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匡扶後周

小說博覽 第371章 噩耗?議和? 文 / 張建邦

    第371章噩耗?議和?

    二月二十日,吳越國主錢弘俶現後周軍隊持續佔了上風,便宣佈聽從郭榮的命令,派遣北伐軍進攻南唐,以策應後周軍隊。

    二月二十一日,郭榮命令韓令坤、白延遇率軍攻取揚州,並命令隨州刺史董宗本押運糧草物資。很快,韓令坤率軍攻下揚州,但董宗本卻押送過程勞累過、舊傷作,不得不交卸職務,返回隨州休養。返回隨州過程,董宗本聽說了董遵誨奪取滁州的消息,特意繞路來滁州看他。

    這天深夜,嚴打活動過去三天之後,滁州城外突然來了一支軍隊。守城將士不敢懈怠,連忙拋下火把照明四野,並命令這支部隊馬上退後。

    這支部隊聽到了城上的喊話聲,馬上有一員將領打馬衝到滁州城下,大聲喊道:「我乃是你們主將董遵誨的結義兄弟楊光義,軍護送的是董老大人,還請城上守將迅速開城,迎接老大人入城。」

    守城將士不敢做主,立即派人稟告董遵誨。董遵誨聽完匯報,馬上來到了滁州城頭。他外征戰多時,近也沒有收到家消息,誰知道城下是真是假。滁州城裡現關押了不少南唐軍俘虜,不排除南唐軍前來詐城的可能性!

    等他來到城頭上的時候,城下隊伍也點起了火把,火把下正是自己的結義兄弟楊光義。董遵誨便大聲問道:「兄弟,你不隨州守護,怎麼跑到這裡來了?」

    楊光義看到董遵誨,心很是高興,連忙解釋一番,說自己率軍跟隨老大人來到前線,向軍隊輸送糧草物資。但現老大人得了重病,不得不回鄉醫治。他正忙介紹情況,運送董宗本的馬車也來到了前面,車伕連忙挑開簾子,攙著董宗本勉力從車廂裡走了出來,站了火把下面。

    董遵誨轉世之後,與母親很親,但與父親卻有點隔閡。不過眼下戰亂之時看到至親,他也很激動,於是大聲喊道:「父親,光義說您生病了,找大夫看了沒,大夫開得什麼藥?」

    董宗本看見自己有出息的二兒子,心也很是欣慰,他笑著說道:「為父的病情並不要緊,年輕時的毛病又犯了,倒是你外征戰,一定要注意安全!」

    楊光義這時旁邊大聲喊道:「兄長還不打開城門,讓老大人入城歇息。他老人家近身體很弱,必須好好休息一番。」

    董遵誨輕輕皺了皺眉頭,大聲喊道:「父子雖是至親,可守衛滁州乃是陛下交給我的任務,城門不可深夜隨意開放!光義,你先命人城外紮下營盤再說。」

    聽到董遵誨的回答,守城的將士都覺得自己的主將過於謹慎,可是想想前不久前來搗亂的劉仁瞻,卻又覺得董遵誨的決定十分正確。不過楊光義卻很是失望,他敬佩的是有血有肉的董遵誨,不是一個古板嚴肅的老木頭!

    然而就楊光義失望的時候,董遵誨卻將防務委託給石守信、韓重贇兩人,自己帶著兩名軍醫坐著吊籃縋城而下,前來父親軍探望。

    走到近前才現自己記憶強健的父親,已經須半、消瘦異常,董遵誨忍不住眼一紅,拜倒地:「兒子不孝,讓父親擔憂了!」

    董宗本看到拜倒地的愛子,就想要伸出手來攙扶他,可這是個母慈父嚴的時代,講究的是含飴弄孫,而不是與兒子親近。董宗本只能輕輕咳嗽一聲,沉聲說道:「起來,這段時間你為了國事四處征戰,也算是辛苦。」接著,董宗本忍不住關切地問道:「你母親很是掛念你,幾乎天天嘮叨,只是我也知道戰事繁忙,並沒有派人給你送信。聽說你連打了幾場大仗,近沒受傷?」

    董遵誨上前幾步,走到父親跟前,笑著說道:「兒子現主要是指揮戰鬥,很少身先士卒地起衝鋒了,再說了,我天生神力,誰能傷得了我?!」

    董宗本輕輕咳嗽一聲:「莫要大意,征戰沙場還是小心為上……」

    董遵誨連連點頭,將身後的兩名軍醫叫了過來,向董宗本介紹道:「這兩人都是太醫院有名的大夫,因為有志於軍事,這才主動請纓,加入到我的醫療隊。孩兒特意請他們幫父親檢查下身體,開些藥方。」

    董宗本輕輕點頭,對兩位大夫勉強行了一禮,笑著說道:「有勞了!」

    兩位大夫哪裡敢受董宗本的大禮,連忙起身避開,然後走上前來,為董宗本號脈。一邊號脈,一邊皺緊了眉頭。

    董遵誨擔憂地問道:「我父親的病情如何?」

    兩位大夫商議一番,這才對董遵誨說道:「少將軍,老大人舊傷作,加上近勞心勞力,傷了元氣。不過醫治地尚屬及時,只要喝了我們開出的藥方,再細心調養、少思多食,至少可保十年壽限!」

    董遵誨不由得皺緊了眉頭,父親難道只剩下十年壽限了?!這可是個驚天霹靂!他忍不住哀聲說道:「這怎麼可能?你們兩人都是有名的大夫,麻煩你們多多想想辦法!求求你們了!」

    一邊說著,董遵誨一邊流下淚來,倒是董宗本卻笑著說道:「我前幾天還以為大限將至,很是擔心,如今聽你們一說,心大安,多謝你們!道安,生死乃是上天注定,不要做小兒女態!要是你實覺得有些遺憾,那就等回軍之後早日舉行大婚,為我董家添丁進口!」

    被董宗本這麼一說,一向臉皮厚的董遵誨倒也有些羞澀,連忙催促兩位大夫開出藥方,命人回城診治。如今正是二月,春寒料峭,野外駐營很是受苦。董遵誨親自攙扶父親坐上吊籃,命人將父親送往城守府休息。至於董遵誨自己,則送走父親之後,又返回城外營,與楊光義等人暢聊近的戰事,當夜留宿營。

    第二天一早,城門開啟,董遵誨便趕回府,親自照料生病的父親。轉眼三天過去,董宗本有愛子照料,加上兩名大夫的醫術著實不錯,臉上終於有了幾分血色,身體也好轉了許多。正這時,董遵誨接到了南唐使者傳來的口信,說要借道滁州,前往壽州城下向大周陛下祈和!

    前幾天南唐還十分嘴硬,怎麼現又突然轉換態,董遵誨很是詫異,於是向那南唐使者打探消息。使者也有意結交董遵誨,於是知無不言,將近的情況向董遵誨和盤托出。

    原來韓令坤收復揚州之後,立即率領所部將士攻取泰州。而泰州乃是楊氏遺族所居,南吳楊溥讓位李忭,病死丹陽。李忭建立南唐之後,害怕南吳遺族作亂,於是將楊溥的子孫強制遷往泰州,關押永寧宮,不得外出。楊溥的這些孩子無法外出,又沒有長輩照顧,日後長大後守軍的挑唆下居然兄妹通婚,生出許多癡呆的孩子來。

    唐主李璟因為後周攻勢猛烈,害怕他們攻下泰州後利用楊溥的後代作亂江南,於是趕緊命令園苑使尹延范前往泰州,押送楊溥後代過江,送到金陵安置。

    尹延范來到泰州之後,清點楊溥後人,計有男子十餘人,女子數十人。因為韓令坤攻勢猛烈,尹延范害怕被周軍追上,也害怕楊氏後人藉機反抗,居然下令將楊溥後代的男丁全部斬殺,投入江,只率領女子返回金陵。

    尹延范的這一舉動大大激怒了南吳老臣,許多人對李璟加不滿,表現軍事上,就是泰州刺史方訥迫於壓力撤退,泰州被韓令坤迅速攻下;鄂州長山寨守將陳澤被手下出賣,被朗州節使王逵擒獲;天長制置使耿謙,舉城降周;靜海軍制置使姚彥洪,投奔南越。

    李璟大為恐懼,為了安撫民心,立即下令將尹延范下獄,很快將其腰斬。同時李璟還召集宋齊丘、馮延巳等人商議軍情,可是事到如今,馮延巳他們也沒有辦法,只能夠建議李璟迅速向遼國求救。

    如今李璟也沒有辦法,只能寄希望於遼國,重金招募死士,命他們攜帶求援國書悄悄潛往遼國。那些死士很是賣命,奈何運氣太差,剛走到淮北就被周軍攔住,將那求援的南唐國書了出來,送到了壽州城下的周軍御營。

    見消息走漏,南唐再也沒有辦法,主政的馮延巳於是再次奏請與周朝和談,委派司空孫晟、禮部尚書王崇質等人向周朝遞交降表,願意按照舊例,成為周朝的藩屬國,奉周朝為正朔!

    孫晟受命之後,對馮延巳說道:「這次出使周朝,本應是馮公你的差使,只是我如果再行推辭,實是有負先帝的恩寵。這次我情願代替馮公北上,如果能與周朝議和,那我孫晟也算是對得起兩代陛下對我的信任;如果無法達成和議,我孫晟寧死不受周辱!馮公等主掌朝政,也該多思考下主辱臣死的大義,不要再癡迷於黨爭誤國了!」

    史載馮延巳很是慚愧,於是又命令工部侍郎李德明,與孫晟等一起出行。李德明其實早就有心投降周朝,得到任命之後立即派出信使前往周朝報信,信使的第一站就是滁州。

    董遵誨審問良久,現信使並沒有欺瞞,連忙派人飛馬稟告郭榮。這議和可是大事,必須等候郭榮的裁決,董遵誨哪裡敢擅作主張?!如果沒有郭榮的命令,董遵誨甚至不能放任他們自由通過滁州。

    不久,董遵誨就接到郭榮的命令,讓他向南唐使者展示軍威,並派得力人馬護送他們前往壽州。於是董遵誨抓緊時間挑選精銳士卒,並加以訓練,等候南唐使者的到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