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帝國的黎明

第300-360章 章101 夜郎萬里道-1 文 / 鼓元吉

    正文]章1o1夜郎萬里道-1

    諸人退下時,吳子龍多留了一步,憂道:「少陽,所謂道不同者,不相為謀_&似侯煥寅、以及明州、福州那些罔顧大局之人,乃國家蠹蟲因為時局艱難暫時容讓,待局勢安定下來,萬萬不能姑息養奸啊」

    「哦?吳兄的意思是?」陳東抬起茶盞,喝了一口,目光仍落在牆壁對面掛著的大幅山川地形圖上趙行德一路向北進軍極為順利,然而,孤軍深入之勢也越來越明顯曹迪極為油滑,統御大軍始終落後一兩日路程,與趙行德形成前後陣勢韓世忠、岳飛所部會師合兵後消息便時斷時續而曹熙將洛陽獻給夏國後,左近的大批州縣紛紛依附關西,就連襄陽也岌岌可危國勢艱難,令陳東一時還顧及不到其他的事

    吳子龍也看了一眼山川地形圖,歎道:「如今天下大亂,人心也大亂蔡京、李邦彥等奸黨尚未剷除,奸商梟雄又起來搗亂倘若如此姑息養奸下去,只怕就算局面一安穩下來,各路小丑也會粉墨登場,清平盛世依舊是遙遙無期」他頓了一頓,看著陳東到,「所謂道不同者,不相為謀這些奸黨梟雄別的不行,最能借勢借力,國家大廈將傾時,咱們好不容易造出這一個中興在望的局面,可萬萬不能為他人作嫁衣裳了所以,為國家長遠計,局勢一旦安穩下來,正本清源當為要務第一要務,蔡京、李邦彥、童貫等奸賊黨羽一律罷黜,永不敘用第二要務,岳飛、韓世忠、趙行德、曹迪、王貴等人兵權收歸兵部刻不容緩第三要務,對明州、福州這些違反朝廷體制之舉,立刻撥亂反正,獎勵農耕,抑制奸商」

    陳東聽著聽著,神色變幻,手好幾次拿起茶盞,又放了下去

    直到吳子龍的滔滔不絕結束,陳東方才皺眉道:「吳兄所言,皆是謀國之論只是,當下仍以抵禦外侮為要,州學、縣學裡的議論,還要禮部多多勸解、轉圜,既不能讓寒了清流士子之心,又不能掣肘北征大計,以免貽笑遼夏」

    「陳兄放心,事有輕重緩急,這個我還分得清的」吳子龍微感失望,但仍拱手稱是,正當陳東正待端茶送客,吳子龍卻又從懷中摸出一封書信,遞給陳東道,「北征雖是緊要,但這件事情須得及時應對,半點馬虎不得」陳東疑惑地拿起書信,展開掃了一眼,臉色驟變,當即一目十行地看了下去,眉頭越皺越緊,眼角流露出一抹厲色吳子龍抬起茶盞,呷了一口,悠閒地品了起來

    鄂州行宮內,一繡衣侍者跪呈上來封一書信鄧素在一旁侍立,目光朝著別的方向,臉色看似止水無波,心內卻起伏得厲害

    江寧府陷落,蔡京、李邦彥倉皇而逃,銷聲匿跡近一年後,終於派使者前來向趙杞問安,並帶來了東路遼軍也有撤兵之意,二人正準備在兩浙路、福建路招攬軍將,聯絡門生後輩,在遼軍撤兵後收復江寧、杭州等地蔡京在書信中言,東南向稱膏腴,養兵二十萬毫無問題,請趙柯在北方局勢穩定,而曹迪、岳飛、韓世忠、趙行德等人北伐未歸之時,將皇帝行在遷往杭州府,同時頒下聖諭,令曹迪諸將率歸師分屯各地,既取其遙遙拱衛之力,又防諸將反側肘腋之患至於陳東等崛起的清流大臣,蔡京則表示願意與其同心同德,為大宋中興出力

    趙杞將滿是工整小楷的書信看了三遍,臉上浮現一絲笑意,喜道:「蔡、李二位相公這支助力,來的正是時候,真如雪中送炭啊」他笑著對鄧素道,「蔡太師要朕把行在遷往杭州,以東南錢糧招募建立御營親兵,而用諸將為爪牙分屯各地,鄧愛卿以為如何?」

    「陛下,萬萬不可」鄧素少有地直接反對趙杞眉頭一皺,問道:「為何?」

    鄧素看了左右侍者一眼,趙杞先揮手命他們退下,鄧素方才沉聲道:「曹、岳、韓、趙諸將正力圖收復中原,陛下就算覺得鄂州不是久居之地,也當遷往襄陽,做北望中原之姿,以號令天下忠義之士恢復故土待收復河南後,則還都河南,如此行事最正,縱以陳東、曹迪之輩,也不能與陛下相抗如今北征未定,陛下卻將行在遷往杭州,此乃偏安苟且之態,消息一旦洩露出去,必然令北征軍心浮動,天下士人寒心蔡相公、李相公陷陛下於不義,此一當可殺也」

    蔡京、李邦彥雖有擁立之功,但卻是先皇的臣子,鄧素卻是趙杞自己收服的心腹重臣,他少有地疾言厲色地反對,令趙杞臉色轉為陰沉,右手緊緊地抓著一個汝窯筆洗,卻沒有勃然怒,靜靜聽他說下去

    鄧素喝了口茶水,繼續道:「蔡、李黨羽,多以利相交,北虜南下以來,牧守地方的大多棄職逃奔,這兩位倚仗天子聖眷,安撫東南,本應報效皇命,竭力抵禦北虜,他們卻只知安插私人,皆不知兵之輩,致使遼兵在淮路、浙路勢如破竹,輕易渡過大江天塹,最後還當先棄守江寧、杭州,使東南局面潰爛,若不是陳東等人在鄂州堅持下來,只怕此時東南半壁亦非大宋所有」

    他見趙杞微微皺起眉頭,轉而又道,「這些事情,天下皆知黨羽早已星散,試問蔡、李二人,又有什麼聲望和能力重整兩浙路、江寧、杭州二府以迎聖駕?莫說東路遼兵主力未損,孔彥舟等叛將助紂為虐,就是那些所謂『尊天子不奉亂命』的州縣,也都不理會蔡、李二人亂世之中,他們有什麼本事能保陛下穩如泰山呢?這二人不過是希圖假借聖上的大義名分東山再起,卻不惜花言巧語將陛下誘到險地、絕地,此二當殺也再者,陳東等人始終是清流士人,他們卻是和蔡、李二人勢不兩立的,陛下若用蔡、李,便是逼陳東等人」

    「好了,好了,」趙杞搖了搖手,示意鄧素不必再說下去,「若非鄧愛卿目光如炬,朕險些誤入險地」他有些軟弱地問道,「只是,蔡相公、李相公畢竟是前朝老臣,一番好意,朕若不回復他們,豈非顯得刻薄?」

    「陛下若念舊情,」鄧素臉色稍緩道,「只需回書好言安慰他們便是」他略微沉吟半息,叮囑道,「只是萬不可答應御駕東行之事,也不可有讓蔡、李二人收拾淮、浙路之語」

    「這樣的話,煩勞鄧卿先擬一個回書」趙杞頹然坐倒在龍椅上,手扣額角道,「呈上來,朕再斟酌斟酌,,斟酌斟酌」

    鄧素告退擬旨,正是傍晚時分,一抹昏黃的光輝從窗稜縫中透進來,照在趙杞的臉上,令他心神不寧,趙杞有些厭煩地舉起手,遮住這抹耀眼的光剛剛聞命進來的侍者見狀,趕緊小步跑到跟前,小心翼翼地搖動木柄,將一塊將遮天水碧紗屏搖了上去,讓一抹若隱若現的紗影拖過青磚,落在趙杞的臉上,他才稍感舒服,閉上眼睛長長地歎了口氣

    一抹魚肚白出現在東方的天際,那些在遠處麋集的騎兵身影在地平線上格外明顯

    此時已經入秋,北方又經戰亂,遍地田野皆是秋草黃黃的草穗在晨風中微微起伏,無數騎兵在宋軍大營北面排成長長的一線,顯得鋪天蓋地宋軍將士歷經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人人都是滿身風塵一路上都有北方的義兵匯入到這支北征的隊伍中來,河南民間多結弓箭社,選入的義兵精銳雖不擅長火銃,卻可以充作弓箭手使用,少數身強力壯者補充進刀斧手營中從出時的三萬餘人馬,歷經大小十幾場戰事,趙行德兵力卻不減反增,而今足足五萬人馬,這還是將絕大部分義兵都安置在各州縣留守的結果

    契丹騎兵見無法攻破宋軍堅陣,便改變了策略,只在趙行德所部周圍徘徊,甚至在附近馳近奔突,卻不輕易與宋軍交戰使得宋軍不得不保持緊密的隊形行軍,度也因此而大大減低遼軍騎兵時遠時近,時多時少,昨夜宿營的時候,目力可及之處的才僅僅數百騎兵而已可剛剛凌晨,便有斥候來報,數萬遼騎聚集在北面

    遼軍騎兵十分謹慎地並沒有主動起進攻宋軍諸營輪流向外警戒,卯時埋鍋造飯,大營中冒起裊裊炊煙,遼軍騎兵也視若無睹,只是靜靜地等待,等待著一舉攻破宋軍大營的時機諸營都吃過早飯,旭日東昇的時候,遼軍騎兵仍是在周圍遊蕩若是尋常這時候,諸將便自是按照事先的次序拔營行軍,但數萬騎兵虎視眈眈在側,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讓宋軍不能照往常一樣從容不迫的行軍

    作者:最近不穩定,只是因為太忙,這本書後面的大綱和情節都是完整的,有真正的乾貨哦元吉已經一年半沒回老家了,這兩天回家看望父母,兩位精神都很好,心裡很是高興希望能善始善終再次多謝各位書友的一直以來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