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

正文 第八十三章 、王者歸來(上) 文 / 深幻

    (再次隆重感謝書友「明天的雨後」童鞋全訂閱,以及滿分評價,謝謝~)

    袁譚大軍早已於近日進入河南郡,並且以極快的速度在極短時間內跨過了孟津、平縣——大漢典農都尉治地,而後迫近雒陽。

    這算是袁譚的一個優點,一旦下定決心就不再動搖,而且非常果斷,也是荀諶十分欣賞的一點,畢竟一方勢力之主就是應該要有如此超凡的決斷力。

    不過若是沒有荀諶,若是沒有對荀諶投諸百分百的信任,相信他的謀劃,袁譚也很難做到如此的決斷。

    而此刻到了這個地方,擺在袁譚面前的問題就是,如何堂而皇之進入雒陽城去,既不會被龐德、徐榮他們拒之門外,又能夠在外人面前撇清與他們之間的關係,畢竟如今龐德連帶著其實根本沒做什麼的徐榮以及他們麾下各自人馬在雒陽內外的名聲已經是完全臭了。

    龐德到底只是一個武將,想到一個自以為妙計的主意,再加上又有著無法無天的馬超在背後給他支持,也根本不會去考慮後果如何,只顧著眼前能行事,即便是沒有能夠成功達成目的也沒有關係,去嘗試卻是必須的。

    但荀諶卻不會像是他那樣不計後果,雖然雙方打的名號都是「尊王攘夷」,但龐德他們事實上已經踐踏了這個旗號,現在就是一個大笑話,荀諶自然不能讓袁譚走上他們的老路,否則即便是此處的謀劃針對呂布的全局最終成功了。袁譚的名聲也會跟著被敗壞,從而影響後續的發展;當然若是失敗了,那倒是不用計較那麼多,畢竟有好處也享受不到了。

    不過關於這一點荀諶早就為袁譚考慮好了,只是袁譚雖然下定決心也不會回頭也沒法回頭,但他是一個現實的人,事情沒到最後一步就不算最終成功,那有所擔憂也是很正常的了。

    對此荀諶也只能多加勸解,現在的袁譚畢竟還年青,經歷不足閱歷太淺。再加上這段時間對他有時太過依賴。幾乎是事事問詢,到現在連自己原本所有的一點主見也快沒有了,這當然不是一個好現象,也不是荀諶所希望看到的。只是要轉變也只能夠慢慢來。而暫時來說全聽自己的對他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不過荀諶的勸解袁譚聽得進去。卻也只能暫時緩解那種焦慮心情,荀諶對此一清二楚,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只能一起慢待時間檢驗。

    說起來現如今在袁譚這一方在經過之前荀諶一番可以的威懾敲打之後,荀諶也終於是能夠做到對於袁譚手下們的基本掌控了,儘管要做到令他們真正心服口服還任重道遠,至少暫時荀諶也只需要他們能夠但有所命無有不從。

    當然他們會如此除了袁譚為荀諶撐腰讓他們實在無可奈何之下不得不屈服,也是因為到現在來說各人都有些茫然,畢竟荀諶的計劃除了袁譚其實誰也沒有告訴,也叮囑袁譚在事前不要洩露出去,袁譚自然答應,這也就導致儘管這一段時間急行軍都沒有出什麼差錯,那純粹只是奉命行事,即便是蔣奇等心腹將領,其實都還是被蒙在鼓裡。

    不過根據荀諶的想法,等到了這個地方也差不多該是時候將一切都明說出來了,於是簡陋的臨時營寨搭建起來之後,荀諶便讓袁譚將麾下所有將領還有軍中其他心腹統統召集過來,準備給他們面授機宜。

    至於到時候他們明瞭之後會做出什麼選擇,荀諶並不擔心,畢竟都到了這個份兒上了,大家等於都坐上了同一條船,誰也別想臨時退出或是拖後腿;何況荀諶也為他們描繪了一個頗為美好的藍圖,前提是一切順利計劃成功,儘管那可能性並不是太大。

    正如荀諶當初設想那樣,當他與袁譚將一切對眾人都明言之後,除了少數幾個幾乎從來都不帶腦子思考只對袁譚唯命是從的心腹之外,如蔣奇這些有自己想法的將領多半都要考慮一下,尤其是蔣奇,對於荀諶描繪的前景的確也心動,頭腦卻還沒有發昏,知道那不容易達到但也更知道荀諶半是威脅的話也沒有說錯,已經走到這一步,就算想要退出都難了,還不如乾脆就此放手一搏。

    於是之後在情形中瘋狂起來的蔣奇的幫助下,荀諶他們總算是將大家的心都安住,而荀諶到此也可以放心與他們開始坦白自己內心的那個計劃……

    河內郡野王縣,大漢典農中郎將治所之地。

    呂布率領十二萬大軍行軍至此,才終於稍稍歇下緊追慢趕的腳步,原地紮寨築營休息。

    在此安歇當然不是大軍行軍累了,雖然經過連番行軍中間還有一次折返都沒有多少停歇,呂布麾下的這些將士也的確有些疲憊,精神受到了影響,但影響並不是很大,更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呂布收到了來自於賈詡的信件。

    說起來對於自己手下的謀士,從賈詡、陳宮、良樂這最早在并州就跟隨自己的三位謀士,到被俘虜的逢紀,輾轉投靠的田疇、因緣際會的簡雍,以及終被感化的荀彧、荀攸叔侄,以現在的呂布而言,最受到他信任和托付的,無疑還是賈詡。

    儘管在歷史上這廝一直都是以明哲保身為本色,但或是正因如此,他現在在呂布看起來才更加有著明顯的「改變」,當然這種改變只有呂佈一個人才知道,而他的信任其實多半也是基於此,畢竟這樣明顯的差異,總不可能是故意做出來的,賈詡想必也不屑於如此做,唯一的解釋便是他對於呂布的忠誠。

    表面上看,賈詡是一個很謙遜很圓滑的人,不像是荀彧那麼正直。也不像是荀攸那麼剛強,自然也要比良樂等人老道,說他是只人形狐狸都不為過,但在骨子裡,賈詡也是一個很驕傲的人,須知道歷史上便是曹操都未能令他真心折服,雖然那已經是活了半輩子履歷、經驗、見識和眼界都是相當豐富了,與初見呂布時尚還算青澀的「毒士」不可同日而語。

    這也算是呂布趕上了好的時機,或者也算是他個人魅力的體現吧?有時候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候想到這個,他也會不禁在心裡暗自得意這麼想著。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賈詡對自己之心呂布十分清楚,平時不怎麼表現出來也是放在心裡,就像是這一次,雖然賈詡在這封信件中只是簡略地提到了自己此次行的險計。以及所為的目的。呂布卻在瞬間就予以了認可。一切就是基於信任。

    當然真要說地話,呂布畢竟不是聖人,在許多事情上也做不到那麼純粹。所以之所以能夠堅持這番信任,還有一個原因,卻是在這同時,他也收到了來自於張遼的信件。

    如果說手下謀士最為信任的就是賈詡,那武將之中,高順、曹性和張遼這三人就是最受呂布信任地,呂布也不會覺得是兩人合起伙來蒙自己。

    不過與賈詡那封信只是就事論事、公事公話不同地是,張遼這信卻是寫得十分詳細,從這件事是賈詡與他一起商議決定,到賈詡設想到失敗的後果完全由自己承擔,看著倒像是專門來為賈詡解釋開罪的一樣,而事實上在信的最結尾,張遼也是極為坦蕩挑明了自己這封信便是特意來為賈詡解釋,認為賈詡是一心為主,即便自作主張,後面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後果,也希望呂布不要太過怪罪於他,甚至最後還說如果真要懲罰乾脆連他一起懲罰這般言語。

    如果是曹操那樣的多疑分子,哪怕寫這封信的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口頭上說著不在意心裡也還是會有疙瘩,尤其這種將自己完全搭進去的事情,說真地為人主為人君很難不受影響、認為二者可能有所勾結,不過呂布卻是真地沒有放在心上,畢竟他一直以來信奉的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雖然離真正做到這一點還是有些差距,但張遼和賈詡等人都是在他的「信人」的行列,本也談不上什麼懷疑,現在還能起到互相證明的作用。

    呂布也確信張遼這是自作主張,否則賈詡知道必然會阻止,從貂蟬的女間組那邊傳來的消息也證明了這一點。

    順帶值得一提的是,鑒於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和部分通曉者,呂布也能做到「以史為鏡」,對於這種類似的暗勢力的發展也保持著自己的警惕,一方面令他們始終處於地下狀態,降低影響力;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兩支不同的暗勢力彼此相互制衡,比如說對於賈詡掌管的間諜組由女間組暗中去監察,反過來間諜組也有監視女間組的任務,這叫互相監督。

    尤其是女間之主貂蟬算是「外戚」,間諜組的賈詡則是「重臣」,兩人同樣形成了一個相互制衡,呂布不會偏聽偏信,而是看證據、重事實,雖然也不能保證能這麼一直行之有效下去,反正暫時還是有不錯效果地。

    而接下來,呂布卻要在將大軍暫時安排好了之後,只帶數人輕騎簡從去尋那賈詡、張遼以及大軍隱身之處。

    撤出雒陽之後,他們其實並未走遠,而是就在距離雒陽北部不遠、同樣處在河內郡境內的河陽縣中。

    按理說這麼多人馬,就算再怎麼掩飾、再怎麼低調行事,就在距離雒陽這麼近的地方駐紮下來,也很難保證不被發現,但事實上他們就是沒有被發現,這除了雒陽北部就有邙山阻隔,很容易遮掩起來,而偏偏熟悉地形的徐榮沒有多加搜尋的意思,僅靠龐德完全不瞭解附近環境根本沒有辦法找到人這些原因之外,更主要恐怕還是拿捏住了人的一個慣性思維盲點,暗合了一句話「最危險的地方往往也可能最是安全」,讓對方一時間都難以想到他們居然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就這麼安分地呆了這麼多日。

    本來以賈詡與呂布的身份關係,理應是他主動前去拜會呂布,不過鑒於此時情況特殊,再加上時間緊急,這些虛禮也就不用在乎,反正野王與河陽距離也很近,呂布這一行數人只花了個把時辰快馬加鞭就已經趕到了地方,然後上前讓人通報。

    賈詡顯然沒有想到呂布來得這麼快,而且看樣子他當時也是準備好要讓人前去進見呂布地,這個人自然就是算作賈詡半個弟子的陳立,不過現在既然呂布自己先過來了,那自然是不需要了。(……)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