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二百七十三章 炎黃紀元 文 / 藍天蒼穹
「國號不必再議了,我既然恢復大秦,那麼就是國號秦,沒有什麼好說的。今日我是想談論一下年號和以後紀元曆法的問題。你們有什麼看法?」
田豐猶豫一下問到:「這年號很正常,不知主公這紀元曆法是?」
「這個是先父定下的一種曆法,現在史書記載,往往是年號多少多少年,這樣讓人換算的很麻煩。不如統一一個標尺,一直延續下去。能顯示我炎黃文明的悠久,也能更好的換算時間。」
「噢,此法好是好。但是如何使用?王朝變換,帝王更迭。每換一個帝王必然更改年號,以示新氣象。此法傳承怕是不易。」
「這個已經有辦法了,此紀元曆法推廣到民間。皇帝的年號經常變換,往往更改不休。百姓中人是算不清的,比如漢靈帝熹平元年與光和元年之間差多少年,除了博古通今的人,一般百姓能算的清楚嗎?」
幾人都沉默了,是啊。他們知道這之間不過是六年時間,但是百姓又怎麼知道,誰會專門去計算這個?
「所以我打算按照先父的辦法,推廣這個炎黃紀元曆法。比如炎黃十二年和炎黃十八年之間,誰都能算的清楚差六年吧。而剛好,這個很適用於平民百姓。百姓現在基本都不識字,更不要這般年號換算了,這樣總少了一些民族凝聚力。」
「那這炎黃紀元該如何定呢?」
「我打算以先秦時期統一天下之時,始皇元年做為炎黃歷元年(公元前221年)。並且一直將這個曆法傳承下去,不管王朝皇帝如何變換。這個曆法將永遠流傳於民間,讓所有人知道,我們炎黃文明是多麼的悠久,多麼的燦爛,多麼地輝煌。」
「這是個好辦法。按照您這個算法。今年卻已經是炎黃歷……」以法正的才華,都要默算一陣才說:「今年是炎黃歷四百一十七年(公元196年)。這樣下去,越來越大,很多百姓大字不識一個,怕是不易推廣。」
「這個暫時也只有這樣,至少,有了直接的算法,人們更能明白。現在的情況是。不熟讀史書,根本就不可能算清楚哪個年號是哪一年。若以炎黃曆法計算,總能算清楚,現在是炎黃四百一十七年,在過十年,是炎黃四百二十七年。這樣人們永遠會知道,我的王朝建立了多久,我們地炎黃文明傳承了多久,就算不識字,計算麻煩。可總有可能計算出來。」
法正也不好說什麼,也就沒有說話了。
「大家放心吧,這個雖然麻煩,但是已經比現在地紀元曆法簡單多了。況且只要加大學宮的力度,就會湧現出更多的讀書人,他們會將文明的曙光播撒到民間,久而久之,百姓計算這些曆法不是什麼問題。」
眾人皆點頭,郭圖卻提出:「主公您功蓋日月,這個曆法為何不以您稱帝之始為元年。讓人們千百年流傳您的名聲。」
「不,春秋戰國時代是我炎黃文明正源生成的年代。那個時代才是我炎黃文明的發源,自始皇帝統一天下,統一文字才奠定了我華夏大一統的局面。始皇帝才稱得上功蓋日月。他才算是我炎黃文明地奠基者。我作為始皇帝的後裔,怎麼能佔據先祖的功勞呢?」
這一下郭圖也不說話,他靠的就是揣摩鄭嘯的心思,奉承拍馬而生存。若是真材實料,他比起別人。還是很有差距的。
「至於稱帝后的年號。各位議論一下。以後我大秦的皇帝年號皆記錄於太廟,而民間與朝堂使用的皆為炎黃曆法。」
田豐也很是贊同:「這樣好。所為上行下效。只要主公您與朝堂上的大臣們都使用了,下面地官吏百姓自然就會使用。這個曆法自然而然的就推廣開了。」
「不錯,還有一個多月就到新年了,我要在新年之時登基。各位,都要努力,不可出了差錯。」
大家也是默然,鄭嘯治下行政軍事體系早就自成一格。現在不過是換個名字而已,又有什麼難的?只要小心登基大典不要被人破壞,一切都好說。
這個時候孔融的文章已經傳檄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了鄭嘯的心思。這傢伙是要自己稱帝了,只是鄭嘯為大秦後裔的消息還沒有傳開。
劉備在看到孔融這篇文章之後,氣的快要吐血。他自己一直宣揚自己是漢室宗親,也是靠著這個他自己都難說的身份來拉攏人的。
本來鄭嘯打敗了曹操,這曹操擁立的漢室皇帝也消失了。劉備意識到自己地機會來了,現在是他扛起漢室大旗的時候了。這天下的漢室宗親就以他的力量最為強大了,他也在謀劃稱帝一事,卻不想被鄭嘯這一下弄的很難做了。
尤其是,孔融的一篇破文章而已,居然用傳國玉璽來增加他的份量。傳國玉璽是人們心中天命的代表,這一下他劉備失去先機了。
劉備也急忙找來自己地智囊們,看如何應對此事。最後還是簡雍出了個不是主意地主意,造假…………他鄭嘯有傳國玉璽,我們說那是假的,真地在劉備手上,找個人製造一個玉璽還不簡單,只要我們說這個是真的,他就是真的,只要伺機奪來真的就是了。說到底,還是拳頭大的說了算。
劉備現在也停下對樊城的戰爭,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稱帝了。現在是個好時機,只要他扛起大漢的旗幟,那麼天下必然望風景從…………當然,這只是劉備這麼想而已。
鄭嘯和大家討論完國號與炎黃曆法一事,有人來報。許攸求見。
「子遠,有什麼事情?」
「主公,這關於崔琰一事,您看是不是作出處置。」
鄭嘯看了一眼許攸,點了點頭說到:「不錯。他也是該處置一下了。那麼我賜崔琰死罪。便斬首吧,由子遠你監斬。」
這一下許攸傻眼了:「主公,這崔琰頗有名望,有賢名於世,這樣處斬是不是不好?這般人物,殺之失天下士人之心,請主公明鑒。」
「子遠,問你個問題。」
「啊……」
鄭嘯不等許攸說話。便說到:「五千兩黃金有多重?拿在手中的感覺是不是很好?」
許攸腦中嗡的一聲,壞了,被知道了這個事情怎麼會讓鄭嘯知道,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嘛。當即跪下請罪:「主公贖罪,一時財迷心竅,我這就回去退還崔家。」
「行了,子遠,你這麼聰明地人,怎麼讓錢給迷了眼睛?」「攸一時糊塗,請主公贖罪。贖罪…………」
鄭嘯卻不惱怒,很平和的說到:「起來吧,子遠。你也是,五千兩黃金是不少,但是你也不該迷失在裡面。你知道這些黃金是誰給你的嗎?」
「是崔家的家僕崔康送來的啊。」
「那不過是個挑夫,你算是掉到錢眼裡了。告訴你,這些黃金地出處是曹操。」
這下許攸冷汗嘩啦啦地下來,他少年的時候和曹操有些交情,這要是現在收了曹操送來的黃金,那就麻煩了。黃泥掉到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了…………
「主公明鑒,這個一心為主公,沒有和曹操有任何瓜葛。主公明鑒啊,」
「不必擔心,若您真的和曹操有什麼事情,你現在還能在這裡和我講話嗎?起來吧,以後小心點。你也知道。對於收受賄賂這個事情我不想管太多,但是不能枉法。不能違背我的命令,超越這個底限,下場你也知道。」
「是……是……是。」許攸都被嚇成應聲蟲了。
「罷了,這個事情就算了。你繼續和那些人接觸,將他們背後的人給我揪出來,辦的好了,這五千兩黃金就是我賞給你的,也不用擔這個賊名了。要是辦不好,這黃金就是給你打造棺材地材料了。「明白,我定然按照主公的吩咐之辦。」
「你許攸許子遠什麼時間也變成應聲蟲了,反對我登基的人不少。我登基不會平靜,你的才智我一直很賞識,去吧,去把這些人背後的人以及他們的計劃揪出來。曹操費這麼大勁自然不是只為崔琰一個人,我不能讓他破壞我的登基大典。」
「謝主公……啊,不,謝陛下。」許攸眼睛一轉改了口。
「呵呵,你也拍馬屁啊。還沒到登基大典,現在稱陛下早了一個月。」
「不早,不早。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對陛下而言,早一日稱帝對天下更有利。」
「好了,去吧,辦好差事。要不然誰也救不了你。」
許攸走了,鄭嘯叫來管家蒙捷問起:「蒙叔,怎麼樣?現在情況如何?」
「少爺,一切順利。都在計劃之中。百姓那裡沒有什麼反應,我派人去問過一些百姓。百姓的想法很淳樸,只跟著您,只要是您當皇帝,才不管是什麼朝代呢。」
「百姓還是好啊,只是那些儒生要多注意一些,這些人雖然沒有什麼力量,但是一旦蠱惑人心也是麻煩。」
「放心吧,少爺,有異動的暗衛們會讓他們消失,只是我們地暗衛人手不夠。」「不要緊,我不是傳令讓各地駐軍配合暗衛了嗎?」
「可是,少爺,這樣也不好。一旦暗衛們權力太大,會成尾大不掉之勢啊。」
鄭嘯不由心生感動,別人是巴不得自己的部下權力大一些,更大一些。只有老蒙捷事事為自己考慮,提醒自己不能給暗衛太大的權力。
「呵呵,有蒙叔掌舵,諒那些兔崽子也翻不起浪花。不過還是做以限制吧。他們最多只能調動一曲一百五十人,在多就要統兵大將的命令才可以。」
「我這就去傳令。對了,少爺,太原謝家有些不穩地跡象。」
「他們怎麼了?」
「最近南匈奴那些人,趁著張遼將軍不在。屢屢犯邊。有謝家人接應。讓我們的并州軍吃了幾個悶虧。」
「該死…………這些人,他們是漢人,居然勾結匈奴人殺自己人。你派人去敲打一下,等我稱帝之後,他們若是還執迷不悟,就讓他們謝家滅門。還有南匈奴這幫反覆無常的小人,早晚收拾了他們。」
南匈奴的人居無定所,四處遊牧。時不時的來打劫一下漢人。漢軍一旦征討,馬上上表稱自己是大漢臣屬。恆靈兩帝漢庭勢弱,南匈奴之人更是屢屢異動。
鄭嘯壓下火氣,等開國之後,自然讓你南匈奴血債血償。
隨著時間地推移,離登基大典越來越近,鄭嘯是大秦後裔地消息也逐漸傳開。
「哎……老疙瘩,你聽說了吧。大將軍要當皇帝了。」長安一間酒館裡一桌子人在吹牛聊天。
「誰都知道的事情,你還在這裡顯擺,真是。」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告訴你們。大將軍可是大秦的後代呢。」
另一個人也打擊他:「喝酒吧你,這點事情還顯擺,誰不知道啊。」
那漢子見大家不在意也轉移了話題:「你們說幾百年前,咱老秦人那才叫威風。只是可惜,大秦的時間太短了。」
「你就少說兩句吧,小心被抓了。」
「不會,都幾百年前的事情,誰還不讓說了。現在可不是大漢皇帝,是咱贏氏皇族大將軍說了算。誰會為難?說起來,你們知道我家的來歷嗎?」
「白二狗。你不是要說你是大將軍白起的子孫吧。」
「你怎麼知道。」
「你就吹牛吧,自從大將軍是大秦皇族後人的消息傳開後。我都見了幾十個大將軍白起地子孫了。」
一下子被說地臉紅的漢子還爭執到:「我是真地,實實在在的,家譜上寫著呢。」
「我說二狗子,」一位上年級的老漢說到:「你就別吹牛了,你家那來的家譜,別想歪事。咱老秦人的脊樑是板硬的,別以為先祖是厲害人物就能有什麼特殊。都一樣。你要是自己沒本事。你就別給你先人丟臉。」
喝了一口酒,老者繼續說到:「你以為咱們大秦是怎麼來的。不管是從前地始皇帝還是現在的大將軍,都是一刀一槍打下來的。你以為這天下是怎麼來的?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
「不過說起來,咱大將軍真是厲害,你看大將軍的士兵,那才叫雄虎之師。」
「廢話,你以為大將軍的兵那麼好當的?你連個護軍都選不上,別說軍隊了。還是好好種田,多弄點糧食是正經。」
「三姥爺這話是正理,還是好好種糧,現在日子好過多了。是誰給的?還不是大將軍,明年我還想把家裡的小四送到學宮去讀書呢。」
「不是吧,老於,你還有錢送孩子去讀書?」
「哈哈,本來是沒錢地。前年我家可是都快揭不開鍋了,靠著大將軍給的賑貸才沒餓死。可我家大小子爭氣,去前大將軍出征,他選到軍隊裡了。這次回來說是立了功,殺了個什麼甲士,我也不明白,反正大將軍給的賞賜夠我們全家吃個三四年的。」
眾人一片羨慕之聲,那邊老漢也稱讚:「你做的對,我看你家小四機靈,是個有出息的。送去讀書,將來就是不做官,但是這有知識的人總比咱們這些莊稼漢強不是。」
「不過做啥也比不上給大將軍當兵啊。哥幾個都知道,當初我家窮啊,誰家姑娘也不想嫁過來,可現在,我家大小子一當上兵,好些人家都打聽想把姑娘嫁過來呢。」
「老於你也別得意。你以為這兵是好當的?戰場上那是玩命地,一不小心命都沒了,還說什麼啊。」
那老頭卻發怒了,一枴杖就敲過來了:「放屁,沒有這些人,你以為咱們能坐在這裡喝酒?你還是不是我老秦人,這點骨氣都沒了,怕死就不要出來丟人,趕緊滾回家去。」
一連串地賠禮道歉才讓老頭火氣消了一點:「你們都聽好了,當年我們老秦人就沒有怕死的。先秦時候六國強大不?匈奴人強大不?可我老秦人一邊和六國打仗,一邊還將匈奴打地屁滾尿流。這就是骨氣,記住,我們的脊樑永遠是直的,就是死也是直的。」
眾人連連點頭,一人問到:「你說現在大將軍要登基,會不會有人不樂意啊?」
「誰敢?誰敢反對,我老頭子先不放過他。「我是說楚人,齊人什麼的。」
「啥時候了?還這一說?現在那裡還是什麼楚人,齊人,現在都是漢人,明白嗎?全天下都是漢人,沒有什麼齊人,楚人了。大將軍可是明文說過的,你是想違逆大將軍的意思?你小子,活的不耐煩了?」
「是,是,你老別生氣。我們就等著陛下登基的時候去看看了,想想那場面,該是多大啊,這輩子能見一回,死了都值。」
「那有啥,就在長安舉行。到時候咱們也去看看,近了不行,遠遠的看看也好啊。」
一群人相約在登基大典那天都去看看。而各地抱著這般心思的人也是不少,可惜這一下也忙的京兆尹焦頭爛額——分割線
紀元曆法,我們的炎黃文明那麼早,現在我們卻在使用西元曆法。鬱悶啊,只能在小說裡寫個炎黃曆法出來,在書中要讓世界都使用我們的炎黃曆法。以後我寫時間都會寫城炎黃xx年。而炎黃元年定為秦始皇統一天下之時(炎黃元年公元前221年),那個時候統一文字,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是我們華夏文明的正源。炎黃子孫們,讓我們的文明震懾全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