嘯自若。曾記得前任

    臬司向家君說道:『聞得貴付衙門裡有三樣聲息。』」王太守道:「是那三樣?」蘧公子道

    :「是吟詩聲,下棋聲,唱曲聲。」王太守大笑道:「這三樣聲息,卻也有趣的緊。」蘧公

    子道:「將來老先生一番振作,只怕要換三樣聲息!」王太守道:「是那三樣?」蘧公子道

    :「是戥子聲,算盤聲,板子聲。」王太守並不知這話是譏誚他,正容答道:「而今你我要

    替朝廷辦事,只怕也不得不如此認真。」

    此書作者吳敬梓(1701--1754),應該是清初人士了,那個時候清朝官員還是很廉潔的。再說他書中所寫內容還是再往前的事情了。

    由此可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句話,至少在明朝話本中就出現過了,就可以推翻「清」做清朝的這個解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