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十七章 歷史 文 / 敬愛茜茜
仇天的的下屬沒有任何反應,看來拜月教紀律很嚴明啊。
扶著靈兒走過仇天的一剎那,兩個男人的氣勢互相碰撞,仇天露出一絲微笑。
「靈兒,你怎麼會被仇天禁錮在這裡?」我不解的問道。
靈兒茫然道:「靈兒也不知道,當時石長老,將我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讓很多人看住靈兒,自己就離開了。後來仇天就來了,把那些守衛打倒後便帶我到這裡,我想離開,他也不允許。」
我思考:既然這樣,那麼逍遙他們就沒有見到靈兒,蓋羅嬌和劍聖也沒有遇見她。那麼靈兒就可以逃脫被困鎖妖塔的命運。
靈兒見我思考,也不打擾,依偎在我身旁,心道:如果一直這樣那該多好啊。
望著我和靈兒遠去的身影仇天陰陰的說道:「打開滅如大陣!!」
「是!!屬下遵命!!」
我想到靈兒現在還不能控制自己的力量,聖靈力量還沒有真正覺醒,便說道:「靈兒,最近你是不是覺得體內有一股你不能控制的力量?」
靈兒皺起了可愛的眉:「逍如哥哥真是什麼都知道,正如逍如哥哥所說,的確有呢。」
我笑道:「那你是不是很害怕呢?覺得那股力量的毀滅很大?」
靈兒嘟噥著小嘴:「是的,那個時候靈兒害怕極了,逍如哥哥有什麼辦法嗎?靈兒真的不想要那種力量。」
我:「那種力量是靈兒天生就擁有的,驅除不了。其實它很好控制,運用它時,靈兒只要想到美麗善良的一面,那股力量就會變的很祥和。」
靈兒聽我這麼一說,剛才的煩惱一掃而光:「逍如哥哥,靈兒現在可以試試嗎?」
我柔聲道:「這裡沒有人,剛好可以試試。靈兒閉上眼睛,想一些美好的事。」
~~~~~~~~~~~~~~~~~~~~~~~~~~~~~~~~~~~~~~~~~~~~~~~~~~~~~~~~~~~~~~~~~~~~~~~~~~~~~~~~~~~~~~~~~~~~~~~~
「劉老師,不是朕不答應你,這件事關係重大啊。」少年穿著龍袍,雖頗年幼,但全身散發著強烈的霸氣,現在的他正為難著晉元的要求。
「皇上!!」晉元還想解釋。
「不知劉老師是否知道大唐與南詔之間的關係?」天子問道。
「臣對這有些瞭解。唐初,在洱海地區分佈著六個較大的部落,史稱「六詔」。「六詔」之一「蒙捨詔」(因其在其他五詔之南,又稱「南詔」)。在唐廷支持下,逐漸吞併另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廷封蒙捨詔主皮邏閣為雲南王、越國公、賜名蒙歸義。史學界一般都將這一年作為南詔國建立時間。唐廷扶植南詔的目的是聯合南詔與吐蕃抗衡,以確保唐帝國西南疆的安全。
而南詔羽翼豐滿後,開始東進,約在天寶五載(746年)佔據滇池地區,實力大增,引起唐王朝不滿,但為共同對付吐蕃,雙方表面上仍維持和平友好的局面。七載,皮羅閣死,其子閣邏鳳繼位。時唐玄宗沉緬聲色,不理朝政,楊國忠專權,朝政**。直接管理南詔事務的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驕橫暴躁,其部屬雲南太守張虔陀貪財好色,導致閣邏鳳於九載起兵叛亂,殺張虔陀,攻陷羈縻州30餘個。
唐廷早對南詔佔據滇池不滿,現閣邏鳳殺死朝廷命官,唐決定興師討伐南詔,於十載派鮮於仲通率8萬大軍進擊。鮮於仲通自恃兵多將廣,數次拒絕南詔的求和,迫使南詔被迫向吐蕃求援。四月,在詔、蕃聯軍的夾擊下,唐軍兵敗西洱河(即洱海),「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戰後,南詔轉而投靠吐蕃,十一載正月初一,吐蕃正式冊封閣邏鳳為「贊普鍾南國大詔」,意即吐蕃贊普之弟,雲南國王。從此,南詔與吐蕃結盟,共同反對唐廷。
天寶十三載(754年)六月,唐詩御史劍南留後李宓率7萬大軍再次進討南詔。南詔採用誘敵深入、堅壁不戰的策略,使唐軍兵疲糧盡,瘟疫流行,在還軍途中被南詔軍全殲,李宓被擒(一說沉江而死)。次年,「安史之亂」爆發(參見唐平安史之亂的戰爭),唐再也無力顧及西南,閣邏鳳趁機統一了雲南。
大歷十四年(779年),閣邏鳳去世,因其子鳳伽異已先亡,其孫異牟尋即位。十月,南詔、吐蕃聯兵20萬分三路進犯西川,企圖奪取成都。此時,中原內亂早已結束多年,唐德宗李適派名將李晟率5000精兵南下,與駐川唐軍配合,大敗異牟尋眾,斬首6000級,並一鼓作氣,把詔、蕃聯軍趕過大渡河。戰後,南詔元氣大傷,吐蕃卻將慘敗的罪責歸咎於南詔,改封異牟尋為日東王,取消了雙方兄弟之國的關係,置南詔於臣屬藩邦的地位。從此,吐蕃年年向南詔徵收重稅,還佔據了南詔的險要之地,設立營堡,調遣南詔軍隊出兵助防,使南詔疲憊不堪,異牟尋對吐蕃強烈不滿,在其清平官鄭回的建議下,開始尋找機會重新歸附唐廷。
貞元九年(793年),異牟尋派遣三批使者分別取道今四川、貴州和越南,前往內地,向唐王朝表示歸附。這三批使者都安全到達了成都。十月,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派節度巡官崔佐時攜帶唐德宗詔書,出使南詔。十年正月初五,異牟尋與崔佐時在點蒼山神祠會盟,結束了唐與南詔對峙隔絕40餘年的局面。
點蒼山會盟後,異牟尋派人先殺吐蕃在南詔的使者,然後乘吐蕃徵調南詔軍助其攻打回鶻之機,突然襲擊,大破吐蕃於神川(今雲南中甸塔城),搗毀了金沙江上游的鐵索橋,溺死蕃兵以萬計。南詔收復了鐵橋以東城堡16座,俘吐蕃10餘萬人,擒其王5人,與唐南北策應,使吐蕃處於鉗形包圍中,既不敢東犯河湟,又不能南侵雲南,扭轉了唐王朝在西南、西北邊疆的被動局面(參見神川之戰)。
元和三年(808年),異牟尋去世,其子尋閣勸繼立一年後也死去,子勸龍晟繼位。十一年,南詔弄棟節度使王嵯巔殺勸龍晟,立其弟勸利晟為王,獨攬大權。太和三年(829年),王嵯巔背盟毀約,起兵叛唐,南詔軍很快攻入成都外城,虜掠成千上萬能工巧匠和無數金銀財寶而回。四年末,南詔遣使入朝謝罪,與唐廷繼續保持臣屬關係。
大中十三年(859年),南詔王豐祜卒,子世隆(酋龍)繼位,因其名犯太宗、玄宗之諱,唐遂未加冊封。這種禮儀之爭導致了唐與南詔關係的破裂。世隆自稱皇帝,國號大禮,改元建極,不再使用唐朝曆法、奉唐正朔,繼而開始派兵侵擾唐邊。鹹通元年(860年)十二月,安南當地土蠻引南詔兵3萬餘人攻陷交趾(今越南河內)。次年春,唐軍收復安南。此後,唐與南詔在安南進行了數次交鋒,至鹹通七年,唐終於將南詔軍擊敗,全部驅逐出去,鞏固了唐在安南的統治(參見交趾之戰)。與此同時,南詔軍還多次派兵騷擾西川,並於十年和乾符元年(874年)兩次大規模入侵西川,圍攻成都。乾符二年,唐天平節度使高駢在大渡河擊敗南詔軍,擒其酋長數十人,修復了邛崍關(即今四川滎徑西南大關)和大渡河諸城柵,派兵戍守,南詔自此不再寇擾西川。天復二年(902年),南詔滅亡。」晉元將歷史說了出來。
「不愧是朕的老師,但是這南詔在幾百年前突然奇跡般的復活,並佔領了我大宋鄰國土地,我軍與其也有幾次交戰都輸的不明不白,回來的將士都十分恐懼那幾場戰鬥,你叫朕怎麼再進攻?」少年天子煩惱的說道。
[由於仙劍的年代不確定,所以我把朝代改為宋初,南詔滅亡在902年,按照史料二、三所述,根據天干地支排序,仙劍應該發生在乙丑年的19年之後,即甲申年;而在上述時間段(公元1086年~公元1154年)這樣算來南詔已經滅亡了百多年,所以我擅自架空歷史,將原本滅亡的南詔復活請各位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