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中國,一個春天的開始 第310章 法蘭西的需求(求月票!) 文 / 無語的命運
第二卷中國,一個春天的開始]第310章法蘭西的需求(求月票!)——
第310章法蘭西的需求(求月票!)
京城東交民巷與台基廠交口的西北角,這裡原是純親王府的宅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法軍佔領了肅王府,11月簽訂《北京條約》,允許法國在北京設使館。法公使葛羅即要求「租」此府為其使館。因第一代肅王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清朝開國功臣,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事關大清臉面,清政府難以接受,提出可將宗室景崇府(純公府)租給法國。法使拒不接受,奕欣同意其可自行修葺,並准許在府西花園空地自建房屋,一切修繕費用,均在每年一千兩租銀內扣除,法方才同意。由此,這裡便成為了法國駐華公使館。
作為在中國頗具影響力的列強之一,儘管這個國家早已衰弱,但多年來,法國在京城公使團的影響力僅次於英國,這意味著其對中國的影響力於某程程度上,僅次於英國,不過在最近幾年,法國似乎沒落了。
其實也不怪,數十年的政治動盪,尤其是錯誤的海軍政策導致的法國海軍頹勢,導致了在這個海權時代,法國的影響力日漸勢微,而在遠東,美國和德意志這些後起之秀的挑戰,尤其是最近十年間日本的崛起,更致使法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弱。
在歐戰爆發之後,作為最重要的參戰國,幾乎一夜之間,法蘭西這個傳統列強在亞洲的影響力降到了最低,如果不是其在亞洲擁有那麼幾塊殖民地,或許,這個國家會向德國一樣,直接退出亞洲。
不過即便如此,法國一直嘗試著在中國施壓自己的影響力,同時作為主要的參戰國,對於亞洲法國有著自己的需求。
此時,在法國駐華公使館的公使辦公室內,法國駐華公使康德正在那裡仔細的審視著在此前中國表示願意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時提出的三項參戰條件。
在中國參戰之前,袁世凱表示中國可以考慮加入協約國,但無出兵歐洲之力。而無論是對於英國或是法國而言,都不認為需要中國的不出兵,只是需要中國在精神和物質上盡可能的進行支持,就是盡了盟國的義務。
儘管現在中國早已參戰,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對於法國對於中國的態度卻正在發生著變化,準確的來說是隨著歐戰的發展,法國的態度迅速發生了變化,這場戰爭的規模遠遠超出法國的預料,短短數月的戰爭,導致近百萬士兵的傷亡,而現在,歐洲前線卻陷入了似乎看不到盡頭的塹壕對峙戰,戰爭的殘酷,尤其是前線需要大量軍隊的現實,使得法國在不經意把視線投向了遠東,投向了中國。
「甲、協約國墊款整頓中國兵工廠,英法派專家指導中**火工業;乙、各協約國沒經中國同意不得簽訂與中國有關的條約;丙、各國在中國之租界不得包庇中國政治犯。」
在念叨著這三項條件時,康德的眉頭緊鎖著,不時拿著筆在紙上做著記錄。
「墊款整頓中國中國兵工廠,需款……」
幾乎每一個條款,康德都仔細斟酌一會,事實上,這三項條件,巴黎已經考慮了十數天,中**隊第一次進入法國的視線,源自於八年前的彰德會操,根據當時派出觀摩演習的法國武官的報告,中**隊已經是脫胎換骨之變,而期間同俄國和德國的武官交流時,他們甚至還認為,中國陸軍現在已經可以與日本匹敵。對於這種看法,觀摩的日軍參謀本部松川少將等人,也承認中**隊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他們說:「中國的軍事力量照現在的發展情況看,他日必有起色;如果中國全國都以此次大演習作為模範,進行擴軍備戰練兵強國,效果將是不得了的。」
而法國派出的觀摩武官同樣給予當時的清國新軍以高度評價,不過真正讓巴黎想到這個國家的卻是「膠澳事變」爆發後,中**隊表現出的戰鬥力遠超過各國陸軍軍人們的想像,在事變爆發時,和其它國家一樣,巴黎也認為中**隊很難支撐48個小時,可中國人不僅撐了下來,而且還迫使日軍不得不一再動員軍隊,以改變戰場的僵持局面,可日軍的動員換來的卻是更為空前的損失。
「中**隊再差,也不會比英印殖民地兵團差吧!」
在心下嘀咕一著,康德又看了一眼桌上的另一份情報,這是一份軍事情報,是駐華武官根本對中**隊作出的分析評價。
「在中**事力量中,分為中央陸軍、省軍,其中中央陸軍是以袁世凱所編練北洋新軍及民國後效忠於其的軍隊編成,省軍則是革命期間各起義省份新軍編練而成。而以其規模及戰鬥力而言,在目前中國,僅只有中央陸軍、江蘇陸軍可作依持!
……中央陸軍,儘管名義上為中央陸軍,但事實上,即便是袁世凱所擔任的角度,亦只是一核心領袖的角色,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中央陸軍中各師師長無不將軍隊視為私軍,在此次衝突期間,陸軍部段祺瑞總長欲從各地抽調精銳編成第一軍,以支援山東戰場,但卻因各師長官牴觸,未能成功,後若無袁世凱嚴令,恐現第一軍所繫五旅新建部隊亦無法成行。
各師長官的牴觸使得袁世凱不得不考慮建立新的中央陸軍,目前陸軍部的這一計劃正在依靠美國治淮貸款有序進行中……但作為主持者之一的陸軍總長段祺瑞無疑懷有私心,其派出心腹徐樹錚主持第一軍,顯然是欲將第一軍納入新式中央軍中,從而建立個人武力。」
這些中國將軍啊!
在心下感歎著中國將軍的「私慾」以至將軍隊視為私有,康德又繼續向下看去。
「從時間上來看,江蘇陸軍可以分為1913年之前與之後,之前由清國江蘇新軍為骨幹編成的效忠革命黨人的江蘇陸軍可視為舊軍,而在革命黨人叛亂後,由淮海經略公署會同江蘇省編遣的江蘇陸軍則為新江蘇陸軍(以下簡稱新軍),其最初規模極為有限,僅三個步兵師,但與其它省軍不同,新軍強調效忠國家、服從議會,禁止軍人參政,其欲倣傚歐洲建立一隻純粹的陸軍部隊。
而膠澳衝突,正是因淮海經略使於新軍中宣揚民族主義所導致,根據南京領事館武官情報顯示,新軍精神狀態遠較中央陸軍更為飽滿,且訓練有素,得益於淮海經略使李子誠個人提供軍費,新軍武裝裝備可堪精良,其機槍、迫擊炮數量之多,亦歐洲陸軍強國亦無法與之相比。
在膠澳事變後,因戰場需要,江蘇陸軍隨之進行大規模擴充,其利用受訓勞工擴編七個步兵師,並迅速形成戰鬥力……
綜上所述,目前中國可向法國戰場提供支援者,一為中央陸軍,但考慮到中央陸軍內部因素,因此,只能謀求新編陸軍部隊,二為江蘇陸軍,其優點在於可直接向歐洲派兵,但不足在於,其為地方省軍,中央亦無權強令調動!
對於法國而言,如欲尋求中國向歐洲派出軍,則必須利用袁世凱以及各方將領之間的利益不一致性,尋求機會,從而迫使各方同意派兵。」
終於看完這一份報告之後,康德閉目思索片刻後,便拿起另一份文件裝進公文包,接著便走出了辦公室,今天他已經和俄國公使庫朋斯齊約好,共同拜見大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三人將會就一些問題舉行一次非正式會談。
「一直以來,法國都支持中國成為協約國的一員,在中國同日本的衝突之中,法國是毫無保留的站在中國一方!」
對於外交官而言,說起謊話來從來都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雖說在一個月前,曾親口拒過梁士詒「幫忙」的請求,但這會康德卻不會提及之前的舊事。
而梁士詒只是不予置否的笑笑,一個月前,他曾向包括法國公使在內的京城公使團提出了建議,希望他們發揮本國的影響力,迫使日軍撤軍,但是除去美國公使之外,其它各國公使,根本沒作出任何積極的回應,他們只是承諾,絕不會坐視日本擴大戰區。還有恐怕就是這會保持著沉默的俄國公使庫朋斯齊在私下表示的同情,他個人仇視日本,但是在這場衝突中俄國卻愛莫能助。
「當然,中國會銘記貴國的友誼與幫助!」
禮貌而客套的回了句話,梁士詒便沉默了下來,他已經接到駐法公使館的電報,在中國參戰的態度上,法國可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梁士詒的冷淡看在康德的眼中,只讓他於心下微微一笑,梁士詒是袁世凱賞識的為數不多的重臣。他祖籍廣東,出身書香家庭,光緒進士,授官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1903年因獲經濟特科試一等第一,被袁世凱任命為北洋編出局總辦,次年隨清政府議藏約全權大臣唐紹儀赴印度與英國代表談判,之後,歷任郵傳部五路提調,交通銀行邦理和鐵路總局局長等職,始掌交通大權。武昌起義後為袁世凱內閣郵傳部副大臣,曾策動電逼清帝退位,為袁世凱登上大總統寶座奔走效力。
南北議和達成之後,被袁世凱任用大總統府秘書長兼交通銀行總理,成為交通系統首領。其時45歲的梁士詒大權在握,尤其對於一戰問題,他作為大總統的心腹,參與各種機密的決策,因其精於商道,通曉國際關係走勢,很受袁世凱器重,有「二總統」之稱。同時,他手握財權,有「財神」之號。梁士詒雖善弄權術,但目光遠大,視察開闊、獨到,一些外國觀察家稱其為「中國的馬基雅維裡」,而最重要的是在中國政府中,他屬於參戰派中的「派兵派」,所以梁士詒才會成為康德的首選目標。
「梁秘書長,在過去的兩個半月中,巴黎一直在討論著貴國提出的參戰條件!」
果然!康德注意到當自己提到「參戰條件」的時候,梁士詒的眉頭微微一跳,顯然對於中國人而言,他們同樣在乎條件,康德朝著庫朋斯齊看去一眼,從對方的眼中,他同樣讀到了笑意,對於中國,俄羅斯同樣有著他的需求,同法國不同,俄羅斯所需要的物資層面的支持,可兩國的對中國的需求卻是一致的,也正因如此,法國才會拉上俄羅斯。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公使閣下,法、俄、英三國早已經原則上同意了我們在宣戰前提出的要求!」
梁士詒的臉上依然帶著微笑,戰前他們就同意了,只不過後來因為日本人的阻攔,他們又收回了曾經許下的諾言,他們現在之所以會再提舊事,恐怕還是因為中國「宣而不戰」以及兩國對中國的需求,使得他們重提舊事。
「是的,所以,法國願意向中國提供五億法郎的貸款,幫助中國擴充兵工廠!」
他的話聲不過是剛一落下,在梁士詒還未回過神來的時候,庫齊朋斯便接腔說道。
「俄羅斯同樣願意向中國支付一億盧布的軍械定金,用於購買中國兵工廠生產的軍械!」
相比於法國提供的貸款,俄羅斯的需求非常簡單——軍火以及其它各種軍需物資,從1914年9月份,土耳其人掐斷了黑海通道之後,俄羅斯的物資供應就開始接濟不上了,現在俄羅斯什麼都缺少,從軍裝到軍火,總之但凡是軍隊需要的、民間需要的,俄羅斯都嚴重匱乏,所以俄羅斯才會在法國剛一提議,就第一時間表示支持。
俄羅斯需要軍火,而法國人出錢擴建中國兵工廠、派出專家指導中**工生產,再經由鐵路把武器運往俄羅斯,正是俄羅斯所需要的。
「梁秘書長,法國向中國提供的代貸款,將以中國向其提供軍械出口為條件,中國通過生產軍械償還貸款,我想沒有比這更豐厚的條件了!」
即便是面對如此豐厚的提議,但梁士詒始終頭腦清醒,臉上未露出任何歡喜之色。
對歐戰的爆發梁士詒一直都頗為關注,並認真研究一戰對世界格局及中國命運的影響。早在戰爭烽火在歐洲剛剛燃起之際,梁以其獨到分析,預測一戰對國際格局、中國前途影響深遠,呼籲中國應當機立斷,主動參戰,並預言德國寡不敵眾,決不能久勝,中國因此可加入協約國一方,對德宣戰。此舉一可收復山東,二可幫助中國加入戰後和會,分享國際論壇,參與國際新格局的建設。概言之,參戰有利中國長遠發展及大戰略。當一戰進入到1915年時,梁氏更是認為協約國必勝,主張中國一定要把握時機,適時參入。
但在戰爭初爆發時力圖乘機成為東亞霸主的日本,竭力阻撓中國的參戰計劃及復興圖謀。日本的反對導致中國的參戰謀略胎死腹中,未能付諸實施。
參戰受阻,雖然使中國加入國際社會的大戰略一時受挫,但梁士詒的參戰之心心並未因此消沉。而在「膠澳事變」爆發後,在梁士詒看來,想救中國除去戰場上頑強抵抗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儘管通過主動宣戰,使得日本不能假「中國是暗中同盟國」的理由,坐實進攻中國的借口,但在梁士詒看來中國絕不能停留在那種「宣戰不戰」的局面,而應該主動加入這場戰爭,成為這場歐戰的真正參戰國,如此以來,除去「十二條參戰理由外」,在他的心裡還思考著另一點,利用「戰時之鮮血締結之同盟,為中國謀他日之未來」,因此他參與一戰的決心更為堅定、迫切。因為他知道,倘不如此,中國甚至可能會在未來淪為日本的附屬國,此次衝突或許能阻止日本陰謀得逞,但那也只是暫時的,遭受重創的日本勢必會在將來加以報復。
對中國而言,派兵歐洲,一可以爭取時間,二可借歐洲戰場訓練軍隊,借歐洲之手武裝軍隊,從而確保他日,面臨日本再次入侵,國有將可用,將有兵可使,兵有械可操,而戰時同盟的關係,可以幫助中國同協約國加強聯繫,以實現中國參與國際社會及成為平等一員的外交大戰略,進而在他日中日發生衝突時,英、法等國會在心理上傾向於中國。
所以推動全面參戰,在梁士詒看來,直接關係到中國的未來,可現在,面對法國公使提出的整頓中國兵工業,這原本應是三條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條件,他卻出人意料的沉默了下來,他清楚的知道,對方要什麼,法國人要的是軍隊!要的是中國向法國派出軍隊。
但……在梁士詒陷入思索的時候,康德公使終於提到了正題上。
「我們認為,作為協約國一員的中國,所展現的力量,並不應該僅僅局限於,為協約國提供軍需,中國完全有能力在國際的舞台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