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

正文 第一章 、公孫瓚覆滅 文 / 深幻

    (汗,差點忘了感謝書友「黑燚」和「cerryleeon」的月票,還有書友「黑燚」100點幣的打賞,至於俺自己的就免了嘎嘎;《異世呂奉先》新書發佈的消息大家都知道了吧?哎撲街眾的命運就是俺呢啊,希望大家能過去捧個場,哪怕只是收藏一下也好,撫慰一下俺受傷的小心靈吧!~)

    大漢初平三年八月十七日,這對於今日的雒陽算是個特殊的日子,就在這一日,如今廣受這大漢都城內文武敬畏百姓好評的呂布,即將揮師出征。

    可以說,過去數月以來呂布憑藉著其非凡的氣度已經漸漸征服了雒陽的臣民們,而現在他將征服的目標指向了河北。

    這一行,呂布整軍精銳八萬,號稱二十萬大軍,準備直撲冀州,當然在此之前,他便已經以朝廷名義廣發天下,聲明此次乃是得到了冀州牧韓馥的求援信,準備代替天子去為河北諸方做一個調停,別人是否相信不重要,他也只需要這麼一個說法,佔到了理字便可以了。

    至於韓馥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如曹孟德、袁本初他們又會作何想法,呂布根本不會去考慮也完全不需要去考慮。

    而對於自己離開之後雒陽的局面,呂布也不擔心,皇宮已經被自己牢牢控制住,雒陽整個城池的防務也都由自己的親信季昭等人接手了,如果說在自己手下培養起來的這些將領中,王成算是攻擊第一。那麼季昭便是守城第一,比之曹性幾人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了。

    更不用說還有賈詡和荀彧留下來坐鎮,尤其是有著賈詡的間諜組和貂蟬的女間組,這兩股暗中的勢力可以保證呂布不管是在雒陽中還是在河北都能夠獲得最及時的情報、掌握敵人第一時間的動向。

    至於隨軍中,呂布此行只帶了良樂和荀攸兩大謀士,現下二荀的加入已經使得他手下文臣不會比武將遜色多少了,賈詡、陳宮、荀彧、荀攸、良樂、田疇、簡雍、路粹、倉慈等人,不管是謀臣還是幹吏,都是應有盡有,他現在也可以從容分配這些人的用途。不用再像當初那般捉襟見肘的犯難了。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出征之前的後勤早就讓荀彧去操辦了,作為太尉開府後重用的第一用臣,荀彧的能力在過去幾日就得到了充足的展現,軍糧調度、分配做的是井井有條。彷彿天生便為此。沒有半點不適。

    而小皇帝也很配合地舉行了一場祭天大典。為出征將士祈福,朝中文武大臣皆有參與,聲勢隆重。三軍陣前高呼「吾皇萬萬歲」的場景,令得逐漸被藥物控制精神渙散的劉協在那一剎那都好像囚籠鬆動的困虎睜開了一隻睡眼,爆發在即,若非呂布安排在側的偽裝內侍上前阻止,難說這不會最後變成一出鬧劇,這也讓呂布又加了一分小心。

    之後便是大軍出征之日,少年天子率領滿朝文武送軍三里,情意款款令人動容,誰也不會想到一面感動說出效死之言的呂布是這一切幕後導演。

    而就在軍令一下箭在弦上八萬征河北大軍不得不發之際,呂布卻收到了一則令其動容的消息:公孫瓚已死,幽州淪陷!

    ……

    誰也沒有想到,作為直面袁紹威脅的韓馥此時都還活得好好的,雖然苟延殘喘,但畢竟還保留著一定的自保乃至與反抗的實力;可作為其後邊的結盟者公孫瓚,卻反而先一步垮台,這甚至令人懷疑是不是韓馥在其中扮演了什麼不光彩的角色。

    問題是這時候的韓馥同樣不明所以,他在得到了消息的時候就被驚出了一身冷汗,立刻叫來了沮授,焦急問策道:「公與如今可是如何是好啊?」

    沮授示意道:「主公勿急,不管此事如何發展,當務之急是先穩住己方陣腳,不可大亂,否則可就令那袁紹可趁虛而入了啊。」

    在沮授的勸解下,韓馥心情稍微平復了下來,但他的腦中還是一片混亂,這時候叫來沮授其實也有點兒病急亂投醫的味道,畢竟他也不覺得沮授一個謀士在面對這樣突變的環境下能有什麼好辦法,畢竟這一下子敵我實力對比變化太大了,恐怕沮授也是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更別說想出對策來了。

    這時候想到那個已經先一步在這場諸侯角逐中敗下陣來、身死道消的盟友,韓馥也不由苦笑連連。

    根據前方傳來的消息,這一次袁紹是早有預謀,明面上,他是走著先近後遠先冀州後幽州的戰略,首先就挑起了與韓馥的戰爭,這時候公孫瓚作為盟友不可能不出兵相助,甚至就算是為自己考慮他也必須要出兵,畢竟河北之地有袁紹就不會有他和韓馥,這已經是一個定局,他與韓馥勢必要共進退。

    但實際上韓馥也沒有料到來主動攻擊自己的袁軍不過是一部分,甚至可以說只是誘餌,真正的主力埋伏在幽州四角,在公孫瓚整頓大軍行至幽、冀交界時,袁軍伏兵盡出,始料未及的公孫瓚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直接全軍覆沒,而公孫瓚本人亦是在軍陣中被亂槍刺死。

    這其中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當時公孫瓚藉著親兵們拚死一搏,實際上已經逃到了最近的一個縣城,可惜這縣城中他所謂的公孫家親信之臣早就被袁紹招攬過去了,非但沒有打開城門,還坐視公孫瓚殘兵敗將被袁紹追軍趕上,一番交戰力竭被敵方幾個小兵亂槍刺死。

    一方諸侯,命至於斯,不得不令人歎息,韓馥還升起兔死狐悲之感,因為他預感到自己距離這麼一天,也不遠了,公孫瓚的覆滅,就是自己無法避免的前車之鑒。

    不過這一次這麼容易就中了袁紹的伏兵之計,這也不得不說跟公孫瓚自身脫不開關係,這多少還是出於他自己的性格。

    嚴格說來他比之現在的袁紹還要剛愎自用,否則也不會看不清時勢,總是在關鍵的時刻做出錯誤的選擇了。

    這樣明顯的性格缺陷,加上他手下又沒有像是田豐那樣的諍臣時時提點——哪怕袁紹很多時候都不會聽從,但他好歹還有些不聽從的資格,而且總也是一個提醒,但這公孫瓚多數時候行事便有些隨性所欲的意味,尤其是他因為是從劉虞那兒脫離出來的緣故,沒有多少可以信任的心腹手下,所以對於自己的親族們的縱容,如對兄弟公孫續等的包容,偏偏這幾個人能力沒有多少,破壞搗亂的功力倒是不弱,更是為他引發了不小的禍患,這一次在那城外被人見死不救就是後果。

    可以說公孫瓚算是一個難得的騎兵將領,尤其在對付烏丸人上,他也算是為大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實在不是一個合適的治理地方的封疆之臣,更沒有諸侯命,早晚都會完蛋。

    而作為原本與他結盟共抗袁紹的韓馥,現在可就是被他坑慘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