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五百二十六章 遵化工器局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五百二十六章遵化工器局
楊改革挺鬱悶的,更是尷尬,灌了一肚子的水,浪費了無數的口水,嘴巴也講干了,到頭來,別人告訴自己,以前就有官辦的冶鐵所,還就在自己說的那地方,和自己想的那什麼工業基地完全就是如出一轍,只不過以前的那些「工業基地」都被玩荒廢了,而自己要幹的就是重新啟動這個明朝早已有的「重工業基地」,根本就沒有必要說這樣多,還起了個新名字,直接告訴自己的帝黨們,皇帝準備重啟遵化冶鐵所就行了,當真是浪費了無數的表情。
楊改革聽了孫元化介紹了一氣遵化冶鐵所的狀況,就快吐白沫了,都怪自己太小白,對明朝的歷史不懂,不然,也不用繞這樣大的彎子了,不過,楊改革又很快就為自己辯護,這能怪自己麼?自己又不是歷史學家,對明朝的方方面面都瞭解,不知道不是很正常麼?就算是歷史學家也不敢說就能把明朝的方方面面都瞭解得透徹,楊改革又在心裡給自己辯護了一番……
「這個官辦冶鐵所,其實也就是朕說的那個重工業基地,不過,朕的這個重工業基地卻又和這個冶鐵所不一樣,重工業基地不僅僅是為朝廷冶煉些鋼鐵,更重要的是要在我朝鋼鐵的生產中,占相當大的比重,如此,平時才可以養得起自己,到了戰時,也才可以立刻轉化成戰力,否則,光是重啟一個冶鐵所,依舊是靠朝廷,靠朕那樣無休止的投銀子進去,怕也是重啟不了幾年的,又要走回到老路上去,是不是?」楊改革有些鬱悶的道。
「是,陛下。」幾個人應聲答道。當年遵化冶鐵所為是什麼關閉,不就是機構龐雜,太耗費銀子了麼?無休止的投銀子進去,顯然開不料多久。
「……再說,光是重啟一個冶鐵所有什麼用,引進新式大炮,鑄炮出越來越厲害的大炮,這些都是要花錢的,光啟動冶鐵所,這些研發新式大炮的費用誰出?十年八年的朕還可以出,更長久的呢?又怎麼辦?所以說,光是啟動冶鐵所是不行的,這才有了朕說的重工業基地,煉鋼除了做買賣養活自己之外,更是要把研發新式大炮的銀子賺出來,我朝要不斷的研究更厲害的大炮,如今紅夷大炮能打五六里,那就研究能打七八里的,如今一門炮要三千斤鋼鐵,那就研究更厲害的鋼鐵,爭取把大炮的重量降到一千斤……,這些可都是要銀子的……」
「……再說,除了鑄炮,其他地方也有需要鋼鐵,也涉及到國計民生,比如四輪馬車的減震,這可是個好東西,一般的鐵可做不了,是不是,孫卿家……」楊改革又開始一個人長篇大論起來,推動工業化,不肯能讓皇帝一個人去幹,也不可能下幾條命令了事,起碼得得到自己帝黨的支持才行,這個是不得不說清楚的東西。
「回陛下,是的,如今四輪馬車的減震,也就臣那裡能做出來,其他人都沒那個配方……」說道這裡,孫元化笑了起來。
「……所以說,這個重工業基地,就不同在這裡,是一個集開採,冶煉,銷售,研發等等為一體的,佔我朝鋼鐵產量數成,能左右和引領我朝鋼鐵業的這麼一個東西,朕的話,諸位可都明白麼?」楊改革怕別人不明白,又問起來。
「回稟陛下,臣明白。」幾個人都回答道,如今三個人可都明白皇帝想幹什麼了,不就是重開冶鐵所麼?不就是把冶鐵所開得大一些,強一些麼?這又什麼不好理解的?以前就是這樣幹的,本來,如今也就該這樣幹,只不過這些年荒廢了罷了。
「……」楊改革覺得自己可能真的是說多了,或者自己太低估明朝人的理解能力了,或者說,大家根本沒聽懂……
「……孫卿家,這個重工業基地的重任,可就交給你了。」楊改革也不管是不是真的聽懂了,直接說道。
「陛下放心,臣明白該如何做。」孫元化爽快的答應道,該怎麼做?說白一點,不就是重啟官辦冶鐵所麼?這有什麼難的?至於把這個管辦冶鐵所辦得不一樣一點,也沒什麼問題,他如今不就是在做這些麼?如果把他現在做的這些加入到以前官辦冶鐵所裡面,不就是皇帝說的那個什麼重工業基地了?至於冶鐵所的官職太小,沒關係,他現在算是欽命的鑄炮欽差,有這個頭銜,那個什麼冶鐵所官小也就無所謂了。
「敢問陛下,這個冶鐵所,不,重工業基地,是按照以前的方式辦,還是按照現在的方式辦?」孫元化又問道。
楊改革自己都被搞得有些稀里糊塗了,聽見孫元化問是按照以前的方式辦,還是按照現在的辦,當下就問:「什麼以前的辦,還是現在的辦?」
「回稟陛下,以前冶鐵所,乃是徵召的軍匠,軍夫,民匠,民夫,是各地的徭役,本身不費多少銀錢,如果按照現在的方式辦,則要的銀錢更多,因為陛下說過,要容納更多的災民,故此,如今臣那裡,都是比照琉璃齋給工錢的,沒有動用徭役……」孫元化解釋道。
「呃……,這個啊!當然是用現在的方式,那個什麼徵用民夫,徭役就算了吧,做這個事,朕本就是打算和賑災連在一起的,本就是想容納更多的災民,算是賑災的一部分……」楊改革連忙解釋,自己把這樣重要的事都給忘記了,確實是不該,看來,重工業基地的事,確實有些倉促了,不過,既然已經動手了,那就要幹到底,不能退縮,反正已經開張了。
「臣明白。」孫元化立刻答應道。
楊改革自己把自己搞暈了,有些亂七八糟的,又想想自己是不是忘記了什麼事……
「還有件事,朕要先說下,這次辦這個重工業基地的方式,可能會和以往不一樣,孫卿家,你要做好準備……」自己把自己搞暈了的楊改革又想起來,還有事沒交代。
「請陛下明示。」孫元化道。
「這個重工業基地,由孫卿家統管並主持鋼鐵的研究,主持軍械的製造等,並負責災民,工匠的安排事宜等等,但是,重工業基地下面,則會有很多大商號實際參與運轉,挖煤的挖煤,煉焦的煉焦,冶鐵的冶鐵,製造的製造,運輸的運輸……」楊改革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了,自己已經把自己搞暈了。
「陛下的意思,莫非是說,商辦官督?陛下的意思,莫非是像琉璃齋那般?」畢自嚴忍不住出聲問道。
「呃,是有點這個意思,朕打算組建幾個商號,然後在股票交易所把這個股票上市交易,籌集開發重工業基地的資金,然後借助這些資金,做大做強重工業基地,模式,確實和琉璃齋有些像,但不完全一樣……」楊改革的腦袋更加的暈乎乎了,自己居然把這事給忘記了。
「這,陛下……」畢自嚴聽說是要通過股票集資去辦這個事,心裡琢磨起來,股票這個東西,可是個新鮮玩意,如果說以前,畢自嚴未必有興趣對這個多看一眼,也不會太在意,可現在,卻不同了,琉璃齋通過股票這東西,已經讓琉璃齋的價值高達幾千萬兩,這種恐怖的規模,讓畢自嚴這個「經濟專家」十分有興趣,為什麼一個商號一年裡,就可以從幾千兩起家,到幾十萬兩,再到幾百萬兩,再到幾千萬兩,股票這個玩意,在裡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是以往,那個商號能值這樣多銀子?皇帝弄的股票這個玩意,或者說模式,或許真的是一條不同以往的路。
「……陛下,臣覺得,可以一試,不過,臣覺得,陛下手裡最好要掌握一半以上的股票,如此,才可以有效的掌握這些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工業』……」畢自嚴琢磨了一下,也並不反對皇帝搞股票去開發那什麼「重工業基地」,也不介意皇帝重複琉璃齋的那個模式,說實話,他很喜歡琉璃齋的那個模式,好控制,商家聽話不說,繳稅因為是掌握在自己手裡,更不用擔心他偷稅漏稅,這不,本該做完了買賣再交的鹽課,如今他不過一句話,就弄到了五百萬兩,成就了他錚臣的名聲,所以,他對這個模式還是很有好感的,儘管皇帝這次弄的有些「出格」,可他也並不打算說什麼,如果都掌握在皇帝手裡,也該當如琉璃齋那般好說話、好收稅,這就足夠了。
「……朕知道了。」楊改革一陣苦笑,有人勸自己要掌握足夠多的股份,這真的是……
「啟稟陛下,臣有一話,不知該講不該講。」孫承宗見皇帝的話說完了,又開口說到,這事,他覺得有必要說一下。
「孫師傅只管說。」楊改革正色的道。
「回稟陛下,臣以為,以商家入股的辦法去辦冶鐵所,這並無不妥,但陛下行事,當講究名正言順,如果以陛下的那個『重工業基地』之名去辦事,則名不正,言不順,臣建議陛下改一個名字。」孫承宗建議道。
「改個名字?」楊改革嘀咕道,說實話,這次這個重工業基地的事,自己確實有些倉促,毛躁,沒有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對明朝的「重工業」方面,沒有太詳細的瞭解,以至於如今瞭解了明朝的「重工業」之後,有些格格不入。
「……那依孫師傅看,這個該改成什麼呢?」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臣以為,名字,一般當依地、依事而叫,既然陛下是在豐潤開冶鐵所,自然該叫豐潤冶鐵所為好,或者豐潤礦務局也行,不過,介於此事是在以前遵化冶鐵所的基礎上改的,並且加上了鑄炮,製器這些,不如,在遵化冶鐵所的基礎上稍作升級,改做『遵化工器局』也行,如此,他人一看,就明白陛下是要幹什麼,也明白此物前身和來歷,無需再解釋什麼,陛下以為呢?」孫承宗說道。
「『豐潤冶鐵所』……『豐潤礦務局』……『遵化工器局?」楊改革自己念了幾遍,不得不承認,起名字確實很重要,有個人給給拾遺補缺,確實很重要,自己那個「重工業基地」二十一世紀的人聽了或許會懂,可明朝有幾個人能聽懂?免不得要疑惑,要反對。
「大善,就按孫師傅說的,叫『遵化工器局』吧,孫卿家,你就去這『遵化工器局』任……。」楊改革沒做多想,就選定了一個覺得不錯的名字,接受了孫承宗的意見,回頭又對孫元化說,本想說任局長,可又覺得這「局」太過於太監化。
「大使,陛下!」孫承宗又提醒道。
「大使?孫師傅,這個官職未免太低了吧,好似未入流啊!」對明朝官職有些瞭解的楊改革問道,這不是不入流或者九品官才會給個大使的稱號麼?
「陛下!這個遵化工器局要開發和建設陛下所想的那個重工業基地,必定要當在地方有一定的管轄權,故此,應當以上海為例,兼著地方上的官職,如此,才好操作!」孫承宗知道皇帝說的什麼,沒有解釋為什麼叫大使,而是解釋了另外一個原因,大使是實職,卻也是兼職,如此,這個官職的大小,也就無足輕重了。
「這,確實有道理,還是孫師傅厲害啊!哈哈,當兼著地方上的官職,對對對,朕怎麼把這個忘記了,鑄炮欽差兼豐潤縣令,兼遵化工器局大使,這個倒是不錯……」楊改革得孫承宗提醒,那昏昏的腦子總算清醒些了,自己把這重要的一茬給忘記了,這個重工業基地和上海那個經濟中心是一樣的。一個是經濟中心,一個是重工業基地,如果要建設起來,沒有地方上的實權,怎麼搞?顯然無法操作,還是孫承宗提醒得好,這些重點開發的地方,確實得掌握在自己手裡,楊改革汗顏,這樣重要的事自己居然都會搞忘記掉,腦子確實昏得厲害。
孫承宗本想還說幾句,不過想想,又沒說了。那個鑄炮欽差可不是什麼正經的官職,只是一個零時的頭銜,沒有品級,其實,最好還是給孫元化在兵部安插一個官職是最好的,這樣有利於孫元化「進步」,可一想到孫元化帶著兵部的官職去地方,還不如帶著「欽差」的頭銜去地方有利,做事的時候,更少些顧忌和麻煩,想想,平衡了一下,孫元化是徐光啟的弟子,也是皇帝要培養的人,進步慢一點也沒關係,從地方上做起,未免不是件好事,雖然進步慢一點,可勝在基礎紮實。
楊改革興高采烈的說道,為了這個重工業基地的事,自己把自己搞暈了,如今,孫承宗倒是提醒了自己,讓自己清醒了不少。名稱,構架、負責人以及工作範圍都基本搞定,楊改革又拿出那張畫了圈的地圖,道:「幾位看看,這是朕圈定的重工業基地,日後當在這裡建設,孫師傅看看朕畫對了沒有!是不是豐潤縣,看還有什麼問題沒有。」
孫承宗接過皇帝給的地圖,仔細的看起來,一個紅圈把一塊地方圈住了,仔細的辨認了一下,在京師的東面。
孫承宗看了一會,又遞給畢自嚴,畢自嚴看了一會,又給了孫元化。
待都看完了,孫承宗道:「啟稟陛下,陛下圈住的這塊地,更準確的說,大部分屬於開平中屯衛的屯地,豐潤縣離這裡,少說也有三四十里地啊!」如果是南方的縣或者地方,孫承宗未必有多清楚,可京畿附近的縣,衛所,孫承宗那是門清,很快就指出了問題,皇帝這一下,可把衛所的地給圈進去了。
「哦,沒事,孫師傅剛才不是說過,沒有在地方兼職,這個事就不好辦嗎?朕要方便行事,自然要兼職地方上的官職,自然只能是縣令這類地方官,衛所乃是世襲,朕自然不會叫人去兼職衛所的官職的,況且衛所也不負責地方事務,無法進行開發……,至於佔了這個開平中屯衛的地,朕會派人叮囑,不會讓他誤事的,孫師傅可還有疑問?」楊改革道,楊改革就是依靠記憶,圈定的這一塊,是對比了如今的地圖而畫的,唐山就在這個地方,工業基地也必定在這裡。至於是衛所的問題,楊改革相信以自己目前的威信,要擺平一個衛所還是很簡單的,衛所的問題,並不大。
「回陛下,臣沒有疑問了。」孫承宗想了想想,說道。其實,孫承宗倒是覺得,名字最好還是依地而叫,叫開平工器局最為妥當,或者開平礦務局也行,不過,這件事得沾那個遵化冶鐵所的名,還是得把「遵化」二字掛到前面來,人在開平,卻叫遵化,這未免有些不妥,怕日後還得要改,不過,如今也只有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