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匡扶後周

小說博覽 第367章 唐使乞和 文 / 張建邦

    第367章唐使乞和

    攻下滁州之後,董遵誨第一時間來到了滁州的倉庫,現這裡的物資堆積如山,尤其是馬上就要到軍餉的時候,倉庫裡是堆滿了錢財。雖然剛開始被南唐亂兵們哄搶了一些錢財,可是由於查封及時、保護得力,錢庫並沒有損失太多。現地上仍灑落著大串大串鑄的銅錢,抬眼望去,很是耀眼,也自有一份誘惑裡面。

    董遵誨見左右並無外人,便對急匆匆趕來的王政忠說道:「兄弟,我交給你一件事情去做,此事非你莫屬。咱們攻下滁州的倉庫後,掌控了所有的賬簿,我希望你能調用幾個賬房老手,將這賬簿稍作修改,從裡面悄悄提出部分錢財來。現戰事頻繁,士兵們都跟我打仗,我得對他們負責!可無論是給傷殘士兵的補償費還是給給陣亡士兵家屬的撫恤金,都是一個大數目,單靠咱們做生意來籌集,很難!現可是個好機會,朝廷就算是派人來清查庫藏,到滁州就得七天的時間,再加上他們用來清查的時間,也要延誤不少時間。而且畢竟也有不少亂兵哄搶過錢庫,就算是出些紕漏,也能夠圓過去,這可是咱們難得的機會。」

    王政忠皺了下眉頭,狠狠地點了點頭,「我力而為,一定朝廷使者到來之前,做好賬簿。」

    董遵誨微微一笑,「如此我就放心了,我估摸著朝廷過幾天就會提升我的官職,不過朝堂上現空缺不多,所以很有可能讓我兼任某地節使一職。要不然朝廷賞罰不公,將士們也會有怨氣,如今正是攻伐南唐的大好時機,陛下豈會容許?!到時候你就去我的封地,統馭那裡的一切,並開辦大型榮軍農場,將受傷將士安置那裡。」

    王政忠連忙應允,不幾日,朝廷果然派出翰林學士竇儀,前來整理清查滁州庫藏。竇儀來到滁州之後,立即向董遵誨要賬簿,並督促手下按照賬簿清點物資。經過清點之後,現府庫缺了十萬貫錢財,竇儀就對董遵誨說道:「將軍攻下滁州之後,自有朝廷封賞,何必落下惡名?」

    董遵誨笑著解釋道:「天使有些誤會,這十萬貫錢財並不是入了我的口袋,而是分給俘虜的唐軍將士。滁州約有十萬守軍,大體上每人一貫,免得他們心念南唐不肯歸順。這是相應的書,前幾天我忙著整頓軍隊,忘記交給您了。」

    竇儀接過書,並沒有仔細查看,而是將它塞進了懷裡。董遵誨既然敢如此解釋,肯定已經做好了被清點督查的準備工作。可是據竇儀所知,滁州唐軍原來只有十萬兵馬,其有萬餘士兵陣亡或傷殘,另有兩萬餘人逃回南唐,還有部分士兵逃亡鄉下,滁州現只有不到五萬名俘虜。如果按照董遵誨的說法,起碼還有五萬貫錢財下落不明,很可能是被董遵誨所貪污。不過這個世界上,如果真有哪個領軍將領一不貪,那這個人反倒讓皇帝感到威脅,不敢讓他繼續領軍,要知道郭威當年就非常清廉!

    過了一兩日,董遵誨遣人來向竇儀要絹帛,以犒賞將士。其實前幾日董遵誨已經對有功將士進行了封賞,如今也只是遮人耳目而已。

    不過竇儀卻不清楚這一切,他拒絕了董遵誨的調撥命令,並對董遵誨說道:「將軍,您當初攻破城池之後,就算是將庫藏裡的物資都拿出來賞賜將士,我也沒有異議。可現既然我已經將它們登記入冊,就已經成為國家的財產,如果沒有皇帝的詔書,誰也不可以私自處理!」

    董遵誨微微一笑,並沒有多說什麼,沒有像竇儀想像的那般反覆糾纏。不久,皇帝郭榮得到消息,特批五萬貫供董遵誨犒勞士卒。

    董遵誨佔領滁州之後,打通了進攻南唐腹心的通道,南唐皇帝李璟很是惶恐,馬上命令泗州牙將王知朗攜帶他的親筆書信前往壽州城下祈求和平。信說:南唐皇帝敬上書後周皇帝,如今姓流離失所,兩國士兵都已疲憊不堪,李璟特意請求後周結束戰爭,恢復和平。作為補償,南唐皇帝李璟願意以兄長之禮侍奉後周皇帝郭榮,並獻上大筆錢財,以填補軍用,消除後周的怨氣。

    郭榮沒有同意,他也看穿了李璟的算盤。為什麼李璟早不求和、晚不求和,偏偏現前來求和,就是因為現是談判的佳時間:之前李璟如果請求談判,就會大漲後周的威風,削弱己方的士氣,戰局就有可能惡化。現滁州已下,如果不趁著壽州還自己手裡,自己還有這一籌碼,一旦郭榮率軍直撲南唐腹心,李璟就算是拜郭榮為叔父,也將無濟於事。

    郭榮看到王知朗的書信後微微一笑,對他說道:「不知使者是否經過滁州?」

    見王知朗點頭,郭榮笑著說道:「從滁州東進餘裡,就抵達你們唐國的府,我軍打開了你們的國門,難道就得到這點紅利不成?!」

    王知朗啞然,他只是個小小的牙將,並沒有權利與後周商談。隨後王知朗便向郭榮辭行,返回南唐境內。王知朗安全抵達境內之後,翰林學士、戶部侍郎鍾謨對南唐皇帝李璟說道:「陛下,郭榮雖然傲慢無禮,但他並沒有斬殺王知朗,也沒有對他過分羞辱,說明郭榮內心也知道征服咱們南唐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老臣願意主動前去與郭榮交涉,如果能夠陛下威名的庇護下與周朝達成和議,姓們就可以安居樂業;如果不能,老臣也會為我大軍爭取時間,填補滁州淪陷後的防務空缺。」

    疾風知勁草,國亂顯忠臣,李璟的眼睛濕潤了,他立即委派鍾謨為議和大臣,並任命工部侍郎、理院學士李德明為其助手,攜帶李璟稱臣的奏章,前往壽州祈和。同時,使者一行也攜帶了大批貴重藥材、茶葉,以及價值千兩的金器,價值五千兩的銀器,還有綢緞兩千匹、牛五頭、酒兩千斛等勞軍物資。

    鍾謨、李德明來到壽州城下,馬上獻上以上禮品,乞求郭榮的召見。郭榮毫不客氣地收下了南唐送來的禮品,然後挑選精銳將士,御帳左右佈防,將盛大的軍容展現鍾謨兩人面前。

    鍾謨、李德明接到郭榮接見他們的通知後很是高興,但當他們來到郭榮的御帳附近,看著這裡的數萬精銳部隊,不由得心驚膽顫。兩個人不能說兩股戰戰幾欲先走,也是雙腿瑟瑟行動困難。

    兩個人好不容易才挪進郭榮的御帳之,看著威名顯赫的郭榮,不由得拜倒地,連連叩,並獻上李璟的求和書。

    郭榮展開一看,就見上面寫道:「臣唐主李璟上言:……」郭榮輕輕點頭,開頭倒是不錯,去除了唐國皇帝的稱號。他便接著往下看去,就見下面寫道:

    「竊聞捨短從長,乃推通理:以小事大,著格言。伏惟皇帝陛下,體上帝之姿,膺下武之運,協一千而命世,繼八以卜年。大駕天臨,師雷動,猥以遐陬之俗,親為跋扈之行。循省伏深,兢畏無所,豈因薄質,有累蒸人!今則仰望高明,俯存億兆,虔將上國,永附天朝,冀詔虎賁而歸國,用巡雉堞以回兵。萬乘千官,免馳驅於原隰,地征土貢,常奔走於歲時,質神明,誓諸天地。別呈貢物,另具清單,伏冀賞納,佇望宏慈。謹表!」

    郭榮冷冷一笑,怪不得都說李璟好讀書、多才藝,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單看他這篇章,就能知道他的學水平。只可惜治國不是寫章,抒情駢寫上一篇也於國無益!

    郭榮於是冷笑著將那奏章仍了几案上,對兩名南唐使者說道:「你們國主自謂乃是唐氏苗裔,與那些個蠻夷不同,應該也知道禮義。我朝太祖佔據原到現已經年有餘,你們國家與我國僅隔一條淮河,居然從未派人前來敦睦邦交,反而跋山涉水,悄悄前往遼國,與遼人勾結圖謀原。你們的禮哪裡,義哪裡?!

    如今你們兩人來此,不過是想給朕些甜頭,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我退兵而已。但朕絕不是那些能被你們蒙騙的無知君王,你們豈能讓我回心轉意、主動撤兵?!你們回去後告訴唐主,趕緊向我俯稱臣、叩頭禮拜,要不然我就兵滅了南唐!到時候打開你們唐朝的府庫,來慰問我的部下,你們那時候別後悔!」

    鍾謨、李德明兩人南唐也是能言善辯之士,如今卻嚇得渾身抖,不敢反駁。事到如今,兩個人也只能夠向郭榮連連叩,立即辭行,免得枉送了性命,做了祭旗之鬼!

    郭榮見李德明言語對自己很是敬服,於是留下鍾謨,命令李德明返回南唐,勸說唐主投降。李德明被周軍兵勢震懾,滿心降意,立即返回南唐。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