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隋末

第三卷 緩稱王 第567章 非猛不可 文 / 木子藍色

    陳克復話一問出來,文華閣中諸臣都不由面色凝重起來。

    早在遼東軍剛入關進入河北之時,他們就都仔細的商議過如何對待河北的世族豪強。

    雖然這殿中有小半人是河北山東出身,但是他們大多只是一些小地主出身。如尚書左僕射雖在河北居住二十多年,但他實際上是江南人士族出身,吏部尚書杜如晦、戶部尚書高士廉、禮部尚書長孫無忌、大將軍王仁恭、羅忠等皆是關隴貴族出身。

    真正河北山東出身的只有尚書右僕射房玄齡,尚書中丞魏征這兩個朝中大員,還儘是耕讀傳家的小地主階層。其它的朝中將領如秦瓊、程咬金也是小地主及破落官宦之後。

    其它如羅士信、郭孝恪、張勇、張錦、等諸多軍中將領則更是底層出身,不是農民就是獵戶,他們對於世族豪強們並沒有多少感情。

    朝廷之中,真正職位較官的河北山東世族出身的官員,也就是以河北降將羅藝、薛定國這批人位置最高了,不過他們都是軍中將領,領兵在外,在這種朝廷大政之上,並沒有說話權。

    陳克復問出這個問題後,閣中大部份的大臣們都沒有什麼事,畢竟無論從重還是從輕,與他們本身的利益並沒有衝突,一切也只是看對朝廷的利益。

    不過眾人之中,身為文官之首的尚書左僕射毛喜卻是微微有些變色。雖然陳克復剛才這話問的十分平淡,但他陪著陳克復身邊二十多年,卻是已經敏感的從那平淡中感受到了陳克復的堅決。唯有他心中已定,才會如此平淡的問話。

    毛喜的心中充滿著憂慮,自陳克復在河北扶立了楊杲稱帝之後,他與陳克復就已經有了絲微微的裂痕。雖然二十多年的守望,但毛喜的心中實際上真正忠誠的還是陳深,這些年對於陳克復的守望,也只是在遵守著當年陳深給他的托付。

    雖然中間有些曲折,但是在面對陳克復與陳深兩人之間的選擇時。毛喜的心中更向著陳深。

    他覺得自己越來越看不懂少主了,自當年他從莊子裡偷偷跑去遼東參戰時,他就變了,變的是那麼的陌生。他從沒有想到過,有朝一日,少主會將江南的一切割裂,並那麼輕易且毫無留戀的捨棄。雖然他也知道江南的情況並不如表面那樣。可做為南陳後人,陳深之子。他只看到陳克覆沒有半點猶豫的就做出了選擇,甚至沒有去努力的嘗試著改變那一切。

    他突然想起了之前陳克復在軍都關上誦出的那句詩,「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他心底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想到陳克復越來越強硬的行事風格,他的心裡越發的擔憂。他覺得他變了。變得有些過於的自信,已經變成了自負。做為如今朝廷的文官之首,他早已經看出,這次河北的世族大亂,實際上卻是這位殿下一手在幕後推動的。這一切都是他故意為之,目的只是剷除這些世族。

    他一點點的挖坑設阱。終於將河北山東等地九成以上的世族豪強們都網了進去。

    毛喜突然明白過來,陳克復的心中必然已經早就想好了處置世族們的計劃。他花了這麼大的精神,挖出這麼大的一個坑,如今把所有的世族們都給網了進去。不可能會如此輕易的放過他們。

    心頭莫名的一股寒意升起。

    太殘酷了,也太狠歷了。

    一向尊崇儒家聖人經典的仁義之道的毛喜,突然對陳克復這種處心機慮的算計一陣陣的失望。為君王者,當以仁孝治天下,以德治國。可如今他卻感覺到,陳克復越來越講究武力強權,打仗之時如此,對待外族之時也是如此。如今對待已經屬於朝廷治下之民的河北世族又將如此,那麼等到將來。他得了天下,會不會還是如此對待天下百姓?

    如此一來。他與楊廣又將有何區別?

    腦中閃過萬般思緒,毛喜滿心擔憂的上前恭身說道:「殿下,臣以為,朝廷當以仁義治國,特別是此戰亂之時,更需如此。唯如此,方能彰顯朝廷的仁德,才能讓萬民景仰信服。如若一味講究的以森嚴法度制國,不免將人人自危,久之朝廷人心盡失,久之國將不國矣。」

    他話音剛落,魏征馬上出列道,「臣以為,大業七年以來,紛擾不斷,國家朝廷極需休養生息。臣造成相國大人所方,如今朝廷要做的,臣以為就是休養生息。一味的殺伐,並不能解決問題。反倒是朝廷如果這次從輕處罰,那麼有先前的雷霆之怒,再給以從輕處罰,那麼就是朝廷的雨露之恩,如此一來,必然天下歸心,地方安穩。民心歸附,地方安穩,則才能恢復生產、國力,強壯朝廷實力。」

    「大業七年之後,征伐不斷,如今朝廷急需要統一天下。要天下統一,就要撫民以靜,休養生息。馬上就是共和新朝,然朝廷民力不足,國力不強,所以要文治,法律就要寬,要仁厚,就要簡便。臣以為,大亂之時,首要的是教化,至於律法,只求中正就可以了。」

    陳克復坐在那裡面色無波,並不評論對錯。

    吏部尚書杜如晦出列,恭身行禮說道:「臣不同意相國與魏中丞的意思,要文治,那也需是在大亂之後。如今天下分裂,各方大戰,當此之時,朝廷當行雷霆手段,對於任何企圖作亂者,都應毫不留情的予以鎮壓。唯有鐵血與強硬才能展示朝廷的決心,也才能讓那些情有不軌之心的勢力收斂起來。如若這次從輕處罰,那麼朝廷先前的這番大動作,無疑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到時這些叛逆,就會以為朝廷柔弱可欺,他們不但不會感恩,反而更會激起他們心中的野心。所以臣以為,此次對叛逆不但要重責,且需要以嚴厲的方式處罰。」

    「以臣之見,所有叛亂的世族豪強的家主及骨幹份子,皆需要誅其九族,並抄沒家產。另外所有附逆的世族豪強份子,也須斬首示眾,就是那些附逆謀反之人,也須通通全家流放,抄沒家產!」

    「絲!」

    杜如晦的如此鐵血嚴厲的處置方式一提出,立即就引起了數人的倒吸涼氣。

    這次的世族豪強大叛亂,基本上河北山東等地的世族有九成以上反叛。而地方上的豪強亦有七成以上叛亂,就是那些鄉村的農莊主小地主們,也有半數以上附逆反叛。除了這些領頭之人,自願與不自願被裹挾叛逆的農民及世族奴僕更是數量驚人,僅漁陽等四郡之地,所聚集起來的亂兵就足有二十萬人。如果再算上他們的家人,那麼這四郡中涉及到的人數就能多達六七十萬人。

    漁陽的叛軍還只是一支,如果把河北、山東、淮北的叛軍都加起來,人數能多達百萬。而把所有涉及到的人口加起來,絕對達到三四百萬人口。

    據朝廷的統計,河北、山東、淮北三地加起來的百姓也就兩千萬人口左右,再加上連年戰亂的減口,如今這三地,連還沒有收復的那些郡縣的人口加起來,也都不到兩千萬之數。

    如果真按杜如晦所說的辦,那整個朝廷治下的人口就要立即減口三分之一,這數量比自大業七年以來數年的戰亂減口的人數還要多,如何不讓他們驚訝。

    就連陳克復都不由的眉頭揚了一下,真這樣搞,只怕到時真要盡失人心了。

    「三代以後到現在,人越來越薄情狡詐,所以秦朝只靠律法統治;漢朝雖然講王道,但是加上霸道,看來是想教化,結果教化不成。天下難道有能夠做到而不要去做的嗎?魏征這種書生,不識時務,如果相信他的虛論,一定會敗壞國家。我主張嚴律重刑。」陳家老臣,刑部尚書魯廣利上前道。

    魏征搖頭,「從前,黃帝征蚩尤,高陽征九黎,商湯王放逐夏桀,周武王征伐商紂王,都能夠做到天下太平,百姓還是那些百姓,而變大亂為大治,五帝三皇他們難道不是以教化做到的嗎?」

    陳克復笑著點了點頭,閣中眾多的大臣也都拍掌附合。

    「亂世當用重典,杜尚書說的沒有錯,不過重,也有一個界限。早在開隋之初,朝廷就已經廢除了肉刑。所以我們處置也不能過於嚴厲,但是也不能一味如魏征所言一般從輕處置。輕重處罰,皆在朝廷一念之間,但朝廷也須慎之又慎。『

    『治亂當用重典,亂後當以仁德安撫天下。『

    陳克復站起身,負手而立,「此次河北世家的反叛,性質十分嚴重,影響及其惡劣。如果不是朝廷早有防備,我們的朝廷很可能已經不得不退回了遼東。我只問諸位大臣們一句,如果這次世族叛亂,最後輸的是我們,你們覺得那些世族會怎麼對付我們呢?」

    ps:這兩天更新的都比較早啊,且每天四更,更的也勤快,木子拼出去了,希望大家也把票票甩出來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