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八章、流言 文 / 深幻
(感謝書友「方浮雲」的滿分評價,謝謝求訂閱~)
「天將大亂,必有妖星;妖星何在?出於北塞;朝隨執金,暮隨國賊;私立之心,昭然若揭;位極人臣,為禍天下……」
這是一則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便在雒陽街角巷尾廣泛流傳的流言。
流言之所以為流言,就是因為上不得檯面,所以很多時候,其最初誕生的地方就是在這樣的市井底層之間。
但流言這東西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傳播的速度十分迅速,因為人人生來就都有一顆八卦的心,關於別人尤其是名人的八卦,更不用多說,那就是家長裡短、茶餘飯後的最佳談資,不然的話一天十二個時辰,那麼長的時間不可能一直做事和吃喝拉撒睡,總得要早點兒娛樂活動,而這就是最簡單最省錢的一項娛樂活動。
對於普通的市井小民而言,他們未必會清楚這則流言裡面所蘊含的意思,甚至可能都不太知道這裡面講的是誰,但不需要他們知道,自然而然就會有人將這流言與某個人聯繫起來,然後反過來再通過他們的嘴巴口口相傳,一直傳到上層權貴們的口中,傳到大臣們那裡,傳到朝廷上甚至傳到皇宮裡、天子處。
這時候的劉協剛剛沐浴完畢,宮人通秉國丈伏完求見的時候,他正在宮婦們的伺候下梳理自己的長髮。
這會兒可不是大清朝,權貴們還是很講求衛生和整潔的,雖然不如後世,但天子最少幾日都得要沐浴更衣一次,而像是大臣接聖旨之前,也需要先沐浴更衣,將自己打扮得整潔光亮,然後才去迎接聖旨,而每次朝會上朝之前。也都需要清潔,否則便是對君皇不敬,大小都是一個罪名了。
伏完進來的時候,劉協頭上的髮髻剛好束好,他見伏國丈臉色陰鬱,直覺有什麼事,便屏退了最後。待只剩下了兩人和貼身的常侍太監,才問道:「國丈此來何意啊?」
伏完沒有和他兜圈子,直接開門見山沉聲道:「臣此來,還是為勸誡陛下,盡快收回成命。」
劉協臉色不由一沉,所謂收回成命。自然就是收回對於呂布的任命,這可謂是他的得意之作,他都沒有想到一個對他無關緊要——因為他其實根本把持不住的太尉之職,居然可能換來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力量,對於豫州李榷等人留下的那十萬西涼軍,他可是垂涎三尺啊。
雖然隱隱也覺得此事沒有那麼簡單,可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劉協還是無法控制住自己,他被**和發熱的頭腦支配了,索性還不至於幹出轟走伏完這種事情,也不會真的一意孤行。
沒想到伏完接著又說道:「不知陛下可曾聽到這則流言?」說著也不等劉協回應,將那流言講述了一遍,最後說道:「臣還是望陛下能夠三思啊!」
劉協怔了怔,沉默了良久,最終卻只是歎道:「朕也知道。這其中有凶險,但若不如此,伏國丈以為,朕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擁有真正聽命於自己的力量,從而在與天下諸侯面對之時,有至少可以自保的資本?況且一則流言。能算得了什麼,或許還不定是誰散播出去的呢。」
說是這麼說,但劉協的語氣比之方纔,卻有了幾分動搖。自然還是受到了流言的影響,只是呂布那番誘惑的影響或許還是要更大一些。
劉協很清楚的一點是,現在是因為各大諸侯到底還是暗地裡互相制衡了一下,再加上他們還需要已經被董卓和李儒成功塑造出來的大漢少年天子這塊招牌,所以對於劉協表面上的尊敬都是少不了的,可誰又知道什麼時候這種不穩固的地位就會被掀翻,劉協迫切需要的就是自保的手段,而短時間能夠擁有就是呂布伸出來的這根稻草——十萬西涼軍,這就是明知道是冒險卻還要去試一試的救命稻草。
伏完也知道這一點,但他絕不想要冒險,不管是為了他自己,還是他身後的家族,或者是小皇帝,所以他急切道:「陛下若真想要復興漢室,定要耐心積蓄力量,而非如此急切要借助外力。陛下難道忘了,先前董卓之所以能夠入主雒陽、霍亂朝綱,便是因為何後急切要將其引入,以對抗十常侍之勢力?」
(題外話:在這裡召董卓的變成何後,而非何進,劇情需要~)
他口中的「何後」,便是曾經的何太后,劉辯的生母,也算是劉協的嫡母,不過提到這個女人,現在的劉協只有厭惡,因為她是宮裡的眾人都知道卻又都不能說的劉協生母王美人的殺人兇手。
伏完這話一出口,劉協臉色便更加陰沉了,這回不是因為其他,正是因為想到了何太后。
不過他很快跟著冷靜下來,也在思忖著伏完的話,不得不說就算他心裡有再多的想法,但從保守的觀點來看,伏完這是最合理也是最正確的。
事實上如果沒有那天朝會上呂布說的那番話,拋出的那個重磅誘惑,在朝臣與眾位諸侯那麼激烈的反對聲中,他能不能堅持下來還真是不好說,就算為了帝皇的面子,也可以在隨後撤銷,反正都是在一言之間。
可是現在,每當他猶豫動搖的時候,心中便恍若有一個聲音在以十二分的誘惑對他重複念叨著「十萬大軍、十萬大軍」。
最終他還是搖了搖頭,道:「今時與彼時不可同日而語,當時董賊無人可以制衡,但那呂奉先卻還有曹孟德、袁本初等人可以威脅到他,他不敢輕舉妄動的。」
伏完苦笑道:「可若陛下一心要扶持這呂奉先,那又該叫曹孟德、袁本初他們如何自處?」
其實本來伏完對於劉協的想法還是支持的,他也覺得扶持呂布這麼一方實權諸侯,對他們是有好處的,可隨著朝廷之上反對之人紛紛閃亮登場,那時候他便覺得為了一個呂布與這麼多份量都不輕的人做對並不明智,畢竟一個呂布也是扛不住這麼多人的,反倒可能將劉協自己都搭進去,倒還不如先看著他們諸侯自己爭鬥來爭鬥去,劉協先在旁邊當個漁翁。
而事到如今,則是最好不要將曹孟德他們盡數得罪了,否則最終吃虧的只會是劉協自己。
當然有些話他並沒有說的那麼明白,畢竟雖說他與劉協親密無間,但劉協到底是皇帝,有些言語是很犯忌諱的,必須要謹慎。
可或許正是他的謹慎,這樣的勸說對於劉協根本沒有用處,劉協依然還是固執己見,對於或許將徹底得罪曹操、袁紹等人也顯得有些不在乎了,說的也是要真的手裡掌握了十萬大軍,他還需要去在乎他們麼?
最終,伏完也只能搖頭歎息,黯然請退。
而此時正在府上與張遼切磋武藝的呂布,也收到了流言的消息。
站在演武場邊,呂布捏著手中薄薄的信箋,這是并州那作坊裡最新研製出來的紙品,工序可以說十分複雜,自然成本也相當高,用來做記錄消息之用實在是大大的浪費,不過次數反正也不多。
張遼這時候也走過來,他便將信箋遞給了後者,後者掃了幾眼,有些訝異的望著呂布,道:「這說的,難道是溫侯?」
上面別無其他,正是那則留言,張遼能一下子看出來上面講的是呂布,別人當然也該能看出來。
至於其他人收到流言之後的態度,不用特意去打探,呂布也能猜個七七八八,甚至連到底誰是幕後黑手,他也沒有絲毫的疑惑,而且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那邊出招了,自己這裡又要如何應對?(。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