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小說博覽 第268 問霸王誰是霸王(二) 文 / 傅戍己

    第268問霸王誰是霸王(二)兄弟鬩牆

    一人一印,人是聯姻,爵是縣侯,曹操拉攏人心起來一如既往的大方——/不過話又說回來,女兒是夏侯家的,縣侯是漢獻帝劉協的,別人家的東西曹操送起來自然豪爽蓋世,典型的「以君恩結私門」。

    與曹操信使相比,劉備信使、袁紹信使相當寒酸、小家子氣。劉備所遣信使不但空手而來,更厚著臉皮請求巢湖支援徐州三萬石糧食。袁紹所遣信使亦是如此,趾高氣揚論辯時局,言之鑿鑿斷定曹操必敗,袁氏稱霸九州中國之日即在三五年內,巢湖唯有投降袁紹一條路走。此後,袁紹信使宛若八條腿螃蟹橫行淮河南岸,屢屢要求惠衢解散成德書院,護送袁術遺孀袁母、獨子袁耀前往冀州,也不知他究竟是來拉攏巢湖還是來挑戰巢湖底線。言而總之,袁紹所遣信使極度自信,言談舉止視巢湖為袁紹邊緣下屬。

    停步壽春期間,劉備所遣信使表現的相當低調,常常尾隨袁紹信使拜謁諸葛瑾、惠衢,渾似袁紹信使的副貳。劉備信使事事請示袁紹信使,明面看起來劉備似乎業已成為袁紹臣屬,青徐聯盟固若金湯,但暗地裡劉備信使其實早已偷偷面見諸葛瑾,恨罵袁紹傲慢,怒罵曹操悖逆,淒淒慘慘哭訴說天下間已無英雄容身之地。袁紹是河北霸主,曹操是中原霸主,兩者誰勝誰敗都非徐州、揚州之福,因此劉備提議徐、揚兩州組建三楚聯盟,劉備根基在徐州,是西楚故地;孫策根基在吳郡、會稽郡,是東楚故地;蕭言根基在九江郡、廬江郡,是南楚故地,三家分楚,聯盟對外。

    曹操極力拉攏,聯姻封爵;劉備野心內斂,三楚聯盟;袁紹自謂無敵,看輕外援。曹操、劉備、袁紹三家態度,大抵如此。

    收到諸葛瑾、惠衢詳細評述後,蕭言不禁喟然感慨:「袁紹傲慢如此,也難怪真實歷史上臧霸、李通、張繡之輩鐵心支持曹操。大事未成,安敢自傲?我也要引以為戒,不能怠慢了那些外圍諸侯。對了,丹陽郡的祖郎!巢湖此番決戰孫策牽連甚廣,決戰地點雖然定在長江北岸,但是丹陽郡關乎濡須河口安全,絕對不能輕視一絲一點。我也應學學曹操手段,對祖郎極力高官厚祿封賞,穩住祖郎的心。」

    鋪開丹陽郡地形簡圖,蕭言一邊回憶歷史典冊,一邊參考巢湖駐軍佈防,在丹陽郡西南勾勒一道不規則圓圈。圓圈內部區域,大抵是後世安徽省黃山市以及宣城市西南偏角旌德縣和績溪縣。斟酌片刻,蕭言為剛剛勾勒出的這片區域取名為新都郡,下轄黟{yi}縣、歙{she}縣、陵陽縣。漢世陵陽縣轄域極廣,南鄰黃山北接長江,不能盡數劃給祖郎,於是蕭言切割陵陽縣北部另立虎林縣,縣治所即在皖水河口與濡須河口之間的虎林渡口。丹陽郡歙縣,漢初本來駐有都尉兵營,用以鎮壓山越南蠻,只是後來因為種種因素消減。蕭言為堅定祖郎反抗孫策之心,都尉舊事重提,任命祖郎為新都郡太守兼郡都尉,褒獎祖郎同時也將祖郎正式納入巢湖系統。

    效仿曹操極力拉攏祖郎之後,話題重歸淮北三信使。

    曹操、袁紹、劉備三家信使如何答覆呢?

    聯曹,聯袁,還是聯劉?

    蕭言召集魯肅、蔣濟、桓范、胡質、蔣干、朱績等六位楊武將軍府新人,讓他們以外人視角討論巢湖能否繼續拖延站隊時間。六人議論半晌,異口同聲說道:「南陽張繡、荊州劉表旗號之前,巢湖理應繼續宣佈中立。」

    既是如此,蕭言就委派蔣干接待淮北三家信使:「你去壽春見他們,就說我與荊州水軍鏖戰彭蠡澤,無暇返回巢湖接見他們,他們如果執意見我,就親自去彭蠡澤軍營。另外,去彭蠡澤途中,蔣干你盡力尋找藉口一路緩行,將時間拖至十月末。到了彭蠡澤軍營,再說東線軍情緊急,我已順江而下,再將他們見我時間拖至十一月末。」

    「謹遵將軍口諭。」蔣干滿臉自信,想他論辯無雙,黑能說成白,白能說成黑,讓他拖延淮北三信使數月時間,還不是手到擒來之事。

    蔣干離去後,蕭言又攤開江北地形圖:「東線戰場預計分為四大塊。」

    「第一塊是濡須河口、天門山、巢湖,總共六千戰兵,主要部署在東西天門山,以防守為主,截斷長江。為保證濡須河口不失,此次對戰孫策,巢湖另外召集三萬保甲兵,集聚濡須河口附近,保甲兵雖然毫無戰力,卻能在人數上迷惑孫策,讓孫策放棄主攻濡須河口。胡質,你去濡須河口督戰,注意合理策動丹陽郡雜兵,不求必勝但求不敗。」

    「第二塊是歷陽渡口、烏江,總共八千戰兵,主要部署歷陽渡口,與濡須河口一樣,以防守為主,務必擊退孫策水軍進攻。為保證歷陽渡口不失,我更在阜陵縣城聚集一萬戰兵,隨時可以急速救援歷陽渡口。蔣濟,你去歷陽河口督戰,無論如何絕不能讓孫策從歷陽渡口突破。」

    「第三塊是張八嶺山脈,總共一萬四千戰兵,主要部署張八嶺東西兩側山頭,以防禦反擊為主,孫策強攻時我軍退避山腳,孫策後撤時我軍截擊其糧道。魯肅,你去張八嶺督戰。魯肅,聽說你早年曾在張八嶺圍獵練兵,尤為熟悉張八嶺地理人俗,此去張八嶺恰好需要你的經驗,務必令孫策不得暢順行軍。」

    「第四塊是巢湖西側、阜陵縣、全椒縣,總計兩萬戰兵,主要部署塗水河上游以及阜陵縣,由我親自坐鎮。桓范,東線戰場四大作戰區域軍糧軍械分配,由你協調運輸,絕不能出現半點差錯。」

    巢湖西線戰場江北防禦線規劃完畢,蕭言又請來步騭問道:「步子山(步騭)客居三吳多年,更曾有幸接觸過孫策部將,可謂熟知吳郡民情。此番江北決戰孫策,步子山有什麼錦囊妙計?」

    步騭猶豫說道:「卑職僑居三吳期間,先是無奈種瓜求生,而後又為潤筆小吏,吳郡軍政詳情實在所知有限。不過,卑職在吳郡任職潤筆小吏時,曾為孫策之弟孫權謄寫章句,因此倒是有幸聽到些流言蜚語。」

    「眾所周知,孫策遇刺蕪湖後曾經長期昏迷不醒,延請淮北名醫華佗診治,揭開驚天黑幕,發現竟有人下毒謀殺孫策。毒藥謀殺爆發後,吳郡許多人將矛頭指向孫權,說是孫權毒藥弒兄。不過,孫策當時力排群議,言之鑿鑿說下毒殺他的是於吉、董厝,無關孫權、孫翊,而後膽敢非議孫權、孫翊之人,皆可視作於吉同夥,即時拿下,下獄罪殺。孫策素來以性情豁達聞世,以心胸寬廣服人,他既然說案情結束,禁止追究孫權、孫翊,孫權毒藥弒兄流言也漸漸隨風散去,只說一切都是於吉作惡。尤其孫策日漸康復以來,不但沒有遷怒孫權,反而將孫權正式立為繼承人,更加令人相信孫氏兄弟情比金堅,毒藥謀殺案純屬誣陷謠言。」

    「時至今日,孫權業已獨立統軍,正式成為僅次於孫策的江東第二號人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吳郡人和外郡人看來,孫策、孫權兄弟情比天高,孫權未來風光無限,但唯有兩兄弟身邊之人才知道事實上並非如此。以卑職任職孫權府邸小吏時見聞作證,孫策、孫權明面看起來兄親地恭,其實暗地裡早已水火不容,孫權每次面見孫策之前,提心吊膽,魂不守舍;面見孫策歸來,汗流浹背,浸濕衣襟。」

    「孫策府邸頗有流言,說孫策扶立孫權,其實是捧殺孫權。孫策昏迷期間,孫權身邊聚集不少文武勳臣,孫策倘若治罪孫權,勢必引起一場地震,嚴重削弱三吳實力——那不是孫策想要的。孫策扶立孫權為繼承人,意在安撫人心:安撫孫權之心,避免孫權狗急跳牆;安撫昔日投靠孫權的部將,讓他們有時間從容改投孫策。待孫翊成年或者孫策長子孫紹成年後,就是孫權悄然無聲死去之時。三吳有孫策在,孫權永遠別想翻身,孫策想殺孫權,只須製造些意外即可,譬如騎馬墜馬而亡、乘船遇難溺水、病重醫藥不治等等。」

    「孫權現今極其恐懼孫策,孫策將他捧的越高,孫權就越發恭謹行事。今年年初元宵歡慶,孫策親自來接孫權赴宴,嘻笑說孫權府邸比他住處熱鬧多了,孫權當場臉色慘白,赴宴歸來當晚就宣佈大幅度裁減府邸吏員——聽說,這就是卑職與衛旌被孫權掃地出門的真正原因。也是考慮孫權、孫策之間暗流洶湧,卑職害怕牽連其中,這才繞道偷偷返回淮北避難。」

    耳聞步騭道出吳郡辛密,蕭言不禁瞪大雙眼:孫策、孫權之間,竟然齷齪如斯!印象中的孫策,應該不是這樣的人啊?

    蕭言未幾又遲疑起來:「孫策不是這般人又是哪般人?我根本就不瞭解孫策!真實歷史上,孫策建安五年遇刺很快死翹翹,壓根沒有撞上什麼毒藥謀殺案,本時空孫策死而復生,究竟如何看待差一點取代他的孫權,誰又能說得清楚。要知道,但凡歷史上類似事件,悲催結局不知凡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