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428章 南唐事變(上) 文 / 張建邦
郭榮返回京師之後,任命唐將馮延魯為太府卿,讓他充當信使,又任命衛尉少卿前唐使鍾謨為副使,前往江南送上後周本年的歷書,並賜給唐主御衣玉帶。不過與歷史不同的是,郭榮並沒有給予李景金銀器具及牛羊馬匹,因為剛剛充實起來的國庫在支付完撫恤金和購買耕牛的費用之後,在減免了數十處州縣的賦稅之後,實在是沒有餘力再對南唐進行大規模賞賜。
唐主看到馮延魯等人之後,雖說是熱情接待,將他冊封為刑部尚書,但心中卻也感到一份屈辱。尤其當郭榮釋放五千七百五十名俘虜之後,整個南唐都在盛讚後周皇帝郭榮的仁慈與慷慨,李景心中更覺鬱悶。
其實人就是這樣,當郭榮率領大軍試圖南下的時候,李景為郭榮止步於江北而感到欣喜不已;可是當郭榮撤兵回國之後,李景又為郭榮侵佔了自己江北的土地而感到懊惱憤怒。
而他的幾個舊日寵臣,卻沒有感覺到李景的轉變,還在為南唐達成與後周的和議而感到興奮。
過去,左僕射、同平章事馮延己憑借提出恢復中原、統一中原的方略而得到李景的賞識,現在好不容易才達成和議的他們卻天天對後周皇帝郭榮歌功頌德,引發了李景內心的強烈不滿。
而翰林學士常夢錫也對馮延己等人看不過眼,時常向國主進言:「奸邪們說出的話,雖然聽起來忠心耿耿。但如果沉溺於他們的甜言蜜語,那咱們大唐危矣!」尤其當馮延己的黨羽們對馮延己大肆讚賞,對後周百般崇拜的時候,常夢錫忍不住大笑道:「眾位先生過去總把主上比作堯舜。現在卻將咱們的大唐自認為『小朝』,將周朝認作是『大朝』,何其可笑!」
雖然李景迫於馮延己等人的壓力,對這常夢錫多加斥責,可在李景的內心,卻對他充滿了認同。尤其當常夢錫身死之後,李景更是心有愧疚,對馮延己等人充滿了厭惡。
而且李景當時為了改變後周朝野對南唐的不滿。曾經提出自己遜位的建議,雖然郭榮處於多方面的考慮,予以反對,並讓鍾謨前去安撫李景。讓他安心為王;可南唐朝廷上下,居然有很多人贊同,這讓權力**極強的李景,心中更是不滿。
這時的司天監沒有意識到李景態度的轉變,居然上奏了一封奏章。上面說:「天上星象發生了嚴重變化,王上應該放下所有的政務,以化解這災難。」
當李景收到這奏章的時候,心變得瓦涼無比。他強壓著心頭的怒意,對樞密副使李征古說起司天監的建議。詢問他的意見,對他說道:「國難正重。我想放下所有的政務,清心修行,不知道誰可以托付政事?」
在李景看來,李征古雖然桀驁不馴,在周軍南下時公然訓斥自己,對自己卻也算是一片忠心。自己說出這事之後,李征古一定會強烈反對。
可李景沒有想到,李征古居然連連點頭,連忙說道:「宋太傅精於政務,陛下如果對處理政務有所厭倦,不如暫時將這些個政務托付給他?」
李景心中大怒,卻裝出欣喜的樣子來,又去詢問陳覺的意見。陳覺也被權力沖昏了頭腦,沒有看出李景的試探之意,他也笑著說道:「宋楚公精通政事、忠於朝廷,陛下可以托付重任。日後陛下身居皇宮,那些令人煩惱的國家大事完全可以交給宋公來裁決實行,再行稟報。那時我們可以不時入宮來談佛論道,不亦快哉!」
李景心中狂怒,但他卻發現自己身邊竟沒有可以托付重任之人,不得已,他下令中書舍人陳喬起草詔書,將國事托付於宋齊丘。
陳喬大驚,立即入宮求見,對李景說道:「陛下如果頒布了這個詔書,那咱們唐國就成為宋齊丘的掌中之物,微臣再也見不到陛下之面了!」
見痛哭流涕、竭力阻止的陳喬,李景不怒反喜,笑著說道:「我大唐有你這樣的忠臣,實在是我大唐之幸啊!國事如此,即便因此而招惹到周朝的怒火,也比國家被權臣篡奪要強上許多!」
於是李景立即命令李征古前往江南西道,擔任鎮南軍節度使晉王的副使,同時免除其樞密副使的職務。免除馮延己左僕射、同平章事的職務,改任為太子太傅;免去陳覺樞密使的職務,只保留其兵部侍郎的本職。
一番調整之後,宋齊丘的羽翼被剪除大半,李景立即停頓下來,害怕引起郭榮的注意。而此時陳覺等人也察覺到了危機,他們絕不願意束手待斃,接近心思來進行反擊。思來想去,決定以郭榮的名義質問李景,除掉李景的心腹嚴續,反正李景不可能因為這麼點小事來面見郭榮。
果然,當陳覺自後周返回江南後,立即假傳郭榮的訓令:「聽說江南近年來抗拒中央的起因,都是同平章事嚴續的陰謀。如果你真的忠於大周,就獻上嚴續的頭顱,以表誠意!」
李景大驚,但他好不容易扶持其嚴續來與宋齊丘、陳覺等人抗爭,又豈會輕易放棄。在鍾謨的建議下,李景免去嚴續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的職務,改任其為太子少傅。同時悄悄派出鍾謨,向郭榮進諫道:「我唐國這段時間來對抗中央,主要是因為我過去年輕氣盛所致,以至於愚昧昏迷,這才做出了以上蠢事,與那嚴續並無關係。如今臣王已經免去他的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的職務,還望陛下饒恕他的罪行,不要與他一般見識!」
相對忠厚的郭榮,並沒有意識到李景試探的本意,他聽到鍾謨的說辭之後,對那嚴續倒是表示了一番讚賞之意。
而鍾謨回到南唐之後,李景得知了陳覺假冒上國旨意的真相,心中更是惱怒。加上郭榮無意干涉南唐的內政,李景頓時決定,對宋齊丘、陳覺等人動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