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百七十九章 春秋五霸,戰國再起【求訂閱,求收藏】 文 / 小菜送上
第一百七十九章春秋五霸,戰國再起【求訂閱,求收藏】
卻說周室失德,天下諸侯紛紛擁兵自立,其中,齊桓公重用管仲,迅速奠定了齊國的霸主地位,也開啟了春秋之局。
桓公四十一年,管仲重病,桓公問其何人可代之為相,又舉出易牙、開方、豎刁三人,卻被管仲一一反駁,並叮囑桓公不得與三人親近。可惜,管仲死後,桓公不聽管仲之言,重用三人,使得三人專權,將齊國的大好局面斷送。不久之後,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
冬十月七日,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對方,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於床上停留整整六十七天之後,新立齊君無虧才將桓公收斂。可此時齊國已大不如前,再也不能號令天下。
卻說北方晉國,國土遼闊,又地處中原要衝,國力強盛無比,可惜國君昏庸,未能有所做為,至獻公之時,晉國更是衰落不堪。那獻公寵信愛姬,使得國政大亂,國中之人多有逃走者,便是其公子重耳也因此***。
不過這重耳向來仁德,很受百姓愛戴,最終在秦穆公的相助之下,繼承晉國君位,是為晉文公。文公繼位之後,改革政治,發展經濟。整軍經武,取信於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國,在諸侯中威信很高。後來,楚國攻打宋國,楚軍包圍宋國都城商丘。次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戰大敗楚軍,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二位霸主。
再說相助文公成為霸主的秦穆公,其也是胸懷大志,奈何秦國地處西陲,又無賢才輔佐,秦穆公為此煩惱不已。為此,秦穆公特令眾大臣舉賢,可惜所得之人皆不如意。直到有人向穆公推薦穆姬媵人百里奚,言其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材,知曉百里奚才能之人也是紛紛附和。
穆公見如此多的人推薦,心中不由得有些期待,趕忙命人去請,卻得知百里奚已經逃到楚國。秦穆公想以重金贖回百里奚,可又怕楚人不與。於是便派使者至楚,以五張公羊皮贖回。楚人不知百里奚之才,還以為百里奚得罪了穆公,當即便同意了。當七十餘歲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國之時,秦穆公親自為他打開桎梏,封其為國相。百里奚又舉薦好友叔,穆公欣然同意,將叔請至秦國,任其為上大夫。
如此,秦國在百里奚的治理下,漸漸強盛起來。
話說秦國多次相助晉國,可晉國卻從未有過回報,秦國上下皆是憤憤不已。秦穆公三十二年冬,晉文公疫,穆公見此,便派百里奚之子孟明視、叔之子西乞術與白乞丙三將帶兵攻晉,可最終卻在崤山大敗,三將盡皆被擒。兩年後秦穆公又派孟明視等帶兵東向,與晉軍戰於彭衙,秦軍再敗,秦東進的路被晉牢牢地扼住,只得轉而向西發展。
穆公三十六年,秦穆公親自率大軍討伐晉國,渡過黃河之後,將渡船全部焚燬,以表誓死克敵之決心。之後大戰數場,秦軍奪得王官和郊,晉軍不敢出戰,秦軍從茅津渡過黃河。到南岸地,在當年的戰場為戰死地將士堆土樹立標記,然後回國。三十七年,秦軍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後收服二十多個戎狄小國,稱霸西戎。
自此,秦穆公便成為春秋第三霸。
再說楚國自城濮之戰,拜於晉國之後不久,子商臣便繼任國君,是為楚穆王。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楚穆王在位不久便暴病身亡,後由其子旅即位,這旅便是赫赫有名的楚莊王。
楚莊王即位之後,卻是整日打獵、喝酒,不理政事,還命人於宮門口掛起塊大牌,上寫「進諫者,殺毋赦。」群臣皆是暗暗歎息不已。可眾人卻未想到,楚莊王此番卻是故意為之,為的便是分清朝中大臣中之忠奸。
如此三年之久,楚莊王終於辨識忠奸,然後便開始整頓內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將伍舉、蘇從提拔到關鍵的職位上去。當時楚國的令尹和斗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位。楚莊王便任命了三個大臣去分擔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權力,防止斗越椒作亂。
待楚國穩定之後,楚莊王便開始對外用兵,先是滅了庸國,後又戰敗宋國,便是陸渾的戎族也被楚軍打得慘敗而歸。楚國經此數戰,頓時實力劇增。楚莊王見此情況,不由得也想像齊桓、晉文、秦穆一般,得到中原眾諸侯的承認,於是,楚莊王便與大周邊界陳兵數十萬,閱軍示威,嚇得周王急忙派大臣前去慰勞。
可即便如此,中原眾諸侯還是對楚國不甚在意,畢竟城濮之戰歷歷在目,眾人對楚國之實力還是投以審視的目光。楚莊王得知此事,心中無奈,再加上征戰數年,國力消耗甚大,只得安心發展楚國民生。
楚莊王放棄征戰之後,便又請了一位楚國有名的隱士孫叔敖,以其為令尹。孫叔敖繼任令尹之後,命人開墾荒地,挖掘河道,獎勵生產。為了免除水災旱災,他還組織楚國人疏導河流,以此灌溉成百萬畝莊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糧食。如此數年,楚國國力更加強大起來,先後平定了鄭國和陳國地兩次內亂,終於和中原霸主晉國衝突起來。
楚莊王趁陳國內亂的時機,發兵降服了陳國。次年,楚莊王親自率領大軍去進攻鄭國。可那陳國、鄭國皆是晉國的屬國,楚國發兵陳、鄭二國,便是向晉國挑戰,對晉國的霸主地位不承認。於是,晉國也未曾多想,直接派出大軍前來與楚軍大戰。
兩軍戰於黃河之畔的邱城,這一場大戰中,晉國人馬,一戰之間幾乎全部覆滅,經此一役,楚國終於洗刷了城濮之辱,漸漸開始為中原眾諸侯承認。之後,楚莊王又陸續傳魯、宋、鄭、陳等國歸順。自此之後,楚莊王繼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之後,成為另外一個霸主。
後來,晉楚兩國再度爆發兩次大戰,雖皆以晉國獲勝收場,但楚國在中原地區仍與晉國保持勢均力敵地態勢。連續不斷的大戰給兩國百姓帶來巨大的負擔,周圍的小國家對此也是深惡痛絕,加以晉楚兩大國勢均力敵,誰都無法吃掉對方。於是由宋發起,舉行了兩次會盟,此後雙方也是少有大戰。
當中原諸侯爭霸接近尾聲時,地處江浙的吳、越也開始了發展。吳王闔重用孫武、伍子胥等人,吳國發展迅速,尤其是大軍實力更是強盛無比。後吳王以伍子胥為大將,統兵伐楚。吳軍攻進楚都郢,伍子胥為父兄報仇,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而楚王不得已之下,只得***在外,後得秦國相助,才得以富國。
吳國在大勝楚國之後,吳王甚是志滿意得,便不聽伍子胥之言,揮師南進,討伐越國。越王勾踐率兵迎戰,大敗吳國,便連吳王也受了重傷,臨死之際,吳王囑咐其子夫差,誓要為其報仇,否則便不為人子。夫差緊記先父之言,拜的伍子胥為師,命其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
兩年之後,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趕忙勸住,然後又獻計,派人前去賄賂吳國大臣伯喜否,以期能夠饒其一命。勾踐此時正是彷徨無計,聽了文種之議,趕忙同意。然後便派文種帶著美女西施和珍寶賄賂伯喜否,伯喜否貪財之人,一見文種獻上珍寶,便答應帶西施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西施,伯喜否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這時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可惜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地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於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可他又怕自己貪圖享樂,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於是便晚上就枕著兵戈,睡在稻草堆上,還於房子裡掛上一隻苦膽,每日清晨起身之後,便要嘗嘗苦膽,以此提醒自己勿忘國恥。而且,還命門外的士兵隔段時間便要問:「大王可曾忘卻三年之辱?」
如此不斷勉勵,勾踐更是發奮圖強,他命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而自己親自到田里與農夫一起幹活,便連其妻也是紡線織布。勾踐如此舉動,卻是感動了越國百姓,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再說吳王夫差自從戰勝越國後,以為沒有了後顧之憂,從此沉迷於西施的美色,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不顧人民的困苦,經常出兵與其它國家打伏。他還聽信伯喜否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伍子胥臨死前說,:「你們一定要在我的墳墓上種植梓樹,讓它長大能夠做棺材。挖出我的眼珠懸掛在吳國都城的東門樓上,來觀看越寇怎樣進入都城,滅掉吳國。」
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數年之後,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兩年之後,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隊,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想起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拔劍自刎。勾踐北上與齊晉會盟於徐,成為最後一個霸主。
卻說晉文公回晉即位之時,有不少與他***之人也一同回國,之後,這些人漸漸在晉國成為貴族,晉國的國政亦落入這些貴族(智、趙、韓、魏、范、中山)手中。貴族之間也互相傾軋,晉國貴族只餘下智、趙、韓、魏四家。智氏出兵攻趙氏,並脅迫魏韓兩氏出兵。戰事持續兩年,後趙氏遊說魏韓兩家倒戈,滅智氏,瓜分智地並把持晉國國政。
數年之後,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公僅餘絳、曲沃兩地。大周天子無力主持公道,只能加封三家為侯國。
從此春秋止而戰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