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匡扶後周

小說博覽 第452章 各有心機 文 / 張建邦

    李重進輕輕一勒韁繩,胯下戰馬不情願地放緩了腳步,很快就在堤壩上停了下來。{更新}他隨手將韁繩一扔,跳下馬來,信步在堤岸上的青石路上走著。李重進身後的百餘騎兵根本不用他下命令,全都自發地勒住了戰馬,靜候著他的命令。從遠處看去,人如鐵,馬如龍,好一支勁旅!

    李重進一邊走著,一邊暗自尋思當前的局勢。其實他對於皇位也有野心,誰讓皇帝的智商有問題呢!當年郭榮在位的時候,他就曾弄出「點檢作天子」的木條,將老對手張永德拉下馬。不過李重進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一番舉動卻讓董遵誨佔了大便宜,成為了新朝中數一數二的風雲人物。而他自己卻困守淮南道,名義上擔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實際上卻只是一方節度使而已。

    現在倒好,京中各處早被范質等五人瓜分殆盡,李重進基本上無法插手,雖然名聲顯貴,在朝中的勢力卻越見萎縮。所以,不甘寂寞的李重進這才想到了渾水摸魚、亂中取勝的法子,特意派人前去鼓動李筠造反。只要李筠心動造反,那范質等人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潞州,李重進就可以趁機將整個淮南道的軍政勢力全都掌控起來。到時候,無論是聯繫南唐,還是勾連遼國,都能夠安享後周半壁江山!

    李重進越想越是心動,眼睛亮得嚇人,嘴裡小聲嘟囔道:「李筠啊,李筠,拜託你多撐些時間!到時候。你要是不幸早死,我李重進一定會給你修廟!」

    李筠可不知道李重進居然這麼許諾。要是他真知道李重進的盤算,說不定李筠就會先發制人,派人揭發李重進謀反之事,以轉移朝廷的注意力。只可惜世上沒有這麼多假設,所以李筠對於李重進的使者翟守珣很是慇勤,噓寒問暖。

    李筠笑瞇瞇地說道:「聽你的說法,既然李公也有清君側之意。那只要他起兵清君側,我李筠不才,願率三萬精兵在北方與他遙相呼應,南北夾擊,消滅范質等權奸!」

    翟守珣心中暗地嘟囔:你以為我們和你一樣傻啊,誰先起兵。誰就是朝廷的第一打擊目標。既然你前不久已經做出了一些聲勢。那我們豈能不推波助瀾,讓你吸引朝廷的火力!三萬精兵,你李筠養得起這麼多人嗎?別蒙人了!

    翟守珣微笑著說道:「我家主公雖然也有意起兵,不過他的資歷不夠,哪像李公這般得到了大家的推舉!只要李公您起兵清君側,別的不說,我們淮南軍已經會動用五萬大軍從南方接應你們。到時候,大業可成!陛下也可以祛除權奸,真正親政!」

    呸!李筠在心中冷笑一聲,老夫剛剛說自己麾下有三萬精兵,你這邊隨即說有五萬大軍,你穿開襠褲的時候,老夫已經上陣廝殺多年了!還從南方接應呢,你糊弄誰呢?咱們兩軍相隔千山萬水。別說相互呼應,能夠互通消息就算不錯了!不過李筠心中也有自己的盤算。你別以為我傻,咱們走著瞧。

    顯德七年四月十四日。後周原昭義軍節度使李筠起兵清君側,他向天下發佈檄文,歷數范質等五人欺君罔上、篡奪君權的罪過,說他起兵討伐,絕不是因為與范質等五人有什麼個人恩怨,而是為了匡扶社稷、重定乾坤。

    在起兵儀式上,李筠還向麾下眾將宣佈:淮南道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進也將加入到清君側的行列中來!如果大家不相信,李筠這裡還有李重進的親筆書信為證!

    這一消息,立即極大地振奮了軍心士氣,讓此前不看好李筠的人轉變了念頭。李重進可是一員悍將,現在麾下又有數萬精兵,如果能和他南北夾擊,那朝廷兵馬又何足畏懼?!

    而翟守珣聽聞此事,頓時傻了眼,終日打雁沒想到被它啄了眼,自己這回可算是陰溝裡翻了船!翟守珣此時也只能火速派出使者,前往淮南通稟此事,讓李重進有所準備。

    李筠還宣佈,為了迅速掃除范質等人的霸權勢力,他已經暫時向北漢國主劉鈞借兵,等到陛下親政之日,這些北漢兵就會返回北漢,絕不在後周境內停留。為了表示他的決心,李筠特意命令牙將劉繼仲率人押送後周監軍周光遜前往北漢,遞交檄文,請求北漢的援兵。

    不過李筠並沒有想到,他起兵的消息會如此迅捷地傳入開封府。就在潞州城內,有一家以鴿子肉為特色的酒樓今天悄悄放飛了數只鴿子,有一隻鴿子迅速飛抵了孟州。孟州消息點的留守人員馬上將信鴿腳上捆綁的情報取出,謄寫數份,然後又以信鴿發往開封府。數天之後,開封府裡的王政忠得到了李筠謀反的消息,他立即將此消息轉報董遵誨。

    董遵誨拿到消息,馬上提議召開五人聯席會議。在會上,董遵誨拿出了這封情報,對眾人說道:「我今天收到確切消息,李筠以清君側為名正式起兵。而且他還在起兵儀式上透露,淮南道節度使李重進與他勾結,兩人立有盟約,並出示了李重進的親筆書信作為信物!而且李筠還向北漢派出了使者,準備向北漢借兵南下。」

    這下大家全都傻了眼,范質歎息一聲,對董遵誨行了一禮,慚愧地說道:「都是老夫的錯,前段時間你就提醒我,說李筠有謀反的趨勢。結果老夫並沒有在意,這才釀成現在這樣的大禍!讓李筠與李重進能夠聯合起來,南北夾擊!」

    韓通皺著眉頭說道:「僅憑李筠的一面之詞,並不能認定李重進也參與了謀反,萬一這是李筠的挑撥詭計呢!我建議調集人馬,集中力量對付李筠,至於李重進,小心戒備就行!等到消滅了李筠,咱們再與這李重進算賬!」

    眾人紛紛點頭,董遵誨也頷首同意,他還對眾人說道:「去年淮南大旱,作物大方面減產,還是先帝向百姓們提供了糧種和救濟口糧,這才讓他們存活下來。現在李重進就算是起兵謀反,倉庫中也沒有存糧,他應該等到秋收後才有足夠的糧食!只要咱們從現在起控制流向淮南的糧食數量,就能延遲李重進發動的時間,咱們就可以集中力量消滅李筠!」

    眾人紛紛贊同,隨即後周這副龐大的戰爭機器又開始了運轉……(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