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小說博覽 第255 天下一盤棋,淮南我稱王(八) 文 / 傅戍己

    更新時間:2012-10-15

    第255天下一盤棋,淮南我稱王(八)平反袁術、劉備東行

    建安六月十八日,袁術靈樞就地入葬壽春縣東南。此後,因有袁術遺孀袁母以及袁耀、袁胤、黃猗等人竭力支持,再加上巢湖一萬三千精銳戰兵威壓,不但成德縣、西曲陽縣、陰陵縣、鍾離縣、當塗縣、義成縣、平阿縣、下蔡縣等九江郡八縣陸續納降投誠,便是遠在淮北沛郡的袁術舊部也送來降信。

    依據壽春兵籍戶薄記載,袁術帳下現有各類兵卒共有五萬六千人,數字看起來龐大,其實囊括不少民兵、縣兵、丁兵等等,真正能夠行軍野戰的,也就三萬餘人。蕭言依循巢湖募兵舊例甄別數日,從中挑選戰卒兩萬一千名併入巢湖兵,其餘三萬餘名丁兵盡數遣散。

    兩萬一千人袁術舊部,蕭言給予他們兩個校尉編製。為收攏昔日忠於袁術的舊部,蕭言一面以袁術女婿自居,一面弘揚袁術功績,並特意以袁術名號新建一軍團,號曰仲氏第四軍,仲氏,即是袁術昔日國號。仲氏第四軍下轄一校,即第四ま一校,校尉為袁胤女婿黃猗,絕對純正的袁術謫系。當然,為避免仲氏第四軍而後叛亂為禍,第四ま一校雖是滿編校,但是其中袁術舊部只有兩部尉四千人,其他六千人或者由其他軍調遣或者由新兵補充。袁術舊部餘下一萬七千人,其中一萬三千人被打亂編入其他校尉,另外四千人新設為一ま三校,併入北府第一軍。

    壽春袁術事變之前,巢湖已有擴軍六萬計劃,此番收編兩萬一千名袁術舊部,只不過是加速巢湖擴軍而已,並沒有帶來慌亂。當然,巢湖先前擴軍六萬計劃也順勢修改為擴軍八萬。

    放權容易收權難,蕭言鐵腕遣散重編政策自然引起袁術部將敵視,好在此時壽春缺糧乏錢叛亂無門,即便少數人狗急跳牆,也被巢湖兵迅速擊潰碾壓。

    袁術昔日壽春政權有三塊,一則壽春,二則鍾離,三則淮北。蕭言早知歷史,曉得明年官渡之戰曹操勝袁紹敗,擊敗袁紹之後的曹操,軍勢強盛,精騎無數,巢湖若想對峙曹操,也唯有效仿真實歷史上的孫權,以溝壑河渠攔擋曹操的鐵騎雄師——巢湖北方防線當以淮河為準繩,重現真實歷史上的東晉淮河防禦體系。既是如此,此時經營淮北有害無利,與其經營淮北,處處受制曹操,不如今日穩守淮河,全力剿殺孫策,率先一統江南千里江山。

    因此,兼併袁術舊部後,蕭言即時調整九江郡轄區。

    袁術既死,其所置淮南尹自當廢除,更換九江郡舊名。案,漢世九江郡,地域囊括淮河南北,譬如義成縣、平阿縣、下蔡縣等三縣,縣府全在淮北。受限南北地理,巢湖北方防禦線務必以淮河為準繩,蕭言無論如何捨不得九江郡淮北三縣,也只能果斷放手。當然,即使巢湖無力兼併淮北三縣以及南沛郡,也絕不能輕鬆讓給曹操,於是蕭言再度複製丹陽郡摻沙子舊例,將淮北三縣以及南沛郡大大方方分給某些極端忠誠袁術,對巢湖有好感卻又不情願效力巢湖的袁術舊部,讓他們成為巢湖淮北防線一道屏障。

    經蕭言調整後的九江郡真正轄區,北鄰淮河,南抵長江,囊括襄安縣、興巢縣、望洛縣、合肥縣、浚遒縣、歷陽縣、阜陵縣、建陽縣、全椒縣、成德縣、壽春縣、西曲陽縣、陰陵縣、鍾離縣、當塗縣,凡此十五縣。十五縣之九江郡,不是完完整整的漢世九江郡,但是添上西南原屬廬江郡的舒縣和襄安縣兩地,則巢湖之九江郡基業業已勝於漢世九江郡。

    建安二年六月入駐巢湖,建安四年六月兼併袁術,短短兩年十二月,蕭言自不得志狼狽遊俠,搖身一變成為郡級軍閥。

    眾所周知,後世歷史典冊記載裡,袁術與人印象大抵反面遠遠多於正面,當然劉表、公孫瓚之流記載也比袁術好不到哪裡去,誰要他們敗了呢。世人總是將失敗者的缺點放大百倍來批駁,將勝利者的優點放大百倍來膜拜。

    蕭言後世讀史無須在乎袁術聲名,袁術聲名好也罷壞也罷,皆與他無關。

    可是,現在不行!

    蕭言兼併壽春,以女婿身份繼承袁術遺產,袁術聲名好壞關乎他未來一統江淮的法理。蕭言需要袁術聲名無污,巢湖需要袁術聲名無污,一統江南需要袁術聲名無污。因是,待蕭言大致掌控壽春諸縣後,立即聚集一批論客,全面為袁術平反,務必令袁術形象光輝化,使之成為巢湖未來一統江淮助力而非阻力。

    平反要想別人信,非但不能盡說假話,反而必須保證事事為真——只說真話,但可以說部分真話,用事實來編造謊言。

    首先要解決袁術為何戰敗。如何為袁術平反呢?前時說過,袁術昔日任命舒仲應為沛相,械送軍糧十萬石,舒仲應軍糧不與軍隊,反而私自盡散饑民,此後袁術僅僅笑斥舒仲應獨享愛民之名,並不曾因之重罰舒仲應。蕭言便以此事大做文章,論述當時十萬石軍糧重要性,根究袁術當時之所以乏糧兵敗,全在舒仲應散糧——袁術兵敗是因為他太仁義,軍糧常常散給饑民,從而導致後勤崩潰。兵法有雲,慈不掌兵,袁術就是敗在慈上。袁術能為治世臣,不堪為亂世將。

    其次要解決袁術稱帝之議。史書有載,袁術稱帝壽春,天下皆叛。如何平反呢?蕭言從根本上否決袁術稱帝之論,稱之為流言,說壽春根本沒有僭越宮殿祭祀——這點壽春所有臣吏都可證明,袁術即便想湊齊僭越禮儀他也湊不起啊。袁術自稱仲氏,籌建淮南尹,不是僭越稱帝,而是闢土稱王,仲氏不是王朝帝號,而是王國國號。闢土稱王雖然依舊叛逆,但是卻契合今時漢末即將再現春秋戰國的主流思想,緩解矛盾。

    最後要解決淮北陳郡責難。史書有載,袁術刺殺劉寵,陳、梁二郡叛。蕭言擺事實講道理,尤其有陳洛兒從旁協助,詳細佐證袁術當時沒有必要刺殺劉寵。繼而蕭言又令人隱晦暗示,誰得利益誰嫌疑最大,袁術以俠氣聞名京師,而某矮子自幼以刺客知名,先是刺殺宦官張讓,後是刺殺董卓,多刺殺一個劉寵豈不理所當然?

    ……

    蕭言聘用的論客,全開馬力洗白袁術,掀起一場輿論戰,即便他們不能將袁術徹底洗白,也可使袁術不再全身漆黑。

    ======

    視角轉向淮北。

    建安四年七月初,劉備督率朱靈、路招等萬餘豫州兵踏入譙縣不久,忽然得到袁術病逝消息。袁術名望與袁紹比肩,其若舉起袁紹旗號北伐兗、徐,豫東必為之震動,所以曹操顧不得分化袁氏心思,立即委派劉備率軍截斷袁術北上之路。然則今日袁術已死,壽春為蕭言所並,豫州兵還有必要南下?萬餘豫州兵由是停軍不前,飛馬報與許縣。

    得知袁術去世基業為蕭言所並,許縣亦是且喜且憂,喜的是袁術逝世,南北兩袁會合中原已成黃粱夢;憂的是蕭言兼併壽春,撐起的是袁術女婿旗號,蕭言會不會繼承袁術遺志,揮軍殺向淮北。許縣彷徨十餘日後,淮南再度傳來巢湖消息,說是蕭言軍閥習性,意在兼併,並無北上心思。許縣曹操頓時撫鬚含笑,與左右說道:「蕭仲達勇則勇也,然則小家小戶,眼界局限一地,只求地方兼併,不知中國大勢,其在淮南,不足慮也。」

    建安四年七月末旬,曹操喝令劉備回軍許縣,並遣使南走巢湖,詔書策拜蕭言為九江太守,一如當年後知後覺詔書任命孫策為會稽太守。

    河北河南戰線連綿數千里,曹操急需兵力維持黃河防線,所以朱靈、路招等將接到曹操軍令後,即時準備攜軍回返許縣。恰在此時,劉備悄然露出獠牙,說袁術雖死蕭言不可不防,且袁譚急攻徐州,豫東不能無兵。繼而,劉備又說豫東不能無兵許縣更不能無兵,所以朱靈、路招等將暫且攜軍回防許縣,他劉備則在豫東就地招募數千戰兵,截斷蕭言與袁譚來往之路。此番豫州兵南下,劉備為主將,朱靈、路招為副將,劉備堅持留軍豫東,朱靈、路招又有何話說?再者,劉備謫系兵馬寥寥無幾,朱靈、路招也不怕劉備另起異心,所以乖乖聽命回軍許縣。

    伴隨朱靈、路招等曹操謫系回軍許縣,劉備頓時海闊憑魚躍,調頭進軍徐州。先前曹操攻陷下邳斬殺呂布,呂布所降部將多就勢分封徐州周邊郡縣,為當地縣令縣長。此番劉備進軍徐州,沿途一一拜訪呂布舊部,歎息呂布昔日英勇,感概曹操寡情薄恩,勸誘他們跟隨自己進軍徐州——好像當初苦勸曹操斬殺呂布的不是他劉備一般。然則,由窮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呂布舊時部將先前跟隨呂布時呼嘯州郡那是何等風光,如今屈坐一縣受制郡吏,自然覺得萬般憋屈不得已意,不禁下意識聽信劉備策反言論。等他們反應過神來,再想脫離劉備——哼哼,你以為劉備撐著仁義旗幟就好說話?

    譬如呂布部將秦宜祿,也就是下邳城外,曹操、關羽爭著搶他老婆杜氏的那位綠帽男。呂佈兵敗下邳,秦宜祿歸降曹操,受封豫州沛郡銍縣縣長。劉備轉向進軍徐州,路經銍縣,與秦宜祿促膝而談,說的秦宜祿一時豪情萬丈,當場扔了銍縣縣長官印,發誓與劉備一起反了那個給他帶綠帽的曹操。棄官尾隨劉備進軍徐州數里路,秦宜祿腦海漸漸清醒,暗道我就是反曹操,也不該跟著你劉備反啊,你劉備百戰百敗,連呂布都鬥不過,我跟著你能成什麼事啊?於是秦宜祿後悔了,要返回銍縣,結果,結果被張飛殺了。

    就這般,劉備仁義無雙感動諸多呂布舊部,漸漸拉起一支進軍下邳的隊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