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醒三國

小說博覽 第六百章 河北內亂 文 / 龍井綠茶

    袁紹身死的消息的消息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傳遍了天下,這也讓趙飛多少有些意外。趙飛本以為,袁紹還能撐個一年半載的,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袁紹僅僅是病了一個月,便撒手人寰了。

    對於袁紹的身死,趙飛並沒有太多的感覺。可是對於曹操來說,他卻生出了很多感慨。縱然是天下第一諸侯又能怎樣,還不是輕易的便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回想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還是頗為健碩」「小說章節更新最快。可是這才多久沒見,自己便與袁紹生死相隔了。

    曹操與袁紹亦敵亦友,雖然倆人都要至對方與死地,但是當袁紹真的死了以後,曹操對袁紹反倒是多了一絲思念。這讓趙飛覺得很無奈,而面對曹操這副模樣,趙飛只能安慰曹操。

    袁紹的死亡對於曹軍來說絕對是天大的喜事,因為袁紹死亡之後,整個河北便會亂成一鍋粥。袁譚袁熙袁尚三人相互攻伐,而到了那個時候,便是曹軍出兵的最好是後來。

    不過這顯然還需要再等一段時間,如今雖然傳出袁紹已經身死的消息了,但是袁氏三兄弟顯然並沒有翻臉呢。不過此事已經成為事實,雖然現在還未翻臉,但是這是遲早的事情。

    袁紹身死的消息傳出去不久,袁尚被立為冀州之主的的消息便公告天下。在得到了這個消息以後,最為惱火的自然是袁譚無疑。

    在袁譚看來,袁尚不過是一個小屁孩罷了,他怎麼有能力出任冀州之主。自己乃袁紹的長子,更為袁紹立下了汗馬功勞。不說別的,單說青州便是有自己一己之力拿下來的,可是袁紹卻絲毫不理會這些。

    雖說在青州自己也樂的逍遙自在,但是對於袁譚來說,河北應該是自己的才對。無論是因為自己所立戰功,還是自己的身份地位,這些都不是袁尚可以比擬的。

    「實在是欺人太甚!」青州刺史府,袁譚正一臉怒意的看著殿下的袁軍士兵。此人便是袁尚前來送消息的斥候,袁尚信中寫到,讓袁譚交出所有兵權,然後去鄴城頤養天年。

    看完袁尚送來的信,袁譚的怒火可想而知。要不是自己的別駕王修一直勸慰自己的話,袁譚定然會命人將這個斥候拉出去砍成十段八段的。

    袁譚揮了揮手,讓斥候離去。隨即他便開始與王修商議起來,畢竟,王修是自己的心腹。

    除了王修之外,還有袁譚的愛將嚴敬。當然,辛評、辛毗兩兄弟也是輔佐袁譚的,但是如今倆人可圍在青州。因為倆人要留在鄴城打探虛實,畢竟袁譚也是需要瞭解鄴城的一舉一動的。

    「袁尚著實不是個東西,他居然敢讓主公交出兵權。」嚴敬顯然不在乎袁尚是誰,雖說袁尚是袁譚的親弟,但是這顯然代表不了什麼,因為他的主公是袁譚。

    袁譚顯然也是這個想法,他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會交出自己的兵權。如果自己交出了自己的兵權,那自己就真的成為甕中之鱉,是死是活只能任由他人魚肉。

    不過有一點,袁譚還是十分嚮往鄴城的生活的。因為在青州的壓力實在太大,畢竟袁譚要面臨徐州曹軍的威脅。如果豫州的曹軍在上來插上一手,袁譚便有可能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

    如果是以前的話,自己還有可能等來冀州的援軍,可是現在,這些事情想都不要想。冀州的袁尚巴不得自己與曹軍拚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他又怎麼可能派遣袁軍來幫助自己,所以現在的一切都需要靠自己。

    「我想,不僅僅是主公你收到了袁尚的信,想必二公子同樣也受到了袁尚的信,而二公子顯然也不會屈服。畢竟,二公子也統領一洲之地,地位與主公你相差無幾。」王修沉聲說道。

    袁譚點了點頭,袁熙的情況比自己好不到哪裡去。袁熙的幽州比自己的青州好不到哪裡去,畢竟幽州地處邊疆,時不時的便會有蠻夷入侵。

    公孫瓚在的時候,憑借他的白馬義從到可以與之一戰,可是袁熙顯然不是公孫瓚,他斷然訓練不出來強悍宛如白馬義從一樣的騎兵來。所以雖說袁熙壓力不是很大,但是他的幽州顯然比青州更加令人感到憂愁。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既然主公與二公子皆仇視三公子,那不妨你二人皆為盟軍,一同討伐冀州的袁尚,這樣的話,不禁增添主公的勝率,還能將二公子拉下水。」王修想了想說道。

    袁譚點了點頭,官渡一役大敗讓袁軍傷筋動骨。但是就比較而言,冀州的兵力顯然樣強於青州與幽州。如果自己單獨發動攻勢的話,自己就沒有把握繼續守備青州了。

    青州是袁譚的大本營,不到必要的時候,袁譚不會輕易的放棄青州這個地盤。如果自己全軍出擊的話,臧霸絕對會趁此機會大舉進攻的。自己全力尚且敵不過臧霸,那更不要說自己率軍攻擊冀州以後。

    攻擊冀州,自己絕對要鉚足全力,不然的話,自己顯然很難有所收穫。

    既然父親立袁尚為繼承人,那很顯然他已經給袁尚鋪好了路。袁紹麾下的謀士將領想必大半都歸順了袁尚,所以冀州顯然並不是那麼容易i攻克的。

    「既然如此,我這邊寫信聯繫二弟。」袁譚皺著眉頭說道。如果是迫不得已,袁譚還真不想弄到兄弟相殘的地步。要怪的話便只能乖袁紹偏心,自己為他做了這麼多事都比不過袁尚討人喜歡。

    袁熙收到袁譚的書信的時候,他顯然並沒有攻擊冀州的打算。所以在袁熙收到袁熙的同盟書信的時候,袁熙自然面無表情。對於袁熙來說,袁譚與袁尚只見的爭鬥顯然跟自己沒有太大的關係。

    袁譚與袁熙相爭是為了奪取權利,而袁熙顯然並沒有奪權的想法,畢竟,自己沒有那個能力,也沒有那個實力。無論怎麼算,自己都沒有奪權的可能。

    不過對於袁譚的信中寫到的,與自己平分冀州,袁熙還是很感興趣的。但是袁熙心中還是隱隱有些擔憂,擔憂袁譚會不會真的這樣做,對此,袁熙的心中沒有半分把握。

    不過不管怎麼說,袁熙對半個冀州土地還是充滿了的。奪權什麼的與自己並沒有太多關係,但是任何人都不會嫌棄自己的領土太小。

    思來想去,袁熙最終決定幫助袁譚。畢竟與袁尚的條件相比,袁譚的條件顯然好太多了。袁熙並不貪心,他不奢望半個冀州,只要能夠拿下三分之一個冀州,袁熙便心滿意足了。

    袁熙同意了袁譚的同盟計劃,兩個人商議共同出兵兩萬,前後夾擊,進攻冀州。

    袁尚顯然早已料到身為大哥的袁譚會出兵攻打自己,而讓他意外的是,他想不到二哥袁熙也居然來湊熱鬧。

    如果單單是袁譚來襲,袁尚尚且不怎麼害怕,可是加上了一個袁熙,袁尚顯然有些捉襟見肘。

    官渡一戰袁軍大敗,袁軍損失慘重。十萬大軍煙消雲散,審配逢紀等人費勁了辦法,才聚集了五萬袁軍。而剩下的袁軍,全都因為官渡一戰而煙消雲散了。他們或是落草為寇,或是逃回了自己的家鄉,反正是沒有人繼續為袁紹賣命。

    就算是聚集了五萬大軍,審配的心裡也沒有一絲信心。因為所有袁軍已經喪失了一切信心,只要曹軍大軍壓境,他們依舊會潰不成軍。

    審配的心中十分擔憂,隨著袁紹身死,整個冀州,整個河北將會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自己不僅僅要擔憂外患,還要擔心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

    不僅僅是袁紹的兒子,就連駐守并州的顯然也有些坐不住。隨著主公的逝去,主公苦心經營許久的河北即將陷入戰火之中。

    袁譚與袁熙皆已出兵,現在擺在審配等人頭上的是如何應對眼前的局勢。曹軍尚未出兵,審配已經頗感欣慰。如果情況繼續這麼惡化下去的話,不用等曹軍出兵,河北已經亂作一團了。

    袁尚雖然深得袁紹的喜愛,但是審配並不認為他是一個很好的主公。畢竟,此時的袁尚還是太過年輕,一切的一切還需要時間的積累。

    在審配看來,袁尚不過是一個被溺愛慣了的孩子,他顯然不適合出現在這樣一個紛亂的河北。

    可是,命令是主公下的,所以審配縱然心中不滿,他也無可奈何。唯有一心輔佐袁尚,才能完成袁紹的遺願。

    應對袁熙袁譚倆人的出兵,審配認為應該集中兵力防禦袁譚。畢竟,袁譚更有能力,更有野心。袁譚之所以會出兵,就是為了謀奪袁紹的權利,與之相比,袁熙顯然不如袁譚。

    就內心而言,審配認為袁譚才是最好的繼承人。首先,袁譚一是年齡居長,作為袁紹的大兒子,如果作為後嗣,也理所應當。二是得到了豐富的鍛煉,年紀不大,出鎮一州,相比於袁尚,他的鍛煉機會更多一些。三是有羽翼豐滿,謀士武將一應俱全。

    這樣的人才是理想的繼承人,才有可能撐起這個已經到達破碎邊緣的河北。但是,此事顯然已經不可能實現了,畢竟袁紹已經死了,再立繼承人已經不可能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