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匡扶後周

小說博覽 第447章 皇帝之死! 文 / 張建邦

    郭榮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然是深夜時分,宮殿裡的油燈已經全部點燃,宮女們小心翼翼地在左右侍候,然而她們的影子卻在牆上來回搖曳著,就像是某種未知怪物。其實大臣們何嘗不是如此,在皇帝面前大家恨不能搖尾乞憐,裝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樣子來,可是卸去了他們的偽裝,誰知道他們心裡怎麼想?!比如說現在,朝廷中的臣子們,他們居然敢反抗郭榮的安排,將柴宗訓劫走,實在是欺君罔上,其心可誅!

    一直在旁邊忙碌的李太醫正在慢慢收拾手中的工具包,將一枚枚銀針插回皮兜裡,臉上全是汗水,半是辛苦,半是緊張。皇帝突然昏迷,病情大為加重,已非藥石所能及,他能做的只是為皇帝針灸一下,刺激皇帝的神經,暫時讓他清醒過來,其實這也是在飲鴆止渴,長期下去對皇帝沒有任何好處!只是,李太醫心中發冷,自己還能給皇帝針灸幾回呢?

    郭榮長喘了一口氣,在宮女們的服侍下勉強坐了起來,出了一身冷汗。他破天荒地對那李太醫笑了笑,低聲說道:「辛苦你了,朕還能撐多久?」

    李太醫沒敢說話,郭榮右手一揮,所有的宮女都快步退出宮殿,只有幾名最最忠心的衛士在宮殿四周警戒著。

    李太醫低聲說道:「陛下乃是天子,現在只是龍體微恙,只要細心調理。自然……」

    在郭榮的注視下,李太醫緊張得鼻子也開始冒汗。實在是不敢說瞎話,只能在地上連連叩首:「微臣無能,微臣無能!」

    短短幾下,李太醫的額頭已經被磕得鐵青,郭榮歎息一聲,低聲說道:「朕恕你無罪,其實朕也知道。現在朕已經是油盡燈枯,坐等死亡!可是朕實在是不甘心,朕願意將江山傳給誰,那是朕的事情,外臣居然敢在裡面攙和,實在是肆意妄為。不為人子!李太醫。你替朕看病多年,朕如今倒要麻煩你一件事,幫朕去傳個消息!朕不是刻薄寡恩之人,只要你辦成此事,朕保你子孫三世富貴!」

    李太醫很想答應下來,郭榮是個比較講信用的人,而且大家也有數年的交情。於情於理自己都應該幫他。只是現在,就連郭榮這個皇帝也無法向宮外正常傳遞命令,自己這個小小的太醫又有什麼辦法?!他只能在地上連連叩首,很快地上就出現了一灘血跡。

    郭榮皺著眉頭問道:「不就是個消息嘛,難道說真有人封鎖了宮禁?!難道韓通也背棄了朕?」

    李太醫趴在地上,低聲說道:「陛下的所有政令現在都要經過審理,大部分命令都會正常傳遞,唯有調兵的命令。只能是泥牛入海無消息!內外群臣入宮都要搜身,任何字紙都會被沒收。這不是一個人的決定。而是外朝大多數大臣的聯合決議,而且這命令得到了丞相們的副署。比聖旨都要管用!」

    郭榮聽到這裡,心中又是一涼,差一點再次昏倒。他皺著眉頭說道:「李太醫,你給朕看病多年,這裡也沒有外人,你跟朕說實話!難道說這江山非要郭家人繼承不行,還是有人在逼迫群臣?想來這些人的力量也有限,那為什麼群臣這次如此堅決地與朕作對?」

    李太醫也不敢抬頭,只是低聲說道:「陛下,微臣只說自己的想法,陛下不要怪罪!」

    郭榮輕輕頷首,李太醫就繼續說道:「咱們大周南征北伐這麼多時間,打下了大大的疆域,國庫也獲得了大量的財富。可以說,自唐朝覆滅一來,咱們大周已經成為中原最強盛的勢力!數十年來,百姓們流離失所,都想過一段安穩的日子;百官們也是如此,大家都想著過過舒適的生活,誰也不想重新在戰亂中辛苦度日!

    如果……如果晉王登基,一定會蕭規曹隨,朝廷政局就會平穩過渡,一如往常。而大家也可以安享平安生活,快樂、幸福而又美滿!但是如果陛下再另外尋求子嗣,那陛下將他冊立的那一天,就是戰亂開始的那一天!現在各地藩鎮,礙於陛下的威名與大軍的震懾,全都臣服於中樞。可到了那個時候,失去了陛下的坐鎮,忠於先帝的將軍們與忠於陛下的將軍們肯定會大打出手,我大周實在是經不起這折騰啊!」

    郭榮歎了一口氣,萬丈雄心都化為須有,他低聲說道:「這麼多臣子,也只有你跟朕說了實話!怪不得連董遵誨這樣忠心的臣子,都開始主動保護起郭信來,原來如此!也罷,既然大臣們都願意郭信即位,既然大家覺得他能延續朕的這些現有國策,那朕就聽他們一回。反正朕即位這幾年來,一直跟他們作鬥爭,朕馬上就要……這次就遂他們之意吧!」

    李太醫不敢有任何舉動,只是趴在地上。他心中暗道:陛下,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現在我們出入宮禁都會經過反覆檢查,一言一行都會有人向丞相們稟告,我們容易嗎?!而且聽說宮中已經死了數十名忠心的侍衛,歸家探親的宮女更是被杖斃了十幾名,他們如果知道所效忠的陛下最後居然與群臣講和,那他們死得實在是太冤了!

    郭榮一指遠處的几案,對李太醫說道:「你去向韓通傳旨,說朕決議傳位於晉王,命他整合內外防務,提高警惕!命他向董遵誨傳信,讓他護送晉王,回京登基!另外通知群臣來此商議此事,起草傳位詔書!」

    話說到這裡,郭榮已經沒了氣力,李太醫連忙跑到几案邊上,匆匆寫了諭旨,交予郭榮審閱,而後蓋上了郭榮的印璽。見郭榮再無安排,李太醫這才離開了皇帝的寢宮。他還沒走多遠,就被一群禁衛們圍了起來。李太醫連忙舉起手中的諭旨,大聲喊道:「陛下決意傳位於晉王,命令群臣入內起草詔書,這是陛下的諭旨!」

    聽到李太醫的喊話,在一旁隱蔽處監視他的韓通立即起身,大踏步走了過來,接過了李太醫手中的諭旨,發現上面所加蓋的正是皇帝的隨身印璽。

    韓通忍不住一陣激動,他雖然忠於皇帝郭榮,但更加忠於立下赫赫戰功的太祖郭威,這段時日郭榮遲遲沒有下達讓郭信繼承皇位的詔書,加上又有傳聞郭榮也從柴家挑選後嗣,韓通雖然對皇帝比較忠誠,卻還是在范質的勸說下投向了郭信,封鎖了內外宮禁。如今陛下已經下了決心,自己終於不用再做這夾心人了!

    韓通笑著對手下說道:「立即派人向范公、王公、魏帥通告此事,讓他們高興一下。同時,馬上派人去李洪義、董將軍那裡通知此事,讓晉王放心入京。陛下終於回心轉意了,我韓通總算是對得起先帝對我的恩德!」

    不久,范質等人就得到了消息,他們立即趕往宮中,在朝中進行商議。緊接著眾人下令讓韓通調換禁宮侍衛,將其中的內侍、衛士全部撤走。

    郭榮既然已經決心傳位於郭信,對此也不再抗拒,很是配合。他心中也明白,群臣害怕他剛強的性子再次發作,以禁宮侍衛來剿滅群臣的反抗。但郭榮既然打定了傳位於郭信的主意,哪裡還會反悔?等到侍衛們全部退走,天色已經微亮,現在已經是六月十九日了。

    群臣見皇帝主動配合,讓所有侍衛、內侍、宮女撤走,心中也是大安。大家一起入內,鄭重地向皇帝拜倒叩見。所有人都明白,這可能是郭榮最後一次接受群臣的參拜。

    郭榮主政後周數年來,建立禁軍,南征北伐;營造帝都,暢通水路;改革政治,富國安民。只可惜他總是率先垂范,事必躬親,以至於操勞過度,病重難返,最後壯志未酬身將死。

    許多人看著年紀輕輕卻已經有了白頭髮的郭榮,忍不住流下淚來,大家忍不住哀聲叫道:「陛下……」

    郭榮看著熟悉又陌生的群臣,心中也是感慨萬千,他微微一笑,對群臣說道:「朕當日與王樸相約,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如今才過了五年零六個月,沒想到朕就要拋下這些未完成的基業……朕的弟弟雖然不算太聰慧,但他本性純良、敦厚實在,就交給你們眾位輔佐了!」

    「陛下……」許多人泣不成聲,還有人更是連連叩首,為先前自己對皇帝的忤逆而懺悔。

    突然殿門大開,晉王郭信快步跑了進來,一邊跑一邊喊道:「皇兄,皇兄!」

    他滿臉焦急,充滿了毫不作偽的關心,緊緊握住郭榮的手,眼中更有淚忍不住淌下來。郭榮看著這個敦厚的弟弟,心中也有些歉疚,他反握住郭信的手,大聲說道:「吾弟當為堯舜!」

    九五九年六月十九日,一代雄主郭榮駕崩。此後不久,長期昏迷的王樸也隨之而去。八月,翰林學士竇儼擬定了大行皇帝的謚號:「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