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

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 、戰神無敵(中) 文 / 深幻

    「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能不能夠堅持下來,若是最後還是無法抵擋,莫非朕這堂堂大漢天子又要再做別人的階下之囚?」

    心中這麼想著,劉協的眼中也不由晃過一絲悲哀的神色。

    如果是和他那一直到死都渾渾噩噩活著的父皇一樣,除了一心只求享樂之外,對於外事外物那是完全昏聵不聞地,也許劉協就不會有現在這麼多的煩惱了;可惜地是劉協從小就聰慧過人、明理懂事,這也就使得他的志向也遠比他那昏庸的父皇和短命的皇兄要大得多。

    劉辯對於董卓的霸道只能是感覺到恐懼,這就是一個普通少年在當時能有的所有感受,劉協卻不是一個普通少年,他早熟、早慧而又知情明理,可惜有時候明白得越多,反而未必是一件好事,除了畏懼之外,劉協還有無奈和不甘,尤其是不甘的情緒,正是來源於那高遠卻又看似無法實現的志向,可再不甘又能夠如何呢?

    雖然過去許多時間劉協都在用心謀劃在幾位國丈、重臣的幫助下暗地裡發展自己的勢力,到呂布入主雒陽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成為明著來了,可惜地是他的起步實在是太晚了,如果說之前呂布進獻的那十萬西涼降軍真能夠為他所用那還好說,可惜這世界上沒有能夠一步登天的好事,呂布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忠臣。

    這樣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劉協這個少年天子的前景看起來是一片美好,深究下去的話能夠真正為他所用的人馬還不如當今天下的一方小諸侯。

    而如果算上前面被呂布的逼迫。再加上這一次很可能也是沒有意外的結果,那就是第三次面臨這種被威逼的境遇,叫劉協心裡又怎麼能夠憋屈地忍受下去?

    可是不忍又能怎麼樣呢?

    所為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昔年大漢天下兵馬大元帥韓信曾蒙受胯下之辱,高祖劉邦亦曾幾次三番遭受項羽折辱,若非如此他們可能當時就已經喪了性命,又哪裡來地後來的大業成就?

    劉協腦中轉著這些念頭,不禁都有些失神,倒有些忽視了現實中所面臨的境況,也就等到下方大臣連呼了幾聲「陛下」之後。才稍稍回過神來。這才看見在正下面前方立著一個羽林軍的小兵,眉頭一挑心中也下意識急切起來。

    不需要對方說明或者旁人介紹其身份,劉協也能夠猜得出來,這士兵卻應該是臨時被抓來傳令。身上還帶著些戰場上的狼狽印記。好在並沒有可能會冒犯天子的刺鼻血腥味。所以殿內大臣雖然有蹙眉不喜地,倒並沒有出聲呵斥,尤其派這士兵來傳令肯定是董國丈的意思。他們就算不滿也不能說什麼,此時又是在小皇帝劉協面前,更得要注意一下分寸。

    而劉協更不會介意,他心繫外面戰局,好不容易等來通令傳信之人,早已是迫不及待,直接便問道:「外面現在戰況如何,幾位國丈又都如何了?」

    那士兵聲音有些微顫,也不知道是之前經歷戰陣的後遺症,還是面對天子的威嚴不自覺地緊張,總算還能夠說清楚話:「稟陛下,國丈著小人前來通報,如今殿外戰局不容樂觀,敵人人數遠超我等,又兼有高昂士氣、驍勇主將,若非羽林全體哀兵,拼盡全力一搏,恐怕在對方第一輪衝鋒後就會潰散,但即便如此也堅持不了多少時間了。國丈奏請陛下,此時當先考慮後路了……」

    如果來人不是董承派來,如果不是外面還需要董承等人頂住,劉協這時候說不定就已經拿這個擾亂臣心的傢伙下去立即處斬了,這番話說出來就算是下首兩側那些忠心保皇的大臣們一個個都變了臉色,畢竟這已經是可以預知的絕境了。

    劉協看著眾人不是絕望就是畏懼,心中哂笑臉上卻帶上了幾分緬懷,不知為什麼此時他竟然回憶起了那一次自己短短人生到現在難得的一次高光時刻,即是當時面對著如曹操、袁紹這樣的天下諸侯呂布可謂給盡了自己面子地當著諸侯們的面將十萬西涼降軍進獻於自己。

    儘管現在劉協早已認清了呂布的真面目,但相比於當前面臨的困境,之前的情況實在是好的太多,人總是要在有對比的時候,才能知道怎樣才是真正的好,雖然呂布對劉協實際上絕談不上好,但就算是後面餵他服藥意圖操控他也算是事出有因,甚至說到底這也是因為劉協自己生出「異心」在前。

    這樣一想來,劉協在此時居然莫名的想到,若是呂布在這裡就好了,至不濟有他的手下在此處也好,總不會讓自己親自去面對著如此窘境、進退維谷,再仔細一想,實際上不管呂布真正的目的是什麼,但他對自己卻實實在在有過幾次救命之恩,所以劉協下意識碰到眼下這種情況,就不覺還是將呂布當成自己最大的救星一般,至於救了自己之後,呂布又會如何對待自己,卻不是現在他能或說是想去考慮的了。

    劉協還在這裡再次出神,下方眾臣可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些什麼,紛紛都開始進言,說來說去基本上就是同意董承所說的,盡早考慮脫離此地之事,很快回過神來的劉協望著這一幕,心中驀地有些發愣,頭腦也從方纔的遐想中完全清醒過來。

    雖然有些悲哀和無奈,但這就是不能不面對的現實,即使他是一朝天子,在命運的大浪潮面前,也唯有隨波逐流的份兒,心中暗自歎息一聲,他終於還是開口道:「朕聽國丈地,只不知道諸位有什麼好主意,可以從此地脫身得了?」

    回應他的是滿殿的鴉雀無聲,劉協突然覺得自己的問題是那麼的傻、那麼的可笑,但他又完全笑不出來,只有無盡悲涼纏繞心間,還有濃濃的孤獨感,正這時卻見一個略帶狼狽的身影跑進來,劉協一眼就看出正是宋國丈,心中還是吃了一驚,卻見宋國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上,這不是行禮卻是累的,聲音也打著顫兒道:「還請陛下移駕,微臣等誓死護送陛下殺出重圍……」

    最好的突圍時機從來都不是在決戰全面開始之後,可惜的是劉協這一邊就沒有一個能夠對戰局時機準確把

    握的人,而且劉協天子的威嚴也不允許他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就輕易撤離,可惜到了現在想走都沒有那麼容易了。

    而前途一片茫然的劉協當然也不會知道,這時候在他心目中最大的救星呂布其實也在這雒陽城中,甚至嚴格說起來距離他所在並不算遠,可惜的是別說呂布本就沒有要來救援的心思,就算有暫時也是有心無力了。

    通往雒陽城南開陽門的大街上,論及規模是遠遠不如嘉德殿這邊大戰但在激烈程度上卻絲毫不會遜色的巷戰幾乎是在同時打響,在形同於刻意的試探之外的以箭矢為主的簡單攻防之後,真正的遭遇戰終於一觸即發。

    巷戰雖然是一個人多未必就算得優勢的戰場環境,但如果人數之間的差距太大的話,那還是會有很大影響地,顯然對於現在的呂布和李儒雙方來說就是如此。

    李儒手下數百人,相對於還算寬敞的這條街道,儘管還是會有所限制,但卻並不會影響多少發揮,反倒是能夠在前後銜接、層層遞進之下,更進一步發揮其對對方的人數上的優勢。

    就像是此時雙方在之前的遠程箭矢攻防之後,進入了短兵相接的近身戰階段,原本在弓箭攻擊上並沒有取得太多想要的效果的李儒軍,此時卻憑藉著人數的優勢在甫一交鋒不多久的時候,就已經連殲了數名敵人,當然這也叫他們付出了十數條性命的代價,不過相比起對方十幾個人數個的減員,數百人才死了十幾人實在不算什麼了。

    不過這也只是在一開始的時候,深究其因也是多種多樣,包括擋在最前面的那四名呂布手下護衛原本就已經受創,還有剛接觸的時候到底還是有些距離,呂布手下那許多人還來不及完全發揮,而且他們個人戰力強大,卻並不是很擅長於配合,結成的陣型也比較簡單,除了呂布之外也沒有誰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完全確保自己安全,所以因此而折損掉幾人也是很正常地。

    不過這種局勢很快就被扭轉,呂布與手下們的個人勇武盡可能彌補了人數方面的劣勢,尤其是借助於地形環境,在近身肉搏戰開始之後,他們都紛紛用上了自己個人的武藝。

    這其實也是呂布手底下這些人與對面敵人又一區別或說是優勢,因為個人實力的突出,對方就算再精銳到底還是小兵,他們卻個個都屬於百人敵及以上,而在當前這種環境下,因地制宜地戰鬥方式無疑最為適合,毫無疑問這一點上絕對是呂布手下這十幾人佔據著先天上的優勢,之後一直處於上風也就都在情理之中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