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186 功勳第一(七) 文 / 傅戍己

    第186功勳第一(七)贈劍青蛇

    儘管陳登不顧陳宮威脅,奉命急攻下邳,但他總歸還是忌諱逼殺親弟惡名。如果既能剿滅呂布,又能保全陳應三人性命,陳登自然不會拒絕。因此,覺察到蕭言三千巢湖兵出工不出力,應付了事,陳登沒有不知趣要求蕭言急攻下邳,也沒有感謝蕭言緩兵救情,而是選擇沉默,對蕭言所作所為一概視而不見。

    蕭言不願折損實力,太史慈無意取媚曹操,陳宮意在分化廣陵,陳登外無畏而內憐諸弟……

    如此種種因素,使得下邳南城成為演戲台。蕭言陳宮城上城下對攻,看似熱火朝天,其實都是虛張聲勢,純屬大嗓門吆喝賺人氣。甚至,每當戰況緊急時,陳宮還敢抽出南城守卒十分之九,增援北城、西城,逆擊曹操主力突襲。

    下邳城厚,防禦齊全,易守難攻。自十月十三日至十月二十日,曹操連續七日急攻,戰果寥寥不說,麾下兵將更是損失慘重。徐晃突襲曹性、張遼,擊潰無數,戰功勳著,然而待連續七日急攻之後,曹操兵折損人數,卻漸漸超過呂佈兵——攻城不易,由此可見。

    曹操此次合伐呂布,所攜戰兵三萬兩千人,外加劉備潰兵一千人,本為三萬三千戰兵。反觀呂布一方,主力戰兵一萬一千人,廣陵援兵六千人,泰山、琅邪援兵一萬人,原本當為兩萬七千戰兵,雖弱於曹操三萬三千人,卻也相差不多。可惜,陳登突然改旗易幟,蕭言片刻擊降成廉、趙庶、李鄒三將兩千四百人,使下邳形勢瞬間更改。

    此刻,六千廣陵巢湖聯軍、千數趙庶、李鄒降兵,歸屬曹操旗下,使曹操兵總數達到四萬人。而呂布一方,失卻陳登外援不說,成廉部兩千四百人等同為蕭言全殲;曹性、魏續驟然為徐晃偷襲,損失殆盡;張遼逆戰徐晃、夏侯淵於泗水河畔,雖然敗而不潰,卻亦是損失慘重;臧霸援兵還在趕來路上——下邳城內可戰之兵,經過曹操持續七日急攻之後,僅有六千五百人左右,為曹操兵六分之一。

    呂布直系戰兵,由一萬一千人下降至六千五百人,合計折損四千五百人。四千五百人之間,刨除曹性、魏續、張遼十月十二日戰損,刨除成廉、趙庶、李鄒兩千四百人折損,曹操近來七日急攻斬獲能有多少,可想而知。再看呂布九日戰損比例,更可知蕭言前些日瞬間攻克葛嶧山,對下邳局勢的影響,究竟如何巨大——自下邳戰役拉開序幕以來,其中斬獲十分之八為蕭言直接、間接製造。

    也是因此,曹操急攻呂布之餘,又遣使者傳遞書信,嘉獎蕭言葛嶧山戰功。尤其,曹操書信上特意稱呼蕭言為巢湖校尉,算是間接承認巢湖地位合法性。

    只是,也僅僅是書信嘉獎而已。

    承平漢世制度,校尉一職,如今在曹操親信體系內,尚屬層次較高武官,似樂進、許褚、曹純、夏侯淵、曹休、曹仁等等,軍職皆在校尉之下。可惜,蕭言這位淮南人顯然不在曹操親信體系內,而曹操親信體系之外,為求拉攏人心,向來都是將軍隨便封,校尉拿不出手,如孫策、李通等等。曹操承認蕭言巢湖校尉合法性,其實沒什麼可值得高興,更根本不能與葛嶧山戰功匹配。

    曹操書信嘉獎,大抵是高高捧起,輕輕放下。

    畢竟,一般人看來,蕭言片刻葛嶧山充滿僥倖,是偶然運氣而不是實力體現。莫說曹操麾下其他將領,單是接收葛嶧山的徐晃,也只是感慨蕭言攻佔葛嶧山之快而已,感慨蕭言運氣無敵,並沒有因此高看巢湖兵。急攻下邳之前,下邳城外諸豪傑,唯一歎服蕭言將才者,僅有陳登一人而已。

    不過,七日急攻下邳期間,針對蕭言的輿論,稍稍改變一些。

    由於陳宮在南城默協作戰,並時不時將西城、北城戰損悄然轉移至南城,主動送給巢湖兵戰功,以使陳登、蕭言堵住悠悠之口。在陳宮看來,時間站在呂布一側,下邳戰役堅持越長,曹操未來敗的越慘,而與陳登默協作戰,正是拖延時間的上佳策略。至於蕭言,則是不要白不要,陳宮敢送多少戰功,蕭言就敢收多少戰功。

    在陳宮內中幫助下,蕭言、太史慈在南城狂刷戰功:七日急攻期間,三千巢湖兵所斬獲首級、旗幟,戰功燦爛無比,堪比曹操萬數主力。

    由是,自從十月十五日之後,巢湖兵平均戰功追超徐晃、曹休之後,始終積累第一名。除卻徐晃、曹休兩人之外,蕭言個人名下斬獲,亦遠超於禁、史渙、樂進、曹洪、曹純、曹仁、夏侯淵等將領數倍乃至十數倍。若是再計算葛嶧山戰役,蕭言名下軍功,比曹操麾下所有將領之和還多。

    不意廣陵援兵冒出蕭言燦爛將星,曹操麾下眾將領先是震驚,繼而不服:紙畢竟包不住火,早在巢湖兵建功下邳南城第二日,陳宮默協作戰隱情,即被曹操麾下謀士率先發覺,繼而傳遞至四方軍將。然則,縱然發覺南城默協作戰,曹操還能如何?巢湖兵只要沒有反意,曹操就不可能無端論罪,從而引發廣陵不滿——廣陵勢力不僅代表六千聯軍,更有廣陵郡、巢湖。面對巢湖兵惰戰事實,曹操斟酌半日,採取荀攸建議,以安撫為主,非但沒有稍稍責備巢湖兵,反而按例嘉獎蕭言戰功。

    十月十九日,七日急攻下邳倒數第二日,曹操遣使誇讚巢湖兵戰功。

    誇讚之餘,使者又代表曹操,獎勵蕭言優異戰馬十匹,精良鎧甲一副,寶劍一把。最後,使者特意表明,些許器具,只是曹操隨意恩賜,非是巢湖戰功所賞,巢湖最後戰功論賞,還須等待攻陷下邳之後。

    優異戰馬、精良鎧甲、寶劍,皆為軍資,雖然價值較輕,但是拿來獎賞軍將,卻相得益彰。尤其,使者捧起寶劍,鄭重介紹:「孝靈皇帝時,有鑒朝廷屢出妖孽,遂募集劍師,鑄百煉寶劍九把,斬盡九州一切妖孽,還我漢室中興。而後兩京大亂,寶劍流失,待司空遷都許縣以後,僅得九把寶劍其中之三。此劍,即為三把寶劍之一。此劍名為青蛇,素為司空所喜,常佩戴左右。今司空感慨校尉勇武,遂解腰間青蛇,轉贈校尉。望校尉能夠永記司空重托,率三千巢湖精銳,尾隨司空橫掃天下,中興漢世。」

    聞聽青蛇寶劍為漢靈帝所造,曹操所攜,來頭頗大,蕭言推辭說不願奪曹操所好,請使者回遞給曹操。只是,曹操使者奉命贈劍,哪可能真帶回青蛇寶劍?在曹操使者堅持下,蕭言最終還是接受所謂的青蛇寶劍。

    曹操使者離去之後,蕭言拔劍出鞘,一觀青蛇劍尊容,只見:

    紫紗為穗,內雜以紫金。

    柚木為鞘,外裹以蟒皮。

    鍛鋼為刃,蜿蜒若游蛇。

    通體森寒,賞戰兩用,可為禮儀佩劍,又可戰陣搏殺。

    蕭言這面剛剛拔劍出鞘,跟在蕭言身後的太史慈,那面便不禁驚聲讚道:「好劍!不愧是孝靈皇帝募集天下能匠鑄就的寶劍!」

    蕭言順勢挽幾朵劍花,試試手感。未幾,蕭言收劍回鞘,遞給太史慈:「此劍能使子義失聲驚歎,倒也無愧青蛇寶劍之名。恰逢子義有良弓而無寶劍,那便暫且佩戴青蛇劍吧!」

    「不,不!」太史慈連聲拒絕蕭言贈劍。

    但凡人世間軍將,無一不愛精良武備。而冷兵器時代,尤其漢末三國鐵器時代中期,各類精良鎧甲、精良寶劍、精良長弓,皆是軍將孜孜不倦追求。

    後世演義小說裡,名臣將相各有自己專屬戰器,譬如羅貫中《三國演義》裡,呂布有方天畫戟,太史慈有手戟,曹操有倚天劍,劉備有雙股劍,徐晃有開山斧……,如是等等武器,雖然儘是羅貫中以及其無數前輩虛構而來,但是現實裡軍中將帥,各自收集精良專用武器,卻是不爭事實。

    太史慈知曉蕭言精通劍術而不善弓射,但是自從太史慈融入巢湖以來,卻不見蕭言收藏寶劍——蕭言固然有其專屬劍器,但是蕭言所用長短劍,雖然強於巢湖制式長短劍,卻遠遠不能稱為精良劍器。太史慈以己度人,以為或許那是蕭言眼界較高,未曾遇見稱心寶劍,如今曹操送來青蛇寶劍,蕭言總該收藏為利器。既是蕭言所喜,太史慈雖然心中艷羨青蛇寶劍,又怎敢與蕭言相爭。

    蕭言笑笑,將青蛇直接拋給太史慈:「我用不慣蛇形劍,子義且留著吧!」

    蕭言也愛精良武備,只是蕭言自後世火器時代而來,他心中最愛是各類槍械。青蛇劍再好,又哪能與後世槍械相比?對於蕭言來說,青蛇劍也好,普通短劍也好,不過五十步和一百步區別。

    如此,曹操贈蕭言青蛇劍,而蕭言卻復將青蛇劍轉贈於太史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