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異時空之紅色間諜

小說博覽 第十三章 餘波蕩漾 文 / 給與永恆

    北四川路槍戰血案在海引起了軒然大波——軍警特大小官員擠滿了槍戰現場。海警備司令部特別軍法處,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駐滬特務處,海特別市清黨臨地執行委員會,這三方的人更是差不多傾巢出動。軍法處處長吳群力的臉看不到往日神定氣閒的樣子了,一幅氣急敗壞的神情,大聲叫罵著,催促手下們仔細尋找線索。這次他的軍法處可謂損失慘重,偵緝科科長連同手下七名科員共八人被殺得一乾二淨,整個偵緝科差不多被廢掉了三分之一。

    同僚們死得那麼慘,軍法處特務們不敢怠慢,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來勘查現場。現場並不複雜,很快吳群力的手下就前來匯報勘查結果,「二名司機首先被人徒手格殺,然後,偵緝科長和手下共六人在過馬路的時候遭到了三個方向的火力伏擊,六人全部中彈死亡,看槍傷基本是7.63毫米子彈留下的,伏擊者用的都是駁殼槍,在馬路中央有輪胎摩擦馬路的痕跡,伏擊者至少有一輛車,但是由於大雨,輪胎痕跡已經被沖刷得模糊不清,無法判定汽車種類。偵緝科長前去搜捕的志安坊109號有搜查過的痕跡,但裡面空無一人,所住的共黨疑犯應該已經逃逸。雖然不清楚是在偵緝科搜查前就逃脫的還是在偵緝科被伏擊後逃脫的,根據偵緝科被伏擊這件事本身來看,伏擊後逃脫的可能性很大,因為如果事先就已經逃逸的話根本就沒必要去伏擊偵緝科。同樣因為大雨,馬路人煙稀少,沒有找到槍戰目擊者。但是根據住在附近的居民說,槍雖然打得非常密,時間持續的並不長。有的說一分鐘,有的說三分鐘,有的說不清時間只感到一會兒就結束了,偵緝科長他們屍體的武器證件都沒找到,但是偵緝科長和科員小劉右手有火藥味道,應該是開槍還擊過,伏擊者傷亡無法判斷。總之伏擊行動作得乾淨利落,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吳群力越聽越煩,「那伏擊的人到底是誰?有沒有留下可以追查的線索。」

    匯報的手下小心翼翼的回答,「這次偵緝科是在搜捕志安坊109號的共黨疑犯後被伏擊的,從這點來看,是還殘留在海的共黨分子所作的。幹這事的是老手,除了子彈殼沒有留下任何東西。我們暫時還沒找到可以追查的線索。」

    「廢物,我們死了八個人,你們卻找不到一點線索。你們都是看什麼吃的?」吳群力破口大罵。

    「……」

    雖然吳群力竭力驅趕手下追查,但是由於現場留下的線索實在太少,軍法處最後只能收屍之後悻悻收隊。

    連夜,海的軍警特三方面召開聯席會議,海警備司令部司令楊虎,海特別市清黨委員會負責人陳群都出席了會議,會議中清黨委員會的系陳果夫、陳立夫為首,掌握著國民黨黨務大權的特務派系特務提出從此次的北四川路伏擊案和六月二十六日的杜梅路劫囚車案來看,殘留海的『共產』黨分子很可能組建了一個專門負責反抓捕的組織,這意味著今後的抓捕行動中,共黨分子不會像以前那麼束手就擒,遭遇到的抵抗可能會非常激烈。這是國民黨第一次意識到可能有紅隊的存在只是意識到有這可能性,並沒有任何具體情報,這次聯席會議直接導致催生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的成立,原本歷史要到一九二八年二月才會成立的這個國民黨第一個正規和專業的特務組織也是中統的前身組織,在文昆凜引起的蝴蝶觸鬚的逗引下在一九二七年七月中旬就提前成立,在該科之下設有情報工作總部,負責全國清共鬥爭工作。黨務調查科成立的當天就把海作為調查科的重點工作地區,在海設立黨務調查科海情報工作部,把海地下黨作為打擊對象。由此拉開了『共產』黨紅隊和國民黨調查科連年血戰的序幕。

    而同一時期海地下黨方面也作了組織結構的變動。周恩來對初成立的紅隊連續兩次成功武裝營救黨的高級領導幹部非常滿意,文昆凜的特工才能和現場指揮能力也得到了周恩來和陳賡的肯定。文昆凜在成功救出趙世炎後,再次向周恩來和陳賡提出海地下黨組織必須嚴格執行單線聯繫的工作原則,不光是基層的黨員,黨的高級領導層也要嚴格執行。這兩次陳延年和趙世炎的被捕,其實都是因為沒有單線聯繫而被叛徒出賣所造成的。即使海地下黨高級領導層要舉行會議,會議舉行的時間和地點也要臨時通知,而且通知的時間要盡量接近會議時間,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洩密。萬一有人沒有準時參加會議,會議要馬取消。周恩來採納了文昆凜的提議作為亡羊補牢的措施在海地下黨嚴格執行。

    四一二起義之後,海起義軍在蘇北雖然站穩了腳跟,控制了以鹽城阜寧地區為中心的五萬多平方公里的地區。但是,對蔣介石的南京政府來說蘇北的海起義軍就好比插在喉頭的一根刺,俗話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除了原來駐紮海的第二十六軍大部,蔣介石又調來了號稱嫡系中嫡系的第一軍第一師開往江蘇,準備消滅蘇北的海起義軍。

    武漢的汪精衛政府也已經越來越傾向和蔣介石同流清共,隸屬武漢政府的宜昌夏斗寅、長沙許克祥相繼發動叛亂,湖南湖北的土豪劣紳紛紛反攻倒算,大殺農會成員,陳獨秀卻依然堅持一貫的妥協政策,企圖以投降式的讓步來拉住汪精衛。七月六日,**中央改組,由陳延年、李維漢、周恩來、趙世炎、張太雷組成臨時中央常務委員會和歷史不同的是張國燾和李立三沒有擔任臨時中央常務委員,而由原本應該已經犧牲的陳延年和趙世炎代替了他們,陳獨秀被停職。

    為了緩解海起義軍的壓力,並對國民黨進行軍事反擊,臨時中央常務委員會決定由周恩來趕赴南昌,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組成中國『共產』黨前敵委員會指揮中國『共產』黨所掌握和影響的國民革命軍等武裝2萬餘人,準備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周恩來臨走前指定由陳賡具體代理負責特科工作並仍然兼任紅隊隊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