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

第三卷 、千里破江東 第五章 、呂布的文名 文 / 深幻

    「奉先,奉先……」這時正是初平元年六月,天氣爽朗,也終於有一段可以好好休息的時間了,最近這段時間他也多是呆在府裡,卻在這一日一大清早就被人打擾,呂布無疑是很不爽地,不過打擾他的卻是蔡邕,這可就不一樣了。

    呂布對於蔡琰無疑還是有些小心思地,雖然這其實無關緊要,主要還是蔡邕此人為人處事原則性強性格也比較剛烈,屬於呂布不能說喜歡但絕對是比較欣賞和推崇的一類型,而且在當今洛陽這個大染缸裡面,他卻依然有他自己的堅持,為了編史忍受了許多,這種人自然是值得尊敬和交往地。[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當然除此之外,呂布甚至還會感到高興的原因,也是蔡邕此次來找他的目的,當然在說明之前暫時都只是呂布自己的猜測。

    擺下桌案,對坐兩邊,這也不是兩人第一次會面,一點兒也不感到陌生,倒是蔡邕看著呂布似乎有些感慨,「沒想到那討董聯軍浩浩蕩蕩,居然讓你以一己之力而力挽狂瀾……」

    呂布笑笑,卻並沒有將此言放在心上。

    這一次討董聯軍與董卓軍之戰的結果,決定因素到底為何,持各種意見的都有,有人認為討董聯軍並非敗在敵手,而是敗給了他們自己,空有聯盟之名,卻無聯合之實,不僅內部紛爭不斷,戰場上更是不夠齊心,一旦被衝散便是四分五裂,無法聚集起有效的反攻來,才致使浩浩蕩蕩的二十萬大軍月餘時間便在僅有其四分之一多的敵人手中覆滅;還有人認為這都是歸因於李儒的策劃——經過了這一次大戰,除了呂布勇武為天下人所知,李儒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容人忽視,至少如果說以前大家對於董卓這個女婿兼軍師並不是那麼看重的話,這一次之後對他刮目相看、甚至引以為重的人就多了很多了。

    但不管是哪一種,都無可避免要討論到呂布的作用,也同樣不可避免地是,必須要承認呂布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是不是真如蔡邕說的那樣力挽狂瀾不好說,畢竟呂布只有一個人,但不得不說這一場仗尤其是在開始討董聯軍連奪京縣、滎陽之後,不管是其前進勢頭還是其軍隊鋒芒都令西涼軍都要為之膽寒,一切卻在虎牢關之戰尤其是其中呂布、典韋、張遼和王越挑戰聯軍數十將,這其中又猶以呂布與劉關張三英那一戰最為聞名。

    可以說在這一場堪稱百年難得一遇的超規模鬥將中,呂布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星,而且超越其他任何人,還有就是典韋、三英、張遼等人,至於那些喪身其手的嘍囉,甚至包括華雄這樣在前半段大出風頭後面卻再無建樹的武將,誰又會去顧得上?

    說回這裡,蔡邕這一次會來找呂布,先開口卻不是呂布所想那樣,反而先提到了最近洛陽甚至豫州都在討論的呂布的一些事情,尤其是在文人中間,而這一切,自然還是要從呂布的那首所謂「五原飛將令」說起。

    那日呂布在英雄樓包間的牆壁上一時興起,書寫下了這首詩,後來不知怎麼就流傳了出來,而後引起了漢末文壇一個小地震。

    那麼來看看漢朝文學的發展狀況吧,後世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說法,也就是代表著各種文化方式在每個時代佔據著主流位置,比如說宋朝,宋朝並不是就沒有詩了,只是宋朝的詞也就是俗稱長短句的文體方式,要遠遠的超過了當時詩的流行,但不管是宋詞元曲還是明清小說,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越來越像平民走近,宋詞有出於瓦捨勾欄,明清小說更是以評書起,相比之下在此之前不管是唐詩,還是同期的散文、之前的漢賦、再之前的風騷,都更像是文化人所獨有地,比如說漢賦,這東西一般人還真寫不出來,非得要文化程度非常高而且文采很強的傢伙才能夠寫出寫好,最有名的莫過於司馬相如。

    如今的文學總共也就有幾類,深居於文化殿堂之上的賦,經久不息的詩歌,帶著懷古氣息的辭,這些都是此時的代表,對於賦和辭,這些玩意兒若是沒有個十年二十年的文化積累,根本就玩不轉,至於詩歌,想要引起人注意也不容易,因為詩歌易為,好的詩歌卻難做。

    但呂布這一首卻不一樣,這一首帶給人的震動也是很大地,如果不是因為這人是呂布,換了蔡邕等人作為作者,那就不是引起小震動而是大地震了。

    實際上呂布這首詩也不是沒有缺陷,整首詩的意境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後面那句「但使五原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是很多地方的漏洞、或者說後世網絡小說中俗稱的bug在許多文人那裡也很明顯。

    句式就不必提了,在這之前,一般流行的就是詩經那樣的題材,而詩經的句式一般都較短,為四言體,比如說「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啊這一類的句子,就是歷史上曹操生平所作的那些詩,也都是這樣的四言體。

    當然還有古詩十九首,那算是最早的五言詩,但在句式安排以及韻律方面還是會尋求古風,不像呂布這個這麼顛覆性。

    雖然呂布這個句式其實也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早在西漢時候,就有過漢武帝在柏梁台上與群臣賦七言詩,柏粱體卻成為最早的「聯句之每句用韻者」,因為在其之前荊軻易水訣別的《易水歌》、漢高祖劉邦所作《大風歌》其實也算是七言體,只不過沒有過分求押韻。

    而後世所知尚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詩,則是曹操兒子魏文帝曹丕所作的《燕歌行》,這首詩就有仿柏粱體用韻,而且這首詩還是疊韻歌行之祖,但到了呂布這裡,顯然他這首七言絕句要比曹丕更絕,勉強也算是開了一個先河。

    畢竟雖說柏粱體時就已講求押韻,絕句的起源也在兩漢之間,但這麼完整的展現卻是呂布首開,其真正價值也在於此。

    可以說,光光是這一首詩,便讓呂布賺下了好大的文名,若只如此還就罷了,偏偏算得上漢末比較出名的幾個公認大文豪之一的蔡邕聽說當時呂布在英雄樓包廂牆壁上寫下這首詩的時候,居然還是用的自己的飛白體,他還特意親自跑去看過,結果發現呂布的書法水平雖然只能夠算普通水準,但更多是因為手法生疏的緣故,顯然如果給他足夠時間多練練筆,後面肯定會有長足的進步,最主要的是其中的意境已經有了,或許也是因為呂布當時的心情頗有些契合詩中豪氣的緣故,這些在筆鋒間也有所嶄露,蔡邕也看出了些痕跡。

    真正做起來和只是說說,這其中的差別是很大地,如果說之前蔡邕就對呂布頗為欣賞,更多是覺得他身為武將卻也頗為求知,蔡邕沒有太多世家的腐朽思想,覺得讀書人和其他人界限一定要分得如何清楚,在他看來呂布能夠懂這麼多就是一個值得交流的人而不是一個單純魯莽讓他不屑一顧的武夫;但這一次蔡邕卻覺得自己再一次重新認識了呂布一般,他甚至想到了自己那個已經被送到了長安的才女女兒,她的心思自己又怎麼會不知道呢?

    只不知道,這呂奉先又是如何想的了。_del_logo_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