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234 隻手遮天,將世界左右(十三) 文 / 傅戍己

    第234隻手遮天,將世界左右(十三)袁術與曹操

    袁術……

    殺之無益於時局,留之可分化南北,此即為周瑜對曹操袁術隔河對峙形勢的私人解讀。

    聞聽周瑜分析,蕭言最初訝然,稍後則恍然大悟。後世歷史典冊所記載,其中大多數蕭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好比他知道袁術窮途末路結局,卻不能清晰知道袁術走向崩潰的具體步驟。前時,曹操取得蘄陽大捷,非但沒有乘勝大舉進軍淮南,反而轉身攻略依附劉表南陽郡張繡。當時蕭言隱隱懷疑曹操似乎對淮南早有佈局:「曹操說退兵就退兵,而且退的竟然如此灑脫,哪有半點強攻袁術的心思?觀其形勢,怕是即使有巢湖在淮南響應王師,曹操也不可能變更既定策略,改以猛攻淮南。」

    周瑜指出曹操不殺袁術有三因素,其中蕭言早已漸次知曉第一、第二因素,唯獨周瑜所言第三因素「分化袁氏」,蕭言卻是首次考慮到這點。誠如曹操當時所說,袁術孤守壽春,猶如塚中枯骨。尤其,陳登攜軍投誠曹操,瞬間肢解淮河防線,曹操如今再想剿滅袁術,真可謂易如反掌。但是,曹操偏偏沒有半點剿滅袁術的意思!

    分化袁氏!

    也唯有分化袁氏,才能解釋曹操為何縱容袁術孤居壽春。天無二日,人無二主,袁術存活一日,袁紹就一日不能完全代表袁氏行事。此間因素,曹操知曉,袁紹知曉,袁術知曉。也是因此,真實歷史上,袁術窘困交加,自知將死時,才會無奈攜軍北歸袁紹,欲將親族托付袁紹;袁譚則不惜交惡臧霸等人,攜軍南攻下邳,準備親自迎接叔父袁術;與此同時,曹操則派遣劉備、朱靈率軍南來截擊袁術,務必不使兩袁合一。甚至,待袁術吐血而死後,袁紹不顧軍情疲憊,即時遣使聯盟張繡、李通等等中原、汝淮、黃淮各方本土勢力,其目的未必不是向天下豪傑昭示:袁氏自此以他袁紹為尊,南北兩袁從此合二為一。

    後世典冊結合當世時訊,使得蕭言越發肯定:曹操留著袁術不滅,目的正是為了制約北方袁紹招攬天下人心。

    看穿曹操分化袁氏漸次攻取其一的佈局,蕭言心中哀歎:「看來,歷史典冊畢竟文字記錄太少,它能告訴我最終結局,卻不能告訴我具體發展軌跡。未來攻取其他勢力時,我還須重新解讀當世時局,才能緩緩圖之啊!好比剛附體重生那會兒,也是幸虧劉曄執意西歸廬江,使得響應曹操夾擊淮河策略破產,不然等待巢湖義兵的必然是一出悲劇——注重分化袁氏大局的曹操,即便收到蕭言響應的消息,又怎肯勞心勞力攻滅袁術?」

    憶及劉曄,蕭言心思略動:「彼時巢湖湖岸,莫非劉曄就已知曉曹操無意剿殺袁術,所謂摧毀淮河防禦,只是我一廂情願?果然,似我這類士官,遠遠比不得劉曄、周瑜這種將相絕世才俊!我若想成事,必須盡快收攏一批俊才,使它們為我籌畫軍國戰策,對戰曹操、孫策此輩梟雄。尤其是周瑜……不過,想要收服周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周瑜……周瑜此時為何突兀提及曹操淮河對峙時局呢?周瑜為何突然詮釋曹操三不殺袁術?」蕭言默默揣摩周瑜用意。

    苦思冥想片刻,蕭言腦海突然閃過一絲念頭:「曹操放棄剿殺袁術,目的是為制約袁紹。巢湖剿滅袁術,豈不正是攪亂曹操佈局,間接幫助袁紹獨尊袁氏?我若攻滅袁術,最恨巢湖者,不是袁氏親族,而是曹操本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周瑜闡述袁術存在理由,是委婉問我可否做好迎接曹操怒火的準備。」

    蕭言沒有心思與周瑜打啞語,直截了當道出心中疑惑:「公瑾可是擔心,巢湖兼併壽春之戰,未來會遭到曹操的強烈干涉?」

    「嗯。」周瑜點頭確認。

    蕭言又問:「公瑾認為,曹操干涉力度如何?」

    周瑜答道:「曹操具體干涉力度,要看河北局勢。據巢湖校尉府搜集的軍情可知,袁紹此番圍攻公孫瓚,是集結河北各郡所有能夠集結的軍力,向公孫瓚發動的最後一擊。易縣之戰結局,事關河北局勢走向,事關天下局勢走向。」

    「如果公孫瓚能夠效仿戰國安平君田單,再演一場即墨之戰,絕地反彈,大敗袁紹,則河北形勢即時逆轉。公孫瓚勝則袁紹弱,屆時淮北最強諸侯無疑當屬曹操,曹操失去後顧之憂,十有**將會提兵再攻南陽,使許都再也不懼劉表威脅。期間巢湖倘若圍攻壽春,攪亂曹操江淮佈局,他必將傾軍南征,一舉攻殺壽春、巢湖,繼而暫時招撫淮南諸郡。公孫瓚絕地反彈,不僅摧毀袁紹霸業,亦將有害巢湖。」

    「如果公孫瓚能夠堅守易縣,使袁紹久戰無果,則中國時局顯然將會陷入僵局。屆時巢湖倘若圍攻壽春,亦將遭到曹操方方面面干涉,十有五六派兵南來淮河,必使巢湖無功而還。」

    「如果公孫瓚戰敗,授首易縣,使得袁紹正式一統河北,則曹操、袁紹之爭立即提上日程。屆時,曹操自顧不暇,自然無力干涉巢湖。但是,曹操為求江南防線安穩,不可避免授意孫伯符、陳登、劉勳之輩,使之圍剿巢湖。當然,人各有私心,他們必然優先考慮自己,而非執行曹操命令。相對來說,袁紹剿殺公孫瓚,形勢對巢湖最好,不過怕就怕袁紹一戰得勝,挾攻滅公孫瓚之威,鐵騎踐踏許都……仲達十有**因為脅迫袁術之女而喪命。屆時,無曹操干涉,卻有袁紹干涉,驅狼來虎,巢湖禍福難料。」

    聞及周瑜探討袁紹公孫瓚易縣之戰,蕭言呵呵笑道:「河北易縣之戰,必是公孫瓚輸袁紹勝,論及具體時間,或許當在兩月之內。」

    蕭言人在淮南,最多遠至下邳,自謂對河北歷史影響寥寥。河北既然不曾偏離歷史軌道,公孫瓚自應依舊遵從歷史歷程,死亡於建安四年三月,蕭言哪裡還會浪費時間傾聽周瑜嘮叨公孫瓚袁紹易縣之戰誰勝誰負?

    不意蕭言言之鑿鑿說公孫瓚必敗無疑,周瑜心底訝然萬分。

    周瑜嘴唇微動,但是仔細想了想,他卻又放棄質問蕭言,心思:「袁紹意在畢其功於一役,且其兵多將勇,當世百人之中有九十九人斷定袁紹必勝,蕭言如此想,也在情理之中。」

    周瑜順著蕭言口氣說道:「袁紹強公孫瓚弱,易縣之戰,袁紹的確十勝難有一敗。公孫瓚若亡,則中國從此迎來曹操、袁紹黃河兩岸對峙之局。仲達前時說巢湖準備兼併袁術,恐怕也是基於曹操、袁紹對峙黃河兩岸無暇關心淮南考慮吧?只是,袁紹獨霸冀、青、幽、並四州,曹操連勢豫、兗、徐、司隸四州,天下十四州,彼有其八,無論誰勝誰負,仲達可有信心對抗兩人之一?」

    「誠然,籍借曹操、袁紹對峙空檔,巢湖有八成幾率吞併袁術……但是廬江郡背靠大別山,廣陵郡東依東海,大別山藏有無數山賊,東海海濱有無數海盜,皆是易奪難定之地。廬江郡、廣陵郡尚難兼併,遑論數千里山脈連綿的江南各郡?尤其,曹操雖有四州之地,但卻是聯盟之體,彼若戰敗,聯盟瞬間瓦解,則袁紹兩三年間漸定討平四州之地必成中國大勢。一旦袁紹集結八州之卒,仲達將如何處之?難道仲達妄想兩三年間一統江南?未來如果刀兵相向,我可活,太史慈可活,楚永可活,諸葛瑾可活,唯獨仲達不可活。時局艱難,前途莫測,仲達又何必賭上自家性命。不如……不如待曹操、袁紹雙方戰罷,一切塵埃落定後,仲達再行定奪未來!」

    周瑜今日第一次向蕭言表明態度,只是這態度卻是勸諫蕭言放棄巢湖雲台妄想,靜待曹操、袁紹黃河南北爭霸戰果。

    然而,蕭言熟讀歷史典冊,曉得明年有官渡之戰,曉得官渡之戰曹操勝而袁紹敗,曉得曹操雖勝卻不能一戰兼併河北……已經明白未來歷史走向的蕭言,又怎會浪費時間等待官渡之戰。於是,蕭言果斷否決周瑜嘮叨話語:「我既然立下擎天偉志,又怎會再怕曹操、袁紹為害。曹操、袁紹兩人將來無論誰勝誰敗,皆不是我放棄兼併袁術的理由。」

    周瑜垂下頭,隨手撿起一卷竹簡:「仲達有擎天偉志,可我周瑜沒有擎天偉志。遠有舒縣周氏親眷,近有老母愛妻,還請仲達恕我周瑜不能隨你走上一條不歸路。哪怕今日為仲達所殺,也好過三五年後被曹操、袁紹當作亂臣賊子處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