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小說博覽 第246 魏以鹽昌,蜀以錦興(七) 文 / 傅戍己

    更新時間:2012-10-06

    第246魏以鹽昌,蜀以錦興(七)良吏倉慈

    漢末董卓動亂以來,中原流民向南遷徙不斷,淮南糧食壓力隨之騰升。尤其,自從蕭言兩次擊敗孫策,封鎖長江,截斷流民南遷之路,使之盡數留居江淮之間,淮南面臨的糧食壓力更加恐怖。若非巢湖保甲制度初建,地方還沒來得及**貪污,早已出現流民叛亂事例。如今,巢湖九縣糧食儲備始終徘徊警戒線附近,縮減糧田萬無可能,蕭言如欲大辦食油籌集經費,必須向外擴張勢力——相比袁術、劉勳、孫策等實力軍閥,張八嶺山脈不僅是必然選擇,更是唯一選擇。

    一念至此,蕭言哪還有心情與步騭、衛旌、步雄、張坤等人閒侃。於是,蕭言起身告辭,說是突然想起還有其他事情要辦。臨行前想了想,蕭言又以未來可能要詢問胡麻油具體事項為藉口,囑咐張坤近日不要遠行。步雄、步騭數年未見,不知有多少嘮叨話要說,蕭言起身告辭,反倒成全他們兄弟兩人敘舊……

    離開全氏客店,蕭言等人一邊令人召集羅賁,一邊直走屯田都尉府。

    那廂,全椒縣縣令、屯田都尉正在縣衙附近,大擺筵席迎接羅賁下縣視察——儘管受限個人才能,羅賁游離巢湖政權中心之外,遠遠比不得赫赫有名的興巢校尉楚永,但是羅賁怎麼說也是跟隨蕭言起家只手可數的元老,巢湖有誰敢輕視他?

    蕭言悄然傳來召集急訊時,熱鬧筵席尚未過半,羅賁卻不敢怠慢分毫:「酒宴暫且中止,倉都尉(屯田都尉)你立即帶我去都尉府。」

    羅賁也不管一個個張口結舌的縣府衙吏,專斷獨行,即時令人牽馬起行。全椒縣縣令不知發生何事,心底又慌又亂,切聲詢問:「可是有甚軍情?縣衙如何防備,請羅都尉明示本縣。」

    羅賁也不知蕭言究竟何事喚他,但是既然屯田都尉府相見,必然與軍旅相關,所以模糊說道:「縣令但使衙吏警戒縣城,一切等都尉府消息。」

    羅賁、屯田都尉倉慈,兩人快馬加鞭,飛速趕至都尉府。可惜,蕭言眾人,盡數步行,行走緩慢,羅賁、倉慈返回都尉府一個時辰後,才見到蕭言翩翩來遲身影。倉慈本來苦等一個時辰,心底埋怨羅賁無腦莽撞,直至羅賁請見蕭言時,倉慈這才恍然大悟,不禁又驚又喜:喜的是蕭言親臨自家軍營,驚的是蕭言到來沒有絲毫聲訊外傳。雖然抵達軍營,蕭言依舊沒有聲張行蹤,並勒令他親臨全椒縣消息暫時禁止外傳。

    蕭言拎出裝滿芝麻的黑色布囊,向倉慈問道:「你可認識張坤?」

    「張坤?」情緒激動的倉慈一時沒有反應過神來,直至看見倒在案桌上的白芝麻籽,他才恍然大悟:「芝麻張!回稟將軍,本縣有一人,名為張坤,綽號胡麻張,家種胡麻數百畝,曾與巢湖軍械司簽訂券書。不知將軍所問張坤可是指此人?」

    蕭言點頭:「就是他。前日張坤拜託巢湖商隊向上遞話,言全椒縣水土最適合種植胡麻,可定為巢湖油料所需基地,故請發兵征討張八嶺山賊。此事你可知曉?」

    「回稟將軍,卑職略有所知。」倉慈情緒漸漸回穩,條理清晰說道:「全椒縣水土雖然適合胡麻,但是胡麻需求有限,張八嶺綿延千里,良田無數,倘若如依他說,盡種胡麻,幾乎等同沃野種草。此為張坤虛誇之辭,朝廷可無視之。」

    「然而,雖然全椒縣不可大種胡麻,卻可大種稻穀。張八嶺山脈現今為山賊盤踞,但凡據山為賊者,大抵皆是鄉間暴橫之徒,此類人有勇善鬥,卻罔顧農耕,不事生產。張八嶺山脈週遭良田,如今全都近乎荒蕪,即可視為此證。我巢湖憫惜流民,與食與住,所需甚多,縣府儲備寒酸。既是如此,何不討定張八嶺眾山賊,恢復生產,即便不能緩解巢湖九縣所需,也可緩解全椒縣一縣所需。考慮以上種種,卑職亦認可出兵清剿張八嶺。」

    蕭言又問:「屯田張八嶺,的確有利巢湖籌糧,但是廣陵郡方面怎麼辦?」

    後世共和國和諧年間,張八嶺山脈盡數歸屬安徽省,但是在漢世,張八嶺東側尚屬於東城縣。東城縣由廣陵郡所轄,廣陵郡由徐州所轄,也即是張八嶺山脈東西兩側,分別由揚州和徐州管轄,地域隔膜嚴重,嶺東嶺西和平年間本就矛盾不斷,何況軍閥亂世?

    倉慈似乎早有準備:「張八嶺綿延山脈,大致可以分為兩座山頭,西側山頭為我全椒縣所有,匪類山寨主要盤踞曲亭山、南譙嶺;東側山頭為廣陵所有,匪類山寨主要盤踞石固山、舜山。卑職自從奉命鎮守全椒縣以來,籍借全椒縣政令,逐漸收編、遣散張八嶺匪寇,時至今日西側山頭共有三股山賊,一股在曲亭山,較為狂妄;兩股在南譙嶺,已有歸化之心,其之所以依舊盤踞南譙嶺,亦是卑職採取以匪治匪手段,間接協助全椒縣遏制曲亭山、石固山、舜山等山賊匪類。張八嶺山脈東山頭,共有兩股山賊,一股在石固山,一股在舜山,兩股山賊皆是因為巢湖施壓,方才聚集起來的。」

    「張八嶺山賊之所以不易征剿,主要因素是因為東西兩座山頭分別歸屬徐州、揚州。尤其,東側山頭雖然屬於廣陵郡,但是東側山頭西面、南面萬頃良田卻都屬於我全椒縣轄區,反觀廣陵郡所轄區域,大抵是山西、山南丘陵地帶,田旱地劣——因此,東側山頭匪類如欲繼續盤踞張八嶺,勢力不會放棄山下萬頃良田。良田屬我,山賊卻佔地利,全椒縣若想保護山下萬頃良田安穩生產,必須率先徵繳東側山頭匪類,而若要剿滅東側山頭匪類,我軍勢必進入廣陵郡轄區,引起廣陵郡非議。東側山頭匪類不能剿滅,則西側山頭匪類亦將與之聯盟共進退,敗壞全椒縣全縣治安。卑職以為,將軍前時籌建緩衝區,就是顧忌此點。」

    「將軍與廣陵太守陳登聯盟合攻呂布,淮南無人不知。將軍慮及聯盟大義籌建緩衝區,此情昭昭,可見日月。聯盟友善固是可喜,但是卑職卻以為,巢湖、廣陵聯盟目的當是靖掃叛逆,還天下太平!屠戮不道,鎮壓匪類,清剿張八嶺山賊才是巢湖-廣陵聯盟所為!請將軍准許卑職前往廣陵,說服廣陵太守籌建聯軍,共同清剿張八嶺山賊。倘若一切順利,卑職可保聯軍駐戍東城縣;縱然挫折,卑職亦可保聯軍駐戍徐州揚州邊界,共同監管張八嶺東側山頭治安。如此,張八嶺山脈山下數萬頃良田,再也不復山賊叨擾。」

    蕭言眉角揚起:「聯軍?」

    「巢湖出三百人,廣陵出三百人,兩郡共同組建一部,設兩都尉。兩都尉平級,互不統轄,目的用以快速協商東側山頭繁雜衝突,雙方不能調解的矛盾,再報將軍與廣陵太守。」倉慈答道。

    蕭言欣然點頭:「唔!」

    蕭言仔細審視倉慈,發現倉慈面貌或許稍微成熟,但是真實年紀怕也不比蕭十一大多少。蕭言年少,又起於寒末,屬從多納少年,譬如楚永、周瑜、諸葛瑾都是少年俊才,放到後世共和國,怕是還在混大學校園呢。巢湖政權權力中心,唯有太史慈一人人到中年,但即使以太史慈的年齡,放在漢末政治圈裡,也算得上少壯派。也是因為巢湖政權構成如此,基層湧入大量青年——少壯派當政,誰敢提年齡問題?只要有功,只要有才,就能迅速填補巢湖這個新生政權框架,譬如蕭言今日遇到的步雄,飛速提拔為統帥一百人的屯長,即是如此。

    步雄受益少壯派當權,眼前的倉慈亦明顯受益於少壯派當權。

    蕭言吩咐羅賁拿來倉慈陞遷檔案,暗道一聲果然如此:當年得益於孫策遇刺蕪湖,蕭言橫掃江北,兼併歷陽縣、阜陵縣、全椒縣、浚遒縣等四縣,遣散招募無數官吏,倉慈即是那時發跡。倉慈初始為合肥縣衙小吏,碌碌無為,適逢巢湖開疆闢地,倉慈官升一級,調至阜陵縣。

    適逢大亂初定,蕭言勒令地方盡快恢復生產,倉慈因為熟悉農業,挺身而出,積攢第一筆功績。後來,巢湖推廣保甲制度,接管四縣稅收,當地豪強多有不服,倉慈又是挺身而出,鐵腕專權,協助巢湖軍鎮壓不服,超額完成糧食徵收任務。甚至,鎮壓大戶期間,倉慈還鬧出一件令蕭言瞠目結舌的事兒——倉慈這廝,竟然玩起「打土豪,分田地」!最令蕭言震驚的是,倉慈政治手腕極其高超,其「打土豪分田地」舉措,竟然得到當地世家大族理解和支持。倉慈檔案看到這裡,蕭言已是滿懷佩服:打土豪打的地主鼓掌,這手段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有。倉慈因屯田協調巢湖新軍得當,不久調任地方駐戍軍隊,未幾又擢升屯田都尉,駐戍全椒縣,現今可謂是巢湖一顆剛剛升起的軍政明星。

    蕭言心底感慨:「果然史書太薄,記不下諸多英雄。」

    可惜,讀史從來只記得大人物的蕭言,卻是不知道:真實歷史上,倉慈雖然不曾闖下偌大聲名,但也留名青史,被陳壽稱之為能吏,錄選《三國誌》。當然,時過境遷,比於真實歷史坎坷,倉慈早早踏足仕途,勢必走出一條與真實歷史大相逕庭的未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