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赤兔畫戟呂奉先 第三十六章 、先帝遺詔(上) 文 / 深幻
(第二更,求~)
才去一個盧植,眾臣紛紛為他求情,雖然董卓還未開口說話,但顯然現在這種情況下,他也不可能一意孤行所以眼看著就要暫時饒過盧植一命,卻又有一個出頭鳥生生撞到了槍口之上,正是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舉,東漢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漢末文學家,乃是三曹七子中「建安七子」之首,其家學淵源,是春秋孔仲尼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豫州從事孔褒之弟。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其後於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正式開始步入仕途,負責彈劾貪污官僚,此後履遷為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等職。
如今的孔融年方三十六歲,年近不惑,但其性子卻全然沒有因為年紀的增加而有所收斂,反而因為漢末風雨飄搖,靈帝死後更是先後有閹黨之患、外戚之亂以及現在的董卓權臣作亂,讓一向自命為國為民、心繫社稷的孔融痛心不已,今日宴會直指董卓之爆發,其實堪稱是連月來鬱結在心頭的所有怒氣、郁氣一股腦兒全都釋放了出來。
而他此言方出,宴會上下皆驚,勿論是董卓、李儒還是楊彪、黃琬、盧植等人,都好像重新認識他了一般,不、不應該說是重新認識,而是都沒有想到孔融真有這個勇氣。
反觀當朝三公,太尉董卓,虎目雄視群臣,眼泛凶光劍含銀霜,擺明了囂張氣焰;司空楊彪坐於一旁,孑然獨飲,不理外事;司徒黃琬,面上驚愕、苦澀、傷神不一而足,但就是始終沒有站起來的意思。
而其他大臣大多就算心中憤怒臉上變色,但身體的動作卻沒有,更別說發諸於口外了。
只有在盧植站出來之後,本著法不責眾的原則,眾人一起站出來為其求情,但關於方才董卓所提卻似都選擇性遺忘規避了一般,就是這個時候孔融站出來。
楊彪睜目、黃琬皺眉、盧植讚賞,群臣紛退,至於董卓麼……
出乎意料的是,這一次面對孔融如此直接的質疑,董卓竟然沒有如剛才那樣動怒,反而是飲了一口酒,然後從懷中,緩緩取出一個物事。
那物事,看起來確實一道絹帛,此時被捲起來,而看得出其用底竟然還是明黃色。
明黃色是什麼顏色?那是皇家的顏色,而這種絹帛更可以說是天下獨一人專用那就是皇帝,皇帝用明黃色做底,頒布聖旨聖諭,而今董卓取出這個,莫非……
「爾等可知,這是何物?」眾臣正在紛紛猜測,董卓已經開口,回應他的,卻是一片沉默,畢竟大家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因為不知道他到底想要說什麼,也是確實不知道他手上拿的,到底是什麼。
雖然有些人已經看出來那東西的樣式,心裡也有著隱約地猜測,然而也不敢在這種關頭貿然出頭,以免受到殃及,沒看剛才面對盧植董卓都敢直接拔劍而起麼。
「此乃先帝遺詔!」董卓沒有在意大家的沉默,他突然長身而起,右手高舉著那封詔書,瞋目圓睜望著座下諸人,不怒自威。
只聽他緩緩說道:「先帝小黃門蹇碩臨死之前,以命相保,終於才沒能夠被人發現。裡面記載的,便是先帝彌留之際,詔曰傳位於皇子劉協書。」
群臣再次震驚,一震而再震,雖已不如先前那般,但還是呆愣了好一會兒,才有所反應。
然後宴會場便轟然一聲,議論聲紛紛,但真正直面質疑董卓的,卻沒有……呃,也不是,有是有,這種時候自然有人站出來,不屑冷笑道:「既然都說直到蹇碩臨死前都沒被人發現,那不知道太尉大人又是如何找到的?這種借口,未免也編得太過粗糙。」
董卓注意到說話那人與自己遙遙對立,乃是中軍校尉袁紹,四世三公袁氏子弟,先帝劉宏「西園八校尉」之一,頗有人望,被視為洛陽年輕一代傑出才俊,此時坐在眾位大臣下下列,畢竟不論是按照資歷還是官職地位來說,與在座諸位老前輩他都確實還差的太遠。
蹇碩的名頭搬出來,似乎並沒有取得相應效果,不過這也在預料之中,畢竟十常侍之亂在這些朝臣當中印象太深刻了,不管是誰都不會對那些宦官抱有好感,不過董卓才不管那麼多,只要是對他自己有利的,用用又何妨。
而董卓知道這袁紹就是當初諫議大將軍何進誅殺十常侍的那些所謂將軍府幕僚其中之一,對於蹇碩自然也早有忌諱,再加上他董卓在洛陽這幫子人眼中估計就不是什麼善信之輩,會被懷疑實屬正常。
可偏偏他這一次既沒有說謊,也沒有偽造,而是確有事實。
呂布也通過李儒知道了,漢靈帝劉宏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心思,居然在彌留之際真地留下了一份遺詔交給了自己最貼身和信任的小黃門蹇碩,而那蹇碩和張讓等人一丘之貉,當初何進入宮要滅除的宦官中,就包括他,結果誰也沒有想到這蹇碩一直到死都沒有將遺詔拿出來,後來也是因緣際會之下才落入了董卓之手。
也是這董卓有時不請自來出入宮廷,要來幹什麼自然不需多說,李儒給了呂佈一個「你我都是男人應該都懂」的眼色,呂布點頭表示明白,李儒便輕聲繼續道:「岳父會得到這份遺詔純屬意外,誰也沒有想到那蹇碩居然會將如此重要之物直接丟在了陳留王殿內,而且還是在陳留王床榻案幾之下……」
聽到這呂布明白了,床榻上的案幾平常還真少聽說有人藏東西的,並不是什麼特別的死角,只是很容易讓人陷入思維的盲區,這蹇碩倒有幾分機智,估計是知道自己鬥不過何進等人,所以乾脆留給了劉協,卻沒想到機靈的小劉協沒有發現,反倒是讓董卓無意中發現,自然也就自取過來了,想到這呂布也不禁有些感慨。
而董卓既然心有把握,自然不會被袁紹那區區之言嚇倒,冷笑道:「便請蔡飛白來認刻一二又如何?」
卻又有人說道:「蔡飛白徒有虛名,與太尉你不過一丘之貉爾,他來認,那何人能信又何人能服?」他這話直接說的堂上蔡邕面色慍怒,便是泥人亦有三分脾氣,更何況他本就是直接之人,對這種無故詆毀自然不能接受。
但不等他反駁,董卓又開口了:「那不然依御史中丞之意,何人可當此任?」聽得出來,他此時也在強壓著怒氣。
方才說話的正是御史中丞韓馥,只見他不緊不慢,笑著回道:「若依某之見,此事自然做不得數。蹇碩誤國之賊也,他之言盡不能信,他能接觸到傳國玉璽,又深了先帝筆跡,便是偽造一份所謂遺詔也並不是難事。不過即便如此,也總會有所破綻,太尉既然要一辨真假,便請太史令如何?」
「太史令安在?」董卓強壓怒氣,韓馥卻笑道:「太史令秉筆言史,可比那些沽名釣譽之輩強上不止一倍,其人風範更是吾輩楷模,不必懷疑會有藏奸之舉,盡可服人。」
一旁蔡邕的臉色更加難看,而在這說話間,自然有人下去請太史令來。_del_logo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