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匡扶後周

小說博覽 第417章 皇帝南征! 文 / 張建邦

    後周皇帝郭榮率領御營人馬剛剛抵達塗山大營,便接到了董遵誨的報捷文書。他不由得大喜,立即派人押送大批勞軍物資前往前線慰問將士,並速招董遵誨回營匯報詳情。

    此時濠州守將郭廷謂也聽說周主來此,連忙將城中防務安排一番,快馬前來拜見。當然,因為先前董遵誨已有相應安排,雖然韓重贇後來被調走,可郭廷謂已經被架空,這個防禦使現在當得有名無實。

    此時郭廷謂可再不擺名士做派,恭恭敬敬地向郭榮行禮問安。郭榮笑著說道:「朕南征以來,江南諸將相繼敗亡,鮮有人敢率軍反擊。只有你數次率軍出城,也只有你還保留著一份進取的勇氣。」

    郭廷謂連忙拜倒,叩首說道:「罪臣當日也是被人迷了心竅,妄圖阻攔大軍,罪該萬死,罪該萬死!現在皤然悔悟,願奔走於大周庭下,還望陛下恕罪!」

    郭榮大笑,居然親自上前將他攙了起來,笑著說道:「當時你還是唐國臣子,自然要勇於向前,現在做了我大周的臣子,也要效忠於我大周。

    不過你前些日子堅守濠州不肯投降,實在是有所不智。濠州這樣的小城,城防鬆懈,在我大周的攻擊下,其能夠持久下去?!就算是李璟在這裡堅守,日後也只有投降這唯一的一條路走!既然你能夠認清形勢,投向於我大周,朕當然既往不咎。不過你現在留在濠州也無事可做,不如兼任亳州防禦使。率領舊部協助我軍攻略天長,你看如何?」

    攻略天長,雖然意味著要上戰場,可是同時也有立功掌權的機會。現在董遵誨接連擊破唐軍。整個淮河一線,已經落入了周軍的控制之中,攻略天長並沒有多少風險。即便有些風險,可富貴險中求,哪裡還要講這麼多條件?!於是郭廷謂立即答應下來,樂呵呵地跟著周軍將領前去攻擊天長。

    郭榮又命令鐵騎軍右廂都指揮使武守琦立即出動,率領數百名騎兵奔襲揚州。前段時間韓令坤拿下揚州的時候,曾經破壞當地的城防。揚州並沒有堅守下去的底氣。所以當地的揚州守將一聽說周軍派兵前來,立即督促手下燒燬城中的官府民宅,縱兵趕著百姓過江南行,免得落入周軍手中。

    等到武守琦趕到揚州城的時候。城中住宅區中暗火未息,尚不斷冒著黑煙。而整個揚州城,已經被燒得空空蕩蕩,宛然一片瓦礫場!武守琦派人找了好久好久,這才從城中找到了數十名老弱百姓。這些人或是羸弱。或是殘疾,不方便遠行,唐軍守軍不忍心驅趕他們,這才讓他們留了下來。武守琦歎息數聲。將這一切據實上報。

    郭榮接到消息,並沒有長吁短歎。也沒有為這流民失所而悲傷。畢竟他是皇帝,首先考慮的是揚州納入了自己的治下。其次就為揚州百姓被唐軍挾裹離開而失望,這說明數年之內揚州的賦稅等於零。

    於是郭榮命令韓令坤率領本部人馬前往揚州鎮撫,防備唐軍偷襲並收容流民,權知軍府事宜。又派兵拔下泰州,攻陷海州。

    面對接連大勝的良好局面,郭榮開懷大笑,覺得自己的成績不遜於單獨領兵的董遵誨。而董遵誨知道伴君如伴虎,主動放低了姿態,拿出後學晚輩的態度來,仔細觀摩郭榮的調兵遣將方案。

    郭榮對此很是滿意,如果董遵誨志得意滿、驕縱蠻橫,那郭榮不介意讓他休息幾年,清醒一番。可既然董遵誨這般識趣,明瞭自己應處的地位,郭榮也將本著提拔後輩的念頭將他培養一番。

    畢竟郭榮一直沒有孩子,雖然他一直沒有放棄對自己的治療。在郭榮看來,自己年齡還不算太大,日後總有機會將病治癒,擁有親生骨肉。而等到自己孩子能夠長大成人、處理政事的時候,自己已經老朽不堪,那時正是董遵誨等新一代將領們施展才華的時候!

    因為有著以上考慮,郭榮對於此次大放異彩的董遵誨並沒有過多猜忌,而是很是喜悅地將他誇獎了一番,鼓勵他再加再勵、再立新功,並命令他率領本部人馬隨同御營東進,準備自淮河進入長江,進攻南唐的首府金陵。

    不過,郭威的打算在淤積的河道面前化為泡沫,等郭榮他們率軍來到楚州城北五里左右的北神堰時,發現河道淤積,艦隊根本無法通過。而如果想要南下進入長江,就得過楚州沿淮河入海,再沿著海岸線南下,自長江入海口逆流而上。這樣一來,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錢糧,而且輕型戰艦居多的後周水軍並沒有海洋行駛的經驗,很難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除此以外,南唐楚州守將張彥卿也拒絕了後周的勸降,楚州正好扼住了水軍沿淮河東進的渠道!

    面對這局勢,郭榮一面派出部隊圍攻兵少將寡的楚州,一面派人親自前往北神堰一帶探勘,希望能夠解決水路阻塞的問題。使者很快就找到辦法,建議郭榮命人挖掘楚州城西的鸛水,以便找到運河的故道。不過使者同時稟報道:經過他的現場探查,那裡地理形勢十分困難,非常不適合施工,如果一定要施工的話,將要耗費太多的民夫、錢糧以及時間!

    如果換成一般人當皇帝,那接連取得數次大捷的他,完全可以興高采烈地班師回營,或者大筆一揮,派遣某名將軍或文臣徵調民夫前去挖掘河道。

    不過郭榮是誰?他是愈挫愈勇、事必躬親的千古一帝,郭榮聽完使者的匯報,立即走出大帳,跳上一匹戰馬,領著董遵誨等親衛大將就來到了鸛水邊上。郭榮先前就有過治理水患的經驗,在調集了數十名水利巨匠一同策劃後,郭榮很快就重新做了一個規劃,提出來一個新的方案,並命令將士們立即按此執行。

    皇帝可是金口玉言,將士們誰敢不從,大家從楚州等地徵集了大量民夫,只用了十日時間就打通了運河的舊日水道!

    消息傳開之後,百姓們都認為周軍有神仙幫助,這才完成這一奇跡!百姓們於是獻上糧草或者主動投軍,意圖博取富貴。當然也有不信邪的,那就是堅守楚州的張彥卿!(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