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帝國的黎明

第2卷 第119章 開筵引祖帳(4) 文 / 鼓元吉

    第119章開筵引祖帳(4)

    蒲昌澤乃是天山南道地勢最低窪處,源自天山、阿爾金山、崑崙山的冰雪融水,最終匯流成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七八條河流,再注入蒲昌澤。趙行德從軍情司給的地圖估計,蒲昌澤的湖面面積可能超過五千平方公里。各大河流歷年注入蒲昌澤的水量都有不同,使得湖面盈縮游移,在湖濱留下了大片的沼澤地帶,蒲昌澤畔許多原本能夠通行的道路,也因為湖面與沼澤地帶的變化游移,成了死路。

    驛站周圍的數條商路,若隱若現地向西方延伸,沒有多遠,便隱沒於從生的水草中。若是沿著這些商路行軍,可能被導入歧途。若不沿著商路行軍,則容易陷入沼澤。注入蒲昌澤的各大河流在湖泊附近又分出諸多岔流,使蒲昌澤周圍河渠縱橫,難以辨別到底哪一條才是且末河的干流。

    「我以為當避開蒲昌澤,向南行軍到沙漠與沼澤之間半干的地帶,然後一直向西行軍,直到遇到且末河為止。」趙行德指著地圖,在蒲昌澤的南面,是一片流沙,他估計流沙與蒲昌澤之間,至少一片較為乾硬的地面。這樣,就不必受沼澤的限制,商道河渠的誤導,走一條近於筆直的行軍道路。

    「你是說,要離開道路行軍,」杜吹角沉吟道,「還要走流沙的邊緣。」他忽然笑了,「未免太冒險了吧。」

    「就是,有路不行,沒有道理。」其他幾名十夫長附和道。

    「走流沙邊緣,未必沒有危險。」

    「這樣行程至少多一倍,要繞好大圈子。搞不好要耽誤行軍誤期的。」

    「只見過走錯路的,還沒見過有路不走的。」

    還有人竊竊私語道:「菜鳥果然是菜鳥。」

    甚至連簡騁都以懷疑的目光看著趙德。反而王童登目光微微閃爍,認真打量起趙德來。

    儘管絕大多數人都反對離開蒲昌澤既有的商道繞行,趙行德仍然臉色不變,他站起身來,環視著在座的十夫長們,沉聲道:「各位,請恕我冒昧。深入蒲昌澤畔的水草沼澤,無論選那一條道路,都只是在賭。一旦誤入歧途,因為沼澤地的限制,唯有折返而已。行軍所需要的,不單單是道路,還要隨時修正方向的自由。而深入蒲昌澤,失去的,是改正錯誤的機會,以及成倍的時間耽擱。」

    趙德平常都非常和善,此刻竟固執己見,當時便有幾個十夫長看不過去,紛紛道:「趙什長,未免太多顧慮了。」「大隊離開過道路行軍,很難不失期誤事的,你難道比李廣還厲害麼。」「道路雖然不明,但方向總是知道的,一旦發覺不對勁,立刻折返也沒什麼。」

    杜吹角微微笑了,問趙德道:「你說完了嗎?」

    趙行德掃視了一遍在座的十夫長,除了簡騁、王童登等幾個年紀稍輕的什長對他投來同情的目光,其他人都是不屑一顧的,軍中最講資歷,一個剛剛從軍的什長指手畫腳,要行軍離開道路,是無論如何不行的。趙行德想明白這點之後,對杜吹角拱手道:「我說完了,恕我冒昧。」

    「好,你坐下吧。」杜吹角笑道,轉頭對其他幾位爵位與年資都高的十夫長道:「大家覺得,走哪一條道路比較合適?」眾人又湊在一起,分析哪一條道路更像是最近商旅通行過的。

    軍議結束後,大部分十夫長都覺得應該走筆直向西去的一條道路,便確定下來,準備明日出發。簡騁跟在趙行德身後,拍了拍他的肩膀,低聲道:「行直,我覺得你說得有道理,但是……」看著他欲言又止的樣子,趙行德笑了笑,也拍了拍他的肩膀,小聲道:「我也希望所選的這條路是通向且末河的。」

    回到隊裡,軍士們已經在自埋鍋造飯。「趙隊,趁熱喝吧。」軍士陳永奇給趙德端來一盆醬湯,剛才軍議的時候,趙德貿然出頭提出離開道路的荒唐建議,被老資格的十夫長們修理的事情,已經在軍營裡傳開了。有人譏笑,也有人為趙德不平。其實這個提議本應該得到更鄭重的考慮,只因為提出它的人資歷不夠,便被一把抹殺了。

    趙德端起熱湯,喝了下去,閉上眼睛,感受著一股暖爐在腹中蒸騰。夏國對長途行軍的補給,幾乎達到了這個時代的極致。每個十人隊帶著四匹馬,兩輛大車,五頭駱駝運輸行軍所需的輜重。除了給牲畜的精料外,軍士攜帶的乾糧,有牛羊脂塊,風乾硬得像石頭的肉乾,壓實的乾麵團,風乾的菜團,乳酪塊,鹹醬包。夏國的軍士大都會辨識一些可以食用得野菜,每當條件允許的時候,行軍餐先是將一小塊乾麵團用熱水化開,做成一鍋很稀的麵湯,然後將各種食材投入進去,連同左近收集的野菜一起煮開。這樣的行軍餐,雖然比李若雪素手烹製的差很遠,但至少不難以下嚥,而且基本不會拉肚子。

    「趙隊,我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陳永奇、劉政、石延、譚炳龍等隊中夥伴圍攏過來,在前段時間的行軍中,趙行德既沒有擺什長的架子,又將隊中事務處置得井井有條,其它幾個軍士,對他慢慢有些心服。每到一處行軍地圖上經緯線穿過的山川、河流、城鎮,趙德都要仔細地用觀天定位儀測定一次,以此來掌握觀天儀的用法,糾正它的誤差。幾個行軍司馬開始還以為他裝腔作勢,直到趙德偶爾跟他們談起,這觀天儀的誤差大概在二十里左右。三個行軍司馬都吃驚不已,十里的定位誤差,在行軍司來說,也是極其罕見的了,非得各種裝置本身調得極準,觀測天象的時刻也拿捏得極準不可。

    望著隊裡幾個人安慰的目光,趙行德微笑著道:「道理不是人說它是對的,它就是對的。道理只會自己證明自己。」他放下已經喝乾的湯盆,敲了敲,笑道:「我也希望一下子找到且末河,提前抵達且末城,說不定還有時間撈點玉石。」

    「趙隊,且末真有玉石嗎?」譚炳龍問道,這些天趙行德和眾軍士晚上宿營時,無事閒聊,竟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開始大家還以為他信口胡吹,後來有幾處地方恰好和各人所知道的印證起來,便有些佩服他見識廣博。

    「當然了,大家知道于闐美玉,卻不知主要的產地就在且末。」趙行德笑道,隨手用乾草將湯盆擦洗乾淨,放入行囊,「主要的礦脈定然都已有主,我等只能碰碰運氣。」

    夏國的定制,是誰發現了礦脈,便有開採權。朝廷只收取礦稅,監督礦藏的開採不得破壞當地的水土。所以在夏國有無數年輕人,習得觀天定位之術後,便背著行囊,在廣漠無垠的西域和漠北四處勘測,一旦發現了礦脈,測定了它的位置,便可到丞相府登記,然後在競拍會上賣出去。無數輩人都難以積累的巨額財富,就此到手,刺激得無數年輕人研習觀天定位與找尋礦脈之術,夏國在短短百年間,在西域和漠北所發現的各種礦藏,超過了從前所有朝代的累積的總和。

    晚飯過後,趙行德照例將那具觀天定位儀架設起來。這處驛站在軍用的地圖上,也是標注了經緯的,顯然的十分重要。就要進入沼澤,至少要把出發的位置搞清楚。

    他打開和觀天儀配套的一個木箱子,一座被絲綢棉布包裹著的擺鐘露了出來,倘若安安穩穩地放著,趙行德相信它每天的誤差定在一秒之內。

    正午的時候,趙行德才把它的時間校準,不知道半日的顛簸,這座老爺行軍鍾又抽風了沒有。趙行德苦笑了一聲,小心翼翼地將行軍鍾搬了出來,注視著鐘面的刻度,現在他已經習慣一個時辰一百二十分鐘的算法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