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

第四卷、來了,貂蟬 第三十一章 、收攏兩郡 文 / 深幻

    呂布的聲音似乎越過了風雪,直接響在了所有張揚軍士卒的耳畔:「太原、上黨兩郡的并州男兒們,你們可還記得某呂奉先?或許不記得,或許記得,但某未曾忘過你們,更對你們稍懷歉意。曾經并州本為一體,你我並在一軍,惜哉只因某一時鬼迷心竅,被國賊所惑,便投奔於他,更對丁使君犯下大錯,才有至於如今并州局面混亂,而那袁本初、張雅叔,皆乃竊郡之賊。幸甚如今這張雅叔已死,合該你們兩郡回歸,并州一統,只要爾等今日投降於某,我呂奉先在此立下誓約,只要日後爾等不負於我,我便永不負爾等!」

    這種時候給了一甜棗,卻又怎麼能夠忘記恩威並施,再給一大棒呢?哪怕只是揮舞著大棒虛張聲勢,所以前面的話一說完,呂布心裡知道光憑這些好話,恐怕還不足以令他們動搖,瞬間表情轉冷,語氣也如這天氣冷冷地道:「當然,爾等若還執迷不悟,那便是放棄你們的最後一次機會。相信你們已經接到消息,上黨、太原兩郡如今都在某呂奉先鐵蹄之下顫抖,那裡有你們的鄉親父老,他們的存活與否都只在你們一念之間,你們自己的存活與否也在你們一念之間,莫非你們真以為在這平周城某沒有布下後手?若你們敢動,某也不介意放出猛虎來咬人,到時候且看看是你們的犬牙尖利,還是某的猛虎鋒芒。」

    聽得這話,軍營之中那些將領不由面面相覷。普通將士們卻都陷入了沉思。

    即便是普通的小兵,他們也並不是沒有思考能力。自然分得出基本的對錯是非,當然戰爭這種東西本來就很難說清楚對錯是非,但對於自己的前途,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他們會去關注也會更多地思考,也正是如此他們瞭解或者說知道呂布並不是單純地在恐嚇他們,至少他說的這些都是將來可能發生的「事實」。

    而如果說在這些話之前,那幾個將領或許還會抱著將呂布幹掉。擾亂并州大軍的指望——至於張揚死了也就死了,大不了他們自己扯旗來做,或者乾脆去投降朝廷董卓或者是東邊的袁紹等人,相信只要手底下有人對他們有利益就總有去處;可此刻聽完了呂布的話,他們不得不好好在心裡權衡一番了。

    所以雖然此刻呂布就在大營外,在他們近萬大軍眼前,而且身邊還沒有帶著太多人。他們卻也不敢有絲毫妄動了。

    呂布說的話的確沒錯,對於那還沒影的呂布的後手他們雖然忌憚卻也懷疑,但後院起火卻是不爭的事實,而且他們以及手底下這些士兵們的家人都在後方,人又是孰能無情,就算他們自己無所謂。卻不可能讓全軍將士都不去理會。

    仔細想想,投降於呂布未嘗不是一個出路,不說前面那些擔憂可以消去,就說如今張揚死了,這支軍隊現在群龍無首。這些將領也不覺得自己就有能耐力挽狂瀾,而選擇歸降呂布。將一切交給他,顯然對大家都好。

    那些普通士兵就更不會有意見了,正如呂布最開始說地,也是最能夠打動人心的,他們都是并州人,而且還曾經在一軍之中,呂布的并州飛將之名,當時可是所有并州將士的驕傲,作為他們接受曾經自己的將軍的招降,也不能算是什麼接受不了的事情,就算他們想要對張揚盡忠,可現在張揚都死了,難道還要他們也都去徇死?更何況要他們去為張揚徇死,他們還不願意呢。

    最終,幾位交流後達成一致意見的目前張揚軍營中地位最高的將領決定向呂布俯首稱臣,當然他們還很小心,提出了讓呂布獨身一人進軍營與他們商議的建議,呂布能理解這是他們的不安心理在作祟,同樣也自信他們就算有歪心思也不能夠將自己怎麼樣,所以在親兵的勸說下仍然是笑著接受了他們的提議,單人獨騎進入了軍營之中。

    光是這份膽色和氣魄,便引得營中軍士們對他好感蹭蹭往上冒,畢竟軍中總是崇拜強者,呂布本就是一個強者毋庸置疑,現在更在展現了自己勇氣的同時,表明了他所言非虛,那種無形的信任更是讓這些大老粗們都感動不已。

    如此已是軍心向呂,人心難違,更何況那些將領們也受到了干擾,接下來的一切幾乎是順理成章,也自然王越等人都大搖大擺安然走了出去,潛進去卻是走出來,這也算一大奇葩了。

    這個結果並沒有出乎呂布的意料,老實說張揚雖然頗有威信,但與自己在并州軍中不同,他的威信更多是在於他的地位,而並非是眾將士有多麼服他,甚至這一次平周之戰對他或許還頗多怨言呢,而在這個時候呂布剛好能夠將他們接收過來。

    與張揚的這一場戰爭,或者說是賭博,終於告一段落,而以呂布的全面勝利而告終,但對於呂布來說,這並不是徹底的結束,他還有好些事情要做。

    比如這些降兵的安排,不可能直接就將他們歸入麾下,那樣很容易留下隱患,難道真以為呂布對他們信任到可以將自己的生死交到他們手上了?傻瓜才會那麼想,這支隊伍在收編之後還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整編和調整,其實大部分普通軍士們還好說,對他們來說跟著誰能吃上飯、能活得久一些才是最重要的,比能打勝仗還重要,跟著呂布比跟著張揚之流可要好多了;但那些將領中就難保證了,現在做出投降選擇也是形勢所逼,順勢而為罷了,但等到有一日有其他機會呢?

    其實這個晚上他們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否則會發生什麼事情還不好說,早說過呂布是不會讓自己置身險境的,而平周之戰打到現在為止,張揚都還沒有逼出呂布在此佈置的後手,其失敗毋庸置疑。

    呂布的這一後手,卻是從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過的陷陣營。

    雖說高順領軍去了上黨,但陷陣營也屬於并州軍麾下,自然也是呂布能夠調動得了的,實則陷陣營除了高順和呂布,誰的將令都不會聽從,而呂布將陷陣營留作底牌,自然是為了以防萬一,畢竟世事無絕對,計劃是一回事,具體實行卻又是另一回事,若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了,自己早作準備總比到時候倉促之中措手不及要好,而有陷陣營打底,憑借他們的實力呂布相信就算不能抗擊萬人大軍但要保護好呂布的安全還是不成問題的,然後只要撐到張遼大軍回援,剿滅這些隊伍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當然事到如今這些也不需要考慮了。

    張揚之死的後續影響力是巨大的,不只是讓呂布能夠順利收編剩下的近萬大軍,使自己的勢力得到進一步壯大,麾下將士更是擴展到了七萬多人。

    當然到這一步,呂布也不打算再進行擴軍了,一個很簡單的理由,養兵千日或許只是用在一時,那一時的消耗他倒是不怕,可這千日要消耗多少,他簡直不敢想像,這已經不是他不想養,而是養不起了。

    此外,在太原郡與上黨郡兩郡的戰事,也因為這個消息的廣泛傳播而有了新的進展。

    首先卻是距離較遠的上黨郡中,當得到了張揚已死,其部下不是死就是被呂布收編的消息,且還有呂布的許諾被加以轟傳,讓上黨郡本就潰敗得一塌塗地的張揚心腹隊伍更是人心全散了,畢竟軍隊是以一個個將士為基礎,但偏偏這些人卻又是最不容易對誰完全忠心的,或者說他們很難有所謂忠心,都是靠著將領的領導,而當將領之中也出現了倒戈派,那結果可想而知,到後面高順拿下襄垣等縣城的時候,幾乎是兵不血刃,與花了大半天時間才攻破的長子城真是差多了,雖然那一戰本就有高順刻意的原因。

    最後上黨郡大部分地區都被高順馬蹄踐踏而過,雖然不能說從此上黨郡就完全歸附了,畢竟安撫民心、掃除餘孽、官場洗牌以及安排駐軍等一系列事情都還等著去做,但從大局上來說卻是安定下來了。

    再說到太原郡,卻是很奇妙,除了晉陽等少數縣,大部分縣已經主動投降呂布,他們不投降也不行,王成的一萬大軍足以橫掃此時防守空虛、又完全斷絕了張揚回援希望的太原郡,倒是晉陽等縣因為楊丑這些忠於張揚的心腹將領的抵抗,也不過就是垂死掙扎。

    至此,其實已經可以說,太原、上黨兩郡都初步收入呂布囊中,不過實際上他現在有些消化不良,那邊四郡還沒有全部整合完畢,這裡的兩郡除了軍事力量,大部分還要依靠張揚原本手下的人,畢竟他現在手下文官實在是捉襟見肘。

    但對於張揚的征伐卻是不得不為,首先自然是為了立威,張揚始終是心腹之患,不只是因為他就在呂布側畔,呂布當然不能容得他酣睡,還因為他與呂布同出并州軍且當初雖然沒有呂布的聲名和威望但因為丁原之事再加上長久未親自在此坐鎮,呂布的威望在并州的這些駐軍尤其是駐軍的高級軍官中已經有所削弱,否則也不會出現魏越、王楷那樣有貳心的人,如今他正是要先那張揚來開刀向整個并州宣告他呂布回來了。

    其二嘛,這是早就定好的戰略,先除張揚,再滅匈奴,然後驅除東北的袁軍勢力,最終一統并州。

    并州雖是他的第一站,但畢竟是要打下基石,絕不能夠輕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