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將領 三國誌 太史慈 文 / 醉憨
太史慈(166-206),字子義,吳國名將。慈忠義,北海孔融敬之,黃巾賊管亥圍北海,慈助融抗之,為融結劉備,大敗賊眾。後歸揚州刺史劉繇,後被孫策慕其高義,把慈招攬到帳下,慈降。慈招諭繇殘軍歸,守言應諾,恪遵信義,始終如一,弭息誹論。自此慈為孫氏大將,慈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歷史記載:
吳建昌都尉。少好學,仕郡奏曹史。會郡與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聞者為善。時州章已去,郡守恐後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選行,因壞章,由是知名,而為州家所疾,恐受其禍,乃避之遼東。北海相孔融聞而奇之,數遣人訊問其母,並致餉遺。時融以黃巾寇暴,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慈乃突圍求救於劉備,解圍。揚州刺史劉繇與慈同郡,慈自遼東還,未與相見,暫渡江到曲阿見繇,未去,會孫策至。繇輕慈,不用之。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慈當與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蕪湖,亡入山中,稱丹楊太守。策躬自攻討,遂見囚執,以禮降。即署門下督,還吳授兵,拜折衝中郎將。後劉繇亡於豫章,士眾萬餘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撫安焉。劉磐驍勇,數為寇於艾、西安諸縣。策以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昏,並督諸將拒磐。磐絕跡不復為寇。慈猿臂善射,曹公聞其名,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孫權統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
人物特徵:
身長:七尺七寸(約合現今1.78米)太史慈
模樣:猿臂善射,有美髯
子:太史亨
曾效力過的勢力:孔融、劉繇、吳
武器:槍;小戟;弓
歷史評論:
陳壽評曰:太史慈信義篤烈,有古人之風。
孔融:「卿(太史慈)吾之少友也。」
劉繇:「我若用子義,許子將不當笑我邪?」
《吳歷》:「(孫)策曰:『太史子義,青州名士,以信義為先,終不欺策。』」
《江表傳》:「(孫)策曰:『太史子義雖氣勇有膽烈,然非縱橫之人。其心有士謨,志經道義,貴重然諾,一以意許知己,死亡不相負。』」
《宋書·劉敬宣傳》:「人之相知,豈可以一塗限,孔文舉禮太史子義,夫豈有非之者邪!」
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中寫道:三國當漢、魏之際,英雄虎爭,一時豪傑志義之士,礌礌落落,皆非後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為可稱。
贊詩:
矢志全忠孝,東萊太史慈。
姓名昭遠塞,弓馬震雄師。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戰時。
臨終言壯志,千古共嗟咨。
參考——百度百科太史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