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 、荀攸獻策 文 / 深幻

    「吾倒是以為,此時出征朔方不是最佳時機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不錯那去卑因與於夫羅之間決戰損失慘重,如今正是休養之際,也是其勢力最為孱弱之際,是溫侯出兵的好時候,值此時機可以以優勢兵力盡出直搗黃龍一舉將其覆滅,但這只是想法,能否實現還要考慮其他因素。」

    「就說這去卑尚還有至少五萬上下能戰兵力,若被逼急了反戈一擊,以匈奴人在朔方之地利加之朔方本地南匈奴人對外來漢人本能排斥自然而然會聚攏到去卑身後的人和,其實就不佔什麼優勢了。而且這很可能將整個朔方郡的南匈奴人硬逼成鐵板一塊,對待漢人匈奴人可從不客氣地。」

    「此外不說朔方郡本身攻取的難度就很大,如今溫侯治下所擁有的這七個郡,除了五原郡之外,局勢都不是很安穩,就是五原郡都出現了太守府的那一出,更別說剛收回沒多久的雁門三郡、張揚殘餘猶存的上黨二郡和太守府都是草創的西河郡了。且并州官場清洗之風在續,溫侯若在此坐鎮還好,若要出征便等於將自己腹地置於險境,那些原本懾於溫侯威勢,不甘興風作浪的小鬼們會作何已是可以想見,更遑論始終對此虎視眈眈的董卓、袁紹,尤其是袁紹在河北遭受溫侯打擊,憤怒之下值此時機反戈一擊也未可知。可以說,如今并州是內憂外患共在,溫侯此時離開實在殊為不智。」

    剛剛是荀攸在說話,他在提議獻策?

    呂布先是一愣。等意識到了這點之後便是一喜,暗想難道……

    可不等他多想下去,荀攸立刻潑了他一盆冷水:「事先聲明,吾此次只不過是一時技癢,也看不過去你們這幾人湊在一起討論這麼許久還沒有定議的樣子,才隨便提了個意見,不管你們會不會接受,最後都與我無關,也不要覺得吾這般是服了你呂溫侯……」

    其實別說呂布驚訝,就是荀彧和逢紀兩人也感到驚訝。隨後聽到他的話逢紀是恍然大悟。荀彧卻是帶著似笑非笑的表情看著荀攸。

    逢紀畢竟與荀攸相處還短,或許有些瞭解但還談不上深入,至少都是不及荀彧這個叔叔的。

    荀彧清楚知道自己這個族侄是個什麼樣的人,剛才那番作為明顯不符合他的作風。所以他才會感到驚訝。但接下來說的話更不符合他的作風。荀彧心中就隱約感覺到,荀攸對於呂布的感官似乎真的變化了。

    如果說荀彧心中的「理想型」是曹操的話,那荀攸則只能說還沒找到或者說沒碰上。對於呂布一開始的惡感不過是因為呂布將他擄來的手段,但隨後對於呂布的慢慢接觸和加深瞭解,尤其在知道呂布居然救出了荀爽之後,已經開始產生了一定好感,大概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對於呂布正視起來並且考慮了是否為其效力的問題,而經過這段時間以來的精心考察,或許他內心已經有了主意。

    不過荀彧並不會說什麼,不管做什麼決定,都是自己這族侄自己的事情。

    其實陳宮一直對呂布讓荀攸他們叔侄旁聽很是不滿,畢竟他們二人沒有順服,若被其知道了太多呂布這邊的事情,哪一日他們離開了去投奔別方勢力,那對呂布可是大大的不利,這是他最大的擔憂。

    呂布當然考慮得到這一點,但他一則想要慢慢感化荀攸二人,通過這樣耳濡目染不知不覺中令二人漸漸融入他的勢力中;二則他對於會議的挑選也是有選擇的,真正需要避諱的會議當然不會有他們的參加,只有那些即便被他們知道了也無傷大雅、又足夠重要而且聽上去能夠體現自己對他們重視的事情拿出來商議的時候,才能夠讓他們旁聽,這一次對抗胡人的策略便是其中之一。

    呂布有理由相信,作為大漢王朝不多的有識之士,荀攸二人哪怕是對自己再有成見,也不可能在這種事情上給自己使絆子,更何況因為荀爽的事他們對自己已經大大改觀了。

    只是荀彧不是一個愛表現的人,更何況他畢竟沒有歸附呂布,所以聽到想到了,即便有什麼話也不會輕易說出來;而荀攸則不然,他的性格就與荀彧不同,說不上愛現卻會更加直率一些,要他有什麼事都憋著也不容易。

    不過在呂布心中,就算要提意見,二人中也應該是荀彧先提,因為他對於自己的觀感不差,因為荀爽等緣故現在也該是有改善的時候了,卻怎麼也沒有想到先會是荀攸。

    再仔細一想,除了前面那些緣由之外,與他們相處日久關係已近密友的逢紀已經歸附呂布恐怕也有很大的影響,須知道在那時候,要說二荀和逢紀三人中最不可能歸服呂布的應該就數逢紀了,可而今最先低頭的也是他,二荀可不瞭解其中內容,而逢紀似乎是有些無顏面對,也沒有機會與他們解釋,所以在他們心中除了疑惑與不滿,受到的衝擊恐怕也不小。

    呂布必然是做了什麼,可是做了什麼能夠讓當初那麼堅決的逢紀一下子就服了,若是換做了他們,又能如何呢?

    當然考慮得越多,實則內心動搖也越多,再說回到荀攸的意見。

    此時他能提到這麼多,以他現在被限制自由的情況來看,哪怕有荀爽這個消息渠道,也顯然是他自己有一直在可以關注著這些消息,甚至或許在他心底深處連自己都沒怎麼察覺到,他更多地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開始站在呂布的立場上了。

    而且不得不說,某些方面他講的的確非常有道理,即便此時的荀攸還沒有得到可以施展發揮他才能的舞台,但他卻在一個不是機會的機會就將自己的出色展現得淋漓盡致。

    不過這時候的發言,其實更多應該是情不自禁,可荀攸顯然不會承認,也不管呂布他們信不信,他臉不紅心不跳,一本正經繼續說道:「還有,此事與吾無甚關係,便是最後不會採納,吾也不會介意,無需有什麼顧及。」

    不過對於荀攸的意見,呂布卻並不認同,若只是求穩,呂布自然不會排斥這樣的循序漸進,但他需要的是持續的勇猛精進,就是賈詡、陳宮他們,難道就不知道這種時候呂布要先穩固治下所有的并州七郡,在徐徐圖謀統一併州之事是最穩妥也是最有把握得選擇麼?可最終他們還是認為應當要精進一些,對於奪取朔方的好時機也不該就這麼放過。

    說起來荀攸的眼光和敏感還是有的,戰略大局觀也不俗,這點從他以呂布對朔方的戰爭,可以聯繫內外,就可以看得出來;可必須得說,他還是有些紙上談兵了,戰爭有的時候需要考慮各種各樣的因素,但機遇往往就是與危險並存,若不趁勢抓住,機會溜走再想要就難了。

    而且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荀攸所說的內憂外患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可以說是不存在地,為何?先說內憂,并州官場包括軍隊內部的清洗才是開始,但誰都知道在這個時候觸上霉頭是一件多糟糕的事情,就算呂布不在,還有如今已經連續撤換下了一大批大小官員的陳宮,這些官員此時對他的畏懼不會比呂布少多少,至少在呂布在朔方的戰事有不利消息傳來之前,他們決計不敢輕舉妄動;而外患呢就更不用說了,董卓、袁紹他們都有各自的顧慮,不可能在這時候選擇對呂布動手,更何況有了之前韓猛率領一萬袁軍覆滅的前車之鑒,就算要行動也要三思而後行。

    或許是因為到現在還沒有過相應的經驗,荀攸自以為出色的第一次獻策,在陳宮和良樂看來更像是一個笑話,不過他們誰都沒笑,都在等著看呂布會作何決策。

    呂布沉吟了一會兒,他在想要怎麼回應,還是要照顧到一下荀攸的心情,可因為根本沒想到荀攸會在此時開口,他也頗多糾結,最終還是搖了搖頭,道:「公達說的或許有些道理,不過對此本侯已有計較了,所以只能將公達妙計束之高閣,先行以下策了。」

    雖然荀攸口口聲聲說著不介意,但呂布還是發現在自己開口拒絕的時候,他的眼中晃過一絲黯然,心理自然不像是嘴上說的那樣輕鬆與無所謂。

    不過呂布現在卻管不了他的心思,在委婉拒絕之後,連解釋都沒有,他便轉回來道:「眾文武聽令:自即日起,并州七郡事務交由各郡太守各處,若遇緊急事務無法及時通知本侯,由五原太守陳宮、西河太守賈詡及上黨太守張遼臨時決議……三軍集結,挺近朔方!」

    荀攸似乎沒想到自己的話非但沒有對呂布的決策產生什麼影響,反倒令他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不可察覺的悶哼了一聲,顯得很是不滿。

    而旁邊的荀彧是最注意到他的人,自然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又瞥了主位上氣度逼人的呂布一眼,眼神意味深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