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穿越重生 > 幸福的小農民

正文 115.鱖魚 文 / 靦腆的胖子

    最後清理網的時候,網底竟然還有幾個大老鱉,最小的也有二斤來沉,那個大的比小鍋蓋還大。

    「嘿,居然還有好東西,」孫爸看著幾個老鱉說道,「在村子的堰塘裡有多少年沒發現這東西了。」

    據孫爸所講,他小時候的那個年代,村子裡的堰塘到處都是老鱉,還不值錢,拿著筐很快就能撿滿。四十年就這麼過去了,這玩意兒是越來越少,越來越貴了,除非在很多年沒干的水庫裡才有可能見到。[搜索最新更新盡在|com|]

    「前年這個堰塘清塘的時候並沒有發現有老鱉啊。」孫爸奇怪的說道。

    「可能是從哪跑來的吧,」孫剛心虛的說道,他估計是被空間水吸引過來的,這只是下網撈的,估計把水放干裡面還會有不少老鱉。

    「老弟,這也賣給我吧,」李洋上前央求道,這東西是可遇而不可求,主要是還這麼大個。

    「李哥,這些我還有用呢,不能賣。」孫剛拒絕道。

    孫剛是打算把它們放養到空間裡,空間裡還有兩隻去年放進去的老鱉,也不小了,和這些都差不多大小了,但是也沒發現它們下蛋。

    磨了一會兒,見孫剛沒有答應。李洋也沒有強求,只好作罷。

    村子裡幫忙的人都被孫爸張羅回家去吃飯了,孫媽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來犒勞他們。

    飯後,孫爸拿出幾條煙,給大伙分了分,這大網拉魚確實夠累的,臨走時還給每人弄了兩條大點兒的魚,差不多有十來斤,大家歡天喜地的回家了。

    孫剛在堰塘邊整理工具,順手把幾隻老鱉扔到空間裡。

    堰塘不大,因為拉網的攪和,裡面的水有點兒渾,孫剛在堰塘裡注入大量的空間水來淨化水質,然後把鴨群放出來。好傢伙,在圈裡憋了很久的鴨仔,在幾十隻老鴨子和野鴨子的帶領下,屁股一搖一擺的向堰塘裡撲去,真有點兒前仆後繼的感覺。

    忙完之後,孫剛開著車跟隨著兩輛水產車去了縣城,過磅、拿錢。

    現在堰塘裡的魚不多了,孫剛又驅車去了去年來過的魚苗市場,買了鰱魚和胖頭魚苗各一千尾,其他種類的魚苗空間水潭裡有,孫剛就不必再買了。

    池塘裡投放適量的鰱魚和胖頭魚能有效的淨化水質。

    鰱魚是以浮游植物為天然餌料,胖頭魚終生都濾食浮游動物。

    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是水體中兩個重要的生物種群,對水體調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當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時會形成「水華」,而如果藍藻和小三毛金藻形成優勢種群,形成的「水華」使水體具有毒性,影響水質。

    如果放置適量的鰱魚,就可以控制藍藻和小三毛金藻的過度繁殖,從而達到調節水質的作用。而浮游動物以浮游植物為食,故胖頭魚濾食浮游動物可以起到調節浮游植物含量的作用,從而達到調節水質的目的。

    「老闆,這是什麼魚苗?」孫剛指著另外一池魚苗問道,這一池子魚苗和其它的看起來不一樣。

    「那是鰲花魚,」老闆邊給孫剛裝魚苗,頭也不抬的說道。

    「鰲花魚是什麼魚?」孫剛還真沒聽過這種魚。

    「就是咱們常說的鱖魚啊。」

    「哦,是鱖魚啊。」孫剛這才反應過來,鱖魚是好吃,可是不能養在堰塘裡啊。

    鰲花魚又叫鱖魚,鰲花魚是「三花五羅」中最名貴的魚,每斤鰲花魚的售價幾乎是鯉魚的幾倍。

    鰲花魚身長扁圓,尖頭,大嘴,大眼,嘴長在端位,並且很大,下頷突出,上、下頜骨上有許多犬狀齒。體青果綠色帶金屬光澤,體側有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小細鱗,尾鰭截形,背鰭前半部為硬棘且有毒素,後半部為軟條。鱖魚肉質細嫩豐滿,肥厚鮮美,內部無膽,少刺而著稱,故為魚種之上品。

    鱖魚與黃河鯉魚、松江四鰓鱸魚、興凱湖大白魚齊名,同被譽為中國「四大淡水名魚」。鰲花魚肉質細嫩,刺少而肉多,其肉肉潔白細嫩呈瓣狀,肉實而味道鮮美,向為魚中之佳品。唐朝詩人張志和寫下的著名詩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讚美的就是這種魚。

    鱖魚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性兇猛。剛從魚卵中孵化出的鰲花魚苗就以別種魚苗為食。成魚撲食的對象,主要是一些經濟價值不大的小型魚類、小蝦和小甲殼動物。

    「這東西不能放在堰塘裡,不然裡面的小魚還不夠它們禍害的。」孫剛想道。

    「老闆,多少錢一條啊?」孫剛問道。

    「1000條以上收6塊,以下收7塊。」

    「真貴啊,一條就要6-7塊啊。」孫剛咂舌道。

    「那是啊,現在鱖魚一斤40多塊錢呢。」老闆也是個愛嘮叨的人,聊起天來止不住。

    最後孫剛買了一百條一寸多長的鱖魚苗,花了700塊錢。這種魚只能放在空間裡養,味道會更美。

    回到家之後,孫剛把鰱魚和胖頭魚的魚苗放入堰塘裡。

    勻出幾十條這兩種魚苗放到空間水潭裡,作為親魚培養,以後這兩種魚苗也就不用再來買了。

    把空間裡的半大的草魚、鯉魚和鯽魚也大量的充入堰塘裡,這樣空間各個水潭裡的魚苗少了不少。

    當然果園的養火頭和黃鱔的水溝,也都被孫剛投放了幼苗,相信過幾個月就又可以「長大成魚」了。

    鱖魚是定居性魚類,不作長距離的洄游。所以為了養好這一百條鱖魚,孫剛拿著鐵鍬在空間的空地上挖了一個直徑一丈左右,深度1.5米以上的大水潭。並從河裡攝入不少沙子和小石頭鋪在潭底,隨著河水和沙石進入空間的還有不少水草和小河魚,都是一些「串條子」和「麻草絲」(都是那種長不大的魚)。

    利用主潭裡的水把整個水潭補滿,孫剛把鱖魚苗放到水潭裡,並從鯽魚池轉移幾百條小魚苗進來作為飼料魚。並且還要時不時的補充飼料魚,以免它們「不夠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