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帝國的黎明

第3卷 第392章 函關壯帝居(1) 文 / 鼓元吉

    第392章函關壯帝居(1)

    胡人在山後九州燒殺搶掠,新收百姓死傷無數的消息,震驚了朝野上下。函谷關守將種師閔已經兩次上表,請帶兵北上河東,情願肝腦塗地,與遼軍誓死一戰,朝廷皆未准許。當看到遼軍侵入的邸報後,種師閔便準備再度上表請命出征。

    雖然已經三代將門,但和河東大營折楊家,西京大營的曹家等勳貴將門相比,折家更多了一份斯文,朝中文臣也並未將其完全當做粗魯武將。種家曾祖乃是一代大儒種放,祖父種世衡也是在一代名臣范仲淹提攜下,逐漸成為一代名將。蔡京在位時,武將之中,唯有種師道公然上書彈劾蔡黨中人,並因此列名黨籍,被朝廷棄置閒散了十年。但從此以後,清流中人更加以為仲家將門乃國家柱石。因不放心西京行營都部署曹迪乃景王趙杞岳丈,當朝重臣主張大力抬舉折家,以分西京大營的兵權。因此,當朝官家對折氏一門極為恩寵,加種師道為保靜軍節度使,加種師中侍衛步軍副都指揮使,更任命了種師閔為函谷關統制,實實在在握了兩萬兵權。

    然而,將門曹氏在西京行營經營了上百年,如何肯容被後起的折家分了兵權。當年名將狄青曾為西京行營節帥時,狄青率精兵渡河西進,最終失陷在夏國。西京行營諸將兵馬,直到狄青全軍覆滅,兵馬也沒打過函谷西關,固然夏國火炮厲害,狄青在西京行營根基不深,也是重要原因。種師道和種師中的官職皆是虛銜,倒還好說。種師閔領命擔任函谷關統制後,處置軍務便出處掣肘,糧餉拖欠,將領敵視,軍兵不附,而在種家三兄弟當中,種師閔年紀最小,脾氣最為暴躁,因此已經打了不少人的軍棍了。

    上表寫了一半,親兵稟報,轉運判官潘煥寅求見。種師閔微微沉吟,便命傳見。潘煥寅掌管軍中糧餉輜重。就在十數日前,因為軍卒抱怨糧餉短少,種師閔親自查賬目,結果發現了幾處剋扣,雖然潘煥寅自己出錢補上虧空,種師閔還是當眾以軍棍責打了他,免得再出糧餉短少的事情。

    「既然潘煥寅有心悔過,恩威並施收服他,方為上策。」種師閔將徽州筆輕輕放在筆架上,整了整紗帽衣袍,站起身,面色嚴肅,朝著門口。不久,潘煥寅出現在門口,臉色蒼白,頗為怪異,他站在門口,雙手籠在袖中,狀若作揖。種師閔臉色稍微緩和,向前一步,正想把他攙扶起來,潘煥寅忽然從袖中掏出一柄匕首,向前一刺,刺進種師閔的胸口,汩汩的鮮血頓時頓時染紅了大片衣襟。種師閔滿臉皆是不可置信的神色,睜大雙眼看著潘煥寅,喃喃道:「你……你……」他用盡全身力氣,一把將潘煥寅推開,更大聲喊道:「來人,來人!」

    「大人莫怪我,」潘煥寅臉上肌肉扭曲,低聲道,「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種師閔臉色驟變,怒斥道:「鼠輩!竟敢……」他的肺葉已被刺破,渾身無力,說話彷彿破風箱的聲音,踉蹌著退了兩步,潘煥寅卻又趕上兩步,再度一刀刺中種師閔,這一刀正中心口,種師閔牢牢地抓著他的肩頭,雙目圓睜,卻漸漸變得無神。

    房門「匡當」一聲被掀開,親兵方才趕到,手忙腳亂地將潘煥寅和種師閔分開。種師閔已然氣絕身亡,而潘煥寅臉若死人,束手就擒。當天夜裡,西京留守,名臣唐恪連夜趕到行營帥府,與西京行營都部署曹迪共同審訊刺客,但潘煥寅一口咬定他受了種師閔的責打,懷恨在心,所以才報復行兇,與其他人無關,現在只求一死抵罪。唐恪無法,只能和曹迪一起聯名上奏,稟報種師閔被刺的經過,連同潘煥寅的畫押口供一起送到汴京,聽候朝廷的處置。

    「朕萬萬沒想到,曹迪竟然跋扈至此!刺殺大將,這是要謀反了嗎?」

    額頭上青筋畢現,素來最重帝王氣度的趙柯,已經完全氣急敗壞,他站起身來,一把將曹迪和唐恪的奏章丟到地上,彷彿還不解氣,又抓起桌上的白玉鎮紙在奏章上摔個粉碎。他胸口起伏不平,呼呼地喘著粗氣,恨不得用將奏章燒了。

    宰執趙質夫,樞密使邵武,參知政事秦檜,禮部侍郎鄧素都被連夜召見。官家即位以後,為倡導節儉,讓宮中各殿燭火一律減半。因此垂拱殿裡略微顯得陰暗,明滅浮動的光影,讓每個大臣的臉都似乎有些模糊,又似乎滿懷心事。趙柯看著他們,這些平常倚重的大臣,此刻都面面相覷,一言不發。

    趙柯不禁怒從中來,厲聲問道:「曹迪御下不力,免去他西京行營都部署官職,代之以種師道,趙卿家,邵卿家以為如何?」這二人乃是文武兩班之首,趙柯故而先徵求他們意見。秦檜眼觀鼻鼻觀心站在一旁,武昌軍節度使朱伯納卻臉色驟變,抬頭看向趙柯,欲言又止,又看向趙質夫和邵武。鄧素的臉上浮現一絲憂色。

    「陛下,削藩曹家,萬萬不可操之過急。」趙質夫皺眉道。

    曹迪在奏章中同時稱,因為函谷東關屏蔽著洛陽和汴梁兩座京城,而夏國最近有厲兵秣馬的跡象,所以函谷關不可一日無將,曹迪先做主讓原先的函谷守副將李稷主持軍務。同時,為恐怕夏國趁亂攻打關東,西京大營十五萬兵馬已經全面戒備起來。

    「如此一來,只怕反而逼反了曹迪。太宗皇帝為了酬謝忠良,容讓折楊兩家將門世襲河東,後來又為了拱衛西京,又要安置京中權貴將門,方才讓曹家在西京大營成了氣候。原本指望他們能報效國恩,卻沒想到是養虎為患。朝廷重用折家,雖然是分了西京大營兵權,也未嘗沒有保全曹家之意。只是,沒想到曹迪下手如此毒辣,可歎折師閔對朝廷忠心耿耿……」邵武搖了搖頭,壓下心中的怒意,「如今遼國大軍壓境,夏國又對我朝虎視眈眈,曹迪雖然跋扈驕橫,畢竟他鎮守著西京重地。若是逼得急了,只怕他一怒之下,反而投了夏國。還是只能徐徐圖之。值此國家多事之秋,小不忍則亂大謀。藩鎮乃邊庭門戶,陛下若要解決,需要有取而代之的後手,依微臣之見,廣州市舶司橫海廂軍練兵有成。可以參照其法擴充新軍,假以時日,逐步以新軍各營代替原先沆瀣一氣的行營兵將,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趙柯深深吸了口氣,他不是輕浮之人,雖然怒極,卻也明白邵武所說的道理,強行壓下了心頭的衝動,暫時不再提曹迪之事,雙手扶著桌案,臉色陰沉道:「藩鎮跋扈,朕恐季孫之憂,在蕭牆之內。景王最近行止如何?」平常官家根本不願提到景王,此時語氣帶著濃濃的怨毒之意,讓眾臣心頭都是一寒。

    「景王深居簡出,門庭冷落,也沒有和西京聯繫過。這個月來,只遣人給十六公主送過一首詩,十六公主也還送了一首。」提舉皇城司沈筠躬身道,他似乎早有準備,從懷中摸出一張紙,上面寫著景王兄妹的詩詞。皇城司在京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監督景王,官家不肯像唐太宗那樣落下殘害手足的罵名,但卻短短容不得這個曾經壓在他頭上的三皇弟再有任何出頭露臉的機會,凡是和景王交往的大臣,都會立刻貶斥。

    趙柯接過詩作看了,詞句雖工,卻只是酬答之作,並無心懷怨望的內涵。他陰著臉將紙折起來,夾入一本卷宗裡面,暗道:「這個小賤人。」趙環已經年過雙十,因為景王的關係,朝中勳貴無人敢高攀,趙柯也從不過問此事,存心要她鬱鬱死在冷宮之中。

    君臣商量過了曹迪之事,邵武才秉道:「蔑爾勃胡騎寇邊,大掠河東州縣,清流物議紛紛,御史台諫也多有彈劾,認為河東行營都部署楊彥卿畏敵避戰,河東路經略副使折可求也有失察之誤。」

    趙柯緊張起來:「遼軍不會逼近汴梁吧?」

    「折可求稟報,入寇的胡騎不過萬餘騎,僅僅是劫掠騷擾,無力攻陷州縣。折可求已率兵驅趕,河東通往中原的險關要隘,仁義砦、井陘關、殺虎口、天井關、上黨關等,都已經添加兵馬佈防。」邵武躬身道,「京師的兵馬也有二十五萬,區區萬餘胡騎不能動搖。」

    趙柯鬆了口氣,搖頭道:「曉諭楊彥卿、折可求不可畏敵避戰,速速將胡騎驅逐出去。」邵武又說折可求和楊彥卿上表請入援河東的兵馬都要統一聽從河東行營的軍令,但樞密院以為不可,免得助長藩鎮的力量,惡化這外重內輕之局。

    趙柯點頭同意,讓樞密院協調河東路和河北路諸將。官家又讓秦檜和鄧素代擬個旨意,追封折師閔為太子少保,贈以美謚,再蔭補他的子嗣為供奉官。另外再擬一道旨意申斥曹迪,罰他半年的俸祿。他適才大發雷霆,又虛驚了一場,不覺有些神疲,於是便散朝回宮休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