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三百五十七章 慪到不行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三百五十七章慪到不行

    眾臣再次齊聚平台,紛紛猜測著皇帝有什麼最新消息。

    楊改革臉上的笑容,隔著老遠都可以看到了。

    「諸位,陝西剛剛來了最新消息,呵呵……諸位猜猜,是什麼消息……」楊改革一邊笑著,一邊宣佈到。

    眾臣見皇帝臉上的笑,老遠及可以看到了,於是,紛紛不住的猜測到底是什麼消息,讓皇帝如此的高興。

    「啟稟陛下,臣猜,是不是陝西的民變,沒有發生啊?」一個大臣立刻嚷了出來,根據時間算,二十三日的消息應該今日到,能讓皇帝如此高興的消息,還是陝西來的,估計也就這個了。

    楊改革笑著搖搖頭。

    「啟稟陛下,臣猜,該不會是叛匪束手就擒,陝西民變轉危為安吧……」一個大臣見皇帝搖頭,也跟著猜到。

    楊改革笑著再次搖頭。

    「這是陝西來的信,諸位卿家自己看吧,看完了,就知道為什麼朕如此高興了。」楊改革拿起徐光啟的信件,開心的宣佈著,陝西的移民,已經完全明瞭,沒有了以前那種「黑幕」的感覺,有了這封信,陝西移民可以說,已經是一個相當成熟,完完全全可以執行的計劃了。

    群臣開始閱讀信件,信件的內容被一個字一個字的念了出來。念到以羊皮筏子代替船,可以在十月底之前,將大部分災民順著河流轉移出陝西的時候,人群爆發出了齊齊的喝彩聲。

    「好!好!好啊!這個辦法好……」

    「妙,妙啊!這個辦法,當真是奇思妙想,……陛下,陝西之事,終於不用再怕矣,有此物,一日行四百里,災民要出陝西,也不過是幾天就可以了,這當真是前所未有之壯舉啊!陝西移民,可行,大好……」一個大臣老淚縱橫的說到。

    「陛下,此物如果是真的,當真是解決陝西問題的絕佳辦法了,沒料到,世上居然有如此神奇之物啊!一日四百里,即便是騎馬,也不如此物快啊……,百萬移民,臣覺得,有了此物,也不過如此……,陛下,臣堅信,有了此物,陝西移民不再是問題……」一個以前不太看好皇帝百萬移民的人,這次,也是相信皇帝能夠在今年之內把百萬移民轉移出陝西,徹底結束大旱之後大民變的格局。

    ……

    楊改革兩手虛壓,興奮的群臣,才算是安靜下來,這個消息,當真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比什麼鎮壓了某處的民變更加的好,這個消息,直接關係到陝西移民成敗。

    「朕也覺得這是件好事,其中的關係,朕就不多說了,先說說羊皮筏子運人的可行性吧,諸位對羊皮筏子運人可有疑問?」楊改革渾身說不出的舒坦,比打仗抓了某個農民造反頭目更加的讓人高興。

    群臣踴躍發言,這件事,基本上,板上釘釘了,寫信的是徐光啟,還有周延儒的具名,光是這一條,群臣就信了大半,這個主意的發起人,居然是史可法,史可法的老師左光斗那可是大名鼎鼎,有了這條,連還想抓一些小辮子的人,也沒有理由懷疑了,基本上,這種組合的可靠性,無限接近可靠,如果這種組合傳出來的消息都還不可靠,那這世界上就沒有什麼能相信的人了。

    「回陛下,沒疑問,此事,乃是師從左光斗的史可法提出的,又經過了徐閣老和周狀元見證,絕對不會有假的,陛下,此事,確鑿無疑……」一個大臣立刻提出來,這事,光是看涉及的人名,就可以完全相信了。

    「正是,陛下,此事,絕無意外,絕對可靠,想史可法自願到府谷縣去當移民官,必定是體察民情,深入民間的,否則,不可能知道如此絕妙的辦法……」

    對於用羊皮筏子救災,朝廷裡的大佬們,那是深信不疑,相信絕對有此事。一個大臣的書讀得很多,記性不錯,甚至還舉例歷史上用羊皮筏子的事,以此來增加這件事的可靠性。

    楊改革聽了這個大臣的話,很想對他說,既然你知道,早不說出來?看來,光讀書是沒用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沒錯,這種只會讀書,不理解其中含義的人,即便是能把天下所有的人都背下來,也就是個腐儒。

    「嗯,朕也深信不疑,故此,才會如此大喜,呵呵,說實話,朕以前也只是想到了以船運送災民,那裡知道,陝西這地方,行船不甚方便,呵呵,如果不是史可法及時的提出以羊皮筏子運送災民,朕怕這陝西的移民,還真是一件麻煩事,如今,有了史可法這個以羊皮筏子運人的辦法,轉運陝西災民出陝,完全不是問題了……」楊改革一看見徐光啟寫的信件,就完全相信,用羊皮筏子運人的真實可靠性,起碼,楊改革在以前的電視上,沒少看見羊皮筏子。

    「陛下洪福……」

    「陛下洪福……」

    群臣紛紛朝著楊改革道喜,有了這個「法寶」,陝西的問題,似乎已經不算是問題了,誰都知道,只要把陝西的災民運出了陝西,陝西那地方的民變,也就成了無本之源。沒有大量災民參與的造反,那只能說是山賊、土匪鬧事,離民變還差遠了呢。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只要陝西的災民出了陝西,則陝西民變,立刻冰消雪融……,移民最難的是轉運糧食,糧食的轉運,又難在逆流而上過潼關,只要災民出了潼關,到了黃河下游,則轉運糧食,轉運人口就相當的便利了,可消耗極少,大批的轉運災民,陛下,小小的羊皮筏子,如今,是為我大明朝立下大功了……臣提議,該當嘉獎……」一個大臣搖頭晃腦的說到。

    「……正是,陛下,移民賑災難就難在糧食運不進陝西,災民出不來,強行運糧食進陝,消耗實在是太龐大了,如果能有一個辦法輕鬆快速的把人運出來,那麼,移民賑災這件事,則簡單易行了許多,陛下……移民有望,轉移安置百萬災民,不是一句空話矣……」一個大臣感慨到,這封信當中說到,羊皮筏子順河而下,可以日行四百里,也就是說,即便是從府谷縣這種地方往下漂,三四天時間,也完全可以出陝了,出了陝西,到了河南境內,那就不用怕了,潼關以下,是可以行大船的,糧食的消耗也很少,從江南調糧,十成糧食,不過消耗掉一二成左右,要養活百萬災民,也養得起。這個大臣從最開始,是對皇帝的百萬移民持懷疑態度的,因為還從來沒有那個朝代能夠做到一年之內移民百萬的,雖然皇帝捨得花錢,但是,還是有不少人對皇帝的計劃持懷疑態度,如今,看到了這個簡便的方法,是徹底的相信皇帝不是說假話,說空話了,開天闢地以來,有組織的百萬移民,就要在此時成為現實,故此,也是感慨萬千。

    「……陛下,此乃我朝之幸也,想從江南調糧食上去,到河南開封,不過消耗掉一二成,要過潼關到西安府,則至少要消耗掉二三成,如果要逆黃河而上,把糧食送到府谷這種地方,得消耗掉六七成糧食,甚至七八成,如果還走陸路把糧食運到一些州縣,則要消耗掉**成的糧食,甚至有消耗掉九成多的也不少,災民在陝西坐等朝廷的救濟,難……難上加難!不是朝廷不救濟,實在是有力未逮,轉運困難啊……如今如果能有幾天就可以把災民運出陝西的辦法,則糧食的消耗大減,陛下,百萬移民不是空話,更不是假話,陛下,奇跡,奇跡啊!如此短的時日,大規模的移民,前所未有,可謂千古以來的奇跡……,此足以流傳千古……」一個大臣老淚縱橫,動情的說到。

    楊改革的眼睛,也有點濕潤了,在這幾百年前的明末,要組織百萬人口的轉移,其工程的艱巨,不是常人所能想像的。

    「好,朕決定,全力支持這件事,徐師傅在信中所言,已經在著手進行此事了,動員各州縣的移民官宰殺牲口,製作皮筏子了,還派了副欽差周延儒到寧夏鎮,甘肅鎮去收購羊皮筏子,更是準備到那些蒙古部落那裡收購羊皮,此事,諸位也說說吧……」楊改革見群臣難得在同一件事上有一致的意見,所以,也就發揚「民主」,讓大家討論討論,爭取把羊皮筏子運人這件事,達成廣泛的一致,不管怎麼說,這件事,越多的人支持越好。其實還有一層意思,徐光啟的信件裡說了,他已經開始動手了,讓整個陝西八十餘州縣,都開動製作羊皮筏子,更是北上去購買羊皮筏子,其中牽涉的銀子,又是一大筆,楊改革內帑了的銀子已經不多了,不得不把這事拿出來再說說,提醒群臣,掏銀子的時候到了。

    對於這件事,群臣基本上都是支持的,因為這裡面牽涉的人,一方面是帝黨的徐光啟,另外以方面,則是史可法,周延儒這兩個東林黨的人,在東林黨和帝黨的人佔了絕大多數的朝堂裡,基本上很難在有反對的聲音。

    「啟稟陛下,臣以為,應該支持,更應該從速,此事,不宜拖得過久,時機稍縱即逝……」

    「啟稟陛下,臣也贊成,特別是副欽差周延儒周大人去寧夏鎮,甘肅鎮購買皮胎一事,更是得支持,從寧夏鎮順河而下,四五天就可到我朝的府谷縣,再從府谷縣順河而下,又三四天,可出陝西,陛下,陝西移民的關鍵,其實,又在陝北,有此法能迅速的轉移出陝北的災民,此事,絕對應當支持,只是,收購皮筏子,僱傭皮筏客,甚至找蒙古人購買牛羊,這些都是需要銀子的,陛下,這銀子……」說來說去,事情很快就牽涉到了銀子的事上去了。

    「是的,徐師傅在心中說,最少要宰殺將近二十萬頭牲口,另外,還從寧夏鎮,甘肅鎮大批僱傭皮筏客,皮筏子,購買蒙古人的牛羊,這些都是需要額外用錢的,近二十萬頭牲口,估摸,得四十萬多萬兩銀子,加上周延儒那裡的,怕得五十萬兩銀子的開銷……」這個賬,在信裡已經算得很清楚了。

    「……朕雖然移民安排了千萬兩銀子,不過,好似如今到位的卻不多……,鹽商那裡的銀子是怎麼回事?朝廷上下都等著那批銀子救急,他們是什麼意思?站在一邊看戲?都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朕怎麼看這些鹽商,一個個都心安理得的站在一邊看好戲似的?他們準備什麼時候交銀子?莫不是,一定得等到今年的最後一天才能拿銀子?」楊改革說到移民的銀子,就肯定會牽扯到鹽商那筆銀子,說到鹽商,就鐵定得發火,那群鹽商的銀子還是沒有到位,眼看著,明末局面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可惜,那批人還在站在一邊看好戲……

    剛剛還是有說有笑的群臣,被這事搞得沒話說了,要說鹽商的銀子,那水可就深了,一個個縮頭縮腦,忌諱得很。

    沉默了一陣,楊改革歎息,在明朝最關鍵的時刻,你們躲開了,那日後可就別怪我手辣,鹽商不剷除,誓不為人。

    「呵呵,危難時刻見真情啊!算了,這銀子是指望不上那些鹽商了,朕出吧,反正朕一千萬都投了,也不差這五十萬……」楊改革對鹽商的怨恨,早已到了無可忍耐的地步了,不過,動手清除鹽商,卻要等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楊改革只能強壓下心中的怒火和怨恨,笑著自己掏銀子。

    「陛下聖明……」一眾大臣又開始上馬屁。

    「鹽商的銀子,諸位,你們就都催催吧,如今,我大明朝到了最緊要的關頭了……」楊改革實在憋屈,想讓大臣們催催鹽商的銀子,因為楊改革也知道,鹽商們的後台,就是這群人,本想說幾句臉面上的話,奈何心中怨恨,實在是說不出口,也就沒了下文。

    群臣又唯唯是諾了一回,這鹽商,那個是沒後台的?交不交銀子,當真要看別人心情,看別人願意不願意從指甲縫裡扣出來一點給朝廷,這拖欠,在明朝,絕對不是什麼新鮮名詞,大家都是打的拖欠的注意呢,皇帝想多收一文錢……哼哼……,不少大臣偷偷的看了眼皇帝,如此想到。

    楊改革瞧著群臣那副躲閃的樣子,再看一個個不願意的模樣,更加不想開口了,心中的怨恨,無以復加。今日大明最需要你們的時候,你們無情也無義,日後可別怪我下狠手,楊改革除了心中毒惡的詛咒,也沒更好的辦法。

    本來是一場高高興興的召見,鬧到最後,君臣算是不歡而散。

    平台召見草草的就散了。

    事情最終確定下來,朝廷全力支持徐光啟做皮筏子,不管是各州縣的兩千皮胎,還是周延儒遠赴寧夏鎮,甘肅鎮招募皮筏客,購買皮筏子,還是購買蒙古人的牛羊,朝廷都支持,更是把範圍擴大到臨近陝西,其他布政司轄下的州縣,也都需要支援陝西皮筏子,這一條,讓楊改革心中又好受不少,不過,也好不到那裡去,因為,這都是需要楊改革一個人出錢的。

    戶部永遠是一個沒錢的貨,不伸手要錢,都是萬福,鹽商的銀子,看樣子,是指望不上了,如今交的錢,屈指可數,加的田賦,倒是沒問題,基本可以足額收上來,不過,也有一個時間問題,夏稅較小,秋稅更是要到明年才會徹底的交齊,何況,田賦很大一部分要保證糧食的供應,畢竟百萬災民,所需要的糧食,不是一個小數目,所以,如今的移民,所用的銀子,大部分還是楊改革自己掏銀子。

    這次平台召見,是不歡而散,楊改革一個人在平台生悶氣,幾次都想拿東西砸人,硬生生的忍了下來,結果就是自己生悶氣,慪到快吐血。

    「大半,內帑裡還有多少銀子?」慪到不行的楊改革還是得掏銀子,陝西移民,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如論如何,也不能掉鏈子。

    「回陛下,早已不足百萬了……」王承恩是沒敢說實話,內帑的銀子從當初的高達數百萬兩,到如今的幾十萬兩,花錢的速度,比流水還快些,王承恩怕說出來,嚇著皇帝,眼看著皇帝的臉色不好,再把這個壞消息告訴皇帝,怕皇帝受不了。

    「不足百萬?具體的是多少?二十萬?四十萬?還是八十萬?九十萬?」楊改革仔細的問到,自己的銀子不多,自己知道,具體的多少,就不知道了,如今又到了精打細算的時候了,不得不問個仔細。

    「回陛下……,似乎,似乎只有五六十萬兩了……」王承恩說著,就底下了頭,不敢看皇帝,五六十萬兩,還不夠皇帝一個月的開銷。也就是說,下個月,皇帝就得斷頓了。

    楊改革氣鹽商的銀子氣到不行,慪到肝糾結、心絞痛。心中的憤怒和怨恨早已到了極點,又氣又慪,有噴血的衝動。

    楊改革用手指指壓了一下胸口,才覺得好點,否則,怕就是一口血噴出來了。

    王承恩見皇帝鼓著眼睛,不斷用手按壓胸口,面色相當差,流著淚,過來幫皇帝按壓,其中原委,他這個跟著皇帝的人,自然明白。

    王承恩的淚水,「叭嗒叭嗒」的一直往下掉,就沒斷過,掉到皇帝的衣服上,楊改革雖然也知覺了,但是沒作聲,在這個明末,真心望自己好的人,不多。

    過了好長一氣,楊改革才緩過一口氣來。

    稍微好了點,楊改革才問到:「大半,這五六十萬,可除開了下個月該發出去的軍餉之類的?」

    所謂每月該發出去的軍餉,比如東江鎮毛文龍那裡,比如袁崇煥那裡,比如新軍等等,這些都是直接從內帑裡撥銀子的,每月都是不能少的。

    王承恩早已流紅了眼,一邊流淚,一邊說到:「回陛下的話,陛下撥下的軍餉等開銷,向來都是足額,當月發下去的,所以,到了下月初,那些銀子就得按時撥下去,所以,這些銀子,也就夠支撐下個月的開銷而已,到了下下月,就……」

    楊改革苦笑,也逐漸明白了崇禎在十七年的時候,那種絕望的心情了,那個時候的崇禎,怕除了絕望,真的就什麼都沒有了,除了一顆君王死社稷的心。楊改革再算算,自己起碼不比十七年的崇禎差,自己起碼還可以想些辦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