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異時空之紅色間諜

小說博覽 第十六章 南昌風雲錄 文 / 給與永恆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和歷史一樣南昌起義發動。略有不同的是歷史因為有叛徒洩露起義計劃,周恩來不得不當機立斷提前起義,而在這個時代裡,沒有出現這個插曲,南昌起義是按計劃在八月一日發動,起義成功後,起義軍作戰部隊整編為二個軍,即第十一軍和第二十軍。第十一軍轄第二十四師、第二十五師、第十師,軍長葉挺,黨代表聶榮臻。第二十軍轄第一師、第二師,軍長賀龍、黨代表廖乾吾。起義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賀龍兼代方面軍總指揮,葉挺兼代方面軍前敵總指揮。全軍約二萬人。

    南昌起義後,汪精衛急令張發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進攻。八月三日,南昌起義軍分批撤出南昌,沿撫河南下。進至進賢縣時,葉挺部第十師師長蔡廷鍇企圖率部歸附蔣介石,由於南昌起義準備工作比歷史更為充分,『共產』黨對起義軍部隊的影響也更加深入。蔡廷鍇的企圖被在該師工作的『共產』黨員察覺,及時通知了葉挺,葉挺率領軍部警衛團趕到第十師師部扣留了師長蔡廷鍇,阻止了第十師的叛變。葉挺沒有槍斃蔡廷鍇及其手下,而是把他們驅逐出了起義軍。由於部隊未經整頓,加酷暑遠征,起義軍開小差,帶槍逃亡,生病中暑等非戰鬥減員非常之多,八月七日,南昌起義軍到達臨川,全軍總兵力約一萬八千人左右。

    此時,南昌起義軍接受到**中央軍事委員會轉發海地下黨特別行動科的一份敵情通報,據我海地下黨得到的情報,駐廣東的國民黨軍第八路軍總指揮李濟深,已經調動北路總指揮錢大鈞部兩個師於會昌、瑞金地區企圖阻止起義軍南下。同時調動前敵總指揮黃紹竑率兩個師支援錢大鈞部作戰。

    敵情通報裡還附了特別行動科的一份建議,建議南昌起義軍在和敵軍大規模作戰前,首先整合好部隊。具體措施為,一、在起義軍裡把黨代表設到連級單位,及時瞭解戰士的思想,有利於黨掌握部隊。二、堅決制止部隊內部的軍閥作風,嚴禁打罵士兵。三、在部隊裡展開訴苦運動,廣大戰士大都是農民出生,要訴大地主大財主所給予貧困勞動人民之苦。四、在部隊裡展開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的整軍運動。讓廣大戰士瞭解自己是在為解放千千萬萬和自己一樣的貧苦百姓而作戰。五、和國民黨軍作戰,俘虜了敵軍士兵以後也要展開訴苦三查運動,把敵軍俘虜化為我用。有鑒於前段時間起義軍的大量非戰鬥減員,以及第十師的歸蔣未遂事件。**前敵委員會決定全面採納海地下黨特別行動科的建議,在臨川休整五天,整頓部隊,同時派遣精幹的偵察分隊前出偵察敵情。

    休整五天後,南昌起義軍繼續南下。五天的整軍活動雖然短,但是各部隊都反映部隊的士氣有了很大的提高。八月二十日,南昌起義軍先頭部隊到達瑞金縣壬田以北地區,偵察分隊也已查清敵北路總指揮錢大鈞部兩個師已到達會昌、瑞金地區,其中一部前出至壬田地區。敵前敵總指揮黃紹竑的兩個師正星夜兼程朝會昌地區趕來。**前敵委員會決定趁敵軍還未會合,對錢大鈞部和黃紹竑部各個擊破。八月二十一日,起義軍向壬田守軍發動進攻,殲其一部,於二十二日攻佔瑞金縣城。接著,起義軍集中五個師的兵力圍攻會昌的錢大鈞部主力一個師又一個旅。經過整軍運動的起義軍士氣高昂,作戰英勇。激戰至二十四日,攻佔會昌縣城。錢大鈞部九千餘人被全殲,俘虜五千餘人,繳獲槍六千餘支挺,錢大鈞僅以身免。起義軍傷亡近一千五百人左右。八月二十七日,黃紹竑部主力趕到會昌地區。南昌起義軍在會昌西北的洛口地區,會戰黃紹竑部主力兩個師,前身是北伐戰爭中赫赫有名的鐵軍葉挺獨立團的第二十五師七十三團一馬當先,一日之中突破黃紹竑部五道防線,直逼黃紹竑指揮部,黃紹竑迫不得已之下只能率指揮部撤退,結果造成全軍潰退。南昌起義軍全線出擊,對黃紹竑部發起追擊作戰。八月二十九日,黃紹竑部兩個師九千餘人損失七千人左右,殘部撤至雩都地區,戰鬥結束。南昌起義軍損失一千人左右。

    會昌戰役,南昌起義軍先破錢大鈞部,再破黃紹竑部,兩戰共俘虜八千餘人。經過對俘虜展開的訴苦三查運動,有四千人願意加入起義軍作戰。算作戰中的輕傷員,全軍總兵力約恢復到了兩萬人左右。

    會昌戰役勝利後,起義軍陸續南下。九月十五日,起義軍佔領廣東省大埔縣三河壩。這時,接受到了**中央軍事委員會轉發海地下黨特別行動科的第二份敵情通報。李濟深令陳濟棠、薛岳部率三個師組成東路軍會合黃紹竑殘部尋求對起義軍決戰。並附了另一份建議,建議南昌起義軍在進攻大城市不利的情況下,可以參照海起義軍的經驗,相機去農村地區會合農會會員們發展根據地。經過南昌起義軍的偵察,敵東路軍不只是陳濟棠、薛岳部三個師而是陳濟棠、薛岳、陳銘樞、徐景唐部七個師加黃紹竑殘部以及地方民團共約四萬餘人左右。由於錢大鈞部和黃紹竑部在會昌的慘敗,李濟深沒象歷史那樣派出了三個師,而是集中了廣東軍隊主力傾巢而出,全力尋找南昌起義軍決戰。根據述情況,**前敵委員會決定,集中主力迎擊東進之敵。九月二十日,起義軍主力一萬七千人在潮汕地區遭遇東路軍主力三萬餘人。激戰整日,敵軍左翼陳濟棠部率先崩潰,右翼徐景唐部跟著動搖,中路薛岳見識不妙,自己有被包抄的危險,命令充當預備隊的黃紹竑殘部斷後,自己率部撤退。黃紹竑殘部兩千餘人沒有堅守陣地,跟著薛岳的後腳跟也撤退下去。東路軍全線潰退,撤至汾水村地區回合了後路的陳銘樞部兩個師,才穩定戰線。陳銘樞部兩個師對追擊的起義軍發起反擊。起義軍作戰整日,疲憊交加,遂停止追擊撤回至潮汕地區。此戰起義軍自己損失六千餘人,敵東路軍被殲滅萬餘人。雖然擊潰東路軍,但是未殲滅東路軍主力,儘管從俘虜裡又補充了二千餘人,和東路軍相比兵力還是處於絕對劣勢。加連日作戰,彈藥消耗甚多,雖有繳獲還是越打越少。**前敵委員會經開會決定,即使能戰勝東路軍,殘餘的南昌起義軍也無力再南下廣州作戰。加張發奎、朱培德等部還在繼續追擊起義軍。一旦和東路軍打成膠狀,起義軍會被越來越多的敵軍所圍攻,乃至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前委最後決定,放棄南下廣州計劃,轉移至福建,廣東,江西,湖南等交界地區,結合當地農會武裝,創建自己的地盤。

    和歷史南昌起義軍在潮汕地區的慘敗相比,歷史的車輪拐了一個大彎。最終,起義軍有一萬五千人在葉挺,賀龍,陳毅,朱德的領導下,到達了閩粵贛湘邊區,站穩了腳跟。對中國土地革命的勝利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