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醒三國

小說博覽 第四百零五章 公孫瓚敗退 文 / 龍井綠茶

    趙飛的任務便是趁著公孫瓚與袁紹決戰的時候,率領曹軍大軍擊潰公孫瓚的步足以及他的大本營。公孫瓚騎兵雖然很是強悍,但是他的步足卻完全不是曹軍的對手。

    不過就算是如此,趙飛也不敢輕視敵人。雖然公孫瓚的步足戰鬥力並不是很強,但是輕視審核一個對手都會面臨意想不到的打擊,如果一個不小心的話,這樣的打擊絕對會是致命的。

    公孫瓚與袁紹的交火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雙方皆殺的難分難解。此時倆人都沒有撤退的想法,這場戰鬥已經演變為了決戰,不將另一方完全的擊潰,倆人都不會罷手的。

    而趙飛奇襲公孫瓚的大本營,也著實是一個費力的事情。畢竟無論是誰的大本營,他的防禦力量都是十分的充足的,要是很簡單的便被敵人攻破了大本營,怕是公孫瓚早已經被袁紹打敗了。

    不過話雖如此,曹軍還是十分精銳的,他們每個人都是身經百戰的戰士。面對敵人那防禦森嚴的城池,曹軍都可在短時間內功課,那就更不要提,營中並沒有多少戰士,而且防禦力量並不如城池的公孫瓚大營了。

    曹軍很快便突破了公孫瓚大營的第一道防禦陣地,而曹軍如此快的動作讓留守大營的公孫瓚將士震驚不已。他們確實聽說過曹軍異常的強大,但是他們卻沒有想到,曹軍步足的強大,遠不是自己可以比擬的。

    隨著曹軍將士越殺越近,公孫瓚麾下的將士終於受不住了。比較,公孫瓚麾下並沒有什麼能夠壓的住陣腳的人,他身邊幾乎便沒有能叫的上名的人才,所以沒人能擔此重任。

    曹軍越逼越近,公孫瓚麾下的將士便準備開始撤退了。此時公孫瓚與袁軍正處於膠著的狀態,想要公孫瓚此時撤軍回援自己,那絕對不可能了。

    而且,就算是此時公孫瓚想撤兵,他也很難撤的下來了。因為袁紹絕對不會放過這樣絕佳的機會,如果此戰不消滅公孫瓚的話,那從今之後,公孫瓚絕對會有警覺之心,倒是公孫瓚便不會像今日這樣了。

    有了這樣的想法,公孫瓚麾下的將士便各自逃命去了。如今他們能夠做的只有撤退一套路可以走了,畢竟他們不想死,他們也不忍心會死。

    他們與公孫瓚的想法不一樣,幽州大片的土地還屬於公孫瓚,只要保存實力,早晚都有東山再起的時候。

    公孫瓚的將士撤了,趙飛並沒有命人去追擊。他不過是來幫忙的,而且他的命令便是攻克公孫瓚的大營。如今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自己就無需在讓部隊徒添傷亡了。

    而且,消耗公孫瓚的實力對趙飛沒有一點好處,他只能幫助袁紹快速大敗公孫瓚,這點絕對是趙飛不想看到的。袁紹越早打敗公孫瓚,那他便越早會對曹軍發起攻擊,雖然曹軍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是又有誰會嫌棄準備的不夠充分呢,準備的越是充值,那戰爭對自己越有利。

    當然,拿下了公孫瓚的大營,趙飛的收穫還算不小。公孫瓚麾下的將士撤的匆忙,匆忙之間可是落下了不少輜重糧草,當然最讓趙飛開心的是,他還在公孫瓚大營之中收繳了五百多匹軍馬。

    公孫瓚最為器重的便是騎兵,所以在公孫瓚大營中繳獲戰馬自然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不過繳獲了五百多匹戰馬,這意味著此戰曹軍並沒有做無用之功。

    雖然五百多匹軍馬與從袁紹那裡黑來的五千匹相比少了不是一點半點,但是這五百多匹畢竟是額外之喜,這自然會讓趙飛很高興。

    曹軍這裡清剿了公孫瓚的大本營之後,隨即沒了動靜。公孫瓚與袁紹拚個你死我活,這與趙飛與曹軍絕對是沒有半分關係。雖然他是來援助袁紹的,但是這並不代表他要為袁紹做任何事情。

    公孫瓚與袁紹廝殺的越是慘烈,那趙飛的內心便會越開心。畢竟消耗袁軍實力,這是趙飛最喜聞樂見的。他巴不得袁紹的將士死傷慘重,好在日後的戰鬥之中,為曹軍減少壓力。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孫瓚也終於意識到了不對。自己的騎兵已經越拼越少,而且逐漸的,袁軍已經有了包圍的趨勢。很顯然,袁軍是想將自己包圍之後絞殺。

    縱然公孫瓚不服氣,但是他知道,此時可不是自己再繼續意氣用事的時候了。如果真的讓袁軍合圍了的話,那自己便斷然沒有突圍的可能性了。

    留的青春在,不怕沒柴燒,這點公孫瓚也是十分的清楚的。所以他終於不幹的選擇了撤退,撤回自己的大本營之中。袁軍的這個戰陣果然厲害,他要好好的思考商議一下,怎麼才能攻克袁軍的戰陣。

    隨著公孫瓚一聲令下,他的士兵紛紛的朝著後方撤去。對於公孫瓚的騎兵來說,他們早已經忍受不了這場戰鬥了。很明顯,戰鬥自始至終,自己一方都處於略勢的狀態。

    公孫瓚的騎兵衝擊力與機動力強大,但是戰爭開始的時候,袁紹的戰陣便已經扼制住了公孫瓚騎兵的發揮。這讓騎兵的衝擊力與機動力沒有發揮出來,便讓袁軍消滅了大半。

    公孫瓚的騎兵乃是他賴以生存的重中之重,騎兵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這讓公孫瓚部隊的攻擊力大大的打了折扣。以往憑借公孫瓚騎兵那強大的衝擊力,袁軍陣營早已經被沖的七零八落。

    而接下來的步兵不過是上來收拾殘局的,他們對戰爭基本上沒有本質的的作用。而當突然有一天他們能夠左右戰爭的時候,他們所具有的戰鬥素質,那裡是袁紹大軍的對手。

    公孫瓚刷了這自己的殘餘部隊終於衝出了袁軍的包圍圈,當然他們是十分狼狽的逃出去的。面對袁軍大軍襲來,公孫瓚根本就時間清點損失,他現在所需要做的只有撤退,撤退到自己的大本營之中。

    公孫瓚的想法十分不錯,可是當他率領著自己的殘餘部隊撤回自己的大本營之時,看見的情況卻讓公孫瓚大吃一驚。因為此時公孫瓚大營之上飄揚的是曹軍的旗幟。

    直到這個時候,公孫瓚才恍然大悟。戰爭之初自己曾經看到過曹軍的將士,可是戰爭開始之後,公孫瓚便看不到曹軍的將士了。

    本以為是戰爭混亂,一時間讓公孫瓚失去了曹軍的方向,可是現在看來,曹軍之所以沒有在戰場之上出現,那是因為率兵來偷襲自己的大本營了。

    很顯然,曹軍的這個舉動很成功,自己將全部的精神都投入在與袁軍的決戰之中,他那有什麼精神去關心曹軍去做了什麼。

    而曹軍正是趁著自己沒有心情去理會他,從而襲擊了自己的大本營。照現在的情況來看,自己大本營已經完全被曹軍攻克。

    曹軍戰鬥力強悍,而自己的將士卻是敗軍,如今已經全無士氣。以這樣的將士,自己如何能夠奪回自己的營地。

    想到這兒,公孫瓚便率領著自己的潰軍朝著更遠的地方撤去。袁軍在自己身後窮追不捨,自己在不撤走的話,到時候前後夾擊,那自己想逃也沒有機會了。

    還倒是攻克了自己大本營的是曹軍將士,這才讓自己有了可乘之機。畢竟曹軍不是袁軍,他只是來增援袁軍的,並不是為了消滅自己而來。

    如果曹軍想要自己的性命,他大可在拿下了自己的大本營之後,便聯合袁軍對自己形成何為之士。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自己便插翅難逃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