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金權

小說博覽 第五十三章 產融結合 文 / hotzery1

    (求推薦票)

    那就是產融結合!s級別金融投資技巧中的s級別超級投資技巧。在陳金目前看來,似乎也是所有s級別超級金融投資技巧中,短期沒啥威力,可是中長期威力最大,也是最沒有任何後遺症的金融投資技巧之一,堪稱史上最完美的金融投資技巧之一。

    所謂產融結合,就是巴菲特在靠金融投資賺取了大量金錢的同時,利用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作為旗艦,控股了大量關係到社會上面各個方面的實際產業公司,比如喜詩糖果,比如可口可樂,比如美國第二大的國民再保險公司,比如美國最大的珠寶公司,最大的傢俱生產公司,最大的再保險公司,最大的飛機租聘公司,全美排行第二的華盛頓郵報……等等,據說頂峰的時候,總市值數千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旗下的公司總市值,實際上已經達到了萬億美元以上的超恐怖數字,實際經濟生活中發揮出來的影響力更是數倍於此。

    巴菲特為什麼要投資那麼多各式各樣的優秀公司呢?答案只有一個,就是這些公司能夠給巴菲特帶來長期穩定的免費現金流,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賬面上,長期有著數百億美元的增量流動資金出入,換句話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巴菲特根本不怕股市下跌,股市無論怎麼跌,都影響不到美國人民喜歡喝可口可樂,喜歡吃喜詩糖果,很難影響到他旗下公司的現金流,所以實際上股市越跌,巴菲特越高興,換句話說他永遠都有足夠的資金,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購買自己任何喜歡的股票,那是永不枯竭的資金之源。

    就比如前端國內股市大跌的情況當中,陳金也有猶豫,自己是否要將手中的資金投入,就是因為他手中資金有限,只有那麼幾十萬,投入完就沒有了,要是失敗了,也就是失敗了。

    而如果陳金實現了產融結合,擁有一個類似於巴菲特的資金之源,每個月能夠提供數十萬的免費增量現金流給他,那還有什麼好考慮的,自然是越跌越買啊,跌得越厲害,跌的時間越長,他在低價位的情況下就能買得越多,反正股市大多數情況下總會起來的,這樣說起來,跌得越久,事實上對他的好處會越大。

    就如同海因茨的死亡螺旋殺那樣,擁有近乎無限資金的情況下,跌得越久,他就能在越低位的情況下,獲得越大量的低價籌碼,在未來的大牛市中獲得更巨量的巨額回報。

    這就是產融結合,擁有近乎無限的資金來源之後,投資就是這樣簡單的超級金融投資技巧。

    並且實現產融結合後,事實上,你就會有一半的資產在金融市場中,一半的資產在實際產業當中,無論怎樣劇烈的金融風暴,都難以動搖你實際經濟生活中的產業,就比如哪怕美國崩潰,大部分美國人恐怕還是改不了想喝可口可樂的習慣--大量這類實際產業帶來的現金流會支撐著你,讓你的地位與能力在經濟風暴的低潮中不會受到太多的損害,然後在未來的經濟高潮中獲得更多的回報。

    這就是產融結合,可怕的產融結合,最強的產融結合,堪稱無懈可擊的產融結合;如果說金融市場有著某些虛無的特性,現實產業有著現實的屬性,實現了這個完美技巧的沃倫.巴菲特堪稱遊走在虛無和現實中的超級王者,沒有任何人能夠完美地攻擊到他,更別提擊垮他!

    沒錯,王者,這就是巴菲特在金融領域中的稱號,與之對應的是有金融魔法師之稱的喬治.索羅斯,可就算是強悍如索羅斯,也曾感歎巴菲特是無懈可擊,攻擊他不但沒有任何好處,還會給擁有無限資金來源的巴菲特在低價位購買更多好股票的機會!

    不敗的王者--巴菲特!

    這就是陳金想要學習的對象,想要給自己未來架構的金融結構技巧。

    產融結合,無限的資金來源,擁有了它,陳金將再也不必害怕股票的下跌,那種王中佛那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人攻擊擊垮的情況,將再也不會出現在他的身上。

    無限的資金來源,就像彈藥無限的槍,擁有無限魔法的魔法師,擁有無限法力的超級仙人,變形金剛裡狂派要搶的無限火種源,擁有無限動力的超級高達,擁有無限動力的永動機!

    當然產融結合製造出來的接近無限資金流也有大小之分,也有強弱之分,也有穩固與否之分,不同級別產融結合發揮出來的威力自然相差極大;伯克希爾.哈撒韋這個史上最強產融結合無限動力源和普通小產業構成的微型產融結合架構的威力自然也是天差地別;但不管怎樣說,實現了產融結合,哪怕只是最初步的產融結合,也會將這位金融投資者放在一個極其有利的地位上去,在某種程度下,就是近乎不死之身的不敗之神!

    這就是陳金為自己未來預定的准完美金融結構,以後的發展方向。

    只是產融結合看起來很美,想要實現起來,卻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就以產融結合的發明人,最後幾乎將產融結合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的巴菲特而言,在實現產融結合的道路上也並非一帆風順;當年年輕的巴菲特意識到產融結合的好處後,很快就利用自己的金融資本購買的第一個實際產業--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開始進行產融結合的初步實踐,不料這初步的實踐,竟然就成了巴菲特投資史上極其少見的最大失敗之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