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最風流

正文 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 文 / 趙子曰

    為了免得有人走漏風聲,給鄴縣趙家垂死反撲的機會,荀貞在命荀攸公佈檄文之前,已先令義從把守郡府大門,禁止人出入。

    這會兒檄文已經公佈,具體的捕拿辦法也已經定下,郡府的大門可以打開了。

    荀貞在欒固等人的前呼後擁下,行至府門內。

    府門內已經聚集了很多郡吏,本來亂糟糟的,見荀貞等人來到,諸般郡吏俱皆退讓、下拜,沒人再敢開口說話,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荀貞打量了這干郡吏一眼,瞧見郡功曹王淙、勸農掾康規等人俱在其中。

    荀貞在魏郡這幾年,王淙雖名為功曹,實際上並不得重用。

    康規則是得到荀貞重用的。康規嫻於農事,這幾年魏郡的農業之所以得到恢復、發展,固有荀貞之大功,康規也是功不可沒,較之數年前初見康規,如今的康規大約因為常年下縣、下鄉之故,整個人都黑瘦了很多,康規此人雖然不滿趙家作風,亦從不阿附趙家,但膽子不大,所以聞得荀貞欲捕滅鄴趙,他再三猶豫之後,還是和王淙等人一起掛印自辭了。

    捕滅了鄴趙後,荀貞就要逃亡江湖了,他本來是沒有什麼心思再和這些郡吏多話的,但瞧見了王淙,主要是康規之後,卻頓住了腳步。

    不管怎麼說,康規這幾年鞍前馬後的,功勞不小,今見他因受自家牽累而掛印自辭,荀貞總得和他說些什麼。

    「王卿、康卿,你兩人也要走麼?」

    王淙、康規出了人群,伏拜在荀貞腳前。

    王淙說道:「淙老矣!早該自辭。」

    康規似因在此時離辭荀貞而感到慚愧不安,他漲紅了臉,囁嚅再三,最終把頭伏在地上,說道:「規,常人也,無明公之慷慨豪壯,復受家室之累,今日之辭,實非本願而惶恐不得已。」

    王淙的回答一如他過往的作風,依然是十分圓滑,而康規說得算是實話。

    荀貞笑了一笑,把他兩人扶起,慨歎道:「二卿既去意已絕,我便也就不多留了。只是今日一別,再見不知何夕了!」

    王淙諾諾,心道:「有沒有再見的機會還不一定!」

    他雖然這麼想,但以他之圓滑世故,卻也不得不暗自敬佩荀貞的膽氣和「正直」。就像劉備曾經想過的,荀貞正當盛年,前途遠大,卻在這個時候自棄前程而一意捕滅鄴趙,確實少見。

    荀貞環顧府門內的諸吏,復歎道:「我與卿等也算是君臣一場,這些年,若無諸卿之助,我恐怕會更加愧對魏地百姓,幸得諸卿之助,我也才能給魏人做了點好事。今天,就讓我再為魏人最後做一次好事!如鄴趙者,久為魏人之患,我今當為魏人除之!諸卿,就此辭過了!」

    這麼幾句話,荀貞說來雖然語氣平緩,可卻頗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感。在場諸人皆知,鄴趙被除掉之後,荀貞要麼被趙忠治罪,要麼就得立刻逃亡江湖,總而言之,與在場諸人再次相見的時候怕是沒有了。

    故此,聞得荀貞這番話出來,不管是平時對荀貞有點非議的,還是平時對荀貞讚不絕口的,在這個時候,俱真心實意地再次向荀貞下拜。人皆有向善之念,便是惡人,遇到忠孝節義的正直君子也會由衷欽佩的,——賊亂以來,不知有多少的義士、孝子因義、因孝而得以遇賊不死,這便是例證,「賊子」尚知敬慕義、孝,況乎在場的都是讀過聖人書的儒生、士子?

    劉備帶人上前,去打開郡府大門。

    典韋、趙雲把荀貞的坐騎牽來。

    荀貞騎的依舊是那匹踏雪烏騅,他在上馬前,先輕輕撫了撫坐騎的鬢毛,拍了拍坐騎的臉頰,笑道:「昔我從皇甫公討黃巾,復擊黑山,及擊趙、魏賊,皆多賴汝力!今我攻鄴趙,亦不能無汝也!」

    討黃巾、擊黑山、擊趙魏賊,此皆為戰場爭鋒,似不能與捕滅鄴趙相較,而荀貞卻將這幾條並列,於聽者而言之,他們亦無詫異之色,這卻是因為:如論戰功,捕滅鄴趙固稱不上,可如論危險性,捕滅鄴趙卻有過之。

    荀貞翻身上馬。

    此時此刻,荀貞的心潮是起伏澎湃的。

    他騎在馬上,再一次環顧諸多伏拜在地上的郡吏們,又回顧隨在他身後的欒固等人,最後展目向前,看向正被劉備等徐徐打開的郡府門,陽光耀入門內,門外的街上二百甲士牽馬肅立。

    在這個門內的時候,荀貞的身上有很多頭銜:荀氏子弟、穎陰侯、故趙國中尉、今魏郡太守,但出了這個門之後,荀貞的身上將會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荀貞。

    只要有了「捕滅鄴趙」的成就,那麼荀貞就不再需要任何頭銜,也不再需要任何大名士的褒譽了,從此之後,荀貞將一躍成為帝國士林中的第一流人物之一,他的名字將會震動海內。

    如果說被皇甫嵩看中,跟著皇甫嵩出穎川討黃巾是荀貞人生歷程中的第一個轉折,那麼「捕滅鄴趙」將會是他人生歷程中的第二個轉折,前者讓他有了「權」,後者將會帶給他「名」。

    就當下之人情、世風來說,後者遠比前者重要。

    雖說心潮澎湃,但荀貞卻依然能保持鎮定,只從表面看來,他從容不迫。

    伏拜在地上的郡吏中有不少抬眼偷看荀貞,他們中有很多人直到多年後還記得荀貞此時的風采,當他們回憶著對晚輩講起這一天的故事時,形容荀貞風采時用詞最多的兩個是:英武和晏然。

    太陽剛升到頭頂,陽光明媚,荀貞率先馳馬奔出府門。

    欒固、程嘉等人亦有馬,亦紛紛上馬,隨之馳出。

    江禽驅騎,緊跟在荀貞的馬側,在荀貞剛馳出府門的同時大聲喝道:「上馬!」

    立在府門外街上的二百甲士齊聲應諾,或持矛戟、或按刀劍,動作整齊地俱皆上馬。

    這二百甲士並非全是騎兵,事實上,真正的騎兵只佔了一半不到,其餘的都是步卒,但為了方便這次行動,許仲等人走前,荀貞專門令他們留下些好馬,配給那些本為步卒的義從。

    江禽已經提前把這二百義從分好了隊,街對面有百騎,街這邊有百騎。

    此二百義從不但要跟著荀貞捕滅鄴趙,而且在捕滅鄴趙後他們還要保護荀貞逃亡,故此俱皆是許仲、荀成親自從三千餘步騎義從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忠勇,可即使是精銳也有高下之分,街道這邊、也即府門這邊的百騎更加勇悍善戰,這百騎是要跟從荀貞去縣外捕拿趙然的。

    之所以善戰的這百騎跟著荀貞去捕拿趙然,卻是因為趙然有縣外的莊子和莊中的門客、死士、徒附為倚據,相比欒固「捕拿縣中鄴趙子弟」的任務,荀貞的任務更加艱巨一點,因而跟著他去的義從也更為剽悍。

    荀貞出了府門,不停馬,沿著街道,在二百義從中間馳行而過,復兜馬轉回,停在街兩面的義從正中,沒有抽佩劍,而是把掛在馬鞍邊兒上的環首刀抽了出來。

    他一手拽住韁繩,一手將刀高高舉起,陽光灑下,刀刃生輝。

    他顧盼左右,叱道:「今為百姓除患,上為國家除害,當不惜身!重義輕生此劍知!」

    留下來的這二百義從都是荀貞的死黨,大多是穎川輕俠,重義輕生本就是他們的追求,此時聞得荀貞此話,無不振奮,俱皆舉矛戟、或抽刀劍,齊聲應道:「誓從君侯為百姓除患,為國家除害!重義輕生此劍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