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誌之四分天下

小說博覽 第四章 陸遜破敵 文 / 教皇

.    當陸績看到說話的居然是陸遜,乃訓斥道:「我們大人正在商量大事,你一個小兒知道什麼事?快快退下!」陸遜答道:「叔父且慢,我有主公書信在此。」說完從袖子裡拿出一書,給眾人而看,大家觀書信上面的印璽字跡,果出於宋揚之手也。

    書信寫著:「柴桑防守大任,須托於非常之人。吳郡陸伯言,俊傑之才也,我早欲用之為將,恐其年幼,不能服眾,先以其叔陸績為柴桑太守輔之。書信至之日,荊州必將行兵有事於我柴桑,我以陸遜為將,蔣欽、徐盛副之,陸績督辦糧草船隻;諸君各宜遵行,我欲觀公等大才,翹首西北以待也。」眾人閱畢,驚疑不定,此時,只見又一人從外而入,大聲說道:「我這兒有揚哥哥配劍令符在此。」眾人一看,是阿九,出而示之,眾人方信。陸遜便命令眾人整點軍馬船隻,立寨準備迎敵,並差人向魯肅求救。

    江夏黃祖聞聽宋揚以陸遜為將,大喜謂眾將說道:「人言宋揚用兵神計妙算,用人唯才是用,今宋揚卻用此孺子為將,柴桑無人矣!眾將與我拿下此孺子。」便命蘇飛為都督,陳就、鄧龍為先鋒,起水軍五萬,直取柴桑。

    其率軍至三江口,陸遜率水軍戰船五千來迎。黃祖見柴桑船少,令大軍做鋒矢之形,令陳就、鄧龍在兩翼,自與蘇飛座船在鋒尖,驅兵大進。陸遜在樓船之上,見荊州軍如此佈陣,大笑道:「黃祖真無謀之輩耳,今在江上如此用兵,安能不敗?」乃傳令諸將,先得敵主將帥旗者為頭功;皆用艨艟大艦,上乘善射之士,命蔣欽在左,徐盛在右,自己則居中,大軍成鶴翼之形應敵。

    兩軍相近,喊殺震天。柴桑水軍並不與相接,但距丈餘而射,荊州軍方欲接戰,柴桑水軍立刻掉頭向後逃去。

    站在黃祖身邊的蘇飛發覺有些不對,連忙對黃祖說道:「這柴桑水軍敗得未免也太容易了,而且他們雖在逃跑,但陣形絲毫不亂,他們似乎在引我們朝一個地方去,將軍需小心埋伏啊。」

    黃祖不屑的看了一眼柴桑水軍的「小船」,笑著對蘇飛說道:「憑這群蝦米能奈我何?這大江之上不比陸地,俱是一眼可望,況且這片水域你我來往不下數十次,焉能有什麼埋伏?蘇將軍過慮了。」蘇飛聽了不再說話,只是眼睛緊緊盯在前方。

    就這樣一追一跑,每當荊州水軍追上來,柴桑水軍就會發起一次反衝鋒,而荊州水軍怕柴桑水軍的小船靠上來,也不得不停下來向柴桑水軍射箭,而柴桑水軍的戰船就會立刻向後退去,由於柴桑水軍船小輕便,所以進退自如,反觀荊州軍,雖然荊州軍的戰船借助風力,要比柴桑水軍的那些小船塊一些,但由於身軀龐大,一停一追之間,總要被柴桑水軍的戰船拉開一段距離。

    黃祖對於柴桑水軍這種糾纏不休的戰法甚為惱火,下令升滿風帆朝柴桑水軍追去,不知不覺中,他們被柴桑水軍引向了江岸。

    蘇飛終於發現了問題之所在,立刻回頭對黃祖說道:「黃將軍,他們似乎是故意引我們靠向岸邊,我想柴桑軍一定是有什麼新發明的兵器,可以在那麼遠的距離夠到我們的戰船。」

    黃祖一聽猛然驚醒,立刻揮舞令旗道:「全體左滿舵,與江岸保持距離。」話沒落音,船身猛地一震,停了下來。

    黃祖一驚,向後大喊道:「怎麼回事?」

    一個東吳的軍官吞吞吐吐的道:「不,不知道,船擱淺了,好像是觸到了江底的暗礁。」

    「放屁。」黃祖一把將他推開道:「這裡我們來過多次,而且這裡水流平緩,哪來的什麼暗礁?」

    這時柴桑水軍重新沖了回來,而且速度比原來快了很多,船上士兵揮舞著火把,喊殺震天。

    其實荊州的水軍是撞上了陸遜昨夜讓人裝在水下的鐵索,是多條鐵索向一張大網,將荊州軍的戰船全部網在其中,而柴桑軍的戰船由於船小吃水淺,所以反倒沒事。

    荊州水軍拚命向柴桑戰船傾瀉著箭枝,但失去機動性的戰艦就像待宰的羔羊,在密集的箭雨也不能阻擋衝上來的柴桑軍。

    柴桑水軍的小船靈活的穿梭在龐大的荊州戰船之間,將一個個火把扔上荊州軍的戰船的甲板。

    一艘艘荊州戰艦頓時燃燒起來,荊州水軍不得不一邊向柴桑戰船射箭阻止他們靠近,一邊拚命撲滅船上的火。

    但是江岸上拋起的一片黑影徹底打消了他們的希望,那是灌滿火油的皮囊,一個個皮囊被柴桑軍的霹靂車拋到船上,荊州的戰船頓時變成了一片火海。

    船上的荊州士兵紛紛跳下水,但不是被柴桑軍的弓箭射死,就是被柴桑水軍俘虜。

    蔣欽、徐盛所率船隊便如利刃,直插敵陣,荊州軍大亂,落水死者無數。黃祖在船中,見矢石如雨,火勢又猛,面如土色,急入船艙躲避。徐盛船快,直逼黃祖座船而來,兩船相近,徐盛便湧身跳上大船,一刀砍倒帥旗,柴桑軍一起歡呼。

    徐盛便欲來殺黃祖,正危急間,鄰船躍過一將,擋住艙門,手持渾天點鋼叉,來戰徐盛,不幾合,徐盛不敵,被一叉柄掃下大江。柴桑水軍一齊大驚,急視那名戰將,熊腰虎背,好條大漢!

    只聽那將大喝道:「柴桑鼠輩,見甘興霸否!」一時蔣欽也趕到,手持兵刃,跳上大船,來戰甘寧,而徐盛也從水中爬起,也殺向甘寧。

    好個甘寧,獨鬥二將,全無懼色,纏戰多時,不分勝負。荊州軍兩翼陳就、鄧龍一齊都到,二將見不能取勝,恐為所算,各自跳回本船。甘寧將鋼叉倚住,拾起帥旗,迎風展開,便如一尊鐵塔,傲立船頭,威風凜凜,荊州軍為之士氣一振,徐徐而退。

    陸遜於大船之上,驚問道:「此何人也?」左右有識得者告之道:「此巴郡臨江人甘寧字興霸也!」陸遜問道:「莫非錦帆賊乎?真勇將也,我當為主公收之。」便命收兵,柴桑軍大勝而回。

    甘寧少有力氣,好遊俠,但他不務正業,聚集一夥人,自認首領。他們成群結隊,攜弓帶箭,頭插鳥羽,身佩鈴鐺,四處遊蕩。當時百姓一聽到鈴聲就知道甘寧來了,因此叫他們為鈴鐺賊。甘寧在郡中,輕俠殺人,藏捨亡命,大有名聲。一出一入,威風炫赫。步行則陳列車騎,水行則連接輕舟。侍從之人,被服錦繡,走到哪裡,哪裡光彩斐然。停留時,又用錦繡維繫舟船,離開時又要割斷拋棄,以顯示其富有奢侈。久而久之,甘寧另一個稱號「錦帆賊」就這樣出來了。

    黃祖得甘寧相救得脫,問左右適才何人,左右回答道:「錦帆賊甘興霸也。」黃祖笑道:「劫江之賊耳。」不以為禮,但命人賞甘寧以金帛。甘寧懷忿,暗思:「黃祖待吾何薄?」

    卻說陸遜與眾將回三江口,陸遜對眾人說道:「荊州軍最重世族,甘寧出身寒微,我料黃祖必不能重用。我當借一葉扁舟,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那甘寧來降。」眾將大驚,蔣欽說道:「此等事委以一文吏足矣,伯言身當三軍之重,安可輕動?」陸遜答道:「不然。主公不以我年幼鄙薄,以重任付遜,遜安敢惜一身之安危,明知於主公大業有利而蒙心不往乎?甘寧非等閒可說之,吾當親往。吾去之後,若有差池,蔣將軍可代吾職。」眾將皆服其志。

    忽一人說道:「此事由我去即可,伯言不可和我爭功。」眾人急視之,乃蔣干蔣子翼,蔣干之辯才在整個楚軍中也能排在前列,陸遜見是蔣干,乃說道:「子翼之能早得主公讚賞,那這趟就由子翼去吧。」

    這日甘寧方自在寨中鬱悶,忽人報有故人來訪。甘寧便教引入,及入,並不相識,乃叩問姓名,此人笑道:「吾乃九江蔣干是也。」甘寧大笑道:「汝雖敵人,但膽色過人。吾不害汝,可速去。甘興霸豈言辭可說乎?」

    蔣干亦大笑道:「將軍真謬哉。干豈欲說降將軍乎?聞將軍將死,特來弔孝也。」甘寧怒道:「汝何無禮太甚!」蔣干徐徐道:「干所言是實,將軍不自知耳,惜哉。」

    甘寧道:「汝可以說說我為什麼將死,說得不對,你可以試試吾劍!」蔣干說道:「荊州世族林立,劉表父子所重者,張、蔡諸族也;將軍出身寒微,雖有異才,必不為所重,既不為重,其才必遭小人所嫉,屆時將軍安所歸乎?況丈夫沉淪,鬱鬱不得其志,與死何異?將軍之劍雖利,恐將軍自試耳!」甘寧聞蔣干之言,恰中自己心思,頓時低首不語。

    蔣干見其意動,乃說之道:「太尉大人英雄蓋世,聰明仁勇之名佈於天下,將軍頗知之乎?我主用人,不計出身,不拘一格,如陸遜之年幼,竟付江防大任;以將軍之大才,若在吾主軍中,前程不可限量也。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仕?」

    甘寧聞言,豁然而起,說道:「得子翼兄一席言語,令寧茅塞頓開!君可速回柴桑。吾當取荊州水寨,以為進身之計。」蔣干聞言大喜道:「將軍果能建此大功,主公之幸也。」當下二人計較已定,蔣干便回三江口。

    且說蔣干回到水寨,把甘寧的主意告訴陸遜,陸遜便教點兵以待。次日夜,江風大起,陸遜謂眾將說道:「此天助吾等成大功也。男兒處世,建立功名,正在今夜!」乃命蔣欽、徐盛各領一隊,每隊用慣戰水軍一千五百人,三十人為一船,各持弓矢利刃,順風而下,來劫荊州水寨。

    而那面甘寧早遣心腹於寨中四處放火,柴桑軍眾將五隊齊至,只顧殺人放火,勢不可當,荊州軍不戰自亂,暗夜中不知敵軍多寡,自相驚擾;亂軍中只聽得大呼:「降者免死!」棄械降者無數。蔣欽手持刀牌,一舟當先,正遇陳就座船,一躍而上,當胸一刀砍倒,梟得首級在手,;那邊徐盛一箭射鄧龍下水,眾將會合,便來尋黃祖。哪知道黃祖早由蘇飛護著逃回江夏了。

    一行人奔至天明,將至江夏城下,晨光熹微之中見城頭高挑一個「甘」字。蘇飛喜對黃祖說道:「幸得甘興霸先回防江夏,保得此城不失。」縱馬向前,便教城上開門,叫道:「黃將軍在此!」言未畢,城門大開,甘寧一騎當先,持叉大呼道:「黃祖鼠賊聽者,此城已屬太尉所有。」黃祖揚鞭大罵道:「逆賊,吾向日待汝不薄!」甘寧怒道:「吾救汝脫大難,汝以劫****待我,尚言何不薄耶?」拍馬直取黃祖,只一合,生擒過馬,擲於地上,喝教綁了,那邊蘇飛也被眾人所綁。

    不一時陸遜引眾將都至,便入江夏,重賞甘寧,獎犒三軍。甘寧便將黃祖押上。陸遜便命甘寧將其和蘇飛押至柴桑,等宋揚回來處置。

    這一戰陸遜得宋揚青眼,年不滿丁,兵不滿萬,大破荊州水軍數萬,楚軍聲威,遂天下震動。而宋揚再得此消息後,欣慰自己果然沒看錯人,乃令張遼仍守壽春,自己則帶著關羽眾人快速向柴桑趕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