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之戰 053 尼斯攻城戰 中 文 / 杜克血蠍
萬尼烏斯把話說得這麼明白,傻子也明白他打的什麼主意了——大門即將告破,任何一個守衛者都會提前派遣步兵到城門附近守著準備迎擊攻打進來的敵人;同時,還會有大量的人手被派出去搬運磚石用來堵住城門——這樣一來,城牆上的守衛人數就會大大減少,而攻城所受到的阻力自然就小得多了。
歡迎來到閱讀於是,首領們互相看看,幾乎同時下達了總攻擊的命令。嘹亮的號角聲響起,以整整四十輛盾車為先導,兩萬多名高盧—比爾及戰士咆哮著發動了衝鋒。在盾車後面,是幾十名戰士共同舉過頭頂的長板——這些長板的厚度不足以抵擋弩箭的穿透,但在上面加了許多橫樑,可以讓戰士們方便的踏著登上城牆。更後面,則是為數眾多的弓箭手和標槍手——在本族戰士們登城攻擊的時候,他們將提供火力掩護。最後,則是
i耳曼人控制的整整八十具弩炮。轉眼間,伴隨著無數尼斯守軍驚惶的叫聲,尼斯城外的空地上就佈滿了進攻者。與此同時,
i耳曼人也毫不遲疑的將上好弦的弩炮十架一組的迅速向前抬,進入射程之後便迅速放下,毫不遲疑的對著之前盾車上前時暴露出來的尼斯人的弩炮放置點射了起來。得益於超越時代的戰術思想,萬尼烏斯對
i耳曼人的要求很簡單——壓制,再壓制。儘管理論上弩炮和巨型弩炮的精度都是有保障的。但由於攻擊方的地處比較低。又沒有城牆的防護,如果按照這個年代的人們的想法展開精確的對射的話,
i耳曼人是顯而易見要吃大虧的。因此,萬尼烏斯選擇了簡單粗暴的辦法——將弩炮聚集成組,輪流發射,只朝著敵人弩炮放置的區域進行大致的瞄準,不要求準確的對敵人造成殺傷,只要連續不斷的攻擊騷擾,使敵人無法順利的反擊。十架弩炮連續不斷的發射,將一支又一支的弩箭射向城牆上放置弩炮的區域——雖然這種打擊並不準確。卻成功的在弩炮區製造了混亂——畢竟,不是每個戰士都夠膽在弩箭射過來的時候鎮定自若的站在原地操作弩炮的。而緊接著,高盧—比爾及人的弓箭手和標槍手也到了——緊接著,城牆上和城牆下就開始了激烈的對射。
按理說。雖然城牆只有六米高,但在高度的優勢和女牆的保護下,守軍也應該佔據顯而易見的優勢。
但實際情況卻完全不同——佔據優勢的並非城牆上的羅馬人,而是城牆下的高盧—比爾及人——而造成這一「不合常理」情況的原因,就是人數上的巨大差距。
在經歷了昨天的大戰之後,羅馬人的五個新兵軍團全軍覆滅,只有少數騎兵得以逃脫,而第六軍團的主力步兵雖然及時撤離,騎兵部隊卻全軍覆滅。
結果,儘管昨天夜裡已經連夜動員了城市裡的居民。武裝了不少青壯,但實際上能夠登上城頭作戰的人也只有一萬多人而已。
而緊接著,因為萬尼烏斯發明的盾車成功的衝到了城門下,並順利的將城門點燃,羅馬人發現了城門陷落的可能。
為了防止高盧人從城門殺入,拉比努斯毫不遲疑的將第六軍團的第一營調下城牆,在城門處佈防。
然而,考慮到高盧人的人數優勢,拉比努斯認為用步兵封堵城門並不可靠。
於是,就像萬尼烏斯所預測的那樣。拉比努斯又派了兩千多名臨時動員起來的青壯從城牆上下去,從城牆附近搬運木材和石材將城門封住——在昨天晚上,拉比努斯已經不顧居民的反對,拆除了離城牆最近一片區域的房屋,並利用這些建材修建了第二道防線。因此就地取材是很方便的。
因為人多勢眾,搬運石材封堵大門的行動進行得非常順利。幾乎是轉眼之間。就已經有許許多多的石塊和木材被堆進了門洞裡。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兩萬多名高盧人和比爾及人衝了上來。
此時,城牆上只有七千來人,而且均勻的分部在整個尼斯城的城牆上,其中只有四千來人是老兵,而剩下的則是第一次作為戰士出現在戰場上的平民。
而高盧—比爾及人的做法,確實直接將兩萬多人密集的佈置在距離城門最近的一段區域,集中突擊——在這段距離上,每名羅馬人要面對超過十個敵人。
儘管有近三分之一的高盧—比爾及人是使用劍盾作戰的近戰步兵,但每個試圖對敵人投出標槍的羅馬戰士仍舊要面對五六名高盧—比爾及人發射的箭矢、標槍。
面對這樣密集而激烈的打擊,拉比努斯大吼著舉著盾牌在標槍和箭矢組成的暴雨中奔跑,將其它地段的士兵調過來增強防禦,同時讓城牆下的第一營士兵登上城牆參與防禦。
然而,和瘋狂突擊的高盧—比爾及人比起來,這些調動都顯得太晚了——伴隨著勝利的咆哮,四十輛盾車狠狠的撞在城牆上,而更多的踏板則重重的搭在城牆上。
緊接著,那些因為興奮和狂怒而滿臉通紅的高盧—比爾及戰士便踩著踏板衝上了城牆。
直到這時候,血腥和慘烈的戰鬥才真的正式開始。
憑藉著狂奔的速度,高盧—比爾及戰士們用肩膀靠著盾牌,狠狠的合身撞向城牆上的羅馬人,將他們逼推,之後毫不留情的刺殺、劈砍。
而與此同時,羅馬人也知道,最後的關頭到了——如果他們不能將高盧人趕下城牆,如果他們不能守住這道城牆,那麼當高盧人源源不斷的衝進城牆之後,他們就會被擊敗,被殺死,一個接一個的送命。
雖然眼下港口裡還有船隻,但在之前為了摧毀馬西利亞城的船隻而將大部分的船都改造成戰艦,並派出去加入主力艦隊之後,剩下的船隻甚至無法把一百個人中的一個救走。
因此,他們唯有死戰。甚至,僅僅是死戰都遠遠不夠——他們必須在更多的敵人登上城牆之前把先登上城牆的這些人全部殺死或者趕下去。
一方不顧一切的進攻,另一方則竭盡全力的反擊,在高盧人踏上城牆的第一個瞬間,交火線就變得鮮血淋漓。
戰士們咆哮著,怒吼著,狠狠的將手中的武器深深的刺進敵人的身體,甚至連拔出武器的時間都沒有,就被後來的敵人殺死。
而那些受到重傷卻僥倖沒死的人則不顧一切的抱住傷害自己的敵人,鼓起最後的勇氣拚命的向前推擠,破壞敵人的陣型,為後來的同伴開闢出通道。
伴隨著一聲又一聲的驚叫,一個又一個的戰士從城牆的兩邊跌下城牆,甩落在地上。
萬尼烏斯自始至終都和他的軍隊一齊在遠處看著這場戰爭——高盧人和比爾及人牢牢的佔據了城頭,並且在堅定而緩慢的擴大著他們的陣地,但羅馬人仍舊堅持不懈的對那些城頭陣地發起反擊,試圖奪回他們的防線——為此,越來越多的羅馬戰士從城牆上的其它地方被調動到了這一段。
「讓輔助軍團出擊,」對傳令兵交待著,萬尼烏斯一指遠離城門的地方,「從那。」
之後,萬尼烏斯又指了下另外一個地方:「讓馬克曼尼野戰軍團出擊,從那。」
緊接著,是第三個方向:「讓不列顛人從那進攻。」
「讓他們奪取城牆之後立即向城門包抄,阻止敵人撤進城裡。」
眼下,萬尼烏斯麾下有超過十萬人的軍隊,而尼斯城裡顯而易見沒有多少守軍,並且大部分都被吸引到了城門附近——如果不能借助這個機會發動攻擊,那就太蠢了。
伴隨著接二連三的號角聲,三支得到命令的軍隊迅速的軍隊,如同獵食的猛獸般亮出爪牙,朝著萬尼烏斯為他們指出的攻擊點衝了過去。
這三支軍隊都沒有盾車,只有長梯。
但這個時候,尼斯人已經沒有足夠的兵力來阻止攻擊者了。
如果萬尼烏斯一開始讓所有的軍隊進攻,那麼所有的部隊就都要面對一定數量的防守者——這樣,在每一段城牆上都會發生慘烈的爭奪戰。
而現在,高盧—比爾及人承受了大部分的壓力,結果就是不列顛人、馬克曼尼人和高盧輔助軍團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的登上了城牆。
緊接著,按照萬尼烏斯的命令,這些戰士們即不停留,也不前去和敵人爭奪城牆,而是迅速的奪取了最近的稜堡,下了城牆,迅速的朝著城門處包抄過去。
這種突然的攻擊頓時摧毀了羅馬人的勇氣——這些鼓足勇氣的戰士中只有半數是真正的老兵,而剩下的則是剛剛拿起武器不久的平民——看到無數的野蠻人從他們的身後包抄過來,想到他們的後路即將被斷絕,一些不夠堅定的羅馬新兵便慌張的大叫著試圖從城牆上逃走,在野蠻人徹底包圍他們之前撤回到第二道防線後面去。
然而,這種行為所帶來的,卻是整個防線的徹底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