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帝國的黎明

第300-360章 章81 帝子許專征-2 文 / 鼓元吉

    荊湖南路潭州府,密麻麻的人群將府衙圍了個水洩不通,喧囂喊聲一遍又一遍。

    「知府庾季友附逆,乃亂臣賊子!」

    「奸賊滾出潭州去!」「誅殺逆賊!」

    「景王與蔡京奸黨謀逆!」「庾季友附逆謀反,當誅其九族!」

    十幾個衙役卻不敢動手,只能拄著水火棍府衙門口守著,惶恐不安地看著越來越多的人群。人群裡面多數穿短褐草鞋的百姓,這些人只要不是真正造反,再多衙役們是不怕的。但人群裡還有不少襴衫白袍,頭戴軟帕頭的士紳,衙役就吃不太準,假若隨便得罪,人家說不定回過頭來,讓你一輩子翻不得身。

    知府庾季友在潭州的根基淺薄,從前他之所以能夠壓得住當地的士紳,倚仗的是天威浩蕩。自漢朝起,州縣都是異鄉為官,而且是不久任的流官。不光官員本身的籍貫,連妻室籍貫所在都要迴避,就算誅九族都牽連不到一個本地人。但是,每一個知縣知州的身後,站著的是皇權和朝廷,你若是不服,知縣後面還有州府,州府後面還有汴梁,正所謂官官相護,後援無窮無盡。大宋八十餘萬禁軍,二三十萬廂軍雖不一定對付得了契丹人,對付地方的士紳百姓還是有雷霆萬鈞之力的。可是,如今官家被契丹所擄,緊接著兩皇爭位,北虜大舉南下在即,許多州縣官員甚至棄職而逃,朝廷對地方的震懾力是大大下降了。景王畢竟只是親王,官家尚在,他要監國可以,自立為君就名不正言不順。本朝之初有戾逆王趙炅弒兄奪位的故事,因此百多年來,朝廷和士林的口誅筆伐甚烈。兄終弟及與得位不正聯繫在了一起,以致於一出現類似的情形,天下士紳百姓都不自覺地往陰謀篡逆上想。理學社祭出「謀逆篡位」這個罪名,就算是很多蔡京的黨羽,白天以「事急從權」和抗遼大義相駁斥,夜裡也是惴惴不安的,甚至以「成者王侯敗者寇」聊以慰藉。

    幾個衙役看見有人招呼,悄悄丟了棍棒鐵尺,混入人群溜走了。一個衙役的家人邊走邊喋喋不休地數落:「傻起象頭豬,給庾季友這個外來客賣命,自家剁腦殼,屋頭還要遭雷打火燒。」衙役連連點頭道:「兄長教訓的是。」那兄長又罵道:「好端端的吃公門這碗飯,兩個官家爭位是你摻合得起?將來抄家滅門都是輕的!」二人操著濃濃的鄉音,悄悄越走越遠。

    「岳麓書院的人來了!」聚在府衙外面的人群忽然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陳東的好友,書院講習曹良史走在最前面,他身後跟著王師銳、劉仲鰲、周兆學等得力門生,再往後大群白袍書生也匆匆而來,除了有人隨手握了一卷經書,再手無寸鐵。潭州的百姓卻自覺給他們讓開一條道路,夾道給予崇敬的目光。州府的衙役更是抬不起頭來。書院乃是潭州,乃至整個荊湖南路的驕傲。今上趙柯的祖父,莊宗趙昉臨朝長達五十四年,他大力倡導文教禮樂,他在位期間,大宋號稱太平盛世。而荊湖南路一帶書院特盛,自從趙昉親筆為岳麓提寫匾額,荊湖南路的人更隱然將自家門口這所書院視作天下書院之首,無論走到哪裡,提及岳麓,都是趾高氣揚的,彷彿夏國談起駐紮在家鄉州縣的禁衛軍團一般。而潭州府的吏治較為清明,歷任知州能寬柔恤民,奉法平正,也和岳麓書院坐落於此不無關係,地方官不得不愛惜羽毛,謹慎小心,免得影響了仕途。

    曹良史讓眾書生在門外相候,自己走到府衙門口微笑道:「拜訪庾知府,不知方不方便?」

    「方便,方便,」站在門口的幾個衙役還沒來得及回答,幕客庾維城忙從門內搶上一步,堆笑道,「曹先生裡面請。」他心有餘悸地看了看外面。外面的士紳百姓彷彿從平地突然出現,越聚越多,知州庾季友調集廂軍解圍卻一直不見蹤影。這時,潭州府本地的衙役大多藉故溜走,現在局面只剩下幾個庾季友赴任時帶來的班頭維持,局勢委實險惡之極。

    曹良史微微一笑,撣了撣直裰長袍,對身後的人群做了少安毋躁的手勢,逕直邁步跨入府衙。

    同樣的事情,在江淮廣南諸路、兩浙福建諸路發生,甚至波及到了京東兩路,岳麓書院、五陵書院、白鹿洞書院、應天書院、嵩陽書院、茅山書院、徂徠書院,這些天下聞名的書院頻頻捲入其中。許多地方的勢力也在暗流湧動。

    京東東路安撫使衙門,經略安撫使侯煥寅輕輕呷了一口清茶,茶盞和杯盤相碰,發出清脆的鐘磬之聲,他眼睛微閉而開,目光彷彿一道鋒利的刀芒,一掃而過。

    幕僚黃一鳴講到五陵書院的士子逐走了好幾位知州知縣。「這幾位卻以為有景王和蔡公相撐腰,便不把我京東路放在眼中,趁著這次正好一舉清掃,」黃一鳴笑道,「也虧陳少陽想得出來,這士紳推舉維持地方,他自己到摘的乾淨。若依黃舟山所昌,學校推舉了州縣官,便該共推丞相了吧?」

    侯煥寅微微笑道:「後生們鬧得可真厲害。」他頓了一頓,臉色微寒,沉聲道,「二龍搶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當務之急,是要防備契丹的兵鋒東犯。打出尊王攘夷,誓保趙王的旗號,就不錯了。但是,」他本來想說「攘外必先安內」,但是這句話乃是太祖朝丞相趙普所言,而趙普乃五陵書院祖師王侁一生最大的政敵,侯煥寅微微皺了皺眉頭,改口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京東路境內三心二意的東西,確實也該清掃一下。」

    連經略安撫使侯煥寅在內,京東東路許多官員都出自京東西路的五陵書院。這座書院乃是武宗朝執掌政事堂長達二十年的丞相王侁弟子所創設,眾弟子在墓園旁結廬守孝三年講學,當時便傳為天下佳話,此後五陵書院一繫在朝廷中樞雖然勢力不張,但在京東兩路官場卻是同氣連枝,盤根錯節。侯煥寅則隱然為眾多五陵出身的官員之首。蔡京、趙質夫、李邦彥、秦檜等人都在京東東路安插了門生,礙著丞相的情面,侯煥寅原也奈何他們不得,現在卻乘勢將其逐出,使整個京東東路的經營得針插不入,水潑難進,以待將來之變局。

    「如今天下大亂,講不得溫良恭謙讓,抓住時機擴充實力方為要務。有了實力以後,不管是哪位官家眼中,自然都會有幾分份量。」侯煥寅沉吟片刻,緩緩道,「理社按舟山先生之說,既然以學校推舉地方官。這裡面的關鍵,乃是誰能把持學校。換言之,誰能進學校行此推舉之權?」他久歷官場,眼光毒辣,看出這其中關竅,問道:「現在理社那邊有什麼說法?」

    「陳少陽還沒有說話,」黃一鳴仔細秉道,「不過,晚生聽說,有荊湖南路一個縣,凡是能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一字不差默寫出來的,再由學校隨意在五經中抽出十處上半句,儒生能把下半句對上六句的,便能進學校行議事推舉之權。」

    「默書?帖經?」侯煥寅微微一愣,旋即笑道,「胡鬧,真是不知世務啊。」他頓了一頓,便吩咐道,「一動不如一靜,那幾個空缺的州縣,若士紳們要行推舉之制,人選由安撫使衙門圈定,由各州縣在籍庠儒來推舉。」在籍庠儒,便是各州縣在州學縣學有學籍的儒生,這些人受官府的供養,有的還要靠每月的祿米祿錢養家餬口,不太容易鬧出大亂子。

    黃一鳴將安撫使曉諭記下後,又秉道:「「登州刀魚寨澄海水師營向大人請示戰守方略。」

    「韓世忠乃大將之才,我京東得此人,如虎添翼矣。」侯煥寅輕叩桌案,微笑道,「讓登萊州送酒食銀錢犒軍。加緊招攬散在青兗淮泗之間的禁軍各部。」

    也難怪他高興。當初侯煥寅與河北行營都部署王彥相會面時,韓世忠前來拜見,王彥曾指著韓世忠道,此子可為大將。侯煥寅當時便暗暗記下了他的名字。武將陞官和文官不同,平常陞遷雖慢,但天下多事,說不定一場大戰,便連升數級。此後韓世忠駐防登州,他也囑咐登萊的文官著意結交韓世忠。

    侯煥寅在京東經營日久,文官中黨羽眾多,在京東兩路無人可以相抗。然而,礙於文武殊途的祖制,並沒有得力的武將。京東路附近的禁軍各部,連登州水師營在內,俱受河北行營轄制。王彥戰死後,不久,官家被遼寇所擒,遺下的河北諸軍群龍無首,侯煥寅趁機一邊大力招攬禁軍為京東路所用,一邊讓各州縣加快征發團練壯丁,準備應付遼軍即將的進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